[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歷代聖賢成事智慧(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體育/運動 -> 體育理論與教學
【市場價】
286-414
【優惠價】
179-259
【介質】 book
【ISBN】978751941677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光明日報
  • ISBN:9787519416775
  • 作者:編者:堂溪
  • 頁數:258
  • 出版日期:2016-10-01
  • 印刷日期:2016-10-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7千字
  • 古人的智慧,猶如浩瀚的文化海洋,包融著各個方面,以其無比的魅力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回望歷史不難發現,古人處處都存在對做人做事的真知灼見,這些智慧對我們的事業、前程、發展都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它牽動或連載著我們每一個人。
    翻開堂溪編著的這本《歷代聖賢成事智慧》,品味先賢的智慧,它會如妙手撥響千年古琴,傳悠揚婉轉於人心田。
  • 堂溪編著的這本《歷代聖賢成事智慧》涵蓋了人 類寶貴的智慧,傾注了智者真誠的教誨,是人生行動 的指南。它讓我們在遇事看不到結果、找不到解決方 法的時候,能看得遠、有解決之道的能力。在本書中 ,我們可以看到老子的深邃、孔子的淳厚、莊子的超 逸、孟子的英氣、荀子的理智、韓非子的尖銳,他們 都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迪。在這些聖賢的智慧中,都 隱藏著豐富的現實意義,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會從 中找你所需要的東西。
  • 第一章 寬容大度,開放的心態彰顯人生灑脫
    永遠保持樂觀的心態
    忍小節纔能干大事
    得饒人處且饒人
    學會寬人之短
    對人要求不要太高
    當忍則忍,能讓則讓
    氣量是一種修養
    善良是一生的功課
    學會欣賞別人
    第二章 修行有道,提升自我纔能走向成功
    塑造道德人格
    不在塵世中迷失自我
    反復學習是成纔之道
    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
    注重誠信修為
    不斷地完善自身
    慎獨是自我修養的一種方法
    學會自我約束
    做人宜先修德
    以謙虛的心態做人
    第三章 知人之明,見微知著識人性
    不能以貌取人,
    看清自己纔不迷失自我
    先看人品後交朋友
    能患難與共纔是知己
    按照“征”兆去識人
    言語推斷出秉性
    第四章 認清世事,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
    看清自己的目標
    審時度勢就能掌握主動權
    從長遠眼光看問題
    看到小事的價值
    沒有目標的人生將一事無成
    先定目標後做事業
    找“同道”者共事
    第五章 水性做人,剛柔並用進退有道
    與人交往要剛柔並濟
    立身要高,處世宜讓
    不浮不躁成大事
    在隱忍中蓄勢待發
    避免與人硬對硬
    成功在於順勢而為
    凡事不可太勉強
    掌握屈伸之道
    有時候要大智若愚
    讓別人暫時**一下自己
    第六章 紅黑相濟,做人做事用心計
    用兵訣制勝人生
    用**決不手軟
    韜光養晦,伺機而動
    借別人的手做自己的事
    傍棵大樹好乘涼
    學會恭維別人
    巧施“空手道”
    有時糊塗即是聰明
    藏鋒露拙,匿銳示弱
    第七章 淡看得失,遠離抱怨造就快樂人生
    控制自己的貪念
    喫虧也是福
    知足是快樂心態的開始
    面對榮辱皆淡定
    人生沒有死結
    淡然面對一切得與失
    以超然平靜的態度看人生
    第八章 以德服人,有人格纔有凝聚力
    老老實實做人
    以誠信為做人之本
    用誠信樹立自己的人格
    “心不動”是對自己很好的交代
    人緣比能力*能成就事業
    兼愛纔能為人兼容
    不要顯示你比別人聰明
    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第九章 處亂不驚,從容應變擺脫人生危機
    坦然面對人生的失敗和挫折
    變失敗的感覺為成功的信念
    學會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把禍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靈活機動,隨機應變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 得饒人處且饒人 忍一時之“忍”,是為了“進”。在“進”的過 程中,不要一味地進攻,凡事要留有餘地,得饒人處 且饒人,要有君子的度量和風範。
    孔子說:“君子舒泰而不驕矜,小人驕矜而不舒 泰。”孔老夫子這裡講的“舒泰”與“驕矜”,是就 君子和小人的器量、見識而言的。由於君子“舒泰” 、胸襟寬廣,所以表現在待人接物上則“寬容”“博 愛”;恰恰相反,小人由於“驕矜”,則處處表現得 狹隘、計較。所以說君子和小人因為各自不同的修煉 ,在言行舉止上也是不盡相同的。
    與人相處,關鍵就在於是否有容人之心。我們在 人際交往中,需要有好人緣。要想有好人緣就需要與 別人友好相處,那麼,怎樣纔能做到這一點呢?答案 就是:以善良、仁愛的心對待一切;時時處處檢點自 己,嚴以律己;同時,要寬以待人,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就是與人交往中個人素質的體現。通常來說嚴以 律己還不是太難,而要具備寬以待人的品質則不是那 麼容易了。
    現實生活中的人各種各樣,在性格、愛好、職業 以及習慣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且因為 每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不同,在對待事物、問題 的認識與理解也不相同。因此,當我們在與人交往時 ,要時刻記住雙方的差異。《中庸》說:“忠恕違道 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也就是說,在 承認這種差異性的前提下,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什麼都 要與自己一樣,不能以自己的標準或經驗來衡量別人 的所作所為,其關鍵就在於“忠恕”二字。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宋代文士袁采說過:“聖 賢猶不能無過,況人非聖賢,安得每事盡善?”人與 人之間相互往來,不可避免地要出現或大或小的錯誤 。這個時候不要動不動就橫加指責、大聲呵斥,甚至 恨不得將其置於走投無路的境地纔罷休,而是要做到 樂道人之善,多看到別人身上的亮點。
    對於這一點,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知道了用 辯證法來對待。他說:“君子不因為言辭動聽就提撥 人,也不因為人品不端就否定他講的話。”對待別人 說的話是這樣辯證地看待,當然對於別人的行為也該 如此,也隻有這樣纔會避免偏激,避免走上**,也 就順應“中庸之道”了。
    晉代有一個叫謝萬的人,字萬石,是謝安的弟弟 。有一次,去別人家喫飯,謝萬就和一個叫蔡繫的人 爭搶同一個座位,蔡繫不小心把謝萬從椅子上推了下 來,把帽子和頭巾都弄得快掉了。在場的人都以為謝 萬要發火了,甚至要動拳頭了。可誰也沒想到,謝萬 慢慢站起來,拍拍衣服,邊坐在座位上邊說:“你差 點兒弄傷我的臉。”蔡繫說:“本來就沒有考慮到你 的臉。”後來,兩個人都沒有把這件事掛在心上,當 時甚是為人稱道。這的確是值得人欽佩的,如果換了 別人,那結果可能就是另外一個樣子了吧? 《菜根譚》裡有這樣的話:“彩筆描空,筆不落 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愕,而水亦不 留痕。”“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思禮,則可以維繫 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纔智,則可以提 防不測之事變。”也就是說,不管是待人還是接物, 都應該留一點餘地。而對於別人的過失,就應該像用 彩筆在天空畫畫,用快刀斬水,做到適可而止,就可 以保存天空的干淨、綠水的長流,就可以保存彼此原 本的關繫,不會因為對方的過失而影響到彼此的和諧 、融洽。
    三國的張飛是個當時**的猛將,他同劉備是結 拜兄弟,地位和能力都**是個英纔。然而他*後不 是死在戰場,而是死於部下之手,因為對部下太過苛 刻而被割下首級。當時,同是他結拜兄弟的蜀國大將 關羽被東吳將士所殺,萬分悲痛的張飛急於報殺兄之 仇,於是限令三軍三日內置辦白旗白甲,掛孝伐吳, 耽誤了就要斬首。當時負責此事的部將範、張二人稟 報不可能在三日內完成,要求寬限幾日。張飛聽了大 怒,將二人毒打了一頓,並說若是三日內無法完成就 要拿他們的人頭示眾。
    範、張二人懼怕不能如期完成任務,害怕暴虐的 張飛真的會殺了他們,於是他們便趁張飛酒醉不備之 機,帶刀潛入張飛帳中,殺了張飛。
    一代英豪因為太過苛刻、不肯容忍別人而慘遭殺 害,實屬悲哀。張飛就死在了他暴虐的性格上,平時 對部下過於苛刻、殘暴,動輒鞭打殺頭,如此一來, 無法忍受他暴行的人自然就會叛亂。所以,不管你是 高高在上的皇上、大王,還是高官、富翁,都不要忘 了一件事:做人要給人留有餘地,不然就是自取滅亡 。
    在日常交往活動中,若是對方未能滿足自己的要 求,或是有什麼過錯,我們都不應該懷恨在心。因為 怨恨隻會加深彼此的誤會,而且還會擾亂我們的正常 思維,引起急躁、偏激的情緒。所以說,彼此的交往 是緣分,不必計較太多,也不必盡善盡美,多一些寬 容和體諒,得饒人處且饒人,那麼,彼此之間一切不 愉快都會迎刃而解。
    P9-1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