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水土保持學前沿(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工業技術 -> 環境科學
【市場價】
796-1155
【優惠價】
498-722
【介質】 book
【ISBN】978703043507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435071
  • 作者:餘新曉
  • 頁數:218
  • 出版日期:2015-03-01
  • 印刷日期:2015-03-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50千字
  • 由餘新曉編著的《水土保持學前沿(精)》基於我國典型森林生態繫統的生態、水文過程各分量,定量評價典型森林植被對降水輸入過程的影響及調控機制和流域生態用水量。從坡面和流域兩個尺度,解析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形成過程的影響機制,定量評價森林植被對流域徑流各組分的影響,揭示森林植被對水資源影響的區域特征和變化規律,提出區域森林植被與水資源協調管理的技術方案與對策。
  • 由餘新曉編著的《水土保持學前沿(精)》立足於 水土保持學最新理論研究和學科前沿,分11個專題, 繫統 地闡述了當今水土保持學的最新理論、方法和技術, 為今後水土保持的學科 發展與實踐經驗推廣起到推動作用。 本書可供水土保持學、林學、環境科學、地理科 學等專業的研究、管理人 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
  • 前言
    第1章 植物根繫固土護坡機理
    1.1 引言
    1.2 根繫增強理論
    1.2.1 根土相互作用
    1.2.2 黏聚力與根繫增強作用
    1.2.3 根增強作用模型
    1.3 加筋理論
    1.4 錨固理論
    1.5 研究展望
    1.5.1 根繫形態研究
    1.5.2 深入研究根土界面的摩擦作用
    1.5.3 根繫增強土體作用演化過程
    1.5.4 穩定性分析
    參考文獻
    第2章 水土保持生態清潔流域治理原理與技術
    2.1 引言
    2.2 生態清潔小流域概述
    2.2.1 概念和內涵
    2.2.2 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的理論基礎
    2.2.3 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與傳統小流域綜合治理的主要聯繫與區別
    2.3 生態清潔小流域的治理措施
    2.3.1 生態清潔小流域
    2.3.2 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
    2.3.3 生態清潔小流域主要治理措施
    2.4 生態清潔小流域監測與評價
    2.4.1 生態清潔小流域監測
    2.4.2 生態清潔小流域評價
    2.4.3 生態清潔小流域的建設標準
    2.5 生態清潔小流域管理
    2.5.1 組織管理
    2.5.2 運行技術管理
    2.6 結語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原理與技術
    3.1 引言
    3.1.1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來由及提出
    3.1.2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發展歷程
    3.1.3 開展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科學意義
    3.2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原理與技術模式
    3.2.1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原理
    3.2.2 生態脆弱區水土保持生態修復關鍵技術及模式
    3.3 結語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山地侵蝕災害防治原理與技術
    4.1 引言
    4.2 山地災害的基本知識
    4.2.1 山地災害的概念和成因
    4.2.2 山地災害的特征與分類
    4.2.3 山地災害的防治
    4.2.4 山地災害研究的基本內容
    4.3 山地災害的發生條件
    4.3.1 滑坡的形成條件
    4.3.2 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4.3.3 山洪的形成條件
    4.4 山地災害的防治技術體繫
    4.4.1 山地災害的預防
    4.4.2 山地災害的預測預警技術
    4.4.3 山地災害的防治措施技術
    4.5 結語與討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城市與平原水土保持原理與技術
    5.1 引言
    5.2 城市水土保持
    5.2.1 城市水土保持的相關概念與內涵
    5.2.2 城市水土流失的特點與評價
    5.2.3 城市水土保持措施與實踐
    5.2.4 存在問題與挑戰
    5.3 平原水土保持
    5.3.1 平原水土保持的概念與內涵
    5.3.2 平原水土流失危害及成因分析
    5.3.3 平原水土流失的類型和特點
    5.3.4 平原水土保持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5.3.5 平原水土保持對策和建議
    參考文獻
    第6章 石漠化防治原理與技術
    6.1 引言
    6.1.1 喀斯特地貌及石漠化的概念
    6.1.2 喀斯特石漠化現狀與分布
    6.1.3 喀斯特石漠化成因與危害
    6.1.4 石漠化防治現狀
    6.2 石漠化防治原理與技術
    6.2.1 石漠化防治原理
    6.2.2 石漠化分區治理
    6.2.3 石漠化防治技術
    6.3 結語與展望
    6.3.1 結論
    6.3.2 展望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防沙治沙技術模式
    7.1 引言
    7.2 中國沙化土地治理分區
    7.2.1 干旱沙漠類型區
    7.2.2 高寒干旱半干旱沙化土地類型區
    7.2.3 半干旱沙地及沙化土地類型區
    7.2.4 半干旱半濕潤沙化土地類型區
    7.2.5 濕潤沙化土地類型區
    7.3 防沙治沙技術體繫
    7.3.1 植物措施
    7.3.2 物理治沙措施
    7.3.3 化學治沙措施
    7.3.4 保護性耕作措施
    第8章 水土保持與PM2.5防治原理與技術
    8.1 引言
    8.2 城市PM2.5基本問題
    8.2.1 PM2.5的定義
    8.2.2 PM2.5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8.3 城市PM2.5來源
    8.3.1 PM2.5自然來源
    8.3.2 PM2.5人為來源
    8.3.3 PM2.5的源解析
    8.4 PM2.5監測設備及結構
    8.4.1 PM2.5分離
    8.4.2 PM2.5測定
    8.5 城市森林阻滯吸收PM2.5等顆粒物
    8.5.1 森林植被調控PM2.5等顆粒物機理
    8.5.2 森林阻滯吸附PM2.5等顆粒物與氣像因素的關繫
    8.5.3 森林對於PM2.5等顆粒物調控作用
    8.5.4 影響森林調控PM2.5等顆粒物的影響因素
    8.5.5 森林調控PM2.5等顆粒物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
    8.6 城市水土保持調節PM2.5的功能
    8.6.1 城市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8.6.2 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與臨時措施
    8.7 防控PM2.5的城市水土保持政策
    8.7.1 本地塵
    8.7.2 外來塵
    8.7.3 水土保持建議樹種選擇
    8.8 展望
    參考文獻
    第九章 水土保持生態服務功能及其價值量計算
    9.1 引言
    9.1.1 保持和涵養水源功能
    9.1.2 保持和改良土壤功能
    9.1.3 固碳供氧功能
    9.1.4 淨化空氣功能
    9.1.5 防風固沙功能
    9.1.6 生物多樣性功能
    9.2 水土保持生態服務價值支撐理論
    9.3 水土保持生態功能評價指標體繫
    9.3.1 指標選取的原則
    9.3.2 指標及指標體繫
    9.4 水土保持生態服務功能分布式測算方法
    9.4.1 水土保持生態服務功能分布式測算
    9.4.2 水土保持生態服務功能物質量測算結果
    9.5 各項水土保持措施生態服務功能分析與計算方法
    9.5.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9.5.2 水土保持農業措施
    9.5.3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9.5.4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措施
    9.5.5 小結
    9.6 水土保持生態服務價值量估算方法
    9.6.1 保持與改良土壤價值量估算方法
    9.6.2 保持和涵養水源價值估算方法
    9.6.3 固碳制氧價值估算方法
    9.6.4 防風固沙價值估算方法
    9.6.5 淨化空氣價值估算方法
    9.6.6 生物多樣性價值估算方法
    9.6.7 小結
    9.7 總結
    參考文獻
    **0章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原理與方法
    10.1 引言
    10.1.1 水土流失的危害
    10.1.2 水土保持的作用
    10.1.3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概念及分類
    10.1.4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發展歷程
    10.2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的原理與方法
    10.2.1 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
    10.2.2 水土保持生態功能補償機制
    10.2.3 我國水土保持生態補償分區及補償要素
    10.2.4 水土保持生態功能補償法律政策體繫
    10.3 主要結論與對策建議
    10.3.1 主要結論
    10.3.2 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章 水土保持3S技術原理與方法
    11.1 引言
    11.2 GIS原理與方法
    11.2.1 GIS組成
    11.2.2 GIS空間數據結構
    11.2.3 GIS數據輸入
    11.2.4 空間數據錄入後的處理
    11.2.5 空間信息查詢
    11.2.6 空間分析
    11.3 遙感技術原理與方法
    11.3.1 遙感繫統的組成與類型
    11.3.2 電磁波與光譜特征
    11.3.3 遙感成像原理
    11.3.4 遙感圖像處理
    11.3.5 RS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中的應用
    11.4 GPS原理與方法
    11.4.1 **定位繫統的繫統組成
    11.4.2 基本定位原理
    11.4.3 GPS接收機工作原理及分類
    11.4.4 GPS在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中的應用
    11.5 結語與討論
    參考文獻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