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SolidWorks2013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附光盤)
該商品所屬分類:工業技術 -> 機械/儀表工業
【市場價】
579-838
【優惠價】
362-524
【介質】 book
【ISBN】978711531005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人民郵電
  • ISBN:9787115310057
  • 作者:趙罘//楊曉晉//劉玥
  • 頁數:524
  • 出版日期:2013-04-01
  • 印刷日期:2013-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882千字
  • 趙罘、楊曉晉、劉玥編著的《SolidWorks 2013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繫統地介紹了SolidWorks 2013中文版軟件在草圖繪制、三維建模、裝配體設計、工程圖設計和仿真分析等方面的功能。本書每章的前半部分介紹軟件的基礎知識,後半部分通過一個內容較全面的範例介紹具體的操作步驟,**讀者一步步完成模型的創建,使讀者能夠快速而深入地理解SolidWorks軟件中一些抽像的概念和功能。
  • SolidWorks是專門基於Windows繫統開發的三維CAD軟件,該軟件以參數 化特征造型為基礎,具有功能強大、易學易用等特點。 趙罘、楊曉晉、劉玥編著的《SolidWorks 2013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 到精通》繫統地介紹了SolidWorks 2013中文版軟件在草圖繪制、三維建模 、裝配體設計、工程圖設計和仿真分析等方面的功能。本書每章的前半部分 介紹軟件的基礎知識,後半部分通過一個內容較全面的範例介紹具體的操作 步驟,引領讀者一步步完成模型的創建,使讀者能夠快速而深入地理解 SolidWorks軟件中一些抽像的概念和功能。 《SolidWorks 2013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可作為廣大工程技 術人員的自學教程和參考書籍,也可作為大專院校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 材。本書所附光盤包含書中的實例文件、操作視頻錄像文件和每章的PPT演 示文件。
  • 第1章 認識SolidWorks 1
    1.1 SolidWorks概述 2
    1.1.1 軟件背景 2
    1.1.2 軟件主要特點 2
    1.1.3 啟動SolidWorks 3
    1.1.4 界面功能介紹 4
    1.1.5 Feature Manager設計樹 8
    1.2 SolidWorks的文件操作 9
    1.2.1 新建文件 9
    1.2.2 打開文件 10
    1.2.3 保存文件 11
    1.3 常用工具命令 12
    1.3.1 標準工具欄 12
    1.3.2 特征工具欄 13
    1.3.3 草圖工具欄 14
    1.3.4 裝配體工具欄 15
    1.3.5 尺寸/幾何關繫工具欄 16
    1.3.6 工程圖工具欄 17
    1.3.7 視圖工具欄 17
    1.3.8 插件工具欄 18
    1.4 操作環境設置 18
    1.4.1 工具欄的設置 19
    1.4.2 鼠標常用方法 20
    1.5 參考坐標繫 21
    1.5.1 原點 21
    1.5.2 參考坐標繫的屬性設置 21
    1.5.3 修改和顯示參考坐標繫 22
    1.6 參考基準軸 22
    1.6.1 臨時軸 22
    1.6.2 參考基準軸的屬性設置 23
    1.6.3 顯示參考基準軸 23
    1.7 參考基準面 23
    1.8 參考點 24
    1.9 範例 24
    1.9.1 生成參考坐標繫 25
    1.9.2 生成參考基準軸 25
    1.9.3 生成參考基準面 26
    1.9.4 生成配合參考 27
    1.9.5 生成網格繫統 27
    1.9.6 生成活動剖切面 28

    第2章 草圖繪制 30
    2.1 基礎知識 31
    2.1.1 進入草圖繪制狀態 31
    2.1.2 退出草圖繪制狀態 32
    2.1.3 光標 33
    2.2 草圖命令 33
    2.2.1 繪制點 33
    2.2.2 繪制直線 34
    2.2.3 繪制中心線 35
    2.2.4 繪制圓 35
    2.2.5 繪制圓弧 37
    2.2.6 繪制矩形 39
    2.2.7 繪制多邊形 39
    2.2.8 繪制橢圓與部分橢圓 40
    2.2.9 繪制拋物線 41
    2.2.10 繪制草圖文字 41
    2.3 草圖編輯 43
    2.3.1 繪制圓角 43
    2.3.2 繪制倒角 44
    2.3.3 轉折線 44
    2.3.4 剪裁草圖實體 45
    2.3.5 延伸草圖實體 46
    2.3.6 分割草圖實體 47
    2.3.7 鏡向草圖實體 47
    2.3.8 線性陣列草圖實體 48
    2.3.9 圓周陣列草圖實體 49
    2.3.10 等距實體 50
    2.3.11 轉換實體引用 51
    2.4 3D草圖 52
    2.4.1 空間控標 52
    2.4.2 3D草圖基準面 52
    2.4.3 3D直線 54
    2.4.4 3D點 55
    2.4.5 3D樣條曲線 56
    2.4.6 3D草圖尺寸類型 57
    2.5 尺寸標注 58
    2.5.1 線性尺寸 58
    2.5.2 角度尺寸 58
    2.5.3 圓形尺寸 59
    2.5.4 修改尺寸 59
    2.6 幾何關繫 59
    2.6.1 添加幾何關繫 60
    2.6.2 顯示/刪除幾何關繫 61
    2.7 實例操作 61
    2.7.1 進入草圖繪制狀態 61
    2.7.2 繪制草圖 61

    第3章 實體建模 68
    3.1 拉伸凸臺/基體特征 69
    3.1.1 拉伸凸臺/基體特征的屬性設置 69
    3.1.2 生成拉伸凸臺/基體特征的操作方法 70
    3.2 拉伸切除特征 71
    3.2.1 拉伸切除特征的屬性設置 71
    3.2.2 生成拉伸切除特征的操作方法 72
    3.3 旋轉凸臺/基體特征 73
    3.3.1 旋轉凸臺/基體特征的屬性設置 73
    3.3.2 生成旋轉凸臺/基體特征的操作方法 73
    3.4 掃描特征 74
    3.4.1 掃描特征的屬性設置 74
    3.4.2 生成掃描特征的操作方法 76
    3.5 放樣特征 76
    3.5.1 放樣特征的屬性設置 76
    3.5.2 生成放樣特征的操作方法 78
    3.6 筋特征 79
    3.6.1 筋特征的屬性設置 79
    3.6.2 生成筋特征的操作方法 80
    3.7 孔特征 81
    3.7.1 孔特征的屬性設置 81
    3.7.2 生成孔特征的操作方法 83
    3.8 範例 84
    3.8.1 生成把手部分 84
    3.8.2 生成其餘部分 88

    第4章 實體特征編輯 92
    4.1 特征陣列 93
    4.1.1 特征線性陣列 93
    4.1.2 特征圓周陣列 94
    4.1.3 表格驅動的陣列 95
    4.1.4 草圖驅動的陣列 97
    4.1.5 曲線驅動的陣列 98
    4.1.6 填充陣列 99
    4.2 鏡向特征 102
    4.3 壓凹特征 103
    4.3.1 壓凹特征的屬性設置 103
    4.3.2 生成壓凹特征的操作方法 104
    4.4 圓頂特征 104
    4.4.1 圓頂特征的屬性設置 104
    4.4.2 生成圓頂特征的操作方法 105
    4.5 變形特征 105
    4.5.1 變形特征的屬性設置 105
    4.5.2 生成變形特征的操作方法 108
    4.6 彎曲特征 109
    4.6.1 彎曲特征的屬性設置 109
    4.6.2 生成彎曲特征的操作方法 111
    4.7 邊界凸臺/基體特征 112
    4.7.1 邊界凸臺/基體特征的屬性設置 112
    4.7.2 生成邊界凸臺/基體特征的操作方法 113
    4.8 撥模特征 114
    4.8.1 撥模特征的屬性設置 114
    4.8.2 生成撥模特征的操作方法 116
    4.9 範例 116
    4.9.1 生成基礎部分 117
    4.9.2 生成其餘部分 119

    第5章 曲線與曲面設計 128
    5.1 生成曲線 129
    5.1.1 分割線 129
    5.1.2 投影曲線 132
    5.1.3 組合曲線 135
    5.1.4 通過XYZ點的曲線 136
    5.1.5 通過參考點的曲線 138
    5.1.6 螺旋線和渦狀線 139
    5.2 生成曲面 142
    5.2.1 拉伸曲面 143
    5.2.2 旋轉曲面 147
    5.2.3 掃描曲面 149
    5.2.4 放樣曲面 150
    5.3 編輯曲面 153
    5.3.1 等距曲面 153
    5.3.2 延展曲面 154
    5.3.3 圓角曲面 155
    5.3.4 填充曲面 157
    5.3.5 中面 159
    5.3.6 延伸曲面 160
    5.3.7 剪裁曲面 161
    5.3.8 替換面 162
    5.3.9 刪除面 163
    5.4 範例 165
    5.4.1 生成基礎部分 165
    5.4.2 生成輔助部分 169

    第6章 鈑金設計 177
    6.1 基礎知識 178
    6.1.1 折彎繫數 178
    6.1.2 K因子 178
    6.1.3 折彎扣除 178
    6.2 鈑金生成特征 178
    6.2.1 基體法蘭 179
    6.2.2 邊線法蘭 180
    6.2.3 斜接法蘭 183
    6.2.4 繪制的折彎 184
    6.2.5 斷裂邊角 186
    6.2.6 褶邊 187
    6.2.7 轉折 188
    6.2.8 閉合角 190
    6.3 鈑金編輯特征 192
    6.3.1 折疊 192
    6.3.2 展開 193
    6.3.3 放樣折彎 194
    6.3.4 切口 195
    6.4 範例 196
    6.4.1 生成基礎部分 196
    6.4.2 生成輔助部分 202

    第7章 焊件設計 209
    7.1 結構構件 210
    7.2 剪裁/延伸 211
    7.3 圓角焊縫 213
    7.4 子焊件 214
    7.5 自定義焊件輪廓 214
    7.6 自定義屬性 215
    7.7 範例 216
    7.7.1 生成一側桁架 216
    7.7.2 生成其他部分 224

    第8章 模具設計 232
    8.1 模具設計基礎 233
    8.1.1 基礎知識 233
    8.1.2 撥模分析功能 233
    8.1.3 底切分析功能 234
    8.1.4 分型線功能 234
    8.1.5 關閉曲面功能 235
    8.1.6 分型面功能 235
    8.1.7 模具設計的一般步驟 236
    8.2 範例 236
    8.2.1 打開模型 236
    8.2.2 插入裝配凸臺 237
    8.2.3 檢查撥模 239
    8.2.4 添加撥模 240
    8.2.5 添加比例縮放 241
    8.2.6 生成分型線 242
    8.2.7 創建分型面 243
    8.2.8 準備切削分割 244
    8.2.9 應用切削分割 244
    8.2.10 將型心移離型腔 246
    8.2.11 強化模具顯示狀態 246
    8.2.12 生成切削裝配體 247

    第9章 裝配體設計 252
    9.1 裝配體概述 253
    9.1.1 插入零部件 253
    9.1.2 建立裝配體的方法 253
    9.2 建立配合 254
    9.2.1 配合概述 254
    9.2.2 配合屬性管理器 254
    9.2.3 【配合】分析標簽 256
    9.2.4 *佳配合方法 257
    9.3 干涉檢查 257
    9.3.1 命令啟動 258
    9.3.2 屬性欄選項說明 258
    9.3.3 干涉檢查的操作方法 259
    9.4 裝配體統計 260
    9.4.1 裝配體統計的信息 261
    9.4.2 生成裝配體統計的操作方法 261
    9.5 裝配體中零部件的壓縮狀態 262
    9.5.1 壓縮狀態的種類 262
    9.5.2 壓縮零件的方法 263
    9.6 **視圖 263
    9.6.1 命令啟動 264
    9.6.2 屬性欄選項說明 264
    9.6.3 生成**視圖的操作方法 265
    9.7 軸側剖視圖 266
    9.7.1 命令啟動 266
    9.7.2 屬性欄選項說明 266
    9.7.3 生成軸側剖視圖的操作方法 267
    9.8 範例 268
    9.8.1 插入零件 268
    9.8.2 設置配合 269
    9.8.3 模擬運動 273
    9.9 裝配範例 275
    9.9.1 插入機架 275
    9.9.2 添加推杆 276
    9.9.3 添加兩個齒輪 277
    9.9.4 添加齒條 281
    9.9.5 添加鉸鏈 284
    9.9.6 添加萬向節 286
    9.9.7 添加凸輪配合 288
    9.9.8 添加螺母 291
    9.9.9 添加路徑配合 293

    **0章 動畫設計 297
    10.1 運動算例簡介 298
    10.1.1 時間線 298
    10.1.2 鍵碼點和鍵碼屬性 299
    10.2 裝配體**動畫 300
    10.3 旋轉動畫 301
    10.4 視像屬性動畫 303
    10.5 距離或者角度配合動畫 304
    10.6 物理模擬動畫 305
    10.6.1 引力 305
    10.6.2 線性馬達和旋轉馬達 307
    10.6.3 線性彈簧 310
    10.7 範例 311
    10.7.1 設置初始配合 311
    10.7.2 制作動畫 313

    **1章 線路設計 318
    11.1 線路模塊(Routing)概述 319
    11.1.1 激活Solidworks Routing 319
    11.1.2 步路模板 319
    11.1.3 配合參考 320
    11.1.4 使用連接點 320
    11.1.5 維護庫文件 320
    11.2 線路點和連接點 321
    11.2.1 線路點 321
    11.2.2 連接點 321
    11.3 管筒線路設計範例 322
    11.3.1 創建**條管筒線路 322
    11.3.2 創建第二條管筒線路 331
    11.3.3 創建第三條管筒線路 335
    11.3.4 保存相關文件 338
    11.4 管道線路設計範例 339
    11.4.1 創建**條管道線路 339
    11.4.2 創建第二條管道線路 344

    **2章 工程圖設計 349
    12.1 基本設置 350
    12.1.1 圖紙格式的設置 350
    12.1.2 線型設置 351
    12.1.3 圖層設置 352
    12.1.4 激活圖紙 354
    12.1.5 刪除圖紙 354
    12.2 建立視圖 354
    12.2.1 標準三視圖 354
    12.2.2 投影視圖 355
    12.2.3 剖面視圖 357
    12.2.4 輔助視圖 358
    12.2.5 剪裁視圖 359
    12.2.6 局部視圖 360
    12.2.7 旋轉剖視圖 362
    12.2.8 斷裂視圖 362
    12.3 標注尺寸 364
    12.3.1 繪制草圖尺寸 364
    12.3.2 添加尺寸標注的操作方法 365
    12.4 添加注釋 366
    12.4.1 注釋的屬性設置 366
    12.4.2 添加注釋的操作方法 368
    12.5 零件圖範例 369
    12.5.1 準備工作 369
    12.5.2 插入視圖 370
    12.5.3 繪制剖面圖 372
    12.5.4 標注尺寸 375
    12.6 裝配圖範例 378
    12.6.1 設置圖紙格式 379
    12.6.2 添加主視圖 380
    12.6.3 添加左視圖和俯視圖 381
    12.6.4 添加各視圖中心線 382
    12.6.5 添加斷開的剖視圖 383
    12.6.6 標注尺寸 386
    12.6.7 添加零件序號 390
    12.6.8 添加技術要求 391
    12.6.9 添加材料明細表 392

    **3章 配置與繫列零件表 396
    13.1 配置項目 397
    13.1.1 零件的配置項目 397
    13.1.2 裝配體的配置項目 397
    13.2 設置配置 398
    13.2.1 手動生成配置 398
    13.2.2 激活配置 399
    13.2.3 編輯配置 399
    13.2.4 刪除配置 400
    13.3 零件設計表 401
    13.3.1 插入設計表 401
    13.3.2 插入外部Microsoft Excel文件為設計表 402
    13.3.3 編輯設計表 402
    13.3.4 保存設計表 403
    13.4 範例 403
    13.4.1 創建表格 403
    13.4.2 插入設計表 404

    **4章 仿真分析 408
    14.1 公差分析(TolAnalyst) 409
    14.1.1 測量目標面 409
    14.1.2 裝配體順序 409
    14.1.3 裝配體約束 410
    14.1.4 分析結果 410
    14.1.5 公差分析範例 411
    14.2 有限元分析(SimulationXpress) 414
    14.2.1 添加夾具 415
    14.2.2 施加載荷 415
    14.2.3 定義材質 417
    14.2.4 運行分析 417
    14.2.5 查看結果 418
    14.2.6 有限元分析範例 418
    14.3 流體分析(FloXpress) 423
    14.3.1 檢查幾何體 424
    14.3.2 選擇流體 424
    14.3.3 設定邊界條件 424
    14.3.4 求解模型 425
    14.3.5 查看結果 426
    14.3.6 流體分析範例 426
    14.4 數控加工(DFMXpress) 430
    14.4.1 規則說明 430
    14.4.2 配置規則 431
    14.4.3 數控加工範例 431
    14.5 注塑模分析(Plastics) 433
    14.5.1 SolidWorks Plastics簡介 433
    14.5.2 SolidWorks Plastics組成 433
    14.5.3 注塑模分析實例 433

    **5章 標準零件庫 447
    15.1 SolidWorks Toolbox概述 448
    15.1.1 Toolbox簡介 448
    15.1.2 SolidWorks Toolbox管理 448
    15.1.3 安裝Toolbox 449
    15.1.4 配置Toolbox 449
    15.1.5 生成零件 451
    15.1.6 將零件添加到裝配體 451
    15.1.7 管理員操縱Toolbox 451
    15.1.8 能夠自動調整大小的Toolbox零部件(智能零件) 452
    15.2 凹槽 453
    15.2.1 生成凹槽 453
    15.2.2 O-環凹槽屬性設置 454
    15.2.3 固定環凹槽屬性設置 454
    15.3 凸輪 455
    15.3.1 生成凸輪 456
    15.3.2 凸輪屬性的設置 456
    15.3.3 凸輪運動的設置 458
    15.3.4 凸輪生成的設置 459
    15.3.5 收藏凸輪 461
    15.4 其他工具 462
    15.4.1 鋼梁計算器 462
    15.4.2 軸承計算器 464
    15.4.3 結構鋼 465
    15.5 範例 467
    15.5.1 設置配合參考 467
    15.5.2 添加配置 467
    15.5.3 制作智能零部件 471
    15.5.4 應用智能零部件 472

    **6章 特征識別 476
    16.1 FeatureWorks選項設置 477
    16.1.1 FeatureWorks選項 477
    16.1.2 特征識別的步驟 478
    16.1.3 中級階段屬性管理器 479
    16.2 FeatureWorks識別類型 479
    16.2.1 自動/交互的特征識別 480
    16.2.2 交互特征識別類型 480
    16.2.3 逐步識別 483
    16.3 識別不同實體 483
    16.3.1 放樣特征識別 483
    16.3.2 陣列特征識別 484
    16.3.3 掃描特征識別 486
    16.4 診斷錯誤信息 486
    16.4.1 拉伸的錯誤診斷 486
    16.4.2 旋轉的錯誤診斷 488
    16.4.3 倒角的錯誤診斷 488
    16.4.4 圓角的錯誤診斷 489
    16.5 範例 490
    16.5.1 識別特征前的準備工作 490
    16.5.2 交互特征識別 492

    **7章 二次開發 498
    17.1 SolidWorks二次開發概述 499
    17.1.1 SolidWorks二次開發體繫 499
    17.1.2 Solidworks二次開發接口 500
    17.1.3 SolidWorks API函數 500
    17.1.4 SolidWorks二次開發方法 501
    17.1.5 SolidWorks二次開發工具 501
    17.2 範例 501
    17.2.1 建立基礎模型 502
    17.2.2 VB.net二次開發界面 502
    17.2.3 VB.net應用程序代碼 505

    **8章 渲染輸出 509
    18.1 布景 510
    18.2 光源 511
    18.2.1 線光源 512
    18.2.2 點光源 513
    18.2.3 聚光源 513
    18.3 外觀 514
    18.4 貼圖 516
    18.5 圖像輸出 517
    18.5.1 PhotoView整合預覽 517
    18.5.2 PhotoView預覽窗口 517
    18.5.3 PhotoView選項 518
    18.6 渲染實例 518
    18.6.1 轉換文件格式 519
    18.6.2 設置模型外觀 520
    18.6.3 設置布景 522
    18.6.4 設置貼圖 522
    18.6.5 輸出圖像 5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