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跟中國茶經學養生(茶壺裡的養生智慧)
該商品所屬分類:烹飪/美食 -> 茶文化
【市場價】
272-393
【優惠價】
170-246
【介質】 book
【ISBN】978753774508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山西科技
  • ISBN:9787537745086
  • 作者:於觀亭
  • 頁數:311
  • 出版日期:2013-09-01
  • 印刷日期:2013-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2
  • 字數:420千字
  • 於觀亭編著的《跟中國茶經學養生(茶壺裡的養生智慧)》既論述了中國茶產業的科學發展成果,茶文化創新與內涵;又繫統介紹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讀者可以從中學習科學飲茶的知識和具體方法,是集實用性、知識性於一體的茶文化百科全書。作者通過圖文並茂的展示、深入淺出的講解、流暢的文筆,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茶文化發展畫卷,使本書具有較強可讀性。是一部很好的普及茶文化的百科全書,也是茶文化研究者和愛好者的一本工具書。
  • 於觀亭編著的《跟中國茶經學養生(茶壺裡的養 生智慧)》是一本茶文化專著,《跟中國茶經學養生( 茶壺裡的養生智慧)》上下兩篇。上篇從茶的起源、 茶的分類、中國名茶、茶具使用、茶藝、茶風等角度 ,高度總結了五千年茶文化的各個方面和幾千年的發 展史,並充分反映中國當前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新貌; 下篇從茶飲保健、四季茶飲、不同體質的茶飲、日常 調理茶方、對癥祛病茶療方等方面,詳細講解了茶飲 對健康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用茶療方祛病療疾。
  • 上篇 專家帶你識茶泡茶鋻茶品茶
    第一章
    細說茶之春秋
    ——品讀中國五千年茶文化
    茶的起源
    歷代茶事
    當代茶業
    第二章
    茶類盛觀
    ——聞其名,覺其味,品茶之情懷
    茶的分類
    綠茶
    紅茶
    烏龍茶
    黃茶
    白茶
    黑茶
    花茶
    第三章
    中國名茶品鋻
    ——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的中國茶
    江南名茶
    華南名茶
    西南名茶
    江北名茶
    第四章
    茶具把玩
    ——好茶配好盞,如同天賜良緣
    泡茶器具
    茶具的發展
    茶具的種類
    宜興紫砂壺
    第五章
    茶藝賞析
    ——淺酌慢飲,讓心與神會
    詩情茶藝
    擇好茶而泡
    飲茶擇水
    品茶之意境
    現代茶藝
    茶藝的種類
    茉莉花茶茶藝
    龍井茶茶藝
    祁門功夫紅茶茶藝
    武夷山功夫茶茶藝
    普洱茶茶藝
    禪茶茶藝
    阿巴嘎奶茶茶藝
    第六章
    茶風古韻
    ——茶讓世界互動起來
    茶馬古道
    茶在世界傳播
    下篇 正確喝茶,養生祛病保健康
    第一章
    飲茶與保健養生
    ——中國源遠流長的茶療文化
    飲茶與健康
    茶療養生
    藥茶三大類
    辨證茶療
    第二章
    四季茶飲
    ——應季喝茶*養人
    春季茶飲養生
    夏季茶飲養生
    秋季茶飲養生
    鼕季茶飲養生
    第三章
    體質不同,選茶有別
    ——認清體質再喝茶
    熱性體質
    寒性體質
    實性體質
    陽虛體質
    陰虛體質
    第四章
    養顏塑身茶療方
    ——*簡單的方法帶來美麗容顏
    減肥瘦身
    烏發養發
    護眼明目
    潤膚美白
    亮膚消暗沉
    去痘消斑
    抗衰去皺
    第五章
    日常調理茶方
    ——傳承千年的健康飲茶智慧
    補氣強身
    滋陰補血
    開胃消食
    調和脾胃
    補益肝腎
    潤肺理氣
    清熱降火
    消除疲憊
    寧神安睡
    清涼消暑
    解酒護肝
    防輻射
    提神醒腦
    第六章
    對癥祛病茶療方
    ——喝出來的無病一身輕
    失眠
    貧血
    頭痛
    牙痛
    感冒
    咳嗽
    咽喉炎
    肺炎
    消化不良
    便秘
    腹瀉
    胃病
    肝病
    腎病
    高血壓
    高脂血癥
    冠心病
    糖尿病
    結膜炎
    中耳炎
    鼻竇炎
    皮膚濕疹
    風濕痺證
    月經不調
    痛經
    帶下
    *年期綜合征
    遺精
    陽痿
  • 茶的由來 美麗的傳說 陸羽《茶經》裡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也是茶的 發現者,*是傳說中的發明藥物來治療疾病的人。
    神農氏為了辨別草物的藥理作用,曾經親口品嘗 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時, 用釜鍋煮水,恰巧有幾片葉子飄落進來,使鍋裡的水 變成黃綠色。神農氏不以為意,喝了 一點其中的湯水,卻驚奇地發現,這黃綠色的水味道 清香,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藥材。隨 著時間的推移,神農氏得出了這種植物能夠解渴生津 、提神醒腦和利尿解毒的作用。
    至於“茶”的名字的來源,也和神農氏有關。傳 說中的神農氏,長著一個玻璃一樣的 透明的肚子,凡是喫進肚子裡的食物都能夠看得清清 楚楚,因此能夠知道這種食物對於身 體的利弊,這也是他多次中毒不死的原因。他喝了黃 綠色的水之後,看見這種水在肚子裡 流淌,所到之處,把腸胃擦洗得干干淨淨。於是他就 把這種植物叫做“擦”,後來就轉化 為“茶”的發音。
    關於產地的爭論 茶樹原產於中國,這是舉世**的,但是在19世 紀初,一位英國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 生的大茶樹,於是有人開始認為茶的發源地是印度而 非中國,從而在**學術界引發了一 場爭論。
    1823年,英軍少校布勞士(R.Brouce)在印度與 緬甸的交界處發現了一株高約13米, 直徑約1米的野生古茶樹;次年,他的哥哥在印度境 內也發現了類似的野生茶樹,於是他 們據此斷言,印度是茶的原產地。之後,很多西方學 者都堅持這一觀點。
    1919年,荷蘭學者斯圖爾特(C.Stuart)認為, 茶葉的原產地分為兩種:大葉種原產自 印度、緬甸和中國雲南;小葉種則產自中國東南部。
    1935年,美國學者在其著作《茶葉全 書》中又提出了茶葉原產地的“多元說”,認為茶葉 原產自印度和中國,以及泰國、緬甸 等**和地區。除此以外,仍有很多**的學者堅持 著茶葉發源於中國的觀點。
    *初的記載 在周武王伐商滅紂時,參加征戰的巴蜀等南方小 國部落就把茶作為貢品敬獻給周武王。晉常 璩著的《華陽國志》中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 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武王伐 紂的時間在公元前1066年前後,由此可見,中國有明 確記錄的茶事活動距今至少已有3000年的歷 史了。
    現在所能夠看見的文獻資料裡面,有著確切的茶 的記載的,*早並且*可靠應該是漢代王褒 所撰寫的《僮約》。這篇文章寫作的時間是漢宣帝神 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茶學**重要的 文獻。其中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說明“ 荼”已經成為當時社會飲食的一項,並且是 用來待客的貴重之物,飲茶已開始在中產階層中流行 。
    文物的明證 1980年,貴州晴龍縣發現100萬年前的茶籽化石 ,從另一個角度為中國是茶樹起源地的觀點提 供了明證。
    近年來在浙江省上虞市出土的東漢時期的瓷器中 ,有壺、盞、杯、碗等器具,據考古學家判 斷,這些器物當屬世界上*早的茶具。這說明東漢時 期飲茶已漸漸普遍。湖北省江陵縣的西漢古 墓中還曾出土過一些作為陪葬品的茶葉;湖南省的長 沙馬王堆中也曾出土過一隻刻有“茶”字的 青瓷甕,這被考古學家推定為是人們用來儲存茶葉的 器具。此外,在考古中還發現了陪葬清冊中 有“棺一笥”的文字,經查證“棺”即“槚”字,這 表明在距今2000#:前,皇族中已流行烹煮 飲茶。
    中國野生茶樹的發現 在中國古代的著作中,曾經有很多關於野生茶樹 的記載。如公元6世紀以前的《桐君錄》中提 到的“瓜蘆木”即為茶樹的大葉變種;唐代陸羽的《 茶經》中,明確記載了“茶者,南方之嘉木 也”;宋代瀋括的《夢溪筆談》中也有“建茶皆喬木 ”;明代《大理府志》載“點蒼山……產茶 樹高一丈”等。
    除了史書的記載,研究人員於1939~1940 年,終於在中國貴州務川先後發現了十幾株野 生大茶樹;1958年,在雲南發現了高約10米、樹 齡已有800多年野生大茶樹和在鎮源2700年樹齡 的“茶樹王”;1961年*是發現高達30多米,樹 齡約1700年的野生茶樹;同一時期,在廣東、廣 西、四川、湖南等10個省區的198處發現野生大 茶樹,大茶樹如此之多,分布如此廣泛,堪稱世 界之*。
    當然,發現野生茶樹的地方,不一定就是茶 樹的原產地。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的結論,是科 學家們依據現實,從各個方面分析考證得出的, 已無爭議。
    根據植物學家和地質學家的分析,茶樹起源至今 已有6000萬~7000萬年的歷史了。印度所處 的喜馬拉雅山南坡在那個時期還被深深地埋在海底, 不可能生長茶樹;而在中國西南地區發現的 山茶屬有100多種,可以推測這裡是這一植物區繫的 起源中心。
    此外,日本科學家在中國、泰國、緬甸、印度等 地多次調查、研究發現,中國和印度茶種的 細胞染色體數目相同,各地茶樹沒有種的變異,外形 則具有連續性的變異,因此得出結論:茶的 傳播是以中國四川、雲南為中心,向南推移,朝喬木 化、大葉種發展;向北推移,朝灌木化、小 葉種發展。
    茶名探源 茶名歷史演變 在古代漢語中,用來表示茶的文字有很多個。陸 羽在《茶經·一之源》中說:“其字,或從 草,或從木,或草木並。其名,一日茶,二日槚,三 日蔎,四日茗,五日蘚。” 但“茶”纔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 寫做“荼”。“荼”是一個多義字,其中有 一項是表示茶葉。
    “茶”字是由“荼”字直接演變而來的,在漢代 的印章中,有的“荼”字已被減去一筆, 成為“茶”字了。一直到了陸羽著《茶經》之後,“ 茶”的字形纔進一步得到確立,一直沿用 至今。
    P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