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飲食史話/社會風俗繫列/中國史話
該商品所屬分類:烹飪/美食 -> 茶文化
【市場價】
128-185
【優惠價】
80-116
【介質】 book
【ISBN】97875097279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09727997
  • 作者:王仁湘
  • 頁數:195
  • 出版日期:2012-07-01
  • 印刷日期:2012-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30千字
  • 王仁湘編寫的《飲食史話》是社會風俗繫列叢書之一,以通俗的語言,介紹了火食起源、歷史盛宴、南北佳肴、調和有方、外來美食、享受自然、食味內外、食飲有儀、美食美器等內容。
    本書適合對中國歷史、文化感興趣的普通讀者,以及大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
  •   《飲食史話》為中國古代飲食史勾勒出了一個輪廓,從史前時代的茹毛 飲血說到人工取火、農業的出現和陶烹的發明,進而描述了歷史盛宴和南北 佳肴,考察了古代調和五味的理念與方法,以及外來飲食文化產生的影響。 對於古代飲食風尚,古人對飲食功能的認識,以及飲食文化禮儀和美食美器 傳統,也有概略敘述。 《飲食史話》由王仁湘編寫。
  • 一 火食起源1
    1 茹毛飲血1
    2 人工取火2
    3 農業文明4
    4 從石烹到陶烹7
    二 歷史盛宴13
    1 鼎食鐘鳴13
    2 炰鱉膾鯉16
    3 日食萬錢20
    4 燒尾有方23
    5 兩京食肆27
    6 清宮御膳32
    三 南北佳肴38
    1 八方菜繫38
    2 清真美食45
    3 素食清供49
    4 滿漢大筵53
    四 調和有方56
    1 治國與烹飪56
    2 食官與庖人60
    3 廚娘本色64
    4 齊民有術67
    5 袁枚論烹75
    五 外來美食82
    1 西來美食82
    2 胡食風氣85
    3 胡姬美酒90
    4 西洋品味95
    六 享受自然97
    1 上巳春光97
    2 選勝遊宴99
    3 節令小食103
    4 嘗新與薦新108
    七 養性健體114
    1 強身健體114
    2 食以養性117
    3 和神娛腸122
    4 以食當藥125
    5 以藥入膳130
    八 食味內外132
    1 名士隱士的食態132
    2 知味者的味覺138
    3 文士斲鮮之趣141
    4 “老饕”東坡144
    5 鬥茶之趣149
    九 食飲有儀153
    1 禮始諸飲食153
    2 孔子提倡的禮食158
    3 飲酒儀節162
    4 飲食須知165
    十 美食美器173
    1 土陶生輝173
    2 禮器青銅176
    3 漆器流光177
    4 金樽銀盞178
    5 國瓷斑斕182
    6 筷子和勺子185
  • 農業文明 當男人們四處打獵之時,女人們也忙碌不停,紛 紛到駐地附近采集果實。春去秋來,開花結果,這樣 年復一年無窮反復的規律,起初使人迷惑不解,但思 考和探索早已開始了。大概是將喫剩的植物子實扔在 駐地附近,於是發芽、開花、結實,人們觀察到一個 完整的生長過程,收集到無意種出的果實。人類在這 個基礎上又有意地進行了無數次試驗,也不知經過了 多少代人的經驗積累,終於他們不再感到驚奇,他們 成功了,農業時代到來了。這個過程被現代科學家稱 之為“綠色革命”,這個革命的生力軍無疑是婦女,婦 女為人類創造了新的生機。
    中國古代將農業的發明歸功於神農氏。《白虎通 義》說:“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 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 耜,教民農作。”《新語·道基》也說:“至於神農, 以為行蟲走獸難以養民,乃求可食之物,當百草之實, 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這是說在禽獸不足以維持 人們的生活時,神農發明農具,教人們根據天時地利 進行種植,使谷物成為主要的食物來源。神農當然也 是傳說人物,又稱烈山氏、厲山氏,被後世奉為農神。
    *初的農業種植不僅規模小,方法也很原始。後 來經歷刀耕火種的階段,發展到進步的鋤耕農業,人 們懂得了土地開墾、休耕、施肥、灌溉等耕作技術, 種植面積擴大了,栽培作物品種也逐漸增加了。生產 用的工具也不斷加以改進,發明了磨光石器,提高了 土地開墾效率。考古學家把原始種植業和磨光石器的 使用以及家畜飼養業,作為新石器時代到來的重要標 志,這三者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西亞地區的新石器革命,完成了大麥、小麥的栽 培,以及山羊、綿羊、豬、牛的馴化,這大約有將近1 萬年的歷史。美洲新大陸的中南部,公元前五六千年 開始種植西葫蘆,此後又成功栽培南瓜、菜豆和玉米。
    農業耕作在中國一開始就形成了南北兩個不同的類型, 不論谷物品種或栽培方式都存在一定差別,這都是地 理自然條件所決定的。
    在黃河流域廣大干旱地區,尤其在黃土高原地帶, 氣候干燥,適宜旱作,占首要地位的糧食作物是粟, 俗稱小米。小米遺存在一些*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都 有發現,在稍晚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及龍山文化 遺址中也均有出土。它或被裝入陶罐,作為隨葬品埋 入墓中,或作為儲備埋藏在地窖內,其*早年代可追 溯到距今9000年前,是世界上見到的*古老的小米實 物。在華北與粟同樣悠久的栽培作物還有黍,俗稱黃 米。與小米相比,它的種植範圍可能稍小一些。另外, 北方在文明時期廣泛種植的大小麥,新石器時代似乎 沒有普遍種植。新石器時代末期小麥在黃河流域以及 新疆地區已有種植,近些年考古發現了許多小麥遺存。
    華南地區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河湖密布,因 而大面積種植的是水稻。較早的栽培稻實物出土於江浙 地區的河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遺址,距今約為7000 年。在河姆渡遺址一些炊器的底部,還保留有大米飯的 焦結層,有的飯粒還相當完整。那時的水稻已區分為粳、 秈兩個品種,表明水稻的馴化在此之前很早就完成了。
    後來在湖南澧縣彭頭山發現距今9000年前的稻谷遺存和 農業生產工具、陶器等,湖南道縣玉蟾岩和江西萬年仙 人洞遺址發現了距今1萬年以上的稻作遺存,這些發現 表明長江中遊地區可能是稻作農業的發祥地之一。
    古代常有“五谷”、“六谷”之說,包含的內容不 很一致,一般指的是稷、黍、麥、菽、麻、稻,除麥 和麻以外,都有7000年以上的栽培史。蔬菜作物北方 出土了油菜子,南方則有葫蘆子和完整的葫蘆,它們 與上述四種糧食作物具有同樣悠久的歷史。
    華北粟類旱地農業,華南稻類水田農業,這個格 局自古就影響到南北飲食傳統的形成。主食的大不相 同,不僅帶來了文化上的一些差異,甚至對人的體質 發育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有一種觀點就認為,以 稻米為主食的部族有旺盛的繁殖力,有性早熟的特點, 因為水稻中構成米蛋白質的氨基酸的成分,較其他糧 食有很大的不同。
    就烹飪方式而言,也因為食物類別不同而顯示出 一些南北差異,這一點到後來愈趨明顯,尤其是面食 在北方普及之後。而起初不論是稻米,還是小米乃至 小麥,基本都是以粒食為主,差別不是太明顯。
    中國傳統飼養的主要家畜,歷來稱為“六畜”,即 馬、牛、羊、雞、犬、豕(豬),這些家畜在新石器時 代都已馴化成功,飼養也比較普遍。到了殷商時代, 豬、馬和水牛等都有了相當好的品種。家畜馴養成功, 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新的肉食來源,而且提供了前所未 有的力役,這反過來又推動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 人類又掌握了對自然力新的支配權。
    P4-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