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心理怎麼了
該商品所屬分類:養生保健 -> 心理健康
【市場價】
222-323
【優惠價】
139-202
【介質】 book
【ISBN】978753614270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東高教
  • ISBN:9787536142701
  • 作者:施鐵如
  • 頁數:291
  • 出版日期:2012-05-01
  • 印刷日期:2012-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70千字
  • 施鐵如編著的《心理怎麼了》通俗地闡述心理生活中情感在人與人以及社會關繫中的作用,在提升人類幸福感中的作用。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教育、體育等領域.深入淺出地談淪影響人類情感的各種因素和有關心理學規律,包括認知和情感、人際關繫和群體規律、敘事建構與心理疏導等。
  • 施鐵如編著的《心理怎麼了》以理淪和實踐結合、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方 式,通俗地闡述心理生活中情感在人與人以及社會關繫中的作用,在提升人 類幸福感中的作用。內容涉及經濟、政治、法律、文化、教育、體育等領域 .深入淺出地談淪影響人類情感的各種因素和有關心理學規律,包括認知和 情感、人際關繫和群體規律、敘事建構與心理疏導等,提出提升人的心理生 活質量的途徑和日常方式。 《心理怎麼了》適用於心理咨詢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會與社區工作 者、志願者、公務員、管理人員,以及對心理學和服務群眾感興趣的人們。
  • 1.情感與理智
     1.1 “兩難”故事後面的難
     1.2 古代先賢們的嘮叨
     1.3 “人機大戰”與“科學”、“人文”之爭
     1.4 被晾在一旁的情感
     1.5 社會秩序如何可能 
     1.6 面對“鴨梨”的年代
    2.人與人
     2.1 情感是社會性的
     2.2 “人言可畏”畏什麼
     2.3 試卷考不出來的“情商”
     2.4 正在醒來的“社會技能”
     2.5 情緒勞動的推出 
    3.群體的秘密
     3.1 個體離不開群體
     3.2 “群體靈魂” 
     3.3 曾經的群體喧嘩 
     3.4 從眾與張悟本現像
     3.5 小悅悅和旁觀者效應 
     3.6 “人多力量大”的解讀
    4.道德、情感與群體
     4.1 道德與情感
     4.2 道德情感的群體性
     4.3 “利己”與“利他” 
     4.4 “鏡中我”與鏡中的“他” 
     4.5 良心在哪裡
    5.網絡群體與網絡情感
    5.1 膨脹著世界的網絡
    5.2 網絡中的群體特征
    5.3 “哥上的不是網,是寂寞”
    5.4 調侃後面的親民
    5.5 網絡問政
    6.人之常“情”
    6.1 馬斯洛的“性善”論
    6.2 自尊與自信
    6.3 你受挫折了嗎
    6.4 都在舞臺上
    6.5 誘導自殺的“情”
    7.人性的部分“揭發”
    7.1 曾經的專制制度
    7.2 對鬥爭的曾經青睞
    7.3 “熟人社會”與面子
    7.4 情感表達的遮掩
    7.5 麻木的看客
    7.6 懺悔的缺失
    8.經濟大旗下的秩序
    8.1 現代化也有痛
    8.2 經濟學家對道德和情感的吶喊
    8.3 職業幸福的追求
    8.4 帕金森的發現
    9.現代變遷中的教育
    9.1 狼爸虎媽的影子
    9.2 遊戲規則還在嗎
    9.3 第4R和第5R的強調
    9.4 新課程的情感目標
    9.5 跳出“路徑依賴”的怪圈
    10.政治過程中的心理空間
    10.1 在“國”與“家”之間
    10.2 資源分配的社會公平
    10.3 公民的表達
    10.4 政治參與和民主型人格
    10.5 從“你輸我贏”到“共贏”
    10.6 社會建設的到來
    11.越軌與懲罰
    11.1 社會之軌、群體之懲罰與人之常情
    11.2 標簽與越軌
    11.3 懲罰與社會控制
    11.4 “拒*冷漠”與大愛延伸
    12.群體事件分析
    12.1 從倫敦騷亂和美國占領華爾街運動說起
    12.2 群體事件及其要素
    12.3 從等級社會到契約社會
    12.4 民生視閾下群體事件的處理
    13.在敘事中完善
    13.1 喚醒蒼生靠什麼
    13.2 完善心靈的敘事
    13.3 穿越與反思
    13.4 神經語言程序學與敘事心理輔導
    13.5 交談、敘說與傾聽
    13.6 故事、歷史與文化
    14.文化長河的流淌
    14.1 鄧麗君現像的文化解讀
    14.2 形像的文化力量
    14.3 “草根”的文化
    14.4 文化不是什麼
    14.5 信仰的文化思考
    15.體育的力量
    15.1 **百年的“百年奧運”
    15.2 體育文化的符號表達
    15.3 大眾體育的和諧取向
    16.幸福在哪裡
    16.1 幸福是一種感受
    16.2 追逐幸福的積極心理學
    16.3 尋找生活的意義
    16.4 幸福感大比拼
    16.5 從“福”文化到幸福指數與社會質量
    後記
  • 1.6 面對“鴨梨”的年代 經濟的迅速增長,物質上的成功似乎並沒有給這個東方國度帶 來應有的自信與平靜,壓力、焦慮像野火一樣,以每一個個體切身 感受到的方式蔓延。“你有壓力,我有壓力”,街頭阿叔的這句話, 似乎已成為這個充滿壓力和普遍焦慮的時代*好的注腳。
    面對無處不在的“壓力”,網友用諧音戲稱為“鴨梨”。它既 指愚笨,也指可愛。這是感受到壓力又不願被壓力所迫的網民的戲 謔之語,其中充滿了挑戰生活的小智慧,也蘊含了化解壓力的內在 能量。如果把壓力等同於鴨梨,那麼我們真的沒必要那麼壓抑 不安。
    壓力、焦慮以及動機像同義詞一樣發揮著同樣的作用。這種作 用曾經被心理學家研究著。耶基斯·多得森定律認為並非動機越強 效率越高,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呈倒U形關繫。各種活動有一個 *佳動機水平,動機的*佳水平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而有下降的趨 勢。也就是說,業績開始時隨著壓力、焦慮以及動機上升而上升, 到了頂點後則反而開始下降。合適壓力和焦慮對產生合適的動機和 高的業績,是必要的。在計劃經濟年代,一切聽命於紅頭文件,普 通人不用想,跟著上面的指揮棒轉就行了。沒有壓力與焦慮,也就 沒有動機。於是一切像蝸牛一樣爬行,時間停滯了,社會像死了 一般。
    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壓力、焦慮和充滿干一 場的動機。它們促使整個**翻天覆地地變化著,走上了快車道。
    可是不適當的壓力和焦慮也隨之而來。這不適當也給人的生活帶來 了“不適應”。
    下崗工人在為下一個月全家的開銷著急;農民在咒罵化肥和種 子的漲價;公司白領每天拖著疲憊的身軀,穿行在擁擠的地鐵裡; 政府公務員在抱怨工資太低;學生們被沉重的負擔壓得喘不過氣 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念頭令家長們在連夜排隊報名的 優質學校門前熬夜;大學畢業生面對非研究生不要的“就業高消 費”艱難地尋找工作;擁有財富的私營業主苦於因所有制歧視帶 來的正道融資無門便找上了充滿危險與變數的私募或民間借貸;一 些有權有錢的人家熱衷把子女送到西方**接受教育,為將來準備 好一條退路;醫療、教育、房價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新三座大 山”。
    我們是從負面角度來談這些壓力,如果我們是從解決溫飽之後 纔出現這些問題考慮,當然會從正面的角度接受它,並進一步思考 如何化解。“西方社會200年的現代化轉型,在中國被壓縮在30年 內進行著。”一位西方評論家感嘆地說。我們高興地看到,在新中 國成立62周年之際,香港鳳凰衛視中文臺“一虎一席談”節目敢 拿“中國是否應該拯救歐債危機”這樣的問題來討論,確實使我 們為“中國人有錢了”而高興。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現在有錢了, 可以幫助世界了。這種既可喜又可慮的現像當然使我們要*多地考 慮如何讓國民在新的挑戰中勇敢面對壓力,重拾曾經的雍容氣度和 大國雄風。
    壓力和焦慮面前,人們面對的*多是情感。一些人笑傲壓力, 牢記“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常宜放眼量”;有一些人長吁短嘆、 借酒消愁;也有一些人罵這罵那,總以為人家與他過不去;還有個 別人似乎走投無路,與個人生命過不去。壓力與“鴨梨”在客觀 上是一回事,但在主觀情感上,則是苦著臉憂愁地“活著”與微 笑著面對生活挑戰的區別。
    這種區別也導致了生理反應上的區別,從而真的影響生活。科 學心理學對情感的腦機制研究清楚地告訴我們,管理情感的下丘 腦,也是管理植物性神經繫統的腦機構。呼吸、血壓、脈搏、消化 等都歸下丘腦管。於是,它把人的情感和人的許多生理狀態捆綁在 一起。
    在20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一位瑞士生理學家沃爾特· 希斯在一種實驗動物的下丘腦中植入了電極,並釋放出一陣微弱的 電刺激,動物作出了憤怒的反應。當希斯將同樣強度的電流送入下 丘腦前面的區域時,動物就鎮定下來,並很快入睡。再過了很久以 後,一位西班牙神經科學家約西·德爾加多利用鬥牛進行了同樣的 下丘腦憤怒控制實驗。他在牛的下丘腦前部植入一根電極,然後進 入鬥牛場,手握著一個控制箱,箱子會通過電極發出電脈衝。牛被 放入鬥牛場,看見了德爾加多,很憤怒,並開始攻擊。德爾加多毫 不退縮,按下一個鍵,牛就停下來了,並轉過頭去。
    後來,歐德和米爾納把這種實驗變得分外有趣: 1954年兩人用埋藏微電極於老鼠下丘腦某一部位,再施予電 刺激的方法進行“自我刺激”實驗。老鼠按開關可達每小時5000 次,連續15—20小時,直到精疲力竭。實驗告訴我們,小白鼠不 停制造刺激的地方給它帶來了快樂。於是下丘腦的“快樂中樞” 被發現。杜克布森、湯爾可遜把這種“自我刺激法”**用於人 類,也發現有類似“快樂中樞”存在。
    確實,現代心理醫學研究已經表明,一個人心情舒暢、精神愉 快時,中樞神經繫統處於*佳功能狀態,那麼,這個人的內髒及內 分泌活動在中樞神經繫統調節下處於平衡狀態,使整個機體協調, 充滿活力,身體自然也健康。愁多了不想喫,氣壞了頭直疼,這是 反面的實踐證明。為此,心理學家把人的情緒歸納為兩大類:一類 是愉快的情緒(如快樂、喜悅等);另一類是不愉快的情緒(如悲 傷、焦慮、沮喪、緊張、憎恨等)。情感使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聯 繫在一起了。為了健康,現代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隨遇而 安,冷靜思考,處之泰然。“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就包含 了這個道理。
    古代阿拉伯學者阿維森納,曾把一胎所生的兩隻羊羔置於不同 的外界環境中生活:一隻小羊羔隨羊群在水草地快樂地生活;而在 另一隻羊羔旁拴了一隻狼,它總是感到自己面前那隻野獸的威脅, 在**驚恐的狀態下,根本喫不下東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醫 學心理學家還用狗做嫉妒情緒實驗:把一隻饑餓的狗關在一個鐵籠 子裡,讓籠子外面另一隻狗當著它的面喫肉骨頭,籠內的狗在急 躁、氣憤和嫉妒的負性情緒狀態下,產生了神經癥的病態反應。
    實驗告訴我們:恐懼、焦慮、抑郁、嫉妒、敵意、衝動等負性 情緒,是一種破壞性的情感,長期被這些心理問題困擾就會導致身 心疾病的發生。一個人在生活中對自己的認識與評價和本人的實際 情況越符合,他的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越能把壓力變成動力。
    每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我們都要想辦法把這一頁翻過去。
    “壓力”隻不過是“鴨梨”而已,情感與生活同在,我們逢年過節 所祝願的“快樂每**”,就是讓每個人都看到快樂情感與幸福生 活的關繫。
    P15-1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