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
該商品所屬分類:養生保健 -> 健康百科
【市場價】
416-603
【優惠價】
260-377
【介質】 book
【ISBN】978750628655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 ISBN:9787506286558
  • 作者:(美)維吉尼亞·薩提亞//約翰·貝曼//簡·格伯//瑪...
  • 頁數:349
  • 出版日期:2007-06-01
  • 印刷日期:2015-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3
  • 字數:310千字
  • 美國婚姻與家庭治療學會基金會授予《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1994年度的薩提亞教育和研究獎。
    維吉尼亞·薩提亞、約翰·貝曼、簡·格伯、瑪利亞·葛莫莉著的這本書雖然每一章都有清晰的標題,理論與實務的論述相互滲透,相得益彰,但是仍然可大致分為三大部分。**個部分是從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涵蓋的是理論基礎部分,詳細探討了包括基本三角關繫、常見的四種應對姿態、表裡一致性等重要的治療理念;第二部分則是從第七章到第十二章,通過重點描述例如個性部分舞會技術、家庭重塑技術等實用性的家庭治療方法,讓讀者在理論的基礎上擁有實踐技術的支持;而本書的第十三章成為獨立的第三部分,以三位弟子緬懷追憶的形式,記述了薩提亞的生平和她未盡事業的發展。
  • 維吉尼亞·薩提亞(1916-1988),家庭治療創始 人,國際著名心理治療師。美國著名的《人類行為雜 志》(Human Behavior)稱她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 師”。 在1988年維吉尼亞·薩提亞去世之前,她開始和 三位同事合著一本關於她的治療方法的理論書籍。這 本書歷時三年完成,是關於薩提亞方法的構造、應用 和創新的最權威的著作。 《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涵蓋了她的信念繫統、 對改變的洞察性方法,以及她三十多年工作在家庭治 療前沿發展出的強有力的干預技術。這些技術包括對 雕塑和“生存姿態”、隱喻、個性部分舞會,以及家 庭重塑的治療性使用。我們探索了“交互”的成分, 以及自我曼陀羅中的眾多元素,這些元素影響著我們 如何看待世界並對其做出回應。我們也會讀到關於學 習(轉化)彼此間互動的方式。 像其他的薩提亞著作一樣,《薩提亞家庭治療模 式》也是一本關於人類尊嚴和力量的書。與其他薩提 亞家庭治療書籍不同的是,它提供了對薩提亞工作各 個主要方面的堅實基礎和詳盡描述。它全面、廣泛的 範圍和樣例對於學生和有經驗的從業者都極具吸引力 。 本書由維吉尼亞·薩提亞、約翰·貝曼、簡·格 伯、瑪利亞·葛莫莉著。
  • 1.感知我們的世界
    感知世界的普遍方面
    對關繫的定義
    對個體的定義
    對事件的解釋
    對改變的態度
    薩提亞的成長模式
    薩提亞的治療信念
    2.基本三角關繫
    重建自尊
    3.生存姿態
    討好
    責備
    超理智
    打岔
    轉換姿態
    生存姿態是怎樣發展出來的
    使用我們的感覺
    童年時的誤解
    童年時的無助感
    學會評判
    混淆的信息
    生存姿態如何保護我們
    4.表裡一致
    表裡一致的幾個層次
    表裡一致的溝通
    向表裡一致的目標努力
    努力實現表裡一致的溝通
    **層次的工作
    第二層次的工作
    第三層次的工作
    表裡一致的治療師
    小結
    5.改變的過程
    改變的原則
    轉換生存姿態
    產生改變的環境
    接納我們的來訪者
    傳播希望
    建立可靠性
    灌輸意識
    跟隨過程
    薩提亞理論中的改變階段
    階段1:現狀
    階段2:引入一個外部因素
    階段3:混亂
    階段4:新的選擇和整合
    階段5:執行
    階段6:新的狀態
    小結
    6.互動中的成分
    治療目標
    過程
    我聽到和看到了什麼?
    我做出了怎樣的解釋?
    我對這種解釋的感覺如何?
    我對自己的感覺有何感受?
    我運用了什麼防御機制?
    我運用了哪些規則來進行評價?
    應用這一過程
    呈現問題
    探索新的含義
    打破防御性的習慣
    探索新的選擇
    處理過程還是處理內容
    在不同水平上進行工作
    7.轉化的過程
    體驗的六個水平
    渴望
    預期
    知覺
    感受
    應對
    行為
    轉化
    轉化過程
    轉化性干預
    憤怒的轉化
    轉化與表裡一致
    8.個性部分舞會:整合內部資源
    部分和規則
    內部衝突
    發現內部資源
    承認我們的各個部分
    接納我們的各個部分
    轉化我們的各個部分
    整合我們的各個部分
    結構化個性部分舞會技術
    背景
    步驟
    9.家庭重塑
    預備階段
    家譜圖
    家庭生活編年史
    影響力車輪
    家庭重塑的過程
    雕塑主角的原生家庭
    雕塑父母的家庭
    雕塑主角父母的約會、求愛和婚禮場景
    重新雕塑主角的家庭
    結束
    重塑原生家庭
    普遍目標
    情境的重要性
    改變的水平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關鍵影響重塑技術
    內部可視化
    結語
    10.雕塑、隱喻和曼陀羅
    創造接觸
    隱喻
    自我的曼陀羅
    薩提亞對曼陀羅的展示
    自我接納的展示
    雕塑
    如何使用雕塑技術
    11.其他改變工具
    冥想
    家庭規則轉化為指南
    規則是如何產生的
    轉化規則
    溫度讀取
    欣賞
    憂慮
    抱怨和建議
    新的信息
    希望和夢想
    薩提亞模式在個體治療中的應用
    來訪者拉爾夫
    個體治療與家庭規則
    12.結語
    **人類學習資源網絡
    Avanta網絡
    未來計劃
    附錄一:我在與誰共歡樂
    照相機
    投射(“戴帽子”)
    刻板印像
    期望
    第三方信息(閑話和流言)
    有關評價的法則
    有關自我揭露的法則
    討論
    結語
    附錄二:家庭重塑工具
    家譜圖
    家庭生活編年史
    影響力車輪
    參考文獻
    中國**薩提亞學院簡介
  • 轉換姿態 為了緩解長時間維持某種生存態度所帶來的痛苦 ,人們常常會轉換他們的生存姿態。而上述四種生存 姿態沒有一種是健康平衡的。為了緩解討好別人所帶 來的痛苦,我們開始責備別人。然後又從責備轉變為 超理智。如果用身體雕塑的方式展示這種轉變,我們 可以慢慢將腳趾向內偏轉,並試著在全身晃動的情況 下保持身體平衡。如果身體運動的幅度足夠大,就可 以避免自己翻倒在地。這就是對打岔者特征的展示。
    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並不能忍受一直保持同一種姿 態。在不同的情境中,我們也許會采用不同的應對風 格。例如,如果受到太大的威脅,我們可能會失去理 智,變得比我們的對手聲音*大。而當我們看到對方 氣勢漸弱,也許會說,“哦,天哪,我做了些什麼? ”我們也許會因此收斂氣勢,並試著去安撫他或她。
    但是這樣做的時候,我們也許會對這種軟弱感到厭惡 ,並再一次回到責備的姿態,在我們的模式中開始一 個新的循環。
    當在壓力下溝通時,我們往往會*多地采用某一 種姿態。例如,當父親因為某事責備我們時,我們常 常會去討好他。隻要我們仍然在意,那麼與父母的關 繫的重點就會是一方在上,另一方在下,而且這就是 為什麼情況總是這樣。因此,我們常常會覺得被他們 打壓下去,而他們似乎永遠占據我們的上風。
    雖然我們中的大部分人被深深禁錮在這些模式當 中,但是大多數人並不會在所有時間內都隻處於某一 種典型的生存姿態。隻要有足夠的機會出現,不論是 內部或外部的機會,都可能激發出我們的另一種應對 方式。問題的關鍵在於,除非我們能夠學會如何達到 表裡一致,否則我們將始終受到某種形式的討好、責 備、超理智或是打岔的生存姿態的限制。
    生存姿態是怎樣發展出來的 每一種溝通姿態都包含著達到完善的種子。討好 當中隱藏著關懷的種子,責備當中隱藏著決斷的種子 ,超理智中有纔智的種子,而藏在打岔中的則是創造 和變通的種子。我們需要清晰地區分自己的外在行為 和內心渴望。當*基本的愛和被愛的渴望受到威脅時 ,我們也許會去討好、責備、超理智或是打岔,從而 維持一段關繫。
    **段讓我們每個人努力維持的關繫,就是與父 母或看護者之間的關繫。如果他們不能給予我們足夠 的溫暖和良好的喂養,我們就會失去生命。作為孩子 ,我們很快就了解到,隻有按照別人說的去做,纔能 夠繼續生存下去。正是在這段關繫背景當中,我們形 成了條件化的生存反應。
    直到成年,我們中的許多人仍舊沿襲這個不變的 生存反應。我們早年的學習具有強大的影響。就像很 多案例所展示的,如果威脅一獎賞模式是我們學到的 **溝通方式,那麼我們將無法在成長過程中獲得屬 於自己的力量。如果父母對我們的需求總是會做出延 遲的反應,我們也許會認為他們根本不關心我們。這 個結論很可能是錯誤的,但是卻會被我們保持多年。
    家長們總是懷有良好的意願,並依據他們學到的 東西盡可能做到*好。很多這類學習經驗會一代代傳 承下去。因此,薩提亞的模式采用了跨越祖孫三代的 視角。她是這一領域中的先驅者之一。她的改變方法 ,不隻是處理來訪者從他或她的父母那裡學到的功能 不良的方面,也會關注來訪者的父母從他們的祖父母 那裡學到了什麼。從而治療師可以來幫助來訪者重新 評估他們童年時的學習經驗,並將這些當做資源加以 利用,而不是對他們自身及其家庭的抨擊和評判。
    薩提亞認為,孩子們希望能夠改變父母的生存行 為,但是常常失敗。孩子們總會覺得自己知道怎樣令 他們的父母*開心,而且頻繁地采取行動將自己的設 想變為現實。這種做法總是以評判的風格表現出來, 但實際上是出於幫助和關心的目的。
    長大成人之後,*大部分這類孩子會挑選那些與 父母有著相同行為的人作為伴侶,並再次嘗試改變他 們。而在配偶身上的努力失敗之後,我們又會嘗試讓 自己的孩子實現這種變化。當我們試圖改變他人的努 力反復失敗後,我們也許會譴責他們:“你辜負了我 ,我記得你曾說過你愛我。”這反映出我們試圖讓別 人來為我們自己的期望負責。代價就是我們通過其他 人的行為來定義自己,*終降低了我們自己的自尊。
    造成我們失敗命運的,既不是我們的家庭也不是 我們的伴侶。相反,我們需要承認他們是有缺點的人 類個體。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如果我 們不能把我們的父母當做普通人來接納,而是繼續指 責他們,那麼面對威脅情境時,我們將繼續使用功能 不良的應對模式。
    使用我們的感覺 否認自己的感覺,是我們取悅父母和忽視自身需 求的一部分。我們很少被鼓勵去珍惜我們自己的感覺 ,並創造性地使用它們。我們中的大部分人至今仍然 遵循著這樣一條禁令:不要感受你皮膚所感覺到的, 不要看“不應該”去看的,也不要談論“不應該”談 論的。
    但是人類並非在與世隔*的環境中生存。我們需 要對各種各樣的刺激做出反應。而每一個身體反應都 會伴隨著感受和想法,並形成了一個身體、情緒和智 能信息的循環。這個循環從我們的皮膚開始,在皮膚 上有幾百萬個毛孔,這些毛孔有兩種功能:接收刺激 和釋放信息。而我們身體的每一條通道——鼻子、眼 睛、耳朵等等——都在以相同的方式運作。如果沒有 這些通道,我們的神經繫統將無法工作:沒有任何信 息進入或離開我們的身體。
    “感覺通道”是這些身體通道的另一個名字。耳 朵負責聽覺,鼻子掌管嗅覺,而嘴巴控制味覺。我們 的感覺通道是傳遞身體、情緒和智能刺激的感受驛站 。拋開營養方面不談,用母乳喂養嬰兒的*好理南, 就是這種行為包含充足的感覺刺激。由此,嬰兒可以 感受到愉悅,並與成人建立起親密的聯繫。
    感覺通道對我們的生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 們通過感官接收信息,經過神經繫統的體驗,然後在 大腦中將信息加以轉換。我們的感官、神經繫統和大 腦就像有三個頭的司機,掌控著我們的身體。我們希 望這三者可以協同工作,彼此了解、接受並重視各自 的存在。薩提亞使用了一個泉眼的形像來展示這三者 的整合:視線、聲音、氣味、味道和思想川流不息地 進入我們的大腦中,和諧地交融在一起,並且隨時可 以自由地從我們的嘴裡奔騰出來,告訴我們什麼正存 在於我們的神經繫統中。一個自我整合得較好的人, 可以**不受約束地報告出他或她看到、聽到、想到 ,以及感受到的一切。如果沒有得到**的整合,我 們可能會忽視或是否認很多感覺通道,並將它們關閉 。當然,隻要願意,我們可以合理地關閉任何特殊的 感覺通道。隻有喪失了對感官的選擇控制時,我們纔 會將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
    童年時的誤解 神經繫統會攜帶著有關身體、情緒和智能的信息 流經我們的整個軀體。這一傳輸繫統的各分支部分之 間息息相關。例如,當身體的某一處受到傷害,整個 神經繫統都會意識到疼痛,並且采取措施來平衡這一 狀況。就這樣,神經繫統不斷引導著信息的流通。
    這種情況與人際交往有**明顯的差異。因為在 人與人的溝通當中,我們並不總是能如此準確地接收 到或是傳遞出信息。由於自身具有的生存模式的阻礙 ,孩子和父母常常無法像對方預期的那樣了解信息的 含義,而是會錯誤地理解他們接收到的信息。作為孩 子,我們時常會誤解一些來自父母的信息,特別是當 溝通不帶有任何解釋成分,*像是命令的時候。例如 ,我們也許會聽到“脫下你的褲子。”而不是“我想 看看你是不是得了麻疹,所以可不可以脫下褲子讓我 看一看?” 要想讓人們能夠準確地察覺到我們真實的意圖, 我們需要將自己心中的意像與他們分享。隻有當溝通 的雙方共同分享的是一個簡單的意義或是理解時,速 記形式的溝通和溝通方式纔能有效發揮作用。否則一 旦我們對自己接收到的信息感到迷惑,就會開始相信 自己正在失去控制,或是太過愚蠢。這常常會引發出 關於我們生存的問題,正是這些問題導致我們發展出 某一種應對模式。
    一種我們可以用來處理這種緊張壓力的方法,就 是證明自己的正確性。我們中所有人都傾向於從生活 中選取某些事件經歷來鞏固自己的信念。通常,我們 可以找到一千條經驗來證明自己的正確,因為每個人 都具備某些過濾功能,讓我們隻去注意那些與我們對 自己和世界的觀點相一致的事件。
    其實早在生命開始的階段,我們就開始發展出對 自己和世界的觀念了。盡管我們中大部分人在18個月 到2歲之間纔學會說話,但是在2歲之前,我們就已經 學到了大量的東西。我們的父母也許會通過言語與我 們溝通,但是我們卻通過他們的觸摸和語氣,他們的 手和聲音來理解他們傳達的信息。
    這些我們早期學習的主要渠道——觸摸和語氣— —同樣可能成為一種功能不良的學習通道。成人們通 常不會考慮這些。在學會說話之前,我們會記住成人 的言語,隨後,我們會將這些言語和感覺體驗結合起 來。步入成年後,言語通過左腦進入我們的意識,而 我們已然忘記了作為嬰兒時曾依賴過的語氣和觸摸。
    嬰兒可能會將父親強有力的雙手或母親焦慮的言語記 憶為威脅性和沒有愛心的,而他(她)的父母在發出這 些非言語信息的時候卻並不帶有這樣的意圖,或是根 本沒有意識到這些信息的存在。
    P50-5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