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藥養生祛百病/中華名醫養生寶典
該商品所屬分類:養生保健 -> 常見病預防和治療
【市場價】
222-321
【優惠價】
139-201
【介質】 book
【ISBN】97875369551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陝西科技
  • ISBN:9787536955127
  • 作者:高景華
  • 頁數:309
  • 出版日期:2013-05-01
  • 印刷日期:2013-05-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80千字
  • 我國的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通過實踐,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每種**都有其獨特的性味與功效,有些**是治療某些疾病的佼佼者,有些**沒有毒副作用而被用來養身健體,延年益壽。幾千年來,**為人類的繁衍和百姓的身體健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養生祛百病》(作者高景華)分為上下兩篇,介紹中醫知識。
  • 《中藥養生祛百病》(作者高景華)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著重介紹中藥的性能、配伍、及用藥常識,包 括藥材的存放、煎取方法、服藥禁忌,讓您了解中藥 養生常識,準確有效的使用中藥。下篇從常見疾病人 手,詳細介紹了治療每種疾病的常用藥材,針對性非 常強。《中藥養生祛百病》內容包括藥材的形態特征 、性味功效、良品辨識。在選取常用處方的同時,還 增加了美味的藥膳,使良藥不再苦口。最後一章還介 紹了各種養生功能的對應中藥,便於讀者查找與實踐 。
  • 上篇 **養生常識
    第一章 **的性能
    一、四氣
    二、五昧
    三、歸經
    四、升降沉浮
    五、春性
    第二章 **的配伍
    第三章 **用藥常識
    一、**材的存放
    二、煎藥方法
    三、服藥時間與劑量
    四、**禁忌
    暇用**十忌
    孕婦禁忌的常用**及中成藥
    下篇 **養生祛百病
    第_章 內科疾病
    感冒
    急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
    哮喘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慢性胃炎
    急性胃腸炎
    痢疾
    便秘
    腹瀉
    消化不良
    惡心嘔吐
    貧血
    失眠
    健忘
    頭痛
    眩暈
    肺炎
    肺結核
    肝炎
    膽囊炎與膽石癥
    腎炎
    痔瘡
    高血壓
    糖尿病
    冠心病
    低血壓
    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
    高脂血癥
    骨質疏松
    肩周炎
    陽痿
    早洩
    遺精
    第二章 外科疾病


    跌打損傷
    燒燙傷
    骨折
    急性乳腺炎
    急性闌尾炎
    濕疹
    脫肛
    破傷風
    第三章 婦科疾病
    月經不調
    痛經
    閉經
    崩漏
    白帶異常
    不孕癥
    陰道炎
    產後缺乳
    *年期綜合征
    第四章 兒科疾病
    小兒疳積
    麻疹
    百日咳
    小兒遺尿
    小兒肺炎
    小兒驚厥
    小兒夜啼
    第五章 五官科疾病
    鼻炎“
    中耳炎
    結膜炎
    咽炎
    口腔潰瘍
    牙痛
    口臭
    眼疲勞
    第六章 **養生保健
    補中益氣
    補血養血
    補腎養精
    補陰滋陰
    壯陽固精
    生津益液
    養心安神
    補肝養肝
    健脾養胃
    補肺潤肺
    補腎養腎
    健腦益智
    附錄:古今計量單位對照與換算
  • 二、五味 味,就是藥物的滋味。五味,即辛、甘、酸、苦 、咸。
    有些藥物具有淡味或澀味,也就是說藥物的滋味 實際上不止五種, 但是,五味是*基本的五種滋味,所以仍然稱為五昧 。不同的味有不同 的作用,味相同的藥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處 。至於其陰陽屬 性,則辛、甘、淡屬陽,酸、苦、咸屬陰。綜合歷代 用藥經驗,敘述其 作用如下。
    (1)辛味藥:有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一般 治療外感表證的 藥物,如桂枝、紫蘇葉、薄荷等,治療氣滯證的藥物 ,如香附、陳皮 等,治療瘀血阻滯的藥物,如川芎、紅花等,都有辛 味。
    (2)酸味藥:“能收能澀”,有收斂、固澀的作 用,並能生津開胃、 收斂止汗。一般具有酸味的藥物多用於治療虛汗、洩 瀉等,如山茱萸、 五味子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
    (3)苦味藥:“能洩能燥能堅”,有洩和燥的作 用。“洩”的含義甚 廣,有指通洩的,如大黃,適用於熱結便秘:有指降 洩的,如杏仁,適 用於肺氣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洩的,如梔子,適用於 熱盛心煩等。至於 “燥”,則用於濕證,濕證有寒濕、熱濕的不同,溫 性的苦味藥如蒼術, 適用於前者,寒性的苦味藥如黃連,適用於後者。此 外,前人的經驗 中,認為苦還有堅陰的作用,如黃柏、知母用於腎陰 虛虧而相火亢盛的 痿證,即具有瀉火存陰(堅陰)的意義。
    (4)咸味藥:“能下能軟”,有軟堅散結、瀉下 的作用。多用以治 療痰核、痞塊及熱結便秘等,如瓦楞子軟堅散結,芒 硝瀉下通便等。
    (5)淡味藥:有滲濕、利尿的作用。多用以治療 水腫、小便不利 等,如通草、茯苓、薏仁等利尿藥,皆有淡味。
    三、 歸經 歸經是指某種藥物對某些髒腑經絡的病變能起主 要治療作用。如麻 黃發汗平喘,能治咳嗽氣喘的肺經病,故歸人肺經; 芒硝瀉下軟堅,能 治燥結便秘的大腸經病,故歸人大腸經;天麻祛風止 痙,可治手足抽搐 的肝經病,故歸入肝經。
    歸經是以髒腑、經絡理論為基礎,以所治具體病 證為依據來確立 的。因為經絡起著溝通人體表裡內外的作用,生理上 相互協調,發病時 也相互影響。所以,表證可以影響到髒腑,裡證又可 反映到體表。通過 繫統的歸納分析,四診合參,確定病變所在的髒腑經 絡,通過藥物的治 療作用,便可得出歸經所在。
    掌握歸經理論,有助於提高用藥的準確性。但運 用歸經理論,必須 考慮到髒腑經絡間的關繫。由於髒腑經絡在生理上相 互關聯,在病理上 相互影響,因此,在臨床用藥時往往不單純使用某一 經的藥物。還須注 意的是,勿將中醫髒腑經絡定位與現代醫學的解剖部 位混為一談。再 者,歸經所依據的是用藥後的機體效應所在,而不是 指藥物成分在體內 的分布。
    四、升降沉浮 浮沉是指藥物在體內發生作用的趨向,基本可概 括為“升浮”和 “沉降”兩個方面。
    藥物升降浮沉的性能與藥物本身的性味有不可分 割的關繫,能升浮 的藥物大多具有辛、甘味和溫、熱性;能沉降的藥物 大多具有酸、苦、 成、澀味和寒、涼性。所以,李時珍曾經指出:“酸 成無升,辛甘無降, 寒無浮,熱無沉”。
    一般的規律是,升浮藥的作用趨向為向上、向外, 具發表、散寒、 升陽、催吐等功效,能治療病位在表(如外感發熱)、 在上(如嘔吐). 病勢下陷(如脫肛、內髒下垂)的病癥;沉降藥的作用 趨向為向下、 向裡,具有潛陽、平逆、收斂、滲利、瀉下等功效。
    能治療病位在裡 (如熱結便秘)、病勢上逆(如肝陽上亢的眩暈)的病癥 。
    有少數藥物的作用趨向表現為“雙向性”,即既 能升浮,又可沉 降,如麻黃既能發汗解表,亦可平喘利尿。
    *制和配伍也是影響藥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制時液體輔料的 添加可以影響到藥物原有的升降浮沉性質,如酒炒( 炙)則升、姜汁 炒則散、醋炒則收斂、鹽水炒則下行。在配伍用藥時 ,配伍藥物的升降 浮沉性質,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性屬升浮的藥 物與較多主沉降的 藥物相配伍時。以用量大、藥味多的藥性為主,少數 藥物的升浮之性可 以受到一定的制約;反之,性屬沉降的藥物與較多主 升浮的藥物相配伍 時。其沉降之性也可能被抑制。故李時珍說:“升降 在物,亦在人也。” 掌握有關影響因素可以*好地了解藥物的作用,為臨 床選用、*制和配 伍用藥提供依據。
    藥物毒性是指一些藥物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不同程 度的傷害。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總認為**沒有毒,其實不 然。由於藥物的氣 味有厚薄,因而作用有強弱,從這一點來看,**也 可以分為大毒、常 毒、小毒和無毒。
    傳統中醫對於有毒和無毒的藥物在使用上是有規 則的。大毒藥物用 到病去6/10時,即停止,常毒藥物用到病去7/10, 小毒藥物用到病去 8/10,即使是無毒的藥也用到病去9/10時就立即停 止。用得過分,反 會損害正氣。剩餘的一分病,要用谷類、肉類、果類 和蔬菜類日常飲食 來調養,如果用谷、肉、果蔬而不能盡除時,再按病 邪程度用藥物治 療。在用藥期間,還要觀察氣候,適應生、長、收、 藏的天地常道等。P4-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