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新編語用學教程(第二版 新經典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繫列教材) [A N
該商品所屬分類:圖書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市場價】
728-1056
【優惠價】
455-660
【作者】 陳新仁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2275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21322750
版次:2

商品編碼:13122756
品牌:外研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新經典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繫列教材
外文名稱:A
開本:32開

出版時間:2021-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4

字數:300000
正文語種:英文

作者:陳新仁

    
    
"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語言學類高年級本科生、語言學方向研究生及同等英語水平的語言類學習者、研究者
內容翔實,既有對語用學經典理論的剖析,又有對語用學前沿話題的探討;
深入淺出,援引大量真實語言環境中的實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用學理論;
習題豐富,觀照中英文語境下不同場合的語言交際,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內容簡介

《新編語用學教程(第二版 新經典高等學校英語專業繫列教材)》比較全面、繫統地介紹了語用學這一新興語言學分支的基本理論,反映該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援引大量真實語言環境中語言使用的第一手材料,注重理論知識輸入的充足性、可理解性和趣味性,啟發學生學以致用。適合語言學類高年級本科生、語言學方向研究生及同等英語水平的學習者、研究者使用。

作者簡介

陳新仁,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普通語言學、語用學、外語教育與教學等。編著Politeness Phenomena Across Chinese Genres,《語用身份論》、《語用學與外語教學》等,並在Journal of Pragmatics,Pragmatics, Pragmatics and Society,《外語教學與研究》、《當代語言學》等刊物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作為研究和學習語言理解和使用的學問,語用學在我國高校相關專業中得到師生的廣泛接受和熱烈歡迎。這本教材的出版為我國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方向增添了一部嶄新的、理論與實踐兼備的教材,適應當前外語學化發展;其內容新穎、實用,更能滿足莘莘學子研習漢、英語言理解和使用的需要。
一一何自然(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

★本教材新穎、通俗、活潑,可讀性強。作者獨具匠心,把深奧的語用學理論跟豐富多彩的實際語言運用巧妙地結合起來,既傳授了專業知識,擴展了讀者的視野,又加深了他們對語言的感情,讓他們感覺語用學就在身邊。一句話,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語用學入門教材。
——姜望琪(北京大學教授)

★拜讀新仁教授的新作,讓我著實佩服他對語用學理論和英語語言的良好把握。此書的鮮明特點之一在於它的平實,讓我們清晰地看到語用理論詮釋下生動有趣的語言生活。希望讀者和我一樣從這本好書中獲得教益。——何剛(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目錄

Introduction
Pre-Class Reading
0.1 Introducing the field of prag matics
0.2 The emergence of the field of pragmatics
0.3 Prag matics a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0.4 Pragmatics as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0.5 Integrative prag matics: A ne w trend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Resources for Students of Pragmatics

PART Ⅰ From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o Linguistic Pragmatics
Unit 1 Speech/Pragmatic Act Theory
Pre-Class Reading
1.1 Words and deeds
1.2 Locution, illocution and perlocution
1.3 (Ilocutionary) Speech acts classified
1.4 Felicity conditions
1.5 Indirect speech acts
1.6 Extended speech acts
1.7 Pragmatic Act Theory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2 (Neo-)Gricean Pragmatics
Pre-Class Reading
2.1 Implicature as non-natural meaning
2.2 Types of implicatures
2.3 Features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2.4 CP: The principle and maxims
2.5 Non-observance of the principle or maxims
2.6 Calculating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2.7 Neo-Gricean Pragmatics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PART Ⅱ Aspects of Language in Use
Unit 3 (Non-)Deictic Reference
Pre-Class Reading
3.1 Types of reference
3.2 Reference as a choice
3.3 Properties of deixis
3.4 Types of deixis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4 Address
Pre-Class Reading
4.1 Address: Forms and usages
4.2 Functions of address
4.3 Address Maxim
4.4 Generalization of address terms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5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Pre-Class Reading
5.1 Entailment and presupposition
5.2 Pragmatic presupposition
5.3 Cancellation of presupposition
5.4 Projection problems with presupposition
5.5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6 Conversation Analysis
Pre-Class Reading
6.1 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
6.2 Adjacency pairs
6.3 Pre-sequences
6.4 Conversational repairs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7 Politeness in Conversation
Pre-Class Reading
7.1 Approaches to politeness
7.2 PP: The principle and its maxims
7.3 Clashes and trade-offs between the maxims
7.4 PP: A reformulation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8 Performing FTAs in Conversation
Pre-Class Reading
8.1 The notion of face
8.2 Face-threatening acts (FTAs)
8.3 Strategies for performing FTAs
8.4 Factors behind the choice of strategy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9 Rapport Management Model
Pre-Class Reading
9.1 Background to the model
9.2 Bases of rapport
9.3 Strategies of rapport management
9.4 Factors influencing rapport management
9.5 A modified model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PART Ⅲ Constructing Unified Theories of Language Use
Unit 10 Relevance Theory
Pre-Class Reading
10.1 A new model of communication
10.2 Context in RT: A cognitive construct
10.3 Relevance: Cognitive effects and processing effor
10.4 Relevance: Two principles
10.5 Explicatures vs. implicatures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11 Adaptation Theory
Pre-Class Reading
11.1 Adaptability,variability and negotiability
11.2 Language use as choice-making
11.3 Context:Yet a new account
11.4 Language use as a dynamic process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12 Metapragmatics
Pre-Class Reading
12.1 Defining metapragmatics
12.2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12.3 Indicators of metapragmatic awareness
12.4 Metadiscourse reconsidered
12.5 Discourse/Pragmatic markers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PART Ⅳ Applied Pragmatics
Unit 13 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
Pre-Class Reading
13.1 Translation as communication
13.2 Translating pragmatic meanings
13.3 Layers of pragmatic equivalence
13.4 Strategies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14 Developing L2 Pragmatic Competence
Pre-Class Reading
14.1 L2 pragmatic competence
14.2 Teaching L2 pragmatics
14.3 Prag matic transfer and pragmatic failures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Unit 15 Critical Pragmatics
Pre-Class Reading
15.1 Origin of critical pragmatics
15.2 “Critical" in critical prag matics
15.3 Goal and orientations of CPA
15.4 Procedures of CPA
In-Class Activities
Exercises
Recommended Readings

References
Glossary
Data Transcription Notations
查看全部↓

前言/序言

1980年,胡壯麟先生發表《語用學》一文,率先將語用學納入中國學者視野,1988年,何自然先生出版國內第一本語用學教材《語用學概論》,繫統普及語用學基本理論知識。此後,語用學在中國發展迅猛,許多高校的英語語言文學專業或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學位點甚至博士學位點相繼設立了語用學研究方向,更多的高校開設“語用學導論”課程。還有部分學校為英語專業本科生開設“語用學”選修課,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盡管國內、國外出版了許多語用學教材,但適合在我國英語課堂環境下直接使用的教材並不多,要麼內容偏深、語言偏難,要麼涵蓋內容不全面,而與課堂教學需要以及語言使用實踐相結合的教材則更少。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在充分研究現有教材及研究文獻的基礎上,編寫了內容與語言難度適中、理論覆蓋面更寬、理論聯繫實際更緊、課堂操作性更強的英文版《新編語用學教程》(第一版),並於2009年出版。
《新編語用學教程》(第二版)是在2009年《新編語用學教程》(第一版)的基礎上擴充、調整、完善而來。在過去的十年裡,語用學作為語言學大家庭中一門相對較新的分支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新進展,正逐步邁入新階段,因此對原先教材內容進行及時更新、補充,勢在必行。
《新編語用學教程》(第二版)延續了第一版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築新的語用學知識的宏觀體繫和微觀層面,比較全面、繫統地介紹語用學這一新興語言學分支的基本理論,對英美學派和歐洲大陸學派的語用學觀點兼收並蓄,拓展語用學研究範圍,體現融合語用學(integrative pragmatics)的思想,反映該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本教材重新釐清了語用學理論與語言哲學之間的淵源聯繫,梳理出語用學作為外語學科重要分支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脈絡。教材由四大部分構成。第一部分(Part Ⅰ)圍繞體現這一分支語言哲學緣起背景的兩大語用學理論——言語行為理論和格賴斯(Grice)語用學理論而展開,追溯它們的發展。其中,引入語用行為理論,拓新言語行為理論,引入聽話人視角分析會話含意,都體現了融合語用學的思想。第二部分(Part Ⅱ)中的指示語和預設其實也是具有語言哲學背景的話題,但不屬於純理論範疇,而且與語言交際因素,特別是各種語境因素直接相關。我們更看重其語言特點,所以將其與會話分析、語言禮貌、面子語言策略等話題並列。本部分在第一版的基礎上新增了指稱與稱呼等話題,反映了本領域的前沿動態,也代表了中國本土語用學理論建構的嘗試。第三部分(Part IH)介紹了兩個具有統領性質的語用學理論——關聯理論和語言順應理論,以及最新發展語用理論。需要指出的是,關聯理論其實也是基於對格賴斯語用學理論的批判發展而來的,與格賴斯語用學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繫,本可以安排在第一部分。然而,考慮到該理論並非從語言哲學而是從認知科學這一全新角度闡釋語言交際的,對語言交際的各個層面都有繫統的論述,所以我們就選擇將該理論與語言順應理論並列,因為後者也是試圖為語言交際提供統一解釋框架的理論。第四部分(Part IV)呈現語用學的應用價值,包括語用能力、語用翻譯和批評語用學,其中批評語用學為第二版新增內容。
(二)注重結合真實語言環境中語言使用的第一手材料,彰顯語用學理論的應用性和實用性。援引大量廣告語言、媒體語言、社會告示語等實例,啟發學生運用語用學理論揭示語言使用的基本規律。圖文並茂,注重理論知識輸入的充足性、可理解性和趣味性。關注語用學理論如何服務於英語學習和教學,專討論學生語用能力的發展和培養問題。從不同理論角度,探討語用學理論對於翻譯、文體分析等的啟示。
(三)面向中國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講解英語語用問題時,適當觀照各種場合下漢語交際的實際。這不僅可以幫助考察西方語用學理論對漢語語用現像的適用性,揭示語言使用的語用共性和文化個性,還可以深化中國學生對漢語及其使用的理解,幫助他們從事語用學層面的比較研究。考慮到不同階段學習者的目標差異,增加了一些拓展提高的內容,如第9、10、12、和第0.5、1,4、1.6、2.7、5.3、5.4小節。
(四)采用研究型、自主性學習理念設計教材的模塊和知識呈現方式。設立Pre-Class Reading,提供淺顯易懂、篇幅適中的閱讀材料,供學生課前自學。教師可以通過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在In-Class Activities模塊,本書結合講解的語用學理論,設計了一定數量的討論性、探索性、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可以提升課堂參與度,同時也可以改變傳統知識類課程的刻板教學方式,幫助教師擺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在中,本書安排了學生彙報的板塊,給出了彙報的話題(Presentation Topics),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參與一些基於團隊工作、基於項目研究(Project-Based)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鍛煉他們的研究思維和能力。為了鞏固學生課堂所學,加強動手能力,都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練習,並提供課後閱讀書目,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入學習。此外,筆者在教材最後部分提供了中英文術語表,也是為了便於學生查詢、理解相關專業術語。
本書適用對像包括:語言學類高年級本科生、語言學方向研究生及同等英語水平的語言類學習者、研究者。本教材共設1(包括Introduction部分),適合1學期(16周,32學時)使用。
本教材呈現的絕大部分內容都在本人的課堂教學中多次講授過,從內容到語言都得到博士生和碩士生的積極反饋。此外,我國著名語用學研究專家何自然教授、姜望琪教授、何剛教授等在百忙中通讀了全部書稿並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編輯們關心本書的進展。在這裡,對他們的幫助表示誠摯的謝意。
由於編者學識有限,教材中存在各種偏頗之處在所難免,懇望讀者批評指正。
查看全部↓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