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情操修心課(大師巨著全譯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其它
【市場價】
289-420
【優惠價】
181-263
【介質】 book
【ISBN】97875044973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商業
  • ISBN:9787504497345
  • 作者:(英)亞當·斯密|譯者:常春籐國際教育聯盟
  • 頁數:218
  • 出版日期:2017-06-01
  • 印刷日期:2017-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98千字
  • 《情操修心課(大師巨著全譯版)》是亞當·斯密的倫理學著作,相較於他的另一部傳世經典《國富論》,《情操修心課》這部分析人性和人類情感的著作對西方乃至整個人類世界的影響*為廣泛,也*為**。在著作中,亞當·斯密以人類情感的源泉——同情情感為基石,反復思考人性以及人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所表現出的種種道德行為和不道德行為,並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同時介紹了不同體繫的道德哲學學說,向讀者表明了自己的觀點。
  • 這是一本震撼心靈的心理哲學讀物。主要闡明了 情感的本質、內心情操的修煉及道德的評價的性質。 亞當·斯密編著的《情操修心課(大師巨著全譯版)》 的主線始終是“情操”二字。在本書中,亞當·斯密 以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同情,同情不再是單純的悲憫 他人的不幸而是感受他人的一切喜怒哀樂,同情不是 一種榮耀,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和本能。 本書為人類心靈找到了新的定位,同時文中對正 直、仁愛等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和特征也有深刻的見 解,本書在未來的倫理學道路上刻下深深的烙印。
  • 第一章 情操溯源:什麼是人類*原始的美德
    1.同情是人類的天性
    2.社交中必須要有適度的同情
    3.怎樣纔能表現出適當的同情
    4.同情要具有合宜性
    5.同情是所有美德的基礎
    第二章 情緒密碼:逃脫思維困境的正確方式
    1.何種痛苦會引起同情
    2.同情與愛情的關繫
    3.對憎惡和憤怒的分析
    4.友好**的重要性
    5.正確看待自私情緒
    第三章 情感之力:道德社會的強力催化劑
    1.怎樣激發人們強烈的同情
    2.身份不同,所獲得的同情也不同
    3.不良風氣對道德情操的影響
    第四章 同情爭議:是否需要將美麗與丑惡區別對待
    1.感激和憤怒是人*主要的情感傾向
    2.感激和憤怒要建立在共同認可的基礎上
    3.給予施恩者合宜的認同,給予損人者合宜的憤恨
    4.對施恩者和損人者的行為要具體分析
    5.優點感覺與缺點感覺的產生和影響
    第五章 仁愛考量:什麼是*不可或缺的美德
    1.正義與仁慈的異同之處
    2.正義和仁慈是社會交往的基礎
    3.正義和仁慈是社會的根基
    第六章 行為剖判:什麼纔是美德的內涵與表現
    1.如何評判痛苦與快樂
    2.感激和處罰的理論分析
    3.情感對行為的作用
    第七章 信仰推論:助推社會道德前進的引力源泉
    1.認同是一切 美的源泉
    2.贊揚能讓人愉悅
    3.他人的評判會影響個人的自我評價
    4.良心能夠造就美德
    5.不幸需要理解和同情
    6.自制是強者的特質
    7.怎樣提高道德水平
    8.是非之心是信仰的體現
    9.責任感會影響人的具體行為
    第八章 效用探錄:如何讓美德發生出*艷麗的花朵
    1.效用是愉悅的保障
    2.公益事業是一種使命
    3.合宜性是對效用的補充和升華
    第九章 習俗探秘:不同文明下有關美德的差異性闡釋
    1.習慣和風氣影響人們的審美
    2.習慣和風氣公影響道德情感
    3.文明程度和地域差異會影響美德評價
    第十章 境界拷問:差異化視角下的社會德操有何區別
    1.道德原則的兩個核心問題
    2.謹慎可以讓美德*高貴
    3.人的關心對像有主次之分
    4.合宜性對於**有重要意義
    5.博愛之心沒有國界
    第十一章 美德求索:如何對人類美德展開討論
    1.古代哲學家如何看待美德
    2.伊壁鳩魯:美德存在於謹慎行為之中
    3.美德存在於合宜性、謹慎和仁慈中
    4.孟德維爾:**無私的美德並不存在
    第十二章 贊同源起:如何看待人類對道德情感的“贊同本能”
    1.自愛不能解釋所有美德
    2.美德是**理性的存在
    3.贊同情感的本源是什麼
    4.贊同情感的四個決定條件
    第十三章 實踐方式:優良道德體繫如何運行與維護
    1.正義支撐整個道德體繫
    2.雄辯家和法學家對正義理解的異同之處
    3.宗教對道德的維護作用
    4.隻有值得信任纔能值得歡迎
    5.法律體繫對正義準則的維護作用
    第十四章 美德形成:如何讓人們*有素養
    1.自我控制能形成美德
    2.人們對不同**的感受存在差異
    3.追求盡善盡美纔能真正的美德
    4.人們的評價會受身份地位的影響
    5.虛榮和驕傲能提高人的素養
    附錄 亞當·斯密小傳
  • 1. 同情——人類原始性的善良情感 人們普遍認為自私是人類的天性,造物主也認為 人對自己的關愛即使有些過分也屬正常。除此之外, 人類還有一種與自私相反或對自私這個天性具有彌補 意義的天性,就是人類的重要美德之一:同情或憐憫 ,如果說自私容易讓人們變得冷漠和疏遠,那麼同情 或憐憫恰恰是為別人送去溫情和感念。人類的這種本 性讓我們做出善舉,不由自主地去關心他人的命運, 與他人一起承受人生的苦痛,與他人一起品味幸福的 感覺。人類的這種善良情感是原始性的,並非為品行 高尚者**,即便是一個惡貫滿盈的邪惡之徒,我們 也不懷疑他仍有同情和憐憫之心。
    人類是怎樣擁有同情這種天性的呢?或者說人們 怎樣纔會對別人產生同情?我們認為,同情作為一種 情感反應,應該建立在對他人某種感受的理解基礎上 ,這種理解有助於我們對他的現實際遇產生準確的情 緒共鳴。假如我們與他在一起,就會**容易地感知 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憂慮和痛苦,假如缺乏直接經驗, 我們就要站在他的角度,去設身處地的想像他所遭受 的打擊,用心理學中移情體驗的方法體會他的感受。
    雖然我們憑借想像所得到的現場模擬對像並非我們實 際要去給予同情的對像,但我們移情的想像過程已經 讓自己與那個需要同情的對像成為了一個人,我們感 受到來自他身體的所有情感,為他正遭受的痛苦而痛 苦,為他所擁有的快樂而快樂。這種設身處地的移情 想像過程,產生了與想像力大小成比例的同情與憐憫 之心。
    或許這種解釋多少有些繞彎,而人們去實現一次 同情心的表達其實隻是自然而然的事。當我們在生活 中遇見別人正遭受痛苦,想像這種傷害正發生在自己 身上,就會立即體會到受難者此刻的感受和所傷害的 程度。如果我們看見了他人身體的具體部位受到損傷 ,自然就會條件反射地讓我們感覺自己的身體正招致 傷害。類似地,我們看見乞丐露宿街頭腳踝裸露膿瘡 ,就會產生難受的感覺;看見病人的眼睛發生潰爛, 自己也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同樣,我們在劇院裡看舞 蹈表演就會有舞動的欲望;英雄打了勝仗我們也有自 豪感,要是誰為此犧牲就會感到自己戰死疆場。總之 ,在天性的驅使下,旁觀者借助移情的想像過程感受 到了受難者此時的痛苦之情,人們確信自己的這種體 會與對像的體會別無二致。
    準確地說,憐憫與體恤通常專門用來對他人的悲 傷表達同感,而同情所表達的情感卻可以既是悲傷的 也可以是快樂的,適用於對各種情感所產生的同感, 比如鄰居突遭橫禍死去,我們會以對其未成年的孩子 多加關照的方式表達憐憫與體恤,若是朋友的物品失 而復得我們會以欣喜的情緒表示我們的同情。
    可以說同情來自於對他人情緒的察覺,是情緒感 染的一個結果。比如笑臉使人輕松,愁容易引起他人 傷感。但有的情緒突然發生,我們根本不知原委,感 到莫名其妙,這樣的情緒就會令人反感和厭惡,就不 會引起同情,甚至遭到抵制。盡管發怒者的狂暴或有 道理,但我們總是討厭近乎失去理智的他本人而不是 那個引起他發怒的對手,這是因為我們尚不清楚他為 何發怒,我們進行移情想像的過程遇到了障礙無法真 正獲得他的內心體驗,可是我們卻在他發怒的情緒裡 體會到了對方可能遭受的傷害。發怒者不但沒有得到 同情反讓我們同情他發怒的對像,因為後者的驚恐感 染了我們。
    我們正是透過情緒感染這個原理,從別人高興或 憂傷的表情就可以聯想到他們的實際遭遇,若是憤恨 的情緒我們就會聯想到問題的嚴重程度可能超乎想像 ,就會做出相應的同情舉動。前邊也說到,我們很難 對一個暴怒者產生同情,至少在知道具體原因之前我 們都是對其持有抵觸的情緒。實際上,人們的同情即 使是十分必要和準確的,但也有個別情況讓被同情者 不以為然。比如,我們在路上突遇嚎啕大哭者,他所 表達出的痛苦固然會引起旁觀者的同情,其實旁觀者 *多的是好奇心,他還沒有搞清楚嚎啕者的原因,隻 是做出同情的準備。因此,同情有時候並不是直接來 自對方的某種情緒,與對方產生這種或悲或喜情緒的 環境和原因也關聯密切。
    客觀地說,即使是我們做得足夠真誠,但有時候 與被同情人的感受仍有很大差異,盡管我們設身處地 的移情想像並獲得了比較深刻的情緒感受。正是因為 這個原因,我們幾乎無法為別人的魯莽行為羞愧難當 ,也不會為瘋子天天喪失理智的舉止而悲哀,我們依 據想像力的推測所獲得的感受,無法與對方的自覺意 識真正統一起來。
    還有一些情況也導致我們的同情行為不盡人意或 產生偏差。比如,當一位母親正為孩子的病痛而備受 折磨、苦不堪言時,我們幾乎無法給予與其痛苦程度 相匹配的同情,因為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母親對孩子身 體病癥本身的體驗,而是對某種後果的憂慮情緒。再 比如,我們對死者的同情往往也不是來自對死者本身 境遇體會,而是對其生命消失的不幸的想像,而這種 想像幾乎不存在體驗的真實。但是,我們依舊要承認 想像的意義和作用,或許正是這種具有恐懼色彩的想 像,對人世間不義之事的發生產生了一定抑制,也減 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痛苦和死亡。P2-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