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你知道和不知道的性格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人格心理學
【市場價】
251-364
【優惠價】
157-228
【介質】 book
【ISBN】978730811264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112642
  • 作者:(日)村上宣寬|譯者:謝嚴莉
  • 頁數:262
  • 出版日期:2013-04-01
  • 印刷日期:2013-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8千字
  • 暢銷書作者新作,向過時的星座血型性格論宣戰,解明*新性格心理學成果。
    父母的養育態度其實和孩子的性格形成幾乎沒關繫;
    親和力會成為你職業生涯中的負面因素;
    自尊心高的人*容易交到朋友;外向的人幸福感也*強……
  • 隨著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學領域研究的不斷進步, 曾經被認為是正確的學說和知識都已經遭到了否定。 氣質理論、占星術、面相學、顱相學、血型性格學、 體型性格學、古典精神分析理論等已經被歷史的塵埃 淹沒。 那麼,性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性格是怎樣產生 的,性格會對我們的婚姻、工作和生活產生哪些影響 ,當今世界上最科學、最先進的研究成果究竟是怎樣 的呢?村上宣寬所著的《你知道和不知道的性格》將 為你一一介紹。 想了解真正科學的性格研究方法和成果?想做一 個真正權威的性格評測?敬請翻開《你知道和不知道 的性格》一試! 隨著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學領域研究的不斷進步,曾經被認為是正確的學說和知識都已經遭到了否定。氣質理論、占星術、面相學、顱相學、血型性格學、體型性格學、古典精神分析理論等已經被歷史的塵埃淹沒。   那麼,性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性格是怎樣產生的,性格會對我們的婚姻、工作和生活產生哪些影響,當今世界上最科學、最先進的研究成果究竟是怎樣的呢?本書將為你一一介紹。   想了解真正科學的性格研究方法和成果?想做一個真正權威的性格評測?敬請翻開本書一試!
  • 序言 另一種性格心理學
    前言 圍繞“性格”展開的宏偉幻想
    **部分 迄今為止的性格研究
    第1章 性格究竟是什麼?
    集體生活讓人們開始關注“性格”
    人格、性格、personality有什麼區別?
    搖擺不定的學會名稱
    落後於時代的教科書
    第2章 偽科學的盛行
    古人所謂的氣質
    星星決定性格——占星術
    容貌反應性格——面相學
    顱骨形狀的秘密——顱相學
    血液信仰的後遺癥
    為什麼偽科學信仰總是層出不窮?
    心理學的驗證會被很多意外的因素影響
    如何對研究結果作出評價?
    專欄:什麼是元分析?
    第3章 邁入類型理論的時代
    體格能預言精神疾病?
    體格與性格真的有關嗎?
    謝爾頓理論的陷阱在哪裡?
    謝爾頓的類型理論得到的體型與行為特征之間的關繫
    謝爾頓理論的衰落
    類型理論為什麼受到大眾的歡迎?
    第4章 精神分析理論的流行與退場
    弗洛伊德理論
    弗洛伊德理論之後的動向
    現代精神分析
    第5章 特質理論的誕生
    維度理論的開端與發展
    性格是“特質”的總和
    特質有多少種?
    什麼是大五性格模型?
    特質的總和

    第二部分 影響性格形成的因素
    第6章 育兒神話的崩潰
    孤立長大的孩子
    撫養方式真的很重要?
    為什麼對撫養方式的研究層出不窮?
    第7章 探究遺傳的影響力
    遺傳還是環境?
    專欄:數學分解遺傳與環境
    性格、智力、身體特征的遺傳力
    專欄:分子心理學真的成立嗎?
    第三部分 性格的影響力
    第8章 自尊與性格
    自尊的評測方法
    自尊和成績、人際關繫等
    自尊會帶來什麼?
    第9章 幸福感從哪裡來?
    探索主觀幸福感的指標
    工作、教育、智力
    幸福感會遺傳嗎?
    性格特質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繫
    幸福的條件
    **0章 性格能預測什麼?
    序言 另一種性格心理學
    前言 圍繞“性格”展開的宏偉幻想
    **部分 迄今為止的性格研究
    第1章 性格究竟是什麼?
    集體生活讓人們開始關注“性格”
    人格、性格、personality有什麼區別?
    搖擺不定的學會名稱
    落後於時代的教科書
    第2章 偽科學的盛行
    古人所謂的氣質
    星星決定性格——占星術
    容貌反應性格——面相學
    顱骨形狀的秘密——顱相學
    血液信仰的後遺癥
    為什麼偽科學信仰總是層出不窮?
    心理學的驗證會被很多意外的因素影響
    如何對研究結果作出評價?
    專欄:什麼是元分析?
    第3章 邁入類型理論的時代
    體格能預言精神疾病?
    體格與性格真的有關嗎?
    謝爾頓理論的陷阱在哪裡?
    謝爾頓的類型理論得到的體型與行為特征之間的關繫
    謝爾頓理論的衰落
    類型理論為什麼受到大眾的歡迎?
    第4章 精神分析理論的流行與退場
    弗洛伊德理論
    弗洛伊德理論之後的動向
    現代精神分析
    第5章 特質理論的誕生
    維度理論的開端與發展
    性格是“特質”的總和
    特質有多少種?
    什麼是大五性格模型?
    特質的總和
    第二部分 影響性格形成的因素
    第6章 育兒神話的崩潰
    孤立長大的孩子
    撫養方式真的很重要?
    為什麼對撫養方式的研究層出不窮?
    第7章 探究遺傳的影響力
    遺傳還是環境?
    專欄:數學分解遺傳與環境
    性格、智力、身體特征的遺傳力
    專欄:分子心理學真的成立嗎?
    第三部分 性格的影響力
    第8章 自尊與性格
    自尊的評測方法
    自尊和成績、人際關繫等
    自尊會帶來什麼?
    第9章 幸福感從哪裡來?
    探索主觀幸福感的指標
    工作、教育、智力
    幸福感會遺傳嗎?
    性格特質與幸福感之間的關繫
    幸福的條件
    **0章 性格能預測什麼?
    各種心理測驗的預測力
    大五人格模型的預測力(一)——生活事件
    大五人格模型的預測力(二)——工作
    大五人格模型的預測力(三)——社會態度
    性格在人生中意味著什麼?
    後記 接受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學的巨大變化
    參考文獻
    各種心理測驗的預測力
    大五人格模型的預測力(一)——生活事件
    大五人格模型的預測力(二)——工作
    大五人格模型的預測力(三)——社會態度
    性格在人生中意味著什麼?
    後記 接受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學的巨大變化
    參考文獻
  • 【文摘一】 孤立長大的孩子   在與世隔*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公元前7世紀時,古埃及國王撒美提修斯(Psymmetichus)因為好奇被遺棄在自然之中的人類是否會說話,便進行了一項實驗,將兩名幼兒隔離於山中撫養長大。據說,孩子發出的**個音節是“pang”。之後,國王又憑借自己的權力,陸續地進行過多次類似的原始的實驗。這些實驗在現代是**不能進行的。
      然而在現代,因為父母的原因而被遺棄或在與世隔*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的數量卻*不少。18世紀時,人們受到讓·雅克·盧梭⑤教育思想的影響,對“自然人”的關心高漲。但是,盧梭隻不過是出於社會批判的角度纔創造出了抽像的自然人概念。現實中的自然人到底是怎樣的人類呢?所謂自然人,在現實中是否真的存在呢?   很可惜,從社會環境之中隔離出來、孤立長大的孩子不可能成為正常的人類。過去人們津津樂道的各種**案例其實缺乏真實性,這些孩子很有可能是因為本身存在遺傳缺陷而被遺棄的。這些特殊的案例中無法將環境因素與遺傳因素分離開來,所以並不具備學術價值。
       阿韋龍⑥野孩子的故事   1799年,法國的三位漁民在探索法國南部的一片森林時發現了一名男孩。這名男孩約11~12歲,渾身赤裸、肮髒、傷痕累累。盡管男孩試圖逃跑,但漁民在他爬樹時將他捕獲,帶回了村莊。男孩表現得像是聾啞人,對試圖接近他的人又抓又咬。他的身體不停地搖擺,無法控制排洩,也沒法給他穿衣服。野孩子的事情傳開後,大家發現,在5年前就已經有關於他在森林裡出現的傳聞了。
      野孩子後來逃走,並在森林中度過了一個鼕天,但是之後又被人捕獲了。醫生***·皮內爾⑦對他進行了診斷。這個孩子的視線無法集中,聽覺的敏感度極為匱乏,手腳無法準確地活動,情緒不穩定,會突然大笑或突然爆發,不會說話,所以皮內爾醫生診斷他為無法治愈的重度智力遲滯兒童。並判斷他是*近被雙親拋棄的。
      讓·伊塔德(Jean Itard)無法認同皮內爾的這個結論。他認為,這名少年靠著喫一切能獲得的東西為生,獨自生存了至少7年。伊塔德給少年取名為維克多(Victor),花費了5年時間對他進行了熱心的教育。
      伊塔德的教育目標為: * 對社會生活產生興趣; * 能注意到環境的刺激; * 學會遊戲和文化; * 學會說話; * 學會通過繪畫和文字等進行交流。
      伊塔德將這些復雜的課題分解成多個小階段,逐步教育維克 被狼養大的少女 1920年,在印度發現了兩名被狼養大的少女,她 們分別被取名為卡瑪拉和阿瑪拉。據說被發現時,她 們**像狼一樣,絲毫沒有任何像人類的地方。阿瑪 拉死於被發現的一年後,而卡瑪拉死於9年之後。她 們雖然對撫養她們的辛格夫婦產生了依戀感情,但在 智力方面卻沒有絲毫的發展。但是,該事例的真實性 仍然值得商榷。狼奶是無法養育人類的嬰兒的,並且 狼也不可能會去養育嬰兒。
    辛格牧師留下了詳細的記錄和照片,但其中存在 很多不自然的地方。鈴木指出,這些照片拍攝於不同 的時間,但拍攝的背景卻幾乎相同,甚至拍攝角度也 相同;據說兩個狼孩四肢著地奔跑的速度快到令人追 不上,這一點也很奇怪;另外,據說這兩個孩子隻喫 生肉、夜行性、而且會爬樹,但狼卻是不會爬樹的雜 食性動物,而且並非夜行性。
    也許這對夫婦的確發現了被遺棄在森林中的孩子 ,但這兩個孩子卻並不是被狼養大的。那麼,為什麼 辛格牧師要宣稱她們是被狼養大的呢? 阿瑪拉死亡後的第6年,英國和美國的報紙分別 報道了她死亡的消息,之後,前來詢問辛格牧師的專 業人士便絡繹不*。辛格牧師似乎配合他們的詢問, 作出了添油加醋的回答。而被狼養大的少女的傳說之 所以會如此迅速地被傳播開來,則是受到了發展心理 學家格塞爾的很大影響。
    在20世紀上半葉,遺傳與環境之爭越來越激烈。
    發展心理學家格塞爾的立場是遺傳優先理論,而1929 年的同卵雙胞胎學習實驗貌似肯定了遺傳優先理論。
    這一實驗是:在雙胞胎出生後46周時,僅對其中的一 個孩子進行為期6周的攀登階梯訓練。經過訓練的一 方能在攀登時在速度上獲得微弱的優勢。之後,再同 時對雙方進行2周的訓練,再比賽時成績**發生逆 轉。由這個實驗產生了準備狀態(Readiness)這一 概念,即在發育尚未成熟到某種程度之前,學習將無 法產生效果。然而,學習輪滑運動時,卻是越早開始 訓練的孩子進步速度越快。這說明學習的課題與身體 構造對學習進步的速度影響都很大,遺傳優先理論的 地位被動搖,格塞爾的雙胞胎研究法遭到了其他學者 的批判。
    當時,華生在美國提出了行為主義學說,心理學 界的風頭轉向了認為環境決定一切的環境優先理論。
    於是格塞爾認可了辛格牧師的紀錄的真實性,並將其 作為證明遺傳和環境同樣會對人產生重大影響的證據 。格塞爾認為,這樣就能讓他再次獲得世人的矚目。
    他以極大的篇幅將“被狼養大的少女”寫入發展心理 學的教科書,使這個故事廣為流傳。
    在日本,這個故事還被作為強調環境的重要性的 故事,被小學思想品德課本收錄。然而,這些被遺棄 的孩子很可能本身就在遺傳上具有缺陷,*不可能真 是被狼養大的。這種虛構的故事真的合適被用於品德 多。他率先使用了行為分析學這一行為主義技巧。經過5年的教育,維克多獲得了巨大進步,但仍然遠遠沒有達到正常人的水平。他隻能說很少的幾個單詞,我們甚至無法確定這些單詞在他的概念裡是否是作為語言學會的;他雖然能對照顧他的人表現出些許依戀,但卻無法用語言表達。
      伊塔德的教育以失敗告終。然而,他的教育方法對埃杜阿·塞古因(Edouard Seguin)以感覺訓練為基礎的特殊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特殊教育法又被瑪麗亞·蒙臺梭利⑧的教育法所繼承。
      阿韋龍野孩子是否真的存在?我認為,皮內爾的診斷纔是正確的,野孩子其實是一個神話。可以推斷,維克多是因為智力發育遲滯而遭到遺棄的兒童。根據當時的傳聞,這個少年其實是M市裡一個名叫D.N.的人的孩子,因為他直到6歲仍然不會說話,所以被父母遺棄。
      即使是成年人,獨自一個人在森林中生存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所以孩子*不可能獨自一人在森林中生存好幾年了,可能是有人偷偷給他提供了食物吧。不過,伊塔德的教育雖然以失敗告終,卻並非毫無建樹。如今,伊塔德被認為是特殊教育的創始者。
       被狼養大的少女   1920年,在印度發現了兩名被狼養大的少女,她們分別被取名為卡瑪拉和阿瑪拉。據說被發現時,她們**像狼一樣,絲毫沒有任何像人類的地方。阿瑪拉死於被發現的一年後,而卡瑪拉死於9年之後。她們雖然對撫養她們的辛格夫婦產生了依戀感情,但在智力方面卻沒有絲毫的發展。但是,該事例的真實性仍然值得商榷。狼奶是無法養育人類的嬰兒的,並且狼也不可能會去養育嬰兒。
      辛格牧師留下了詳細的記錄和照片,但其中存在很多不自然的地方。鈴木指出,這些照片拍攝於不同的時間,但拍攝的背景卻幾乎相同,甚至拍攝角度也相同;據說兩個狼孩四肢著地奔跑的速度快到令人追不上,這一點也很奇怪;另外,據說這兩個孩子隻喫生肉、夜行性、而且會爬樹,但狼卻是不會爬樹的雜食性動物,而且並非夜行性。
      也許這對夫婦的確發現了被遺棄在森林中的孩子,但這兩個孩子卻並不是被狼養大的。那麼,為什麼辛格牧師要宣稱她們是被狼養大的呢?   阿瑪拉死亡後的第6年,英國和美國的報紙分別報道了她死亡的消息,之後,前來詢問辛格牧師的專業人士便絡繹不*。辛格牧師似乎配合他們的詢問,作出了添油加醋的回答。而被狼養大的少女的傳說之所以會如此迅速地被傳播開來,則是受到了發展心理學家格塞爾的很大影響。
      在20世紀上半葉,教育嗎? 被遺棄的姐弟的真實事例 1972年10月,日本某市的一起虐待事件被曝光, 分別為6歲和5歲的一對姐弟被人救出。被救出時,他 們的身高都隻有82公分,體重僅8。5公斤,無法步行 ,隻會用膝蓋爬行;姐姐隻能說兩個單詞,而弟弟什 麼都不會說。兩人的智力水平均隻達到1歲半的標準 。
    他們的父親是當地富裕地主的小兒子,連小學也 沒好好上過,不會讀寫漢字。他雖然當過個小官,但 是由於懶惰,沒有當很長時間,依靠經商賺一點微薄 的收入。他毫不壓抑其暴力的性格,經常隨意虐待孩 子。
    他們的母親是個樸素的農村女性,與前夫育有二 子,再婚後依然每年懷孕生子,共生育了7個孩子。
    她通過在家幫人縫縫補補維持家計,弄得身心俱疲, 於是逐漸放棄了撫養幼兒的職責。被救出的姐弟是他 們第4和第5個孩子。
    被虐待的狀況是這樣的:一家人借住在寺院的庭 院裡,家長又在庭院的回廊中圍出了一個方形小屋, 從1971年3月開始,兩個孩子就被關在這個屋內。據 說姐弟兩人出生時,全家就已陷入了**貧困的狀態 ,經常每天隻能喫到一頓飯。姐弟兩人出生後的前三 個月內還能獲得足夠的營養,但之後每天就隻能喫到 一碗粥或一碗面,由於饑餓而營養不良。自從被關進 木板搭建的小屋之後,兩人的大小便也無人照料,完 全被遺棄了。他們在這種幾乎**與母愛以及社會和 文化刺激相隔*的狀態中成長,導致了**的發育遲 緩。
    心理學家們組成了研究小組,進行了約6年的追 蹤研究,獲得的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
    姐弟倆被救出後約一周就開始走路了,身高急劇 增長,隻比同年齡的孩子稍微矮一點。他們的身體運 動機能發展也十分順利。被發現時,他們隻長了乳牙 ,但之後恆牙很快就長出來了。他們與保育員之間迅 速建立起了依戀感情,他們缺乏攻擊性,對緊張和壓 力的耐受性很差。
    兩人的語言學習也進展很快,但是直到他們達到 小學四、五年級的年紀時,語法能力仍然停留在五六 歲的水平,無法閱讀、理解和造出長句或復雜的句子 。兩人的智力指數在*初隻有不到50,後來短暫恢復 到90左右,但直到6年後,依然維持在50~60之間。
    他們兄弟姐妹的智力都正常,所以不可能是遺傳缺陷 ,隻可能是初期環境的營養不足導致的。
    關於語言的學習,雷納伯格(Lenneberg)提出 了關鍵期假設(criticalperiodhypothesis)。他 認為在2歲到3歲左右的成熟階段,語言纔開始發展, 直到12歲為止。在這一時期內,兒童習得母語。在這 一期間如果孩子沒有能學習語言,之後的語言學習將 十分困難。這是由於神經繫統以及腦部構造的變化所 遺傳與環境之爭越來越激烈。發展心理學家格塞爾的立場是遺傳優先理論,而1929年的同卵雙胞胎學習實驗貌似肯定了遺傳優先理論。這一實驗是:在雙胞胎出生後46周時,僅對其中的一個孩子進行為期6周的攀登階梯訓練。經過訓練的一方能在攀登時在速度上獲得微弱的優勢。之後,再同時對雙方進行2周的訓練,再比賽時成績**發生逆轉。由這個實驗產生了準備狀態(Readiness)這一概念,即在發育尚未成熟到某種程度之前,學習將無法產生效果。然而,學習輪滑運動時,卻是越早開始訓練的孩子進步速度越快。這說明學習的課題與身體構造對學習進步的速度影響都很大,遺傳優先理論的地位被動搖,格塞爾的雙胞胎研究法遭到了其他學者的批判。
      當時,華生⑨在美國提出了行為主義學說,心理學界的風頭轉向了認為環境決定一切的環境優先理論。於是格塞爾認可了辛格牧師的紀錄的真實性,並將其作為證明遺傳和環境同樣會對人產生重大影響的證據。格塞爾認為,這樣就能讓他再次獲得世人的矚目。他以極大的篇幅將“被狼養大的少女”寫入發展心理學的教科書,使這個故事廣為流傳。
      在日本,這個故事還被作為強調環境的重要性的故事,被小學思想品德課本收錄。然而,這些被遺棄的孩子很可能本身就在遺傳上具有缺陷,*不可能真是被狼養大的。這種虛構的故事真的合適被用於品德教育嗎?    被遺棄的姐弟的真實事例   1972年10月,日本某市的一起虐待事件被曝光,分別為6歲和5歲的一對姐弟被人救出。被救出時,他們的身高都隻有82公分,體重僅8.5公斤,無法步行,隻會用膝蓋爬行;姐姐隻能說兩個單詞,而弟弟什麼都不會說。兩人的智力水平均隻達到1歲半的標準。
      他們的父親是當地富裕地主的小兒子,連小學也沒好好上過,不會讀寫漢字。他雖然當過個小官,但是由於懶惰,沒有當很長時間,依靠經商賺一點微薄的收入。他毫不壓抑其暴力的性格,經常隨意虐待孩子。
      他們的母親是個樸素的農村女性,與前夫育有二子,再婚後依然每年懷孕生子,共生育了7個孩子。她通過在家幫人縫縫補補維持家計,弄得身心俱疲,於是逐漸放棄了撫養幼兒的職責。被救出的姐弟是他們第4和第5個孩子。
      被虐待的狀況是這樣的:一家人借住在寺院的庭院裡,家長又在庭院的回廊中圍出了一個方形小屋,從1971年3月開始,兩個孩子就被關在這個屋內。據說姐弟兩人出生時,全家就已陷入了**貧困的狀態,經常每天隻能喫到一頓飯。姐弟兩決定的。通過對失語癥患者的調查發現,4歲到10歲 的失語癥患者可以重新學習喪失的語言,並**恢復 ,但成人失語癥的恢復必須基於生理學的恢復,所以 喪失的語言無法**恢復。雷納伯格認為,這就是語 言學習的關鍵期。
    P140-144 人出生後的前三個月內還能獲得足夠的營養,但之後每天就隻能喫到一碗粥或一碗面,由於饑餓而營養不良。自從被關進木板搭建的小屋之後,兩人的大小便也無人照料,**被遺棄了。他們在這種幾乎**與母愛以及社會和文化刺激相隔*的狀態中成長,導致了**的發育遲緩。
      心理學家們組成了研究小組,進行了約6年的追蹤研究,獲得的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
      姐弟倆被救出後約一周就開始走路了,身高急劇增長,隻比同年齡的孩子稍微矮一點。他們的身體運動機能發展也十分順利。被發現時,他們隻長了乳牙,但之後恆牙很快就長出來了。他們與保育員之間迅速建立起了依戀感情,他們缺乏攻擊性,對緊張和壓力的耐受性很差。
      兩人的語言學習也進展很快,但是直到他們達到小學四、五年級的年紀時,語法能力仍然停留在五六歲的水平,無法閱讀、理解和造出長句或復雜的句子。兩人的智力指數在*初隻有不到50,後來短暫恢復到90左右,但直到6年後,依然維持在50~60之間。他們兄弟姐妹的智力都正常,所以不可能是遺傳缺陷,隻可能是初期環境的營養不足導致的。
      關於語言的學習,雷納伯格(Lenneberg)提出了關鍵期假設(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他認為在2歲到3歲左右的成熟階段,語言纔開始發展,直到12歲為止。在這一時期內,兒童習得母語。在這一期間如果孩子沒有能學習語言,之後的語言學習將十分困難。這是由於神經繫統以及腦部構造的變化所決定的。通過對失語癥患者的調查發現,4歲到10歲的失語癥患者可以重新學習喪失的語言,並**恢復,但成人失語癥的恢復必須基於生理學的恢復,所以喪失的語言無法**恢復。雷納伯格認為,這就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諸多研究證明,鳥類在出生後也存在急速學習進步的“印隨(imprinting)”現像。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生物都存在一段與神經繫統的成熟階段相對應的學習高速進步時期。如果初期環境處於**不足的狀態,則可能給智力及情感的發育帶來極大的阻礙。弗洛伊德理論的神奇起源 【文摘二】   弗洛伊德是怎樣摸索出精神分析理論的呢?   令人驚訝的是,他的理論僅僅以一例戲劇性堪比小說的病例為基礎。精神分析的開端,始於弗洛伊德和布魯爾④針對歇斯底裡癥的共同研究。
      1880年7月,安娜的父親罹患重病。安娜廢寢忘食地照顧父親,結果自己的健康狀況卻不斷惡化,產生了衰弱、貧血、厭食、劇烈咳嗽等癥狀,根本沒辦法繼續照顧父親了。布羅伊爾認為,她患的是典型的神經性咳嗽。到了12月,安娜又產生了內斜視視覺障礙,不得不臥病在床。然而,她的病情依然不斷惡化,產生了右手攣縮、痙攣、麻痺等一繫列劇烈的身體異常。同時,她的精神障礙癥狀也十分明顯,伴隨間歇性癲痫等意識障礙。白天精神萎靡,總是陷入沉睡難以蘇醒。
      布魯爾判斷安娜罹患了重癥歇斯底裡,於是通過催眠療法,使引發歇斯底裡狀態產生的情境浮出意識層面,然後與患者談話,對該情境進行分析,並通過這種方法進行治療。宣洩(catharsis)理論由此產生。他認為,歇斯底裡的背後隱藏著造成心理外傷的經歷,隻要能令這些經歷浮出意識層面,癥狀自然就會消失。
      據說,安娜的癥狀自1882年開始減輕。布魯爾認為催眠隻能產生暫時的療效,癥狀隨後還會恢復,並且患者開始對治療者產生了愛情(移情現像),所以中斷了精神分析療法。不過,弗洛伊德嘗試采用自由聯想法代替催眠療法以解決上述問題,*終誕生了獨立的精神分析理論。
      但是後來漢斯·艾森克詳細引用了桑頓(E.M.Thornton)的研究,嚴厲批判了弗洛伊德的方法。根據醫學檢查的結果,安娜的父親所患的是肺結核並發癥,在胸膜下方有膿腫。1881年年初,其父進行手術後死亡,而安娜在護理父親時感染了肺結核,並患上了結核性腦膜炎這種嚴重的身體疾病,導致了激烈的神經癥狀,並陷入嗜睡狀態。布魯爾和弗洛伊德將她的病誤診為歇斯底裡,並由此構建起精神發洩理論和精神分析法。布魯爾認為安娜已經痊愈,但事實上,她的癥狀在治療結束之後依然持續。
      由此可見,兩人的病例分析的確存在偏頗之處。精神分析法傾向於將所有精神障礙的病因都歸結於欲望,因而忽視了精神障礙的類型,其結果是導致了輕視客觀診斷的傾向。當然,從誤解和錯誤的病例分析中仍然是有可能誕生出正確的理論的。但是,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