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繁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弗洛伊德--愛欲與升華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理論與研究
【市場價】
272-393
【優惠價】
170-246
【介質】 book
【ISBN】978750605388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東方
  • ISBN:9787506053884
  • 作者:李建中//尹玉敏
  • 頁數:207
  • 出版日期:2013-03-01
  • 印刷日期:2013-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88千字
  • 李建中、尹玉敏所著的《弗洛伊德--愛欲與升華》開章明義,一上來就說明為何要將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稱為“愛洛斯人格理論”。
    “人格”這個詞,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人格”的定義,已有五十多種。哲學家談人格,倫理學家談人格,心理學家*要談人格。在西方心理學**,談人格談得*繫統、*透徹、*觸及人類靈魂,也是爭議*大的,恐怕就是弗洛伊德博士。
    本書將在完成對“愛洛斯人格”的“縱橫”(或“動靜”)描述之後,依次描述“愛洛斯人格”及其理論對藝術創造、對日常生活、對弗洛伊德之後的心理學思想的巨大影響。
  • “愛洛斯”,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中的Eros, 中譯名為“愛欲”或“愛本能”。弗洛伊德的人格理 論實即“愛洛斯人格”理論。 人格的超我和自我,靠“愛洛斯”提供能源;人 格的轉移與生活,實質上是對“愛洛斯”的轉移與升 華;人格的內在衝突以及對這些衝突的防御、消彌, 在中間:“作祟”或“做功”。 人格也是一種生成、流變的心理過程。在這個過 程中,從源到流,須臾不可缺少愛洛斯衝動。愛有濫 觴之處;風箏飄去,扶搖入雲端,還有執線之手。愛 洛斯,便是濫觴,便是風箏手。人格流變的心路歷程 上,暗礁處處,障礙重重;有悲劇性的“俄狄甫斯情 結”,有撲朔迷離、雲遮霧障的夢,還有形形色色的 心理焦慮。一路上,愛洛斯扮演著雙重(乃至多重) 的角色;它既是這些障礙本身,或者說是這些障礙的 心裡根源;又為人格主體去蔽越障提供心理能源和操 作方式。它是人格舞臺上最活躍的演員,既唱紅臉, 又唱花臉,把一臺戲弄得有聲有色。 李建中、尹玉敏所著的《弗洛伊德--愛欲與升華 》正是在“建構”與“流變”這兩個不同的維度上, 立體地揭示“愛洛斯”對於人格的深層意義,並展示 “愛洛斯人格”的整體風貌與魅力。《弗洛伊德--愛 欲與升華》再完成對“愛洛斯人格”的“縱橫”(或 “動靜”)描述之後,依次描述“愛洛斯人格”及其 理論對藝術創造、對日常生活、對弗洛伊德之後的心 理學思想的巨大影響。
  • 緒論:愛洛斯,永恆的話題
    一、奧林匹斯山頂的愛神
    二、柏拉圖與愛洛斯
    三、愛洛斯人格面面觀
    第一章 摘下你的面具
    一、兩千與五十
    二、斯芬克斯之謎
    三、認識你自己
    第二章 冰山下的神秋
    一、弗洛伊德的地圖
    二、三樓入口處的警衛
    三、愛洛斯理論的基石
    第三章 愛洛斯模式——跨世紀的奇跡
    一、從心理地形圖到人格結構圖
    二、一鍋沸騰的**
    三、一僕三主
    四、道德硬幣看兩面
    第四章 愛洛斯——人格之源
    一、重返愛洛斯
    二、人格元點
    三、生本能,死本能
    四、神秘的欲望谷
    第五章 俄狄浦斯——人格之流
    一、俄狄浦斯情結
    二、青春徘徊
    第六章 白天與黑夜的夢——人格之蔽
    一、貪睡的醫生
    二、撥霧見渚,曲徑通幽
    三、看家本事
    第七章 焦慮——人格之礙
    一、洪水猛獸
    二、我想要——我害怕
    三、生活真是不易啊
    四、紅燈之後是綠燈
    第八章 柳暗花明——人格之升華
    一、不做水仙花
    二、需求與滿足
    第九章 愛洛斯——美之根柢
    一、尋找回去的路
    二、美的觀念植根於性的激蕩
    三、病玫瑰
    四、沉默的羔羊
    第十章 打開櫃門
    一、為了忘卻的記憶
    二、不願開會的議長
    三、尼采的記憶與驕傲
    第十一章 人格大師的人格
    一、《秘密紀事》
    二、“我仿佛被連根撥起”
    三、“光榮的孤立”
    四、“*後的饑餓”
    第十二章 走出“愛洛斯”
    一、榮格:集體無意識
    二、阿德勒:自卑與**
    三、弗洛姆:第三思潮
    四、馬爾庫塞:從弗洛伊德到馬克思
    結語:關於愛洛斯的跨世紀思考
    一、兩起兩落話弗翁
    二、社會轉型與人格重鑄
    三、升華的愛洛斯——魅力永存
  • 第二章 冰山下的神秘 ……“弗洛伊德的”這一形容詞幾乎與達爾文同 樣耳熟了; 他已使潛意識心靈這個概念變成了常識。
    ——波林《實驗心理學史》 套用一句眼下正時髦的話,弗洛伊德是一位“跨 世紀的人纔”。當然, 他“跨”的是上一個世紀。84個春秋,44個屬於19世 紀,40個屬於20世紀。
    有趣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正好經歷了兩 個發展時期,前期 在19世紀,後期在20世紀。前期講人格繫統,後期講 人格結構。人格繫 統用一張心理地形圖表現,包括潛意識、前意識和意 識三大部分;人格結 構則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不同的層次組成。弗洛 伊德在《精神分析綱 要》一書中提到,關於心理和人格結構的理論,是精 神分析的兩個基本前 提。到晚年,弗洛伊德曾試圖將兩種人格學說合並為 一個整體,以完成他 自己對精神分析思想的統一,從而能夠完整地說明人 的精神活動。
    一、弗洛伊德的地圖 1882年,對弗洛伊德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前 一年,他從維也納 大學醫學院畢業,繼續留在布呂克教授的生理研究所 ,一邊從事研究工作 一邊任助教。本來,弗洛伊德有志於生理科學的研究 ,並要求作為布呂克 教授的助手而在研究所裡長期工作下去。
    然而,在當時的社會結構下,研究純科學隻是有 錢人的事。布呂克的 兩位助手都是出生於世代富翁之家的有錢人。弗洛伊 德沒有錢。他要承擔 贍養父母弟妹的重任;他剛剛與瑪莎·伯奈斯訂婚, 他還要為自己的婚姻 準備必要的資金。而在研究所裡從事純理論的研究, 收入微薄,干到中年 也增加不了多少。
    窘迫的經濟處境,迫使弗洛伊德放棄他鐘愛的理 論業務,離開布呂克 教授的生理實驗所,進入維也納綜合醫院,開始了他 漫長的臨床醫生的生 涯。外科、內科、小兒科、眼科、皮膚性病科、耳鼻 喉科……在綜合醫 院,弗洛伊德什麼都干過。作為一個剛剛26歲,以前 沒有任何臨床醫學 經驗的青年醫生,1882年的“人生轉折”,無疑給他 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 的機會:把他從醫學院學到的理論,同具體實踐結合 起來,並獲取豐富而 廣泛的臨床經驗,為他日後從事精神分析研究打下了 堅實的基礎。
    具體到“人格研究”這一 特定領域,甚至可以說,沒有 在80年代頭幾年的臨床醫學實 踐,他後來的成就是不可能取 得的。弗洛伊德前期人格理論 的核心是“潛意識”(或叫“無 意識”),而這一發現,是在臨 床實踐中得到的。
    弗洛伊德醫生在他的行醫 生涯中,接觸到數不清的精神 病患者,他采用催眠術或談療 法對病人進行治療。長期的觀 察、分析與實踐,使他逐步認 識到:病人的心理活動,除了 能意識到的那部分內容,還有 意識不到的內容。
    人的內心世界,猶如大 海中的一座冰山,能夠為主 體意識得到的,是露出水面 的部分;而潛藏在水下的、 看不見的部分,則為人的無 意識。冰山原本是一個整 體,被海平面劃分成兩大區 域;對冰山的考察,隻知其 一不知其二,是無法辨識廬山真面目的。
    當我們借用“冰山”來比喻人的心理活動時,我 們實際上是在心理學 研究中借鋻了地形學(topography)的方法。地形學是 測量和繪制地圖的 一門科學,是把一個具有不同地勢的區域以圖標繪出 來。弗洛伊德借用這 一方法,來表述他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獲取的心理學思 想,來描繪他所認識 的人的心理世界,以期揭示心理結構的基本構造,揭 示各個心理地域或心 理繫統之間的聯繫。
    想像浩瀚的大海中那神秘的冰山吧。浮在海面的 部分,與海之上的世 界相接觸,感知著風和日麗或電閃雷鳴;潛於海底的 部分,神秘莫測,伴 隨著它的是無邊的暗夜與無盡的幽藍……而在這兩部 分之間,也就是被 海濤不斷撫摸或撞擊的那一部分,是一個“中介”。
    向下,它訴說著外部 世界的絢麗多彩、世態炎涼;向上,則私語著海底的 暗流、幽深、光怪陸 離。“中介”的身份或位置也是不固定的,漲潮時, 它潛入水下,與海底 部分合為一體;退潮後,它重見藍天,成為了海面部 分。
    這就是弗洛伊德的地圖。這就是“地圖”上的三 大區域:意識一前意 識一潛意識。
    在弗洛伊德之前,傳統的哲學和心理學,重視的 是人的意識,雖然也 ,研究心理層次及其相互關繫,但**於“意識”( 也就是“能意識到的”) 領域。是弗洛伊德,猶如地質學上的探險家,**次 發現了冰山下的神 秘,發現了人的心理世界中那一片廣漠的幽藍的“海 底”。潛意識,以及 我們後面要談到的性本能,構成了愛洛斯人格的兩大 基石。
    人的內心世界是看不見的。但是,為了認識自己 ,從古至今,哲學家 和心理學家,都力圖以看得見的圖示來揭示看不見的 心靈。柏拉圖描述人 的靈魂,有**的“馬車圖式”說。一駕馬車,套著 兩匹馬:一匹馬外形 丑陋,桀驁不馴,不顧一切地拼命地跑自己的路;另 一匹馬是良種的、貴 重的,而且聽從駕馭,善解人意。馭者趕著這輛馬車 ,奔向他自己所熟悉 而那兩匹馬所不熟悉的目的地。其難度之大、旅途之 艱辛,可想而知。在 柏拉圖的“馬車圖式”中,馬車,像征著靈魂的理性 部分;兩匹馬,則分 別像征兩個非理性的部分:**的與低級的部分。
    關於馬車的神話,表現出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思想 :人的認識活動不僅 有感性、理性之分,而且還有理性與動機之分。柏拉 圖進而提出“靈魂二 度說”:理性靈魂(rational soul)與非理性靈魂 (irrational soul)。後者又 可分為兩個部分:高尚的與卑下的,正像神話中的那 兩匹馬。
    顯然,弗洛伊德“三部圖式”的心理地形說,與 柏拉圖“一車兩馬” 的三位一體說,有某些方面的相似之處。可以說,柏 拉圖的靈魂學說,是 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的思想根源。
    P24-2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