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殺母的文化:20世紀美國大眾心態史
該商品所屬分類:其他分類 -> 圖書新品
【市場價】
579-840
【優惠價】
362-525
【介質】 book
【ISBN】978750867435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包裝:平裝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08674353
  • 作者:孫隆基
  • 頁數:522
  • 出版日期:2018-07-01
  • 印刷日期:2018-07-01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73千字
  • 1.繼《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之後,孫隆基考察現代美國文化潛邏輯!
    從構思到完稿再到修訂,耗時三十餘年,深度剖析美國文化與美國人心理。
    2.當今美國個體化、心理化和性別化的“個人”有成為**未來的趨向,不論是好是壞,都該及早認識。
    3.蔓延一個多世紀的美國恐懼,由教育到外交,由心理學到文藝,由大眾文化到犯罪學,由男性雄風到女性平權,各種不分明、斷裂不**的焦慮到底源自哪裡?孫隆基予以透徹解讀。
    4.“殺母”為什麼會成為美國的時代精神?“殺母”是自我獨立的必經之路嗎?
    孫隆基以寬宏的歷史視野,從大眾文化作品入手,爬羅剔抉,提出:“殺母”意識乃美國文化長久存在的暗疾。
    5.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對美國人心理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美國大眾文化如何塑造東方人?又表達了美國人的何種心態?
    現代文明的困境是什麼?
    孫隆基從《驚魂記》《飛越瘋人院》《沉默的羔羊》等國人熟知的電影、小說、戲劇切入,將歷史、心理、文化、倫理、哲學**結合,挖掘文化對“人”的設計。
    6.原野理想、殺父娶母、大媽咪主義、邊疆理論、世紀末思潮、白色願望時代、杜鵑窩情結、性別教條、陽具型女人、多樣相的變態、父母子“永恆三角”……美國文化**的重要課題得以解答,為讀者提供***的對美國文化發展的深度理解。
    7.本書具有學術的嚴謹與創見,同時又貫穿了大眾文化的輕松與幽默,讀者可放松心情,隨翻隨讀,跟著作者進行一場有深度又趣味盎然的美國文化知性之旅。
  • 這是一部深度剖析美國文化與美國人心理的著作。 在美國,為什麼“殺母”會成為小說、電影等大眾文化中反復出現的經典意像? 性別角色為什麼會出現嚴重危機? 現代文明的困境是什麼? 繼《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之後,孫隆基深入考察美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以“殺母”這一看似奇特的意像為中心,對美國文化各個層面進行了剖析;又進一步追尋了這一意像的形成過程,分析了美國大眾心理的變化,將20世紀美國社會的心態逐漸展現於讀者之前。
  • 孫隆基,祖籍浙江,1945年生於重慶,在香港長大,在臺灣受大學教育,獲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後赴美國深造,於明尼蘇達大學專攻俄國史,獲碩士學位,轉赴斯坦福大學專攻東亞史(期間在上海復旦大學進修一年),獲博士學位。曾在美國、加拿大多所大學任教,以《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書為國人所熟知,另有《歷史學家的經線》《未斷奶的民族》《新世界史》和The Chinses National Character: 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等著作。
  • 新版序言
    章節簡要

    第一章 19、20 世紀之交的美國
    第二章 黃色禍害、白色大願和男性危機
    第三章 現代文明的困境?
    第四章 尼采式超人論與仇母情結
    第五章 美國性別的兩極化
    第六章 20 世紀中期:美國的性別角色出現嚴重危機
    第七章 山雨欲來:“殺母”幻想之前奏曲
    第八章 走向60 年代:“殺母”的經典著作時期
    第九章 戰後女權意識的初步:殺母
    第十章 女性主義如何重建“母親”
    第十一章 言不由衷的母女親和論
    第十二章 殺父殺母的心理倒影:殺子
    第十三章 失去的地平線:愛欲化的人生早期
    第十四章 自我疆界之捍衛:殺掉“狂慕者”
    附錄一 美國人如何論說中國人的“性”
    附錄二 美國人如何論說中國人的“暴力”
    附錄三 美國大眾文化裡的“殺父”幻想
    附錄四 “殺母”意識滲入美國的犯罪學思維
    附錄五 後經典時代“殺母”的成語化(至20 世紀末)
    附錄六 後經典時代“殺母”的成語化(進入21 世紀以來)
    附錄七 是否也有與“殺母”唱反調的?

  • “世紀末”文明的轉型危機 19、20 世紀之交,美國社會和文化都處於轉型期,問題乃當時西方文明所共同面臨:“前工業化的、大體上是農業的、相對是同質的社會秩序在瓦解中。一個穩定的新秩序則還沒有建立。”一方面,人們對不斷進步懷著憧憬。維多利亞時代的餘暉仍在斜照,歐洲人稱呼20 世紀的頭一個10 年為“美好年代”(la belle epoque),在美國,則興起了改造社會的“進步主義”(progressivism),使一整個時代獲“進步時代”(the Progressive Era)之命名。造成對文明幻滅和現代生活的虛無感的**次世界大戰似乎還在遙遠的將來,人類進步的前景是一片看好。但是,“進步”已產生了它自己的陰影,它制造了“世紀末”(fin de siècle)氛圍。19 世紀舊秩序消逝衍生莫大的危機感,面對“現代性”的來臨也感受無比的震撼。當時,為我們熟知的“現代化危機”觀念還未誕生,在達爾文學說占支配地位的情形下,這個危機透過另一種話語表達:人們擔憂現代文明過度爛熟,斲喪自然本能,會造成“人種退化”、文明沒落。
    一個現代社會的特色是全民普選日趨制度化。民主化潮流固然代表社會進步,但也帶來文明質素降低的憂慮。對此演變不樂觀者傾向用“人種退化”“暴民心理”等學說來形容庶民時代的來臨。傳統婦女角色的動搖和“新女性”之侵入男性公共空間,也令傳統男性角色產生危機,這個危機感也把對“退化”“墮落”的焦慮帶入性別領域中。近代的西方工業文明一向以人類有史以來*高文明自詡,但按當時流行的“文明沒落論”和“人種退化說”:文明程度越高,環境則日趨人工化,生物本能亦日益受損而走向衰頹。
    在此沒落過程裡,白色人種恐怕比“落後”的有色人種走得*遠。當時西方帝國主義對世界的宰制無疑處於**狀態,但已經感受到黃種人(尤其是來自日本)的威脅,於是“黃禍論”的警鐘大鳴。在美國,它亦造成內部問題:美國在世紀之交成為亞太**,西海岸的亞洲移民越來越多,終導致排華和排日法案。同時,黑奴解放後,黑人爭取平等的運動越來越緊密,白種人的優越感*為之動搖。
    性別角色論在20 世紀中期大眾想像裡的掠影 在美國性別角色學說成形期間,它勢不可免反映到大眾文化裡,賦予20世紀四五十年代電影故事以一種時代特色。1942 年的電影《年度傑出女性》(Woman of the Year)描寫一對夫婦,妻子比老公有成就,並獲得該年度的傑出女性獎,但因為整天忙著自己的事業,無心料理家務,尤其不煮飯給老公喫,因此老公不參加她的頒獎典禮,甚至對她說:“你縱使是本年度的傑出女性,但在我眼裡,你連女人都不是!”*不可忍者,是當他給自己炒蛋喫時,老婆的男助理來了,眼都不顧地叫他多炒一份,簡直把他當“下女”,到劇終處,當該男助理重施故伎,將帽子遞給他,把他當管家看待,終於被老公用暴力打發(雖然是喜劇化的暴力),而妻子則因老公重振男性雄風而投入他的懷抱。
    1944 年的電影《嫦娥幻夢》(Lady in the Dark)裡面,女主角是一名成功的女性時裝雜志總編輯,她事業心強,但感情生活出了問題,她為女性讀者介紹漂亮的時裝,自己則穿著似男人,她與一位有婦之夫談戀愛,但當後者與太太離婚、要和她結婚時,她卻開始退避,她與手下的一位男助理見了面就發怒,常和他起衝突,當一位萬人迷的偶像男明星追求她時,她的反應並不熱烈。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她做了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師從她的夢境和被壓抑掉的童年經驗裡發現:她曾受到爸爸和男同學打擊,對自身性別認同產生懷疑,並且為了不再受辱,養成必須主宰一切的性格。這解釋她為何幫助其他女性穿著艷光四射的服飾本人卻不屑為之,也說明她戀愛生活的殘缺不全,她其實喜歡手下的那位男編輯,但因為後者有男子漢氣概、具主宰性,她控制不了,遂常起衝突,那位萬人迷男明星倒是**順從她的,但這反而令她壓抑掉的女兒性無法重現。因此,精神分析師治療她的配方就是叫她找一位能主宰她的男人,她*後自然是和那位男助理相好。
    1945 年,威廉·英格(William Inge,1913—1973)寫就了《樓梯頂的黑暗》(The Dark at the Top of the Stairs)這個劇本。它至1957 年纔獲發表,遲至1960 年纔搬上銀幕,或許曾做修訂,但其關切應該反映寫作的20 世紀40年代中期,亦即是在性別角色這個議題上大做文章。它的訊息是:女人不該過分把男人和兒子窒息,必須懂得關心他們,唯有掌握了這個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女人纔配相夫教子。劇中的家庭主婦柯拉(Cora)和先生鬧矛盾,久已不和他行房事,而身為丈夫的魯賓(Rubin)晚上也常不回家,妻子懷疑他和女友相好。在這段時期,一子一女也面臨問題,必須由媽媽操心。進入青春期的女兒開始交男朋友,但信心不足,媽媽就給她打氣,讓她能闖“異性戀”這個成人關。兒子則由小孩變成大兒童,必須養成他獨立的習性,因此媽媽告誡他“你不能再爬到我的床上來”。
    不讓兒子拖住媽媽的裙腳,是著眼於培養他的男兒性格。當他的同學在門外嚷叫“娘娘腔”(sissy)揶揄他時,媽媽本能地一個箭步衝到門前,但想了一想,停下來,說:“我猜我總不能一生保護他不受別人侵凌。”拍成電影後則多加了一幕:兒子說還是由我自己面對,就撿起一根棒球棍走出門去。他用暴力一威嚇,非但終止了揶揄,還贏得了揶揄者的尊敬,兩人成為好友。
    在作為“良母”之餘,柯拉還得學習如何當“賢妻”。丈夫魯賓常不回家,原來是被雇主辭退,但死撐男性尊嚴,對妻子密不透風,也就不好意思回家,反而和青梅竹馬的女友梅維絲(Mavis)說了—在原劇裡這個人物隻現於言談裡,在電影中則有現身,柯拉還專誠拜訪她一次,從她口中得知丈夫失業,纔恍然悟到自己和丈夫缺乏溝通。此時,梅維絲說她雖然鐘情於魯賓,後者仍忠於妻子,兩人止於友情,並告誡說:每一個遭妻子冷落的男人,都有其他的女人在等著要,勸她好自為之。柯拉再遇到丈夫時,就求他不要隱瞞心中的恐懼,魯賓亦口吐真言:“一個男子漢,即使對他自己也難於承認心存恐懼。”柯拉問何解,魯賓說:“我總害怕會變成……你姐夫莫裡斯那樣。” 莫裡斯(Morris)是柯拉姐姐洛蒂(Lottie)的丈夫,在專橫的老婆面前常喫癟。柯拉曾和洛蒂說:“我羨慕你有一位能讓你專橫的丈夫。”洛蒂回答:“對,我能對莫裡斯專橫,因為他貌合神離,早已放棄了反抗。我專橫不專橫,對他來說都一樣。”當柯拉說“他至少不動手打你”,她姐姐的回答令她喫驚。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