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讀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周鼎文生命教育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中小學教輔 -> 教學教參(教師用書)
【市場價】
337-489
【優惠價】
211-306
【介質】 book
【ISBN】978755701124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廣東旅遊
  • ISBN:9787557011246
  • 作者:周鼎文
  • 頁數:229
  • 出版日期:2017-12-01
  • 印刷日期:2017-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70千字
  • 孩子是家庭*忠心的守護者。他們會想盡辦法挽救父母的關繫,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承擔這個家的問題。通常,孩子會通過行為、情緒、身體上的疾病、人際關繫,甚至危害生命等方式來承擔。很多時候,我們眼裡看到的問題孩子,其實隻是家庭的“替罪羔羊”。
    周鼎文著的這本《讀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就是用“家庭繫統排列”為視角,來探討問題孩子背後的家庭問題,從而讓父母帶著孩子一起,變得*好,讓這個家也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前進的力量。
  • 序:看見孩子的愛
    第一章 孩子如伺愛自己的家
    人的本能是什麼
    良知報警器何時響起來
    看到如實生命,活出真正自己
    愛就要實踐生命的五大法則
    第二章 孩子是家窿*好的鏡子
    靜觀鏡照,挖掘孩子行為背後的家庭真相
    為愛承擔,問題孩子隻是家庭的“替罪羊”
    家族繫統排列,用一種新視角看見孩子
    練習
    第三章 孩子的行為在說什麼
    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家長需要一份覺知
    孩子心中需要爸爸的位置
    離婚的夫妻如何陪伴孩子成長
    內在排列:面對父母衝突或離異
    繫統觀讀懂孩子:常見行為問題
    家有兒女之Q&A
    特別話題:隔代教養
    練習
    第四章 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
    孩子情緒問題裡有多少承擔
    幫孩子與自己走出親人過世的悲傷
    墮胎,痛的*非隻有母親
    內在排列:為墮胎的孩子祈禱
    繫統觀讀懂孩子:常見的情緒問題
    家有兒女之Q&A
    練習
    第五章 孩子的人際關繫在說什麼
    中斷的連接如何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繫
    重新連接母親,幫助孩子建立人際親密關繫
    歸屬感對孩子而言等同愛和幸福
    我們要用*好的方式來面對家族秘密
    內在引導:連接生命的源頭
    繫統觀讀懂孩子:常見人際問題
    家有兒女之Q&A
    練習
    第六章 孩子的疾病在說什麼
    看見孩子,而不僅僅是看見疾病
    “多動”孩子的背後是充滿爭吵與衝突的家
    愛阻塞,所以心也阻塞
    戰爭創傷對後代影響有多大
    內在排列:對世間萬物的祈禱
    繫統觀讀懂孩子:常見疾病
    家有兒女之Q&A
    第七章 我之教育觀
    什麼是真正的成功
    永遠不能忘記品德教育
    表達自己、關懷不他人就是成功的情緒教育
    愛的能力隻能在關繫中學習
  • 個人需求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他的需求層次理 論中將個人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 需求、愛與歸屬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實現的 需求。
    這也就是說,一個人*基本的需求是活著,有了 基本的存活條件之後,他纔會進一步生出精神需求, 如希望生活在關愛當中,希望擁有歸屬感,希望得到 尊重,進而實現自己的價值。
    同樣地,當我們的孩子不愁喫穿,生活安全的需 求被滿足之後,他自然會想要滿足*高層次的需求, 而“愛與歸屬感”正是人在孩童階段*大的需求。歸 屬感就像是孩子心靈的食物,孩子為得到這些食物會 采取一些行動,會讓一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隻是 這些事情並不一定對他自己有利,例如行為觸法、情 緒困擾、身體疾病、人際問題、學習障礙等。甚至有 一些孩子,會無意識地重復家族成員的命運、會生病 或者出現意外。
    怎樣獲得歸屬感?答案就是:做相同的事,與家 人發生相同的狀況。這樣我們會感覺到自己歸屬於這 個家。從哪裡*容易看出來?從一個家庭的飲食。比 如說,有些家庭喜歡喫辣,一喫辣,他們就會覺得自 己歸屬於這個家,不喫就會對這個家產生疏離感。因 此,做相同的事情,會讓人有份歸屬感,這份歸屬感 的需求會影響人生的種種結果。
    又比如,父母如果婚姻生活不幸福,孩子要跟他 們產生歸屬感,就會跟他們發生相同的事情,不知不 覺中,他自己的情感也會不順利。*特別的是,這種 歸屬感的要求已經**了頭腦中想要幸福婚姻的需求 ,它是無意識的,它會推動我們不知不覺地復制家人 的命運。我見過很多孩子為了歸屬感,為了讓爸爸媽 媽復合,他們會生病,或做一些違背健康快樂生活的 舉動,甚至情緒、學習乃至人際關繫都會出問題。因 為孩子在潛意識裡感受到的都是,如果我做相同的事 情或有家人一樣的命運,我的心就會得到歸屬的滿足 ,否則我就會有罪惡感和孤獨感。由此我們會發現, 孩子對歸屬感的要求**強烈,已經超過理智上的判 斷。
    但不論出發點怎樣,這些都是一種低層次的歸屬 感,是一種盲目的愛。如此,我們就沒有辦法實現* 高層次的歸屬感與人生理想。而事實是,當我們用* 成熟的愛的方式來愛家人時,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 仍舊是歸屬於這個家的。明白這個事實纔是真正的自 尊產生的契機。我們內心感知到的罪惡感是無法避免 的,但當我們可以用“讓自己過得*好”的方式來愛 這個家,我們的愛就變得不一樣了。
    從跟隨的、盲目的、重復的愛中解脫出來,活出 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就是成長。它需要一份覺知與勇 氣,大人小孩都一樣。尤其是為人父母,除了讓孩子 溫飽,*重要的是教孩子學會如何愛,讓孩子從“盲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