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自我意識的藝術:文化研究作為權力的批判 賴納·溫特 著 徐蕾 譯
該商品所屬分類:教材 -> 教材
【市場價】
364-528
【優惠價】
228-330
【出版社】重慶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891487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ISBN編號:9787568914871
書名:自我意識的藝術 自我意識的藝術
作者:無

代碼:65
是否是套裝:否
出版社名稱:重慶大學出版社


    
    
"

自我意識的藝術:文化研究作為權力的批判

作  者: 賴納·溫特 著 徐蕾 譯
size="731x8"
定  價: 65
size="731x8"
出?版?社: 重慶大學出版社
size="731x8"
出版日期: 2019年07月01日
size="731x8"
頁  數: 424
size="731x8"
裝  幀: 平裝
size="731x8"
ISBN: 9787568914871
size="731x8"
主編推薦

★ 全面回顧並解析了英國文化研究的發展歷程及其對文化社會學的貢獻,重點展現了伯明翰學派一眾思想家對大眾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很好研究。 ★ 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德·威廉斯、斯圖亞特·霍爾、約翰·費斯克、勞倫斯·格羅斯伯格……這些閃耀在文化研究歷史中的人物,開掘出嵌入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的生產性和創造性的潛力。 ★ 如何創造性地對待充滿矛盾的日常生活?如何在文化這片充滿鬥爭的土壤中堅守自己的位置?這涉及自我意識的藝術,這門“藝術”聆聽“社會的喃喃低語”,重視普通人變成匿名主角的場景和實踐,通過對......

目錄
總序 致謝 1 導言 1.1  自我意識的藝術作為權力的批判 1.2  文化社會學的任務 2 英國文化研究的誕生 2.1  前言 2.2  新左派的誕生 2.3  文化研究之文化地位的形成 2.3.1  導言 2.3.2  利維斯的文學批評 2.3.3  正統馬克思主義 2.3.4  霍加特《識字的用途》(1957) 2.3.5  E.P.湯普森《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1963) 2.3.6  威廉斯《文化與社會》(1958)和《漫長的革命》(1961) 3  伯明翰文化研究的形成 3.1  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目標和機構 3.2  文化主義與結構主義之間理論立場的形成 3.2.1  階段:運用文學批判的方法分析通俗文化 3.2.2  第二階段:對(文化)社會學進行深入研究 3.2.3  第三階段: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和結構主義的吸收 3.2.4  總結 3.3  伯明翰的實證研究 3.3.1  概述 3.3.2  青年文化作為反抗——重建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亞文化理論 3.3.3  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傳媒研究 4 文化研究的國際化 4.1  國際化進程中的視角和主題 4.2  約翰·費斯克的通俗文化分析 4.2.1  中心主題:從屬者的自我意識和他們的底層文化 4.2.2  社會作為文化 4.2.3  多義性和通俗性 4.2.4  《電視文化》 4.2.5  通俗文化的制造 4.2.6  權力和對抗權力的遊戲 4.2.7  《媒介事件》 4.2.8  總結 4.3  文化身份、全球媒體和地域接受 4.3.1  導言:微觀背景和宏觀背景的關繫 4.3.2  保羅·威利斯《共同的文化》 4.3.3  電視消費和移民文化身份的形成 4.3.4  後殖民世界中嘻哈音樂的戲劇性 4.3.5  展望:未來研究的任務 4.4  勞倫斯·格羅斯伯格的通俗文化分析 4.4.1  導言 4.4.2  回歸現實 4.4.3  發聲 4.4.4  搖滾形態 4.4.5  權力和日常生活 4.4.6  民眾的行動力 4.4.7  總結 5 文化研究的自我意識 5.1  關於“文化流行主義”的問題 5.2  文化反身性和(後)現代化 5.3  文化研究作為當代文化社會學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內容虛線

內容簡介

size="789x11"

本書深入探討了英國文化研究的發展和伯明翰學派的實踐,圍繞文化研究運動所關注的中心問題——意義的改變、態度和價值取向、生活世界潛在的創造性和生產性、對權力的批判、自我授權的時刻——展開。本書的關注焦點是在社會秩序的環境下所強調的行動可能性,以及行動力與結構之間的關繫,尤其是自我意識的藝術作為文化批判的力量。文化(行動力)是有生產性的,並不從屬於結構,這對於社會學來說有著核心意義,因為社會學也可以理解為文化學。 章概述了文化研究的核心議題及其在文化社會學領域的研究項目,這些項目證實和促進了自我意識藝術的發展,也帶來了對權力關繫的分析、批判和改變。 第2章展示了文化研究運動在1950年代末和1960年代初的誕生,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德·威廉斯等人如何從文化角度來進行社會分析。 第3章分析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伯明翰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的理論高度發展時期。文化研究的項目在文化主......

作者簡介

賴納·溫特 著 徐蕾 譯

size="43x26"

作者簡介 賴納·溫特(Rainer Winter),任教於奧地利克拉根福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他是德語區傳媒社會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2010年,他作為客座教授在首都師範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任教。2012年,他又赴澳大利亞查爾斯特大學任教。他的學術成果豐富,出版了多部著作,比如《優選化美國?優選化的文化後果》(Globales Amerika? Die kulturellen Konsequenzen der Globalisierung,2003),《網絡中的反抗》(Widerstand im Netz,2010)等。 譯者簡介 徐蕾,1983年出生於杭州。2006年畢業......

精彩內容

    充滿憤怒、矛盾和叛逆的朋克族與無政府主義的達達主義者有什麼共同之處?居伊·德波和情境主義者,以及他們的秘密社團為何會成為兩者之間的重要聯繫紐帶?戈埃爾·馬庫斯在他令人著迷的《口紅印跡》(Lipstick Traces,1992)一書中對此作出解釋。他描述了20世紀地下文化潮流,這一潮流盤根錯節的形態長期以來隱藏至深。它的目的是重組日常生活、改變尋常事物以及生活。它帶來的變化並不是革命性的巨變或者潛在理智的大復蘇,它往往是短暫的、有時間和空間局限的自我授權的行為和逃避,以實現對自身和生活的改變。馬庫斯的興趣在於通俗文化內部、自我認識、身份、社會關繫、對世界的願望和理解等領域中意義的轉移。他通過制造背景來追溯社會生活中潛在的生產性和創造性,跨越與文化對立的亞文化和反文化實踐中包含的頓悟、批判性事件、基本意義結構變化,直至生活藝術,或多或少實現一個......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