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心理催眠術/天行健國家職業心理咨詢師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醫學 -> 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
【市場價】
212-308
【優惠價】
133-193
【介質】 book
【ISBN】978780745097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 ISBN:9787807450979
  • 作者:(英)邁克爾·赫普//溫迪·德雷頓|譯者:賀嶺峰//李...
  • 頁數:196
  • 出版日期:2007-10-01
  • 印刷日期:2008-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2
  • 字數:230千字
  • 作為一種神奇的心理療法,催眠術能夠直接作用於人的心靈,對於改變信念與行為模式有特殊的功效。隨著研究越來越深入,催眠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涉及到心理保健和醫學界、商業界、教育界、體育界、司法界等各個領域。
    本書為“天行健·**職業心理咨詢師叢書”之一,介紹了催眠在治療心理疾病、性問題、生理問題,以及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實踐中的應用,還有關於兒童催眠,以及催眠治療的一些專業和倫理問題的討論。
  • 本書是為那些生理、心理疾病的專業治療師,行為和情緒問題的心理 咨詢師,以及那些希望將催眠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去的人們準備的 。讀者不需要任何關於催眠的基礎知識,就可以輕松地開始閱讀。作者在 開篇的兩章中對催眠作了一個簡要的介紹。其餘章節的內容涵蓋了催眠在 治療心理疾病、性問題、生理問題,以及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實踐中的應 用;此外,還有關於兒童催眠,以及催眠治療的一些專業和倫理問題的討 論。
  • 第一章 催眠概述
    第二章 催眠在心理治療中的作用及應用
    第三章 催眠與焦慮
    第四章 催眠與抑郁癥
    第五章 催眠與習慣性障礙
    第六章 催眠與疼痛
    第七章 催眠與性問題
    第八章 催眠的醫學應用
    第九章 催眠在口腔科的應用
    第十章 兒童催眠
    第十一章 專業和倫理的問題
  • 治療模式及技術 本章到此,我已經談到了催眠的一些理論,我*喜歡稱之為催眠模式 ,並且我在與分離概念相關的催眠現像上也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催眠模式 引發了一套特定的技術,被稱之為“誘導”和“深入”,這在上面我們已 經有所描述。我將對起源於上述催眠概念的模式和理論進行簡單的探討。
    首先,讓我們考慮一下對於與進行治療有關的“技術”概念的理解。本文 中的“技術”可以被廣義地界定為“治療師的,或是在治療師的指導下患 者的指定反應方式。這種反應方式的目的是加速我們所期望的在行為、思 維、感覺和生理功能上的改變”。
    現在,所有心理治療師的目的都是使上述四個方面中的一個或是多個 發生改變。例如,一個行為治療的程序可能被用來幫助一個人學習以*自 信的方式來和他(她)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人打交道;一個自我意像很差的人 通過心理動力治療的課程,可能會以*現實的或是*積極的方式來看待自 己;一個深受慢性疼痛困擾的人通過一定的認知行為治療可以學會減少疼 痛的知覺;一個患有與壓力有關的疾病的患者可能會從身體放松程序的學 習中獲益。每一種治療都與不同的技術相關,這些技術反映了每種治療依 據的理論模型。
    在我先前描述的形式中,催眠為治療師提供了一定數量的模式。每一 種模式都產生了一套治療技術。治療師可以用這套技術來治療他(她)的患 者,達到上述不同方面期望的改變。在*後一章,我做了一個合理的假設 :相對於每種模式**性而言,治療師對模式所產生的技術的有用性和效 果的興趣*大。
    有個例子或許可以*清晰地說明這一點。思考一下下面的模式。人的 心理可分為意識和潛意識兩部分,潛意識部分包含了記憶、感覺、衝突等 被意識壓抑的成分。催眠的本質是治療師通過實施催眠誘導程序使患者進 入催眠狀態,以便和患者的潛意識直接對話,進而獲得進入到被壓抑的記 憶、衝突等的途徑。這些資源被整合進患者的意識層面,因而可以*有效 地被患者管理。
    這一模式產生了不同的催眠治療技術,被稱之為“探索”、“揭露” 或是“分析”,在後面我將對其進行*為詳細的說明。此刻就讓我們介紹 一個這樣的技術。這一技術使用了前一章描述的意動暗示。治療師告訴患 者可以通過抬不同的手指與他(她)的潛意識進行交流。一個手指表示“是 的”,另一個手指表示“否”,還有一個手指表示“我不知道”,再有一 個手指表示“我不想說”。根據這一模式,可以假定:通過手指的運動可 以和潛意識進行溝通,從而逐漸把這些帶進患者的意識層面,並以一定的 方式對其進行解釋和理解,以便減少潛意識的想法對患者情感的困擾。因 此,治療師優先考慮的是使用的技術是否發揮作用,即它有用嗎?一會兒我 會討論這一問題,並給出一個**謹慎的正面回答。然而,還有很多地方 一直被我們所忽略。首先,就像其他任何治療策略一樣,所描述的技術都 有一定的應用範圍,並且在很多情況下它是沒有用的,甚至它根本毫無價 值;其次,就算這一技術產生了效果,但並不表示它所依據的模式是有效 的。治療期間患者的癥狀能夠得到改善的原因有很多,如安慰劑、自發性 癥狀緩解、治療師與患者關繫的積極方面。而且,筆者的觀點是:很多催 眠治療技術**復雜,可以給患者很寬泛的解釋餘地。也就是說,他(她) 會認為這些技術是有用和有效的,而非治療師自己模式中的那些規定。在 上面的例子中,患者會發現意動符號技術很有用,這並不是因為像治療師 的模式中所假定的那樣——這一技術能夠進入潛意識;而是因為這一技術 使患者思考特定的、重要的、令人沮喪的信息,並*容易與其進行思想交 流。換句話說,“使患者進入催眠狀態”的行為及通過手指運動與來自心 靈的某部分(他或她並不能有意識地控制的部分)進行交流的暗示或許是一 條途徑,可以允許患者提出在與治療師面對面正常接觸的情況下覺得尷尬 或是苦惱的話題(關於這一問題的深入討論,見Gibson&Heap,1990,第六 章)。因此,在那種情況下,治療師的模式嚴格來說是不**的,但在那一 治療情境下卻並非不恰當的。
    當治療師試圖將他(她)的模式或是技術應用於它本該應用的範圍之外 時,就會出現一個*為嚴重的錯誤。這似乎是所有起源於它們的治療模式 和技術的命運,即被應用到它們的有效範圍之外。(確實,有效的應用範圍 可能**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從古至今及跨文化的研究都表明,當代醫 學(傳統的也好,標新立異的也罷)、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的情況就是如此 。這些至少是當前作者所觀察到的,我把這種現像稱之為“赫普法則” (Heap,1990)。例如,在新醫學領域,一個人可能會觀察到意像性運動的 信號傳輸方法被用來得出診斷結論,甚至是開出治療藥方。同樣地,你也 會發現有些研究者堅持認為:上面概括性介紹的意識一無意識分離模型是 所有情感問題的根源所在(見Gibson&Heap,1990)。但事實是,這一模型 作為人類心靈和心理過程的理論根本得不到任何程度的認同,並且它也不 為學院派和實驗心理學家所接受。不過如果它能被很好地限定,那麼在心 理治療的情境中它仍然是有用的模型。
    這就又引發了另一個關於治療模型和技術的問題:因為它們都有應用 的局限性,所以很容易為理論家和實驗主義者所質疑。讀者可能已經意識 到了,治療師和學院派之間在催眠治療領域上存在著十分明顯的衝突。事 實上,有人也很想知道臨床治療師和實驗主義者是否真地在談論同一個現 像。如果雙方都認識到治療師的模型僅在特定的情境中纔是有用的,並且 治療師主要關心的是這種模型能否產生能夠在那些情境中使用的和有效的 技術,那麼,雙方的緊張衝突就可以緩解了。很清楚,與治療師*為相關 的研究是以臨床實驗的形式進行的,目的是建立其可以使用的有效的技術 。這並不是說允許臨床治療師忽視實驗心理學家的發現,盡管就目前作者 所發現的來看,臨床治療師正有這樣做的傾向,尤其是當實驗心理學家的 發現與他們治療的有效性和效果產生矛盾時。當然,治療師也有責任考慮 根據他們學院派朋友的發現,對與其工作相關的觀念及構想進行必要的修 正。
    催眠治療的五種模型 在催眠治療中至少有五種模型是**重要的。每一種模型假設都產生 出治療技術,它們都被假定,並在某些情況下憑著治療師的經驗被假定, 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治療效果。每一模型的應用範圍都是有限的,並且正如 我們前面所觀察到的,每一模型都傾向於被超出範圍地去運用。
    模型1:根據這一模型,由於具備催眠易感性,人們為了改變他們的感 覺、知覺、思維及行為,有能力自動地並以分離的方式對暗示做出反應。
    這種能力通過催眠誘導可以得到加強。這一模型產生的技術被用來輔助行 為一認知治療(包括放松、焦慮管理訓練)及幫助人們應對由疾病或是一些 藥物、牙病困擾等產生的疼痛。它在行為治療中的運用,在本書中有很多 章節都進行了介紹。特別要指出的是在第三、五、七及四章中描述了其在 認知治療中的應用。第三章中介紹了催眠在放松及焦慮管理中的應用。在 這些應用中,由這一模型產生的一套關鍵技術是催眠暗示及後催眠暗示的 使用,經常伴有想像性敘述以加強患者在感覺、思維及行為上的改變,這 也是治療的焦點所在。例如,在治療一個露陰癖患者時使用了厭惡療法, 接下來會給出後催眠暗示,並讓其在頭腦中復述:“每當你有暴露自己的 想法時,這種令人沮喪的情境(先前練習過)就會栩栩如生地出現在你的腦 海裡,並且所有可怕的感覺都與這一情境相聯繫。”在焦慮管理訓練中給 出的後催眠暗示可能是:“每當你對胃部開始有這種焦慮的感覺時,你就 深呼吸,當你呼氣時你就會有平靜和控制的感覺。”類似的後催眠暗示在 認知治療中同樣可能被使用,以此來擴大認知的改變(見第四章)。治療師 們假設,患者可以對這些後催眠暗示做出不需要意識努力的、自動的、自 發的反應。在第六章中巴瑞·哈特會描述如何使用催眠來管理疼痛和轉換 疼痛的體驗,這一過程相對來說有一點復雜。
    這一模型和由其引發的技術對於疼痛的控制似乎很有效,並且得到了 證據的支持。這一證據是,催眠易受性與疼痛控制的能力相關(見第六章) 。然而,關於其他方面的應用則很少有證據支持。瓦登和安德頓 (Wadden&Anderton,1982)得出結論,對於他們所稱之為的“自我發作”問 題,如吸煙、貪食,以及恐懼癥的治療,都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催眠是治 療中的一個有效的成分。而且,與這一模型所預期的相反,易受性與治療 結果之間毫無相關(見第五章)。正如我們早些時候所闡述的,因為患者可 能會不按照這一模型所預期的那樣去使用催眠,所以這並非意味著這些技 術本身是沒有效果的。然而,這也是一個例子,說明我們有必要從與經驗 資料不相符的角度對這一模型進行重新檢驗。
    出現瓦登和安德頓(Wadden&Anderton,1982)、克爾斯托姆(Kihlstrom ,1985)及斯賓豪溫(Spinhoven,1987)所描述的現像的一個可能在於,治 療師並沒有將他們的暗示僅僅局限在改變患者分離的感覺、思維和行為上 ,而是努力地直接暗示他們改變復雜的感覺、態度和習慣。在前面給出的 一個後催眠暗示的例子中,患者的反應(他們實際上發生的狀況)是**清 楚的、有很好界定的,並且患者可以在指令下預演這些反應(可視化一個特 定的場景,或者做深呼吸)。然而,患者似乎不太可能以一種自動的、自主 的形式對以下這些暗示進行反應,如“你會變得越來越自信”,“你隻是 喫你身體需要的”,“你不再渴望吸煙”,“從現在起,你將堅持做自己 ”等等。患者必須首先學會達到這些理想結果的應對技能,然後治療師纔 能通過催眠暗示和想像來強化他們的特定反應(Gibson&Heap,1990)。
    P20-2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