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穿越歧路花園(司馬賀傳)/當代科技名家傳記繫列/哲人石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年譜
【市場價】
283-409
【優惠價】
177-256
【介質】 book
【ISBN】97875428491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科教
  • ISBN:9787542849113
  • 作者:亨特·克勞瑟-海克|譯者:黃軍英//蔡榮海//任洪波|...
  • 頁數:423
  • 出版日期:2009-12-01
  • 印刷日期:2009-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22千字
  • 本書介紹了集管理科學家、政治科學家、經濟學家、繫統科學家、心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等眾多角色於一身的美國**科學家司馬賀的一生。展示了司馬賀一生的追求和留下的足跡,探究了他對科學的貢獻及對現代生活和思想的影響。通過對司馬賀工作和生活的翔實記錄,以全新的視角,為研究20世紀美國科學史和文化史的學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 司馬賀是20世紀一位頗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在人工智能、計算機科學、 管理科學、運籌學、心理學、經濟學、繫統科學等領域皆卓有建樹,因“對 經濟組織中的決策過程的開創性研究”而榮獲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司馬賀把人生比作一個“歧路花園”,在穿越這個迷宮式花園的過程中 ,他為自己打造了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身份。並對涉足過的每個領域都產 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司馬賀的一生充滿了變化,但又始終很“執著”。他畢 生都在推動綜合,希望找到隱藏在經驗表面下的模式。本書展示了司馬賀一 生的追求和留下的足跡,探究了他對科學的貢獻及對現代生活和思想的影響 。通過對司馬賀工作和生活的翔實記錄,本書以全新的視角,為研究20世紀 美國科學史和文化史的學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 致謝
    引言(無限)有限理性
    第一章 歧路花園
    第二章 芝加哥學派和控制科學
    第三章 數學、邏輯和選擇科學
    第四章 研究和改革
    第五章 管理人,或控制下的選擇
    第六章 決策與修正
    第七章 將自己的環境結構化
    第八章 理論之島
    第九章 思維和機器的新模式
    第十章 程序即理論
    第十一章 認知革命
    第十二章 適應人,有限問題解決者
    第十三章 人工科學家
    第十四章 專業問題解決者
    結論 一位科學家的典範
    附錄 革命的資助者
    資料來源介紹
    譯後記
  • 在司馬賀的自傳中,有一章叫做“沒有米諾陶斯的迷宮”。在這一章中 ,司馬賀介紹了1970年他與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一次談話,並 談到了自己的一個短篇小說《蘋果:迷宮的故事》(The Apple:A Story of a Maze)。這篇創作於1956年的小說的靈感來自司馬賀同年發表的名為《理 性選擇與環境結構》(Rational Choi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Environment)的論文。那場談話與那篇小說都揭示了很多東西。兩者因為具 有共同的主題而相互關聯——把生活比喻成曲徑或迷宮。這個比喻對於了解 司馬賀的一生具有多重含義。
    司馬賀對博爾赫斯的小說《巴別圖書館》(The Library of Babel)和《 歧路花園》(The Garden of Forking Paths)**感興趣,因而曾經要求會 見這位阿根廷作家。上述兩部小說都描寫了由無限分支的道路構成的世界。
    在司馬賀與博爾赫斯的會談中,司馬賀問博爾赫斯,他的小說*初是不是萌 生於抽像觀念,然後在故事中去具體充實這個觀念?博爾赫斯回答說: 非也!我可以告訴你這個小說是怎樣孕育出來的。我在布宜諾斯艾利斯 西部一個小型公共圖書館工作。我拿著微薄的薪水在這個圖書館工作了9年 ,在那裡工作的人們不好相處。他們愚昧透頂,真的很傻。
    這些使我噩夢頻仍。
    有**我心裡想,我整個生命都埋沒在了這個圖書館。為什麼不發明一 個以無盡頭的圖書館為代表的宇宙?在這個圖書館中,人們可以找到所有已 經寫出的書……這個圖書館的概念激起了我*深的、*發自內心的愉悅…… 你可以感受到這種極大的快樂。
    博爾赫斯根據他在現實中圖書館工作的可怕經歷,創造了一個**神奇 的圖書館。但《巴別圖書館》確實揭示了其根源:盡管圖書館容納了許多奇 妙的事物,但還是有一種禁錮和衰竭的感覺。在圖書館內,堆積了厚重發霉 的圖書的牆壁包圍著讀者;當讀者想到前面還有永無止境的轉彎的時候,他 的腳步躊躇不前,他必須在沒有羅盤指引、不知道*終目的地的情況下作出 選擇。就連圖書館的書籍都是“無形而又雜亂的”,“對於每一行可理解的 直接陳述,都存在愚蠢的不和諧音、詞語的雜亂無章和語無倫次。”(因此 ,有許多圖書管理員自殺了。)博爾赫斯認識到,使圖書館很神奇的東西也 使它很可怕;在他穿越迷宮的歷程中,反常的事情時有發生。
    而司馬賀對迷宮的興趣表現在相反的方向。他從無限復雜的外部世界向 內部進發,探索從簡單生成復雜的規則。博爾赫斯從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個 真實的圖書館開始構思他的著作,而司馬賀則從一個理論開始他的研究。博 爾赫斯痴迷於穿越迷宮尋找天堂的經歷,盡管“我的位置在地獄”;但司馬 賀想要努力發現的是,究竟是什麼規則決定了我們走上這條路而不是別的路 。
    事實上,《蘋果》和《巴別圖書館》中的世界幾乎是**相反的:博爾 赫斯的圖書館(他的世界)中到處都是晦澀難懂的書。它是字母、空格和標點 符號的所有可能出現的隨機排列組合的集合。除隨機秩序之外,這個世界沒 有任何秩序。司馬賀的世界要有序得多。盡管我們在這個世界穿行時,發現 其中按計劃行動的成分與反復嘗試的成分一樣多,但仍然存在有待我們去發 現的秩序。因此,博爾赫斯是在一個混亂的世界中進行有序探索,而司馬賀 則是在一個有序、復雜的世界中進行啟發式探索。
    在《蘋果》中,雨果(Hugo,一個“普通人”)生活在一個“有無數個房 間的城堡中。由於這些房間沒有窗戶,加上他出生以後就一直居住在那裡, 城堡是他所知的**的世界”。雨果獨自一人生活在這個巨大的城堡裡,但 他“已經習慣了他的獨居生活,因此從來不覺得寂寞”。雨果成天在各個房 間徘徊,欣賞牆上的壁畫,坐在舒適的椅子上做白日夢,享用別人為他準備 好的美食。重要的是,他發現隻是某些房間裡有食物,而不是所有房間裡都 有;當他感到餓的時候,常常要找上幾個小時,纔能在某個房間找到為他準 備的食物。
    這些房間有玻璃門,使他不能走回頭路,這暗示著即使在這個無限的城 堡裡,時間也是有方向的。雨果沒有浪費許多時間去撬開門,也沒有懷著對 往昔歲月的懷念而在門邊徘徊。事實上,《歧路花園》中的迷宮是時間,而 奇怪得很,雨果的城堡卻是永恆的;有關時間流逝的**證據是雨果*終發 現他比較喜歡城堡中的某些食物和壁畫,而不喜歡另外一些。因此他後來在 城堡中漫步的時候就帶著一定的目的——尋找他喜歡的東西。他努力去發現 城堡的布局樣式,試圖弄清楚是不是某種類型的壁畫預示著他所喜歡的某種 食物,他還用筆記本記錄了他對這些假設進行驗證的結果。(可以想像一下 ,每當雨果發現一幅壁畫和一種食物之間存在關聯的時候就會高呼:“假說 !”這與司馬賀的習慣一樣。)不過,這種探索是會令人精疲力竭的,而且 他在必須再次就餐之前並非總能找到他想要的食物。
    僅這一點就使他的新生活與小時候截然不同:那時候他從沒有感受到時 間的壓力,而且他的閑暇時間從來沒有因想到未完成的事情而被干擾。何時 要做何事從來都不成問題。間歇出現的饑餓和疲勞感以及遙遙在望的餐廳是 他有目的的行為的**指南。
    現在他感到了選擇的重負……他認識到他再也無法擺脫憂慮。
    雨果有一本《聖經》,而司馬賀的小說就以雨果讀《聖經》作為結尾: “這個女人看到那棵樹很適合作為食物,而且它看起來很誘人……”這部小 說的標題“蘋果”,其含義至此**明了:認知和選擇是決定我們的人性和 墮落的雙重原因。
    用這個故事來講述一個人的一生是很奇特的:一段穿越世界的孤獨旅程 ,在這個世界,所有需求都能被滿足,但並非所有欲望都能被滿足,**的 目的是追逐快樂——這種追逐的盲目程度同受到對世界的認識所指引的程度 差不多。確切地講,這個故事是一個比喻,目的在於用它來說明司馬賀的理 論:人類行為者是一個簡單的造物,他受到一些基本推動力的驅使,基本上 是通過反復嘗試來試圖實現自己的目標,能夠作為指導的隻有從經驗中得出 的有啟發性的教訓。博爾赫斯的圖書館也是一個比喻,差異在於,司馬賀描 寫的是一個異常有序的世界和一個赤裸裸的、單純的人物,而博爾赫斯描繪 了一個雜亂無章的世界和一個充滿驚異感和恐懼感的人物。
    《蘋果》是不是司馬賀對自己人生的理解?在故事的*後,他這樣講: “我自己的猜想是,雨果發現的人生意義(反映在《聖經》的幾句話中)與我 本人在穿越我自己的人生迷宮中獲得的認識相差不多。如果不是這樣,我的 經歷可能就已經證偽了我的理論——《蘋果》所源自的模型。”’事實上, 司馬賀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簡單的人,一個盡管涉獵多個學科領域但卻受到 知識“偏執狂”驅使的人,一個不介意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被描述成對自己 博士學位論文中的一段作注釋的人,一個把在穿越迷宮的過程中所作出的選 擇看作是對周圍環境的明顯回應的人。m但他真是這樣一個簡單的人嗎?他 是否隻不過是一個衝動和探索的小小集合體,與迷宮中其他的老鼠沒有多大 差別? 答案是對和錯。多年來對司馬賀而言一直沒變的一個簡單的、基本的核 心是:他是一個人類行為模式的特立獨行的探索者,他堅信這些模式是能夠 被發現和理解的。但他也是一個復雜多變的人,在他身上存在著許多相反和 對立的事情。在很多方面,他可以說是一位傳教士,但他宣揚的是世俗的、 相對主義的真理。他是一個**理性的人,研究的是理性的決策過程,但他 在早期就發現“理性”並非總是(甚至不經常)占據上風。他是一個獨立的靈 魂,但能夠在團隊中工作得很好;他不是政府官員,但卻是熱心的組織政治 家;他相信個體的選擇和自身的學習,但又強調外部力量在影響人們思想和 行為方面的重要性。
    博爾赫斯說,他把生活看作是“無止歇的驚奇、迷宮中連續出現的岔路 ”。“司馬賀在思考一個簡單的人在世界上無窮多的岔路口探索的時候,理 解了這種驚奇、這種詫異。當一個人(即便是像司馬賀那樣“簡單”的人)探 索自己人生的無窮歧路的時候,博爾赫斯的說法也是正確的。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