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黃庭堅評傳(精)/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學者
【市場價】
451-652
【優惠價】
282-408
【介質】 book
【ISBN】978730503305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南京大學
  • ISBN:9787305033056
  • 作者:黃寶華
  • 頁數:539
  • 出版日期:1998-12-01
  • 印刷日期:2010-04-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4
  • 字數:389千字
  • 本書為“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繫列之一,透過人雲亦雲的陳詞濫調去認識一個全面的、真實的黃庭堅,進而通過這一個案研究去尋繹宋詩的變化脈絡與本質特征。詳盡論述了黃庭堅的詩學理論與詩歌藝術,以及其他的藝術理論與創作成就,在其思想與藝術的聯繫中較好地闡釋了他的理論與創作中的特色與矛盾。
  • 黃庭堅以詩歌及書法名世,後人也多從藝術上對他作出評價。本評傳對 黃庭堅的生平業績作出了全面的述評,力圖在廣闊的歷史文化背景上展現出 不僅作為藝術家,同時也是思想家的黃庭堅。評傳深入探討了黃庭堅融合儒 佛道的哲學倫理思想,揭示了他以心性論為核心重揚儒學,從而促進新儒學 形成的歷史貢獻。在此基礎上,本書詳盡論述了他的詩學理論與詩歌藝術, 以及其他的藝術理論與創作成就,在其思想與藝術的聯繫中較好地闡釋了他 的理論與創作中的特色與矛盾。本書還勾勒了黃庭堅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及其 著作的版本源流,對了解作為宋詩代表作家之一的黃庭堅頗具參考價值。
  •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第一章 從遊學到遊宦
      一、青少年時代的鄉居與遊學
      二、從縣尉到教授
      三、在知吉州太和縣任上
    第二章 元祐時期供職京師
      一、蘇氏集團與文學藝術的復興
      二、與蘇軾、陳師道的交遊
      三、元佑黨爭中的政治態度
      四、黨錮之禍的犧牲
    第三章 眨謫蜀中至流寓江漢
      一、謫居黔中的三年
      二、在戎州廣交文友
      三、政治風波中的生命之舟
    第四章 暮年再度流放
      一、重上播遷之路
    二、人生旅程的終點站——宜州
    三、生命的*後一抹餘暉
    第五章 黃庭堅學術思想的背景與源流
    一、北宋的學術文化背景
    二、黃庭堅學術思想的師承淵源
    第六章 哲學倫理思想
    一、心性論:道德重建之路
    二、儒佛道三家融合的思想特色
    三、以儒為本、融攝佛道的心性修養
    四、從克己正心到逍遙任運
    五、理想人格境界的構建
    六、歷史坐標中的內剛外和
    七、道德倫理與仁政思想及其實踐
    第七章 詩學理論與詩歌藝術
    一、從黃庭堅革新詩風的立場看其詩歌價值觀
    二、主意詩學觀在創作上的反映
    三、奇崛奧峭的**風格
    四、從詩學觀的矛盾把握其風格的多樣統一
    五、豐富多彩的詩歌技法
    六、獨樹一幟的詞
    第八章 藝術論與書法藝術成就
    一、畫論與北宋文人畫思潮
    二、書論與開一代新風的書法藝術
    第九章 人格詩品,衣被後世
    一、身後的升沉榮辱
    二、江西詩派的繼承與變革
    三、“中興四大家”與南宋詩壇及金人對黃詩的評價
    四、從清代的宋詩派到近代的同光體
    附錄 黃集的版本
    索引 人名索引
    文獻索引
    詞語索引
    後記
  • 二、與蘇軾、陳師道的交遊 元祐時期黃庭堅與蘇門諸士有著廣泛的交遊,尤其是他和蘇軾的交誼* 是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汴京時期的這段經歷對他後半生的立身行事、創作 實踐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他親炙於蘇門,卻又有出藍之勝,以至於和蘇軾雙 星輝耀,有“蘇黃”之稱。因此我們在上文全景式的掃描後將對蘇黃的交遊 再作展示。
    黃庭堅在元豐元年與蘇軾訂交之後,就始終將蘇軾視為自己的師長,執 弟子之禮甚恭,對他的人品、纔華、學問給予崇高的評價,終其一生這種態 度都沒有改變。元豐二年庭堅在詩中寫道:“公材如洪河,灌注天下半。… …文似《離騷》經,詩窺《關雎》亂。賤生恨學晚,曾未奉巾盥”;“先生 古人學,百氏一以貫。見義勇必為,少作衰俗懦”(《見子瞻粲字韻詩,和 答三人,四返不因而愈崛奇,輒次韻寄彭門三首》,《外集注》卷五);“ 天下無相知,得一已當半。……公文雄萬夫,嗷瞰不自亂”(《再和寄子瞻 聞得湖州》,《外集注》卷五);“君開蘇公詩,疾讀思過半。譬如聞韶耳 ,三月忘味嘆。我詩豈其朋,組麗等俳玩”(《次韻答堯民》,《外集注》 卷五)。他將東坡的詩文比作《詩》、《騷》,其評價之高可謂無以復加, 而認為自己的作品隻不過像倡優一樣博人一樂罷了。他將東坡看作情意相契 的知己,庭堅後半生的立身行事也確實證明他和蘇軾的友誼是金石之交,尤 其在波譎雲詭的元祐政壇上他成了蘇軾的熱切追隨者。
    從元豐八年歲末到元祐四年四月蘇軾離京赴杭州任,黃庭堅度過了三年 多與蘇軾過從甚密的歲月,他有機會親炙東坡的教誨,留下了許多唱和的詩 篇。在此期間,他們相互唱和的詩據筆者統計有三十五題之多,如果加上別 的相同題目的詩作,則多達四十題,此外庭堅還有幾首題詠蘇軾的詩,這是 一個不小的數目。有時一個題目不僅蘇黃之間唱和,還會有其他人參與和詩 ,如蘇軾作《武昌西山》詩,和者多達三十餘人。庭堅和以《次韻子瞻武昌 西山》,詩雲:“平生四海蘇太史,酒澆不下胸崔嵬。黃州副使坐閑散,諫 疏無路通銀臺。鸚鵡洲前弄明月,江妃起舞襪生埃。次山醉魂招仿佛,步入 寒溪金碧堆。洗湔塵痕飲嘉客,笑倚武昌江作晷。誰知文章照今古,野老爭 席漁爭隈。”(《內集注》卷五)詩人以傳神之筆寫出了東坡遭遇貶謫後胸 中磊塊不平,忠悃無由上達天聽,遂放浪山水,尚友古人,雜處於山野漁樵 之民,襟懷曠達,毫無機心。東坡先生的放曠瀟灑、風神飄逸幾可捉摸。
    有趣的是,蘇軾此時與庭堅唱和的一些詩一改其放筆直書、清雄豪邁的 風格,而或多或少地帶有山谷詩風的特色。像元祐二年所作的《送楊孟容》 一詩就是模擬山谷詩體的,其用韻險窄,句法奇崛,正如庭堅所稱“收斂光 芒,入此窘步”(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二,中華書局1981年《歷代詩話》 本),詩中特為提到:“後生多高纔,名與黃童雙。”東漢黃香,人稱“天 下無雙,江夏黃童”,這裡即指庭堅。他讀到蘇詩後,就和了一首:《子瞻 詩句妙一世,乃雲效庭堅體,蓋退之戲效孟郊、樊宗師之比,以文滑稽耳, 恐後生不解,故次韻道之》。黃庭堅將蘇軾比為韓愈,而自比韓門弟子。詩 雲:“我詩如曹郐,淺陋不成邦。公如大國楚,吞五湖三江。”(《內集注 》卷五)庭堅謂自己的詩隻如十五國風中的曹風與檜(郐)風,不成氣候, 因春秋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觀周樂時有“自郐以下無譏焉”的說法;而東坡之 詩則像廣袤的楚國,有泱泱大國之風,這兩句詩還兼喻東坡胸襟闊大,因司 馬相如《子虛賦》有旬日“吞若雲夢者八九於其胸中”。詩中還寫道:“句 法提一律,堅城受我降。枯松倒澗壑,波濤所舂撞。萬牛挽不前,公乃獨立 扛。”一方面表示對蘇軾的傾心崇拜,一方面傳達出蘇軾的詩品與人品,從 其頓挫奇崛的詩句中我們感受到一種非凡的力度。這首詩的意義本來是很明 顯的,但有的人卻深文周納,從字裡行間引申出別一種意思來。宋代史繩租 《學齋占畢》(百川學海本)卷二評此詩:“其尊坡公可謂至,而自況可謂 小矣。而實不然,其深意乃自負而諷坡詩之不入律也。曹郐雖小,尚有四篇 之詩入國風;楚雖大國,而三百篇*無取焉,至屈原而始以騷稱,為變風矣 。”這種懸揣不實之詞,正如後人所評:“殊失朋友忠直之道,似與魯直為 人不類”,乃是“以晚近文人相輕之心測度古賢”(清代潘德輿《養一齋詩 話》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清詩話續編》本)。
    元祐時期,黃庭堅的詩名越來越大,超軼蘇門的其他作家而足以與蘇軾 相頡頏。蘇黃的不同詩風形成了雙峰對峙、兩水分流之勢,正如劉克莊後來 所說:“元祐後詩人迭起,一種則波瀾富而句律疏,一種則鍛煉精而情性遠 ,要之不出蘇黃二體而已。”(《後村詩話》前集卷二,中華書局1983年點 校本)加之蘇黃間時常調笑取謔,文壇上也就逐漸流傳出蘇黃爭名、甚至相 互譏嘲的說法來,這些說法見之於宋人載集者尚有不少,《苕溪漁隱叢話》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重印1962年版點校本)前集卷四十九所載胡仔的話 頗具代表性:“元祐文章,世稱蘇黃,然二公當時爭名,互相譏誚。東坡嘗 雲:‘黃魯直詩文,如蝤蛑江珧柱,格韻高*,盤飧盡廢,然不可多食,多 食則發風動氣。’山谷亦雲:‘蓋有文章妙一世,而詩句不逮古人者。’此 指東坡而言也。二公文章,自今視之,世自有公論,豈至各如前言,蓋一時 爭名之詞耳。”其實互相譏嘲的說法是沒有根據的。王橋《野客叢書》(上 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點校本)卷七“蘇黃互相引重”條引上文後稱:“殊不 知蘇黃二公同時,實相引重。黃推蘇尤謹,而蘇亦獎成之甚力。……詩文比 之蝤蛑、江瑤柱,豈不謂佳!至言‘發風動氣’、‘不可多食’者,謂其言 有味,或不免譏評時病,使人動不平之氣,乃所以深美之,非譏之也。‘文 章妙一世,而詩句不逮古人’,此語蓋指曾子固,亦當時公論如此,豈坡公 邪!”王氏所論條分縷析,持之有故,是頗具說服力的。
    元祐時期蘇黃過從之密、相知之深在他們的詩文中有充分反映。當時黃 庭堅寄居在醣池寺,蘇軾曾往訪,並在其書齋旁的壁上畫了小山枯木,庭堅 有題詩。庭堅家鄉送來茶中的名品雙井茶,他就與東坡分享。庭堅中年得子 ,作《嘲小德》一詩,東坡亦有和章。正因為關繫親密,因而會忘形爾汝, 甚至調侃取笑,尤其是蘇軾,生性喜愛笑謔,*是滑稽突梯,妙語連珠。這 種調笑尤其成為他們談藝論文中纔智相較的一種特有形式。應該說他們的調 侃鬥智都是善意的,其前提是相互的尊崇,但也不諱言各自不同的美學趣尚 。葛立方《韻語陽秋》卷二寫道:“魯直謂東坡作詩,未知句法。而東坡題 魯直詩雲:‘每見魯直詩,未嘗不*倒。然此卷語甚妙,而殆非悠悠者可識 ,能*倒者,已是可人。’又雲:‘讀魯直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 復論鄙事。雖若不適用,然不為無補。’如此題識,其許之乎!其譏之也! 魯直酷愛陳無己詩,而東坡亦不深許。”葛氏的這段話立論持平,既揭出了 蘇黃的美學趣尚之異,又點明了他們相互尊崇的實質。
    可以說黃庭堅終其一生都對蘇軾備極推崇,虛心以門弟子自處,因而在 政治上也與蘇軾一起升沉榮辱,所謂譏嘲之說,實屬無稽之談。試看以下幾 條材料就可明了。其《書子瞻松醪賦後》稱:“文章雲起風生,筆力山崩海 立,非東坡先生,其孰能之!”(《豫章先生遺文》卷九,以下簡稱《遺文 》)又《書王周彥東坡帖》雲:“東坡先生道義文章,名滿天下,所謂青天 白日,奴隸亦知其清明者也,心悅而誠服者,豈但中分魯國哉!士之不遊蘇 氏之門,與嘗升其堂而畔之者,非愚則傲也。”(《遺文》)此文作於建中 靖國元年,庭堅已五十七歲,可視為對東坡的晚年定論,從中可以看出他對 東坡的尊崇是一以貫之的。《邵氏聞見後錄》卷二十一的一則記載*是這種 態度的一個明證:“趙肯堂親見魯直晚年懸東坡像於室中,每蚤作衣冠薦香 ,肅揖甚敬。或以同時聲實相上下為問,則離席驚避曰:‘庭堅望東坡門弟 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日‘蘇黃’者,非魯直本意。”這條材 料是反駁所謂蘇黃爭名或譏嘲說的有力根據。
    黃庭堅與陳師道也是在元韋占時期訂交而結下終生友誼的。元豐末陳師 道仍是徐州的一介布衣。他早歲從曾鞏受業,元豐中曾鞏舉薦他修史,後來 不了了之,但師道對曾鞏卻深懷知遇之感,故有“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 ”之語(《觀兗國文忠公家六一堂圖書》,任淵《後山詩注》卷三)。元豐 六年曾鞏去世,後山作《妾薄命》二首,自注“為曾南豐作”,寄托了命途 多舛的感慨。他將此詩冠於詩集之首,以明淵源所自。元祐元年他客遊京師 ,寓居陳州門,與蘇門諸子相過從,晁補之與張耒聯名舉薦他為太學錄而沒 有結果。這時他結識了黃庭堅,對其人品詩藝傾心服膺,寫下了《贈魯直》 一詩:“相逢不用早,論交宜晚歲。平生易諸公,斯人真可畏。見之三伏中 ,凜凜有寒意。”(冒廣生《後山詩注補箋》附《後山逸詩箋》卷上,中華 書局1995年版)流露出深深的敬畏之情,接著表達了師從之意:“君如雙井 茶,眾口願其嘗。顧我如麥飯,猶足填饑腸。陳詩傳筆意,願立弟子行。” 在《答秦覯書》中他將這一點表達得*清楚:“僕於詩初無師法,然少好之 ,老而不厭,數以千計,及一見黃豫章,盡焚其稿而學焉。”(《後山居士 文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宋刻本)黃庭堅對他也十分賞識, 尤其推許他那種安貧樂道、耿介獨立的人格境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高古瘦硬 的詩風。庭堅為他寫了《陳師道字序》:“師道陳氏,懷璧連城,字日無己 ,我琢為萬乘之器。……我觀萬世,未有困於母而食於舅,嬪息巢於外舅。
    ”文中所述即是指他窮困潦倒而至於無力養家活口,隻能讓妻兒在元豐七年 隨嶽父郭粟入蜀(時郭粟提點成都府路刑獄)。庭堅在其詩中勾勒出了一位 窮且益堅、獨立不倚的詩人形像:“吾友陳師道,抱獨門掃軌。晁張作薦書 ,射雉用一矢。吾聞舉逸民,故得天下喜。兩公陣堂堂,此士可摩壘。”( 《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為韻》,《 內集注》卷四)“吾友陳師道,抱瑟不吹竽。文章似揚馬,敦唾落明珠。固 窮有膽氣,風壑嘯於菟。秋來人詩律,陶謝不枝梧。”(《和邢悖夫秋懷十 首》之九,《內集注》卷四)“陳侯大雅姿,四壁不治第。碌碌盆盎中,見 此古晷洗。薄飯不能羹,牆陰老春荠。唯有文字性,萬古抱根柢。”(《次 韻秦覯過陳無己書院觀鄙句之作》,《內集注》卷六)庭堅筆下的陳師道展 現出一種獨特的人格風範,雖家徒四壁、食不果腹卻不願趨時媚俗,就像壇 壇罐罐中一隻斑駁的古器,*不要說趨附達官貴人了。當時秦觀欲薦師道於 章悖,被師道拒*了,蘇軾曾說:“陳履常居都下逾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 ,章子厚欲一見,終不可得。”(《與李方叔書》,《東坡七集·續集》卷 十一)他所醉心的事業是詩歌,因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詩歌創作,即使困於饑 寒也苦吟不輟,正如庭堅在《贈陳師道》一詩中所描繪的:“陳侯學詩如學 道,又似秋蟲噫寒草。日晏腸鳴不僥眉,得意古人便忘老。……貧無置錐人 所憐,窮到無錐不屬天。呻吟成聲可管弦,能與不能安足言。”(《外集注 》卷十五)元祐二年春蘇軾、傅堯俞、孫覺聯名舉薦陳師道,二月除徐州州 學教授,他遂回鄉任職。
    在元祐詩壇上,陳師道的詩歌成就已騷駁可與黃庭堅並駕齊驅,但他仍 奉庭堅為師,虛心執弟子之禮。他在《答秦覯書》中寫道:“僕之詩豫章之 詩也。豫章之學博矣,而得法於杜少陵,其學少陵而不為者也,故其詩近之 而其進則未已也,故僕常謂豫章之詩如其人,近不可親,遠不可疏,非其好 莫聞其聲。而僕負戴道上,人得易之,故談者謂僕詩過於豫章。足下觀之, 則僕之所有從可知矣。”其後的《答魏衍、黃預勉予作詩》詩表達了同樣的 意思:“我詩短淺子貢牆,眾目俯視無留藏。句中有眼黃別駕,洗滌煩熱生 清涼。人言我語勝黃語,扶豎夜燎齋朝光。”(《後山詩注》卷六)師道稱 庭堅之詩曲高和寡,而自己的詩因為“淺短”故知之者多,從而產生了他的 詩**黃詩的說法,有人遂從這種自謙的背後揣摸出某種自負的意味。盡管 這不一定是師道的本意,但確也反映了師道足與庭堅頡頏的客觀情況,以致 出現了“黃陳”並稱之說。不過師道仍一再表明以弟子自處,這裡可再引《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一詩:“公詩端王道,亭亭如紫雲。落手不敢學, 謂是詩中君。**黃太史,抱杓挹其尊。韻出百家上,誦之心已醺。”(《 後山逸詩箋》卷上)從中可以看出他尊蘇軾為詩壇盟主,而認為庭堅得蘇之 真髓,故能**流輩,令人陶醉。在寄贈蘇軾的詩中述及庭堅,其評價應該 說是一種真誠的表白,而非客套的奉承。從庭堅一面來說,他始終視師道為 友,對他的人品纔華給予高度的評價。惠洪的《冷齋夜話》(中華書局1988 年點校本)卷二曾寫到:“予問山谷:‘今之詩人誰為冠!,曰:‘無出陳 師道無己。”’由此可見師道在他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及至建中靖國兀年, 他在給王雲(子飛)的信中對師道作出了全面的評價:“陳履常正字,天下 士也。讀書如禹之治水,知天下之絡脈,有開有塞,而至於九州滌源、四海 會同者也。其作詩淵源,得老杜句法,今之詩人不能當也。至於作文,深知 古人之關鍵,其論事,救首救尾,如常山之蛇,時輩未見其比,公有意於學 者,不可不往掃斯人之門。古人雲:‘讀書十年,不如一詣習主簿。’端有 此理。”(《內集》卷十九)值得注意的是,信末的這種自謙在他元祜間給 秦覯的詩中(見上文引)早有表露:“我學少師承,坎井可窺底。何因蒙賞 味,相享當牲醴。試問求志君(指師道),文章自有體。玄鑰鎖靈臺,渠當 為公啟。”詩人謙讓之餘叫秦覯去向師道請教,說他一定會打開心靈之門向 秦覯傳授心得的。同樣,師道在給秦覯的信中也表達了不敢以師自居而要他 向庭堅求教的態度。元祐諸賢的這種虛懷若谷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足以 讓後人追慕不已。
    P36-43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