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聞一多(群言典藏)(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學者
【市場價】
364-529
【優惠價】
228-331
【介質】 book
【ISBN】978780256325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群言
  • ISBN:9787802563254
  • 作者:聞黎明
  • 頁數:452
  • 出版日期:2012-06-01
  • 印刷日期:2012-06-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20千字
  • 聞一多(1899~1946),原名亦多,字友三,亦字友山,湖北蘄水人。**學者,新月派代表詩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民主戰士。其詩沉郁奇麗,具有強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識和民族氣質。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面亦成就非凡,郭沫若嘆為“***,後無來者”。
    聞黎明所著的《聞一多(群言典藏)(精)》生動地展現出聞一多先生傳奇的一生。
  • 聞黎明所著的《聞一多(群言典藏)(精)》是聞一 多先生的傳記,文筆生動,圖文並茂。 全書展現了詩人、學者、民主鬥士一面的聞一多 。聞一多是享譽海內外的名人,在中國現代文學史、 中國革命史上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無私無畏, 面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也絕不屈服;同時他 也是一個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七情六欲。本 書有助於讀者更全面、深入認識和了解聞一多。
  • 前言
    第一章 家世與童年
    第二章 活躍在清華園
    第一節 人京求學
    考入清華學校
    課餘補習會
    第二節 初期的憂患意識
    辯論與演說
    為了普及教育
    第三節 彙人“五四”運動的洪流
    揮筆《滿江紅》
    參加全國學聯大會
    第四節 用藝術改造社會
    美育代替宗教的影響
    研究具形藝術的“美司斯”
    第五節 改良社會的嘗試
    上社
    校內改良活動
    第六節 抗議“六三”慘案
    參加罷考與被迫留級
    拒寫“悔過書”
    第七節 清華園的*後一年
    有了一個家庭
    中途夭折的災區服務
    第八節 初涉詩壇
    認準新詩的方向
    清華文學社
    第三章 留學美國
    第一節 去國的愁思
    第二節 在芝加哥
    芝加哥美術學院的優等生
    與芝城的美國詩人
    第三節 耕耘在文學園地中
    《女神》評論
    《紅燭》與愛國詩
    第四節 在科羅拉多
    第五節 發起“大江會”
    第六節 在紐約
    英文古裝劇的演出
    “文化的**主義”
    第四章 一個破滅的夢
    第一節 “我是中國人”
    第二節 受挫的國劇運動
    第三節 暫短的**主義活動
    加入**主義團體聯合會
    反對日俄出兵東北
    反俄援僑大會
    在“三·一八”慘案中
    第四節 創辦《晨報·詩鐫》
    第五節 “我要回海上去”
    第五章 教授生活
    第一節 在南京中央大學
    第二節 在武漢大學
    第三節 在青島大學
    人地兩宜的教學與研究
    三次**
    第四節 重返清華園
    愜意的學校生活
    並非不問國事
    第六章 抗戰的歲月裡
    第一節 流離
    離別故都
    南嶽一學期
    湘黔滇跋涉三千裡
    蒙自百日
    第二節 駐足春城
    《祖國》和《原野》的演出
    抗戰必勝的信念
    第三節 主持清華中文繫
    出任繫主任
    秉公辦事
    創辦清華文科研究所中國文學部
    提攜後學
    第七章 學術研究
    第一節 研究領域略述
    第二節 學術研究的幾個特點
    第三節 文學的運動方向
    第八章 走上新的道路
    第一節 貧困的生活
    第二節 迅猛的轉變
    “這是一個需要鼓手的時代”
    “不僅要做新詩,*要做新的詩人”
    “向圈子外喊去”
    “要把文學和政治打成一片”
    打破“可怕的冷靜”
    並非空穴來風
    第三節 彙人民主運動的洪流
    參加西南文化研究會
    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第九章 民主鬥士(上)
    第一節 保衛大西南
    第二節 勇於解剖自己
    向魯迅懺悔
    克服幼稚病
    第三節 援助貧病作家
    第四節 “袁世凱沒有死”
    第五節 民主首先要從自己做起
    第六節 擁護共產黨
    稱贊“小五四”
    質問蔣介石
    慰問郭沫若
    出版《民主周刊增刊》
    第七節 與民主青年同盟
    協助建立民青
    秘密印刷所的建立
    第八節 “五四”民主大檢閱
    “讓文藝回到群眾中去”
    以歷史的眼光看待時代
    共同播發民主火種
    “不但做**的詩人,也要做明天的詩人”
    第九節 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
    國民參政會不應再開
    國民大會必須由聯合政府召集
    第十章 民主鬥士(下)
    第一節 為了和平民主團結
    歡慶抗戰勝利
    內戰*不能再起
    如何建設新中國
    營救被迫害者
    聯合出版界
    第二節 血與火的歲月
    為反內戰講演會出謀劃策
    抗議摧殘自由,支持學生罷課
    控訴“一二·一”慘案
    爭取鬥爭勝利
    第三節 迎接新的風雨
    民盟支部的核心成員
    促進政協通過民主決議
    捍衛政協會議成果
    四烈士大出殯
    痛罵蔣介石,悼念四八烈士
    揭露反蘇反共陰謀
    甘做共產黨的尾巴
    做統戰工作
    第四節 新的世界觀
    高唱“人民至上”
    學習階級分析法
    新文藝觀
    第十一章 *後的日子
    第一節 寄語青年
    青年運動必須轉變為有組織的政治鬥爭
    臨別贈言
    第二節 衝破白色恐怖
    “願與你們緊緊地握手”
    為呼吁和平發動萬人大簽名
    第三節 血寫的壯麗詩篇
    抗議殺害李公樸
    氣壯山河的*後一次講演
    倒在祖國的大地上
    尾聲
    後記
    再版後記

  • 滾滾長江奔流不息,越過九省通衢武漢,穿過蘇 東坡揮毫“大江東去”的黃州赤壁,便進入浠水縣境 內。
    浠水古稱蘄水,一條源於大別山的巴水,把黃州 與浠水隔為兩縣。巴水彙入長江,入口處是檣帆林立 的巴河古鎮。離鎮十多裡有個煙波浩淼的望天湖。
    1899年11月24日(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時 ,湖邊一幢瓦屋裡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就是聞一 多。
    聞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驊,字益善,號友山, 友三。和許多舊式讀書人家一樣,他的名與字號也出 自治世經典的《論語》,《季氏篇》雲:“益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父母對這個新生兒寄 托了光宗耀祖的希望,所以送孩子入學讀書時,就徑 直用了“聞多”兩字。“一多”之名是聞一多後來自 己改的。
    社會學與心理學都認為家世與家庭對一個人的影 響,具有不應忽視的作用。值得慶幸的是,這個古老 家族經過數百年滄桑,竟保存下它的家譜,這為我們 了解聞一多的生活環境提供了不少線索。
    聞氏家譜共修過四次,初修於乾隆四十六年。它 與以後的家譜均自述說浠水聞氏的先祖,是南宋民族 英雄文天祥。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抗元失敗,兵 潰空,家屬中有人逃脫,潛至蘄水之蘭清邑永福鄉二 十七都十三圖,為了延綿宗祀,遂改“文”為“聞” 以遮耳目。這種說法很難考證,且記載的時間也去事 五百餘年。不過,它給人一種啟示,即文天祥的愛國 精神與民族氣節,在這個家族中受到極高的崇敬與膜 拜。
    據家譜所言,蘄水聞氏一世祖為良輔公,元代初 年已來此地。良輔公生四子,唯次子谷瑞公有後。谷 瑞公威猛善謀,紅巾軍起義時曾率眾保障鄉邑,因功 被明王朝錄用,鎮守西蜀之衢州衛。任滿後,長子留 蜀,次子遷江南英山,三子、四子隨父歸蘄。聞一多 就是谷瑞公三子真三公的後裔。
    聞氏的科舉功名起於第六世大玉公,雖不顯赫, 但此後貢生,太學生屢出不衰,許多人的名字後面都 拖有一長串名目,這也是光宗耀祖之習吧。
    到了第十世顯高公,舉家遷至巴河鎮,購置田產 山林,開始發家致富。顯高公兒孫滿堂,雄心勃勃, 曾手訂“佳啟昌盛世,賢良佐邦家,立心期中正,厚 德煥光華”二十字之世譜,聞一多即“家”字輩。第 十五世大猷公在造化策缺塘左角買下一片土地,把家 搬來。缺塘左角緊依望天湖,是魚米之鄉,從此這一 支脈便在這兒繁衍下去,並把地名叫做“聞家鋪”, 還建起宗祠。
    聞一多的曾祖父是第十七世良鏑公。他貢名兆蘭 ,敕封文林郎。這本是個殷實之家,但於1853年太平 軍攻克武昌期間,室屋盡毀。年底,良锜公之父賢筠 公病逝,自己亦患血疾,隻得棄成均持家道。那時, 書香不繼是這種家庭的飲天大恨,良鏑公“每於試後 見族有報捷者”,不由得“終夜涕泣”。
    對聞一多影響*大的,要數祖父佐窪公。佐窪公 名子淦,字禧凝,號香泉、麗生,生於1833年,出世 後七年便爆發了鴉片戰爭。佐窪公少時贏弱,未冠而 母喪,父親未續娶,家中全靠獨子支撐。他好讀紀事 ,嗜詞章典雅,卻不喜制藝,所以在科考中很不走運 。某年赴黃州應試,科場作《孫權釣臺賦》,得正在 視學的張之洞賞識,暗編堂號。但由於文場不佳,名 落孫山。家譜記載他為太學生,卻未言是如何取得的 。佐窪公有中書科中書銜,還例授文林郎,這是因長 子廷炬中恩貢後而贈與的。
    在佐窪公科場失利的時候,他的嫡堂兄弟卻接連 高中。大哥佐渭中舉人,授縣教諭;二哥佐澍考取眷 錄官國史館漢謄錄,為修職郎;連四弟佐溥亦登榜元 ,中進士,三任鄉試同考官。這對佐窪公都是無形刺 激。於是,他家中稍裕,便建起“誘善齋學舍”,延 師督子。不過世風已變,他讓孩子專讀“各專門學諸 書”,各“從其性之所近者習焉”。聞一多後來一心 涉獵喜愛科目,寧可放棄唾手可得的學位,不能說沒 有祖父的影響。
    佐窪公生四子三女,次子邦本公即聞一多的父親 。邦本公庠名彬,*名廷政,字固臣、固城,號道甫 ,生於1866年1月20日,時值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焚燒 圓明園後的第六年。這是中國多災多難的屈辱時代, 邦本公成年後,又逢中日甲午戰爭,《馬關條約》的 簽訂使中國喪失臺灣等地。原來受人輕視的島國日本 居然打敗了歷史悠久、地廣人稠的泱泱大國,這對中 國知識分子的震動是多麼強烈。後來聞一多曾翻譯過 一篇《臺灣一月記》,記述的就是臺灣人民抵抗日本 霸占寶島的鬥爭過程。
    1898年,聞一多出生的前一年,康有為、梁啟超 等人發動戊戌維新運動。聞廷政與兄弟們常聚在一起 議論形勢,古老的家庭開始有了新的氣息。傳統的詩 雲子日教育中,本來就蘊藏著愛國愛民的意識,隨著 中國半殖民地化的不斷加深,反抗異族侵略的思想也 成為廣大知識分子的迫切要求。就是在這個時刻,聞 一多來到了人世間。
    聞一多出生於家業興旺之時,佐窪公有力量在望 天湖邊築起一幢三進三重的寬大院落。為了與舊居區 別,人稱它“新屋”。新屋氣派非凡,一色青磚,門 首懸“春生梅閣”四字匾額,兩旁鐫刻“七十從心所 欲,百年之計樹人”對聯。佐窪公一心“樹人”,專 闢“綿葛軒”書房,內藏廣購的經史子集達萬卷之多 ,此外還收有字畫拓片。聞一多這輩出了不少人纔, 實得力於此。
    聞廷政生有五子,聞一多為第四子。在這個四世 同堂大家庭中,他排行第十一,為了方便,弟、妹叫 他一哥,子姪則叫他一伯、一叔。聞一多的大哥名治 ,族名家驥,字德其,號展民,畢業於北洋法政專門 學校,年長11歲。二哥名新,族名家驄,字慕桓,號 履信,畢業於湖北方言學校法文預科,年長9歲。三 哥名奇,族名家□,字希穆,號巡周,畢業於北京國 立工業專門學校,年長7歲。弟弟名常,族名家駟, 字侯,號尊五,後來留學法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年 幼6歲。
    舊式家庭很重視啟蒙教育,聞一多5歲便入私塾 ,讀《三字經》、《幼學瓊林》,也讀《爾雅》與四 書。稍後,佐窪公在新屋辦起家塾,仿照流行的學堂 ,起名“綿葛軒小學”,聞一多與自家子弟便在這兒 讀書。任教的先生是畢業於師範學堂的王梅甫,他在 例課之外,也教國文、歷史、博物、修身等新編課本 。
    聞一多少年老成,讀書很用功。門外來了花轎或 龍燈,別的孩子都跑去看,他卻能安心看書,不受干 擾,所以常得到祖父誇獎。其實孩子沒有不好玩的, 但家中管教甚嚴,書念不好要打手板。聞一多的母親 以嚴厲出名,這位太學生劉廷熙的掌上明珠,從小也 受過映雪囊螢、懸梁刺股的家教,以至孩子在她面前 都十分規矩。
    白天,聞一多在家塾念書,晚上還隨父讀《漢書 》。他父親是以科場史論人庠的,算是具備了秀纔功 名。他對孩子愛讀史著頗為滿意。一次,聞一多“數 旁引日課中古事之相類者以為比,父大悅,自爾每夜 必舉書中名人言行以告之”。這些基礎教育對人的一 生都有價值,聞一多習美術而順利地轉攻學術,也受 益於這種童子功。
    興趣廣泛是孩子的特點,聞一多對繪畫的興趣尤 為突出。琴棋書畫本來就是文人的擅長,父輩中能畫 幾筆的有好幾位,聞一多受到感染,也摹仿著學起畫 畫。舞臺上的人物、古書中的繡像,都成他筆下的形 像。家裡要剪個枕花鞋樣,也找他繪圖。這種發於自 然的塗鴉,日後竟對他的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
    鄉村畢竟比較閉塞,改良的家塾也非正規學校。
    1910年,11歲的聞一多和幾個嫡堂兄一起來到武昌讀 書。
    20世紀初年,湖北在洋務派大員張之洞的主持下 ,開辦了一批新式學堂,其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僅 1904年便有200多所大中小學學堂,武漢一地的學生 就達五千餘人。聞一多七個兄弟在叔父聞廷治的照管 下,在武昌芝麻嶺三佛閣廟內,租下半邊小樓,自己 起火做飯,準備投考學校。
    秋天,聞一多被兩湖師範學堂附屬高等小學校錄 取了。這是所頗有名氣的學校,曾受到張之洞、梁鼎 芬(武昌知府)的特別關照,無論教材、方法,還是教 師來源,都與舊式學校有很大不同。
    在這所學校隻讀了一年,便發生了辛亥武昌起義 。說來也是機遇,能夠目睹到這個劃時代事件的人並 不多,而聞一多卻踫上了,而且恰恰發生在他求知之 時,留下的印像自然十分深刻。不過,當街上**林 立的時候,他和大人們都沒有想到它在中國近代** 的深遠意義。然而,對於起義的成功,聞家人都抱著 歡迎的態度。
    聞一多的父輩思想並不僵化,《新民叢報》、《 東方雜志》之類書刊,在新屋都能見到。所以,在起 義中聞一多和兄弟們非但沒有驚慌,反而有種興奮的 感覺。不知在什麼人慫恿下,聞一多居然把頭後的辮 子也剪掉了。當時局勢還不明朗,清政府勢力還很強 大,前些年革命軍的多次起義均告失敗,誰能保證這 回不是它們的重演呢。此刻剪去辮子,意味著與清王 朝決裂,萬一起義失敗,那面臨著的便是一場災難。
    聞一多纔12歲,想得沒那麼多,但家裡人卻為他捏了 一把汗。
    清政府的軍隊很快反撲了,在漢口、漢陽相繼展 開搏鬥,學校紛紛關閉,武昌城中氣氛緊張。聞一多 和避難的人群一起湧出城,返回老家去。
    P2-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