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班組進化論:從細胞群到生命體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科學家
【市場價】
451-652
【優惠價】
282-408
【介質】 book
【ISBN】978750086843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 ISBN:9787500868439
  • 作者:國共慧
  • 出版日期:2018-01-03
  • 印刷日期:2018-01-03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當過去過去,當將來將來

    讀懂本書,讀懂班組。期待通過班組建設創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讓我們能夠真正去理解班組建設的價值,以及必須面對的改變,以*加揚的姿態擁抱“班組的未來”。


  • 本書從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出發,以工業革命、科技革命、信息革命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裡程碑為節點,突出“科技、管理、人”三者的認知變化與班組組織模式演進,對比中西方工業化發展歷程,追溯班組的起源與發展,把握班組進化的特征與規律,研究班組的演進邏輯和驅動因素。

    “大雲物移”、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興起,為班組組織模式變革提供了新的動力。基於傳統職能管控的班組管理模式逐步向具有“生命體”自驅動特征的班組加速轉型,智慧作業、資源共享、價值創造、移動互聯等成為新時期信息時代班組的典型特征。隨著新技術高速發展,智慧機器將作為班組成員與人“共舞”,未來班組邊界將日趨模糊,人機協作、人機互融將逐步變為現實。


  • 前 言   1

    導 言 科技變革下的班組該何去何從      1

    第一篇 工業時代的班組

    第一章 科技取代勞力成了**生產力      6

    勞動分工理論,因能提高生產效率,促進了早期工業的發展,班組作為一種基層工業單元,誕生於早期的近代工廠中。蒸汽機的出現,使得班組和工業一同登上了社會的主舞臺,班組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首當其衝的,當屬“技術”。

    第一節 勞動分工開闢人類社會的新紀元   7

    第二節 西方的組織建設到一線    12

    第三節 西方的月光照亮了東方的班組實踐      34

    第四節 橫峰側嶺——不同視角下的中西方班組認知     42

     

    第二章 博弈下的時代均衡——向管理要效益  49

    進化論中的“間斷均衡”同樣適用於班組,在技術蓄力期,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如何解決發展過程中工廠主和班組成員之間對立統一的關繫?泰勒的“科學管理”解決了這些矛盾,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也使得“管理”成了班組進化進程中另外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一節 “打”出來的共識    50

    第二節 管理的目的是“人少多賺錢”      54

    第三節 堅船利*下的開放和自強       71

    第四節 黑貓白貓都要成為抓到老鼠的貓   80

     

    第三章 從“附屬品”到“生產要素”的工人地位躍升 83

    工人是班組的重要組成要素,梅奧的“霍桑試驗”宣告了“經濟人”假設的終結,“社會人”假設促使管理者*加關注班組成員。對“人”的認知的提升,完成了班組進化的閉環,跨越

    式技術再次加速了班組進化,此後班組呈現螺旋式上升的進化態勢。

    第一節 科學管理影響了世界       84

    第二節 從“經濟人”向“社會人”的轉變      87

    第三節 戰火瘡痍後的中國班組建設起步與加速     102

    第二篇 信息時代的班組

     

    第四章 信息技術為組織“瘦身”       116

    信息技術促進組織向扁平化發展,隨著組織“瘦身”,縮減層級,劃小核算單元,需要一線班組決策來驅動後方平臺的資源支持,班組肩負了前端創造價值的使命。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班組建設,逐步開始與西方趨同,滿足日益多元化的客戶需求,成為班組進化的原動力。

    第一節 “地球村”影響下的班組建設大躍升  117

    第二節 信息技術推倒了組織的“高塔”   121

    第三節 一線班組驅動決策    125

    第四節 信息技術的應用要以創造價值為目的  134

     

    第五章 後福特主義引導班組關注客戶需求      138

    “個性化需求大規模定制、水平型組織形式、消費者主權論、彈性生產和競合型市場結構”為代表的後福特主義影響了班組的生產方式、商業模式、營銷方式和運行方式,也為班組帶來了新的困惑:外部的客戶需求重要還是內部員工的訴求重要?答案是一樣重要。

    第一節 客戶成了信息時代班組的“上帝”      139

    第二節 消費者就是班組的“太陽”   146

    第三節 消費者與員工孰輕孰重    162

     

    第六章 人力資源成為班組的“**資本”      165

    意識到“人”的價值之後,資本開始認同“知本”,班組成員從“人纔”上升為“人力資本”,班組建設的重心逐步轉向員工,希望通過服務好員工,讓員工去*好地服務客戶,而針對

    操作性班組的“幸福管理”和知識型班組的“遊戲管理”,使得班組越來越像“班組家”。

    第一節 信息時代下的“活資本”——人力資本     166

    第二節 信息時代下班組人纔觀念變革      170

    第三節 重新定義管理——知識經濟時代下的班組變革 183

    第四節 顛覆商業——信息時代下班組形態之變     186

    第三篇 智慧時代的班組

     

    第七章 插上智慧翅膀一起翱翔    201

    “大雲物移”的技術進步,開啟了班組進化的智慧革命,人與機器的協作,促使班組成員突破生理極限,產生了*大的勢能,分布式多中心的班組運行方式,也極大地釋放了班組內的

    技術潛能和員工活力,面對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和咄咄逼人的技術升級,班組唯有成為“生命體”,通過科技驅動、知識驅動,實現價值創造,纔能實現長存。

    第一節 一場正在“發生”的智慧革命      203

    第二節 前所未見的智慧世界       215

    第三節 技術驅動下的“班組自組織”      231

    第四節 人性的崛起與機器參與促使組織關繫的重構     245

     

    第八章 人類的“小伙伴”誕生——開啟智能(機器人)時代    252

    人機交互時代,人工智能的興起促使智能機器人走上班組舞臺,因為獨特的“體力”和“腦力”優勢,智能機器人開始替代部分班組成員,班組形態也開始進化以適應人機共存。技

    術的進步,促進班組在價值創造單元和業務執行單元中合二為一,而人工智能的思維覺醒,也引發了班組成員的“人性”危機意識。

    第一節 “聽說讀寫”的人工智能技術      253

    第二節 取代人類走進各行各業的機器人   261

    第三節 超平臺型組織下的班組    280

    第四節 人工智能是人類的朋友還是威脅   289

     

    第九章 人類的自我進化——“超人類”誕生  296

    作為高等智慧生物,人類具備生命體自我進化、自我修復、自我繁衍的特性,在與人工智能的競合中,腦力科學家將人類進化為“超人類”。“超人類”的誕生,突破了人類自身的生理極限,使得人類在班組中重新掌控了控制權,班組內超人工智能和超人類相安相生,共融共生,這也再次印證,技術隻是工具,人機融合終將迎來班組的美好新世界。

    第一節 腦力科學家開啟再次進化的進程   297

    第二節 超人類控制下的新世界    303

    第三節 生態型組織——相互依存的組織形態  315

    第四節 人類與機器共融共生       323

    尾 聲  對人機共生時代未來世界的展望 328

    參考文獻      331

    後 記   333


  • 第一章??Chapter1

    科技取代勞力成了**生產力勞動分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原因。

    ——亞當·斯密 《國富論》

    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其他物種,是因為人類有創造奇跡的能力,我們稱這些奇跡為科技。

    ——彼得·蒂爾《從 0 到 1》

    從勞動分工與科技的關繫來看,勞動分工無疑是有利於科技發展的,正如亞當·斯密所觀察到的那樣,勞動分工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科技的進步:一是提高了工人的熟練程度;二是節約了從一個工作轉移到另一個工作所損耗的時間;三是為機器和制度的創造、發明和改進提供了條件。

    那麼科技的發展對於勞動分工有什麼影響呢?考察勞動分工的歷史就會發現,在工業革命以前,科技的發展相對緩慢,勞動分工*多是以自發的形式散布於各個家庭農場之中。而隨著工業革命的爆發,科技對於勞動分工範圍和形式的影響常常是顛覆性的。

    班組是工業革命爆發前夕出現的勞動分工形式。**次把班組作為一種生產方式固定下來並維護其有效性的是近代工廠。此後,技術就一直推動著班組形式和班組建設的發展。**次工業革命中的英國棉紡織工業由紡紗與織布兩種相對獨立的產業構成,

    每一次技術的進步都需要新的班組形式來釋放科技帶來的生產力,同時這又造成雙方班組勞動生產率的失衡,從而刺激新的科技和班組形式的誕生。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美國鐵路工業也正是在科技帶來的統一的時間管理和**的信息傳導下,纔使得班組能夠以***的精度完成分工協作。

    由此看來,科技之於班組就像班組之於科技一樣,雙方是相互影響,共同進步的。但在工業革命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科技對於班組的衝擊無疑占了上風,甚至直到現在,班組的基礎框架還與當時**類似。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由科學技術推動班組發展的時代。

     

    第一節 勞動分工開闢人類社會的新紀元

    有了分工,自然就需要不同個體之間的合作和整個群體的協調,班組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因此,班組起源於勞動分工,服務於生產效率。

    **歐洲居住著七億五千萬人,而在18 世紀中葉,歐洲隻有一億四千萬人口。把**與工業化開始時的時代相比,就會發現這樣一個起決定作用的基本事實:那時的歐洲人口少得多。當時的各民族主要生活在農村,很長時期一直以農業為生,這種情況在歐洲很多地區甚至持續到了20 世紀。

    農民按照他們祖祖輩輩幾百年以來的習慣,用古老的多半是木制的工具精耕,細化鐵器的應用比**要少得多,也貴得多。在歐洲廣大地區,人們還不知道種植馬鈴藷,土地用犁耕種的面積遠比**少,那時還有大批荒地、休耕地、大沼澤、草原以及密林。公共牧場還沒有分成單塊田地,用鐵絲網圍欄也還沒有被發明。農民一般是三代(不少是四代)共營家計,在農民大家庭中,每一成員按其能力,為維持生活作出貢獻。農村是毗鄰居住的村落和親屬紐帶結成的集體,這決定著農村居民的生活。他們在歐洲幾乎從屬於封建領主,須負擔沉重的徭役,交納實物或支付地租。在鼕季農閑時間,到處發出紡車的聲音,幾乎每個村莊都有一個或幾個織布家庭。

    農民生活所需的物品,幾乎都自行制作。他們不僅烘烤、煙熏、腌漬、制作奶酪、裁制衣服,而且制造家具、修建屋架,生產技術在很多方面並不比古代進步多少。農民生活並不舒適安全,而是終日為繁重的體力勞動所困,他們每天隻有短暫的休息,一直勞動到天黑。當時的人們不會想到在100 年之後,即使是靠出賣勞動力生存的人也能享用比他們豐富得多而且便宜得多的物質,而造成這一變化的正是勞動分工。

    勞動分工在生物中幾乎是一種本能的存在。漫長的進化史讓生物充分適應了周圍的環境。一如我國西北地區的胡楊,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選擇了向深處扎根。而南方的榕樹,在優越的環境裡則選擇了任性地擴張。再如,草原**獅子,在獵物緊缺時團隊作戰,在食物豐富時個體作戰,都是根據外部環境變化的。而跟它們相比,人類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是地球上將勞動分工發揮到**的物種”。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述:“未開化的社會中一人獨任的工作,在進步的社會中,一般都成為幾個人分任的工作。”

    有了勞動分工,不僅使勞動技巧因業專而日進,而且免除了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的損失,這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勞動生產率。有了分工,自然就需要不同個體之間的合作和整個群體的協調,班組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可見班組誕生之初隻是作為一個臨時性的生產組織形式,提高生產效率是**目的。其時,沒有相應的針對班組設立的規章制度,監工(班組長)的管理手段也僅僅是使用威嚴和經濟懲罰而已。

    勞動分工不僅促進了人們相互協作,取長補短,*促進了許多能簡化勞動、提升效率的機械的發明。正如亞當·斯密所說:“人類把注意力集中到單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多種事物上,能發現達到目標的*簡易*便利的方法。”蒸汽機無疑是這些發明中舉足輕重的一例。

    由於英國的很多煤層都位於淹水地區,所以必須經過排水纔能讓礦工下到較低的礦層。*開始排水用的是提鬥抽水以及簡單的木制水泵,所以當時負責排水的工人往往分成兩個班組。其中一個班組負責找水,另一個班組則負責把水提上來。簡陋的設備不足以使開采順利進行,由於排水常常不及時,所以礦場經常停產。大約在1700 年,英國的礦井裡纔開始使用蒸汽動力排水機,這使得礦場的班組構成發生了變化。原來負責把水提上來的工人現在隻需要給機器加煤就可以了,因此工人數量和工作量都大大降低。在1769 年,瓦特采用了一個始終保持低溫的單獨冷凝器,此後不久他又使用曲軸將蒸汽機的往復運動變為旋轉運動,蒸汽動力終於獲得了某種“永恆動力”的地位,負責加煤的班組幾乎由一個維護蒸汽機運行的工人取代了。

    以蒸汽機作為“工業革命”的開端並無異議,需要注意的是“工業革命”概念本身,因為它描述的不是一個迅速的、一夜之間的變化,而是一個18 世紀之前就早已開始並由於各種實際原因而一直持續很久的“革命”。它的發展過程本質上就是一場顛覆性的能源轉換史。*初人們隻能低效地利用風力、水力和畜力,蒸汽機的發明真正翻開了人類大規模、低成本轉化能源的篇章,而蒸汽機也從礦井裡被搬了出來,安裝到了提供各式動力的機械上。工業革命很快發展到了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從19 世紀下半葉開始,並有兩個特點:科學在工業上*直接地應用和大規模生產技術的發展。電力、通信和內燃機的大範圍使用為資本主義**的重工業提供了永不停歇的動力,並讓資本主義**走向了壟斷。班組建設的方式也在這段時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統一的時間管理和**的信息傳導,使得班組能夠以***的精度完成分工協作。19世紀末貫穿美國的鐵路繫統就是*好的例證。要知道,每一個扳道工在任何一個時間點的一小點疏忽都可能釀成災難,而且運輸歷程越長,運載量越大,風險也就越高。正如赫伯特·巴特菲爾德所說:“科學革命使得自基督教興起以來的一切都變得黯然失色。與之相比,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都僅僅具有插曲式的意義,僅僅是中世紀基督教世界體繫中發生的內部*替。”雖然在工業革命之前勞動分工就已經促使了班組的誕生,但不可否認的是工業革命對於班組的衝擊是*為巨大的,無論是班組結構還是班組建設模式,技術進步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由科學技術推動班組發展的時代。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