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九命七羊/王蒙自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文學家
【市場價】
408-592
【優惠價】
255-370
【介質】 book
【ISBN】978755961139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聯合
  • ISBN:9787559611390
  • 作者:王蒙
  • 頁數:393
  • 出版日期:2017-12-01
  • 印刷日期:2017-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96千字
  • 1.jpg

  • ★王蒙自傳:一個人的“**日記”,一個**的“個人機密”。
    ★文學大家的心路坦言,年長智者的心得闡述。
    ★一部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
    ★歷經苦難後永不言敗的**、活力、智慧,這些詞用在王蒙身上並不過分,這些都是令人感佩的。
    ——鐵凝  **作家、中國作協** 

  •  《王蒙自傳第三部:九命七羊》回憶了1989年至今王蒙的一些經歷,其中包括推薦諾貝爾文學獎人選和推薦郭敬明加入中國作協等爭議性的事件。王蒙是八九十年代中國作家中充滿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不像平民作家那麼單一,也不似先鋒派藝術家那麼孤獨、超然。他身上折射著太復雜的因素:政治的、文化的、藝術的……從五十年代的"右派"作家,到自我放逐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從新時期文學的精神突起,到上任文化部長的要職;從自動退居到逍遙地以寫作為生,四十年的歲月滄桑,使他成為共和國文化變遷史的一個標本。

  • 王蒙
      1934年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學者,筆耕60餘年,寫下45卷文集1600萬字,作品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各國發行。
      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訪問過59個國家和地區。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安徽師範大學教授、名譽教授、顧問,中國海洋大學文新學院院長。
      曾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意大利蒙德羅文學獎、日本創價學會和平與文化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與澳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約旦作家協會名譽會員等榮銜。

  • 1十字架上
    2艱險
    3震蕩與從容
    4評紅談李譯契佛
    5師長、朋友們
    6我是寫小說的
    7八面來封與八面來風
    8衝浪一九九三
    9戀愛與電腦
    10臺灣之行
    11相會在東京
    12《失態的季節》與《王蒙文集》
    13吾心光明,亦復何言?
    14樂極生悲
    15到上海去
    16腹背受“敵”
    17思緒在發酵
    18混戰與自得
    19我纔不憂“會”呢
    20像海一樣寬廣
    21我是一條魚
    22浮槎四海
    23浮槎四海續
    24政協委員
    25性本愛丘山
    26中國海洋大學
    27養貓與狂歡
    28筆走煙雲
    29終於無膽了
    30為這一生感動

  • 1十字架上
      《九命七羊》應該怎麼樣開頭呢?原有許多種設計都不理想。
      冥冥中如有天助,生活提供靈感。在我反復思考這個難題的時候,我說的是二零零七年八月二十五日,這是一個黃道吉日。我請斯洛伐克的**漢學家高利克教授喫午餐,他說起我的小說《十字架上》,他認為那是我寫的*好的小說之一,他驚異於我對《聖經》和基督教的理解,他認為我的解讀是精彩的。用他的不無溢美的話說,我的解讀超過了歐洲人。
      這篇小說發表於一九八八年六月,這個時間標示令我想了很多。
      高利克的話是第二次令我心動,此前,這篇小說發表後不久,我收到香港基督教一個機構的來信,要求授權翻譯此篇作品。
      當然,我不是這個宗教的信徒,我沒有以修道院的神學觀點來寫耶穌之死乃至他的一生,我是以文學的、人學的觀點,以人的觀點,非宗教的觀點,尊重宗教也不無質疑的觀點乃至社會政治的觀點,來寫這個核心的基督教故事的。
      所以小說的開頭,我就引用了《聖經》上的話:

      假如有人來,另傳一個耶穌,不是我們所傳過的;或者你們另受一個靈,不是你們所受過的;或者另得一個福音,不是你們所得過的,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

      ———《新約·哥多林後書·第十一章》

      這個話說得何等寬厚。來自香港的與斯洛伐克的反應說明他們確實做到了容忍“另得一個福音”。然而這裡包含著信仰上的悖論,你信仰A就不能同時信B信C信D、E、F、G。信仰是美好的,信仰又是極可能排他的,排他的結果會帶來偏見、衝突、敵對、仇恨直到互相殺戮的戰爭。世界歷史與現實中,有多少戰爭衝突與不同的宗教乃至同一宗教的不同流派間的爭拗有關!為了追求和捍衛美好而排他,帶來的會是非美好,是丑惡和紛爭。應了老子的那句話,世人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不僅是信仰,在這篇小說裡,我探討、我擔憂的是使命、真理、人眾,還有人類的包括本國的分裂和危機。

      ……唱贊美詩的黑衣合唱隊站在離信徒遠、離屋頂近的高處,半月形的站臺式的位置上,使他們的歌聲從天上降落飄落灑落……當數百個锃亮的大小懸殊的銅管(指管風琴),在教士操作的鼓風機的感召之下,從四面八方震響起來的時候,莊嚴慈愛博大的情感使我想哭想死,就是說想自殺。人類創造力的*生動的記錄就在於他們創造出令他們自慚形穢的物品,就是說,創造物使創造者羞愧得無地自容……這是偉大的契機嗎……長著翅膀的安琪兒向純潔無瑕的瑪利亞傳遞信息,她已經通過聖靈而受孕……正是她,向人類……貢獻了耶穌基督。

      人類的創造會使人類愧煞,人會成為自身的創造的俘虜,這既偉大又悲哀。
      這裡所說的耶穌基督,是一個像征,是一個含義廣泛的代名詞。在這個意義上,人人(尤其是自命精英的人)都可能有聖母的情懷,都願意、都夢想以純潔的胸懷貢獻一個彌賽亞,一個先知,一個救世主,一個真理,一個光明。例如雨果、托爾斯泰、巴金與張承志(但似乎不**包含冷峻的魯迅,雖然用“靈臺無計逃神矢”來描寫彌賽亞情結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在許多可能的彌賽亞失去了或正在失去著光環以後,還有敬仰與偉大在,例如———切·格瓦拉。
      人總會信仰什麼,追求什麼:各種宗教的人格神或物神(拜物教),還有神性概念———真理,信念,(大)道,蒼天,愛,歷史,規律,祖國,民族,人類,自然,價值,使命,光明,文明,全在內。尤其是使命,沒有使命感與使命就沒有人類的歷史,使命使人人可以成為大大小小的彌賽亞。而使命感與使命又帶來了多少危險與衝突!

      ……基督大概是*痛苦的神……他的神情充滿了神聖的憂傷,還有憐憫。他好像在說:不可救藥的人的種子啊……

      在一篇散文中我講過,西柏林新教堂的靛藍的耶穌塑像給我的印像是,“”已經對人類*望,“”已經無法再愛世人。高利克欣賞我的這個說法。
      使命的承擔者與承擔者心目中使命的受惠者之間,永遠有一種難以溝通的痛苦,有一種無奈,有一種對立。使命與使命感,常常會受到質疑。而使命的受惠者往往會懷疑自身受到欺騙,感到迷惑。

      越是沒有使命感的人,越是有權對使命質疑。
      小說是這樣寫的,如所謂“元小說”,少量篇幅寫小說的寫作緣起,寫我在歐洲旅行的時候所受到基督教文化的衝擊。而大量篇幅用**人稱寫耶穌。竟然是**人稱!

      耶穌在我心中,聖靈在我心中,我就是神聖。
      ……從小,從一記事一懂人言,我學會的*初的詞不是媽媽……而是救世主———基督。我娘對我說,我爹對我說,我的伯叔姨姑兄弟姐妹鄉裡鄰舍伙伴朋友都這樣對我說。四歲的時候我曾提出質疑:我為何是基督呢……我娘聞之垂淚多多。她道:苦……哇!

      一個人之子,卻要使命神聖。一個神之子,卻要經歷人間。一大批人之子,卻要膜拜神聖。一組神聖(耶和華、彌賽亞、瑪利亞、耶穌、十二個門徒……),卻要接受、眷顧、救援、幫助、滿足愚眾凡人百千萬億。
      你也許可以說,這裡暗含著是說一個寫家卻要當什麼領導,面對著並不那麼好伺候的領導,和*不好伺候的同行———人眾。
      *初的動機不無此種心理暗示,然而,當真寫起來,早把這一類小小動機**千倍。
      我希望探究的是人與神的關繫,千倍萬倍於文人與官兒們的事。

      此孕乃是聖靈賜,
      萬民歡呼謝上蒼,
      **閃閃靈氣動,
      分娩之時放紅光,
      ……
      眾人盼你如大旱之盼雲霓。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而人民需要神聖,需要旗幟,需要先知,需要釘在十字架上的悲情英雄。需要親手至少是親眼看到將彌賽亞釘到十字架上(!)。
      有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就必然有“若大旱之盼雲霓兮,期救星之出現”。
      人民———尤其是一個前現代的、農民成為主體的**的人民———需要彌賽亞。宗教需要彌賽亞,歷史與政治尤其是軍事,科學與藝術都需要彌賽亞。彌賽亞———英語Messiah,原文為希伯來文Mashiakh,是早年猶太教中的一個重要觀念,到了公元三世紀,這甚至變成了一個政治觀念:期待救世主的到來。就是說早也盼晚也盼,望穿雙眼,終於盼來了救苦救難的大救星,天翻地覆。歷史從此纔剛剛開始。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類似彌賽亞的範疇則往往被稱為聖人,中國式的說法是,“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語出朱熹,但朱熹聲稱他是引用的佚名詩作。類似的說法至今存在,如說沒有毛澤東,革命至今還在黑暗中摸索。
      與西方說法**一致:彌賽亞出現以前,不算歷史。彌賽亞的心態是自我作古的心態。
      事出有因,偉人們的德行、功業、教誨與奉獻確實照亮了人類的歷史。這樣的照耀達到了**,便是彌賽亞。而越是亂世與弱者,便越是苦苦期待著聖人———彌賽亞的出現。並且時刻準備著跟隨彌賽亞鬧一個天翻地覆。

      六歲時,因為與同伴克依利利搶奪一枚芒果而動手相打……克依利利哭喊道:“他不是神!他不是彌賽亞!他搶我的芒果!”
      我大驚失色……我嚴肅、悲哀、恐懼、憐憫地把芒果還給了他。他大為驚奇,看著看著我,給我跪下了。
      當晚,克依利利睡前在河邊洗臉時失足落入河中,死了。
      ……奇跡從此不斷。一個瞎子找我來治病……便摸了他的前額和眼睛,他立即宣布他已復明,看見了蔚藍色的天空。一個跛子找我來治病,我便踩了他的跛足,他宣布,他可以立即丟掉拐杖,跑步回家。一個貧窮欲死的乞丐擋住我的路,說是隻要能再喝一次酒他死而無憾,我便指了他的飲水用葫蘆瓢,他告訴我說,一瓢大河之水果然立即變為葡萄美酒……

      人是可以變成神的,信仰不需要論證。奇跡**可能出現,在你需要它的時候和地點。歷史會呈現新的一頁。文學會出現新的傑作。宗教的創立是人類文明初期的事,時間相隔越久,越會淡化它的形而下的奇聞異狀,而餘下的是形而上的**、神秘、玄思、精神的需要、靈魂的升華。彌賽亞主義是激動人心感人至深的,是高聳入雲,叫做衝雲天,能勝天,入九天的。人當然需要虔誠和期待。需要彌賽亞。時至**,你再想創立新宗教,或者用什麼特異功能的名義,則極易變成邪教。那是因為科學,因為文明,因為數學和邏輯尤其是實證主義。理性正在檢驗信仰,理性正在取代迷信。
      這也可能是現代性的罪過之一,所以,時尚同樣需要批評科學,至少是批評科學主義。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