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郁達夫評傳(精)/中國現代文化名人評傳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文學家
【市場價】
376-544
【優惠價】
235-340
【介質】 book
【ISBN】97873050822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南京大學
  • ISBN:9787305082245
  • 作者:曾華鵬//範伯群
  • 頁數:285
  • 出版日期:2012-02-01
  • 印刷日期:2012-02-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30千字
  • 《中國現代文化名人評傳叢書:郁達夫評傳》是由曾華鵬、範伯群主編的,它的主旨就是要為廣大讀者提供一個認識現代社會以來中國文化在極其復雜的語境下是怎樣孵化出一大批文人名流的窗口,從而回到歷史的現場,*真切地從歷史的脈絡和縫隙中識別那個時代的文化真實,體悟那個時代裡名人的心路歷程。
  • 為撰寫《郁達夫評傳》,曾華鵬、範伯群兩人曾經到杭州場官衡憑弔當 年郁達夫苦心經營的“風雨茅廬”,如今它的旁邊已矗立起高大整齊的新建 住宅群,真令人有滄海桑田的感慨。作者兩人也曾一起訪問郁達夫的家鄉— —富陽,我們登上鸛山,遠眺江山勝景,也看到為紀念郁達夫及其大哥曼陀 而建的雙烈亭;我們還漫步在新闢的寬闊而熱鬧的市街。作家故居的胡同已 命名為達夫弄。家鄉的人民對作家有著深切的懷念。在富陽我們還感到,富 春江的確是像郁達夫所寫的那樣秀麗迷人;當然,郁達夫作品中留給我們的 富陽城的古老衰敗的印像,以及作家多次返裡時的沉重疲憊的屐痕,是無法 尋覓的了。現在,那裡的一切是生機蓬勃,充滿希望的。作者想,如果郁達 夫能活到今天,親自看到他所摯愛的祖國的沸騰的社會主義新生活,他的歌 聲就不會還是那樣憂傷了,他一定會唱出一些歡樂的歌的。那麼,我們的這 本《郁達夫評傳》,對於這位纔氣橫溢的文學家的結局的敘寫,也就會減少 它的悲劇色彩,而賦予更多明麗的亮色。
  • 第一章 大風中的孤雁

    第二章 島國上的抒情時代

    第三章 回到沒有鐵窗的囚牢

    第四章 在革命的湍流中

    第五章 西子湖畔的彷徨

    第六章 迎著時代的暴風雨

    結束語

    初版後記

    再版後記

    新版後記
  • 從遙遠的年代開始,富春江就淙淙地歌唱著,日夜不息地流淌在浙江省 的中部。她的清澈瀲灩的水流,滋潤著兩岸豐饒的土地,哺育過一代又一代 勤勞的人民。她具有異常優美的景色。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梁朝的吳均就對 富春江的山光水色作了極為生動的描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 異水,天下獨*。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 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 無*。”(《與朱元思書》)在她秀麗的景色中,又點綴著許多名勝古跡,釣 臺和西臺就是其中**的兩處。釣臺相傳為東漢時嚴子陵垂釣的地方,後世 常以他辭帝歸隱的故事作為歌詠那不貪富貴自甘淡泊的隱士的典故;西臺則 是南宋末年愛同志士謝翱因文天祥就義而擊石歌哭悼惜忠良的所在。郁達夫 在其《自述詩》裡曾吟唱道:“家在嚴陵灘下住,秦時風物晉山川。碧桃三 月花如錦,來往春江有釣船。”就是這富春江明媚秀麗的景色以及沿岸底蘊 豐厚的人文環境,孕育著她的兒女中的英傑和俊纔,同時也激發了歷代無數 詩人美好的情思。
    1896年12月7日,即光緒二十二年丙申十一月初三的夜半,郁達夫出生 在富春江畔的富陽城裡。他原名文,小名蔭生,達夫為其表字。父親郁士賢 ,早年設塾授課兼行中醫,後來也曾任富陽縣衙門戶房司事。母親陸氏。達 夫為郁家幼子,長兄郁華,字曼陀,比他大十二歲,二兄郁浩,字養吾,比 他大五歲,姐姐郁鳳,比他大兩歲。他的家庭原為書香世家,太平天國以後 纔逐漸破落;達夫出生時僅剩有一間舊式_一開間的樓房和六畝薄田,家境 貧困。因此郁達夫後來回憶兒時的生活時說:“我所經驗到的*初的感覺, 便是饑餓。”(《悲劇的出生》) 郁達夫出生在“風雨如磐黯故同”的苦難的年代。他說:1896年,“是 中國正和日本戰敗後的第三年;朝廷日日在那裡下罪己詔,辦官書局,修鐵 路,講時務,和各國締訂條約。東方的睡獅,受了這當頭的一棒,似乎要醒 轉來了;可是在酣夢的中間,消化不良的內髒,早經發生了腐潰,任你是如 何的國手,也有點兒不容易下藥的征兆,卻久已流布在上下各地的施設之中 。敗戰後的國民——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同民,當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 神經質的”(《悲劇的出生》)。另一方面,他的童年又是十分孤獨的。在他 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正像房屋斷了支柱一樣,這個家庭的生活也 立刻傾斜了。於是,母親艱難地挑起了沉重的生活擔子,經常在外面忙碌奔 波,老是不在家裡,年幼的姐姐也給送到環山村葉家當童養媳,兩個哥哥早 就上離家很遠的書塾去念書,不能和他一起玩。在這個“靜得同在墳墓裡一 樣”的家裡,陪伴著他的,時常隻是老祖母那淒涼而單調的念經的聲音。郁 達夫回憶說:“守了數十年寡的祖母,也已將人生看穿了,自我有記憶以來 ,總隻看見她在動著那張沒有牙齒的扁嘴念佛念經。”(《悲劇的出生》)畸 形的時代,寂寞的生活,是形成童年時代的郁達夫比較孤僻、內向的性格和 氣質的重要原因。
    由於生活的寂寞,郁達夫就懷著無限親切的感情眷戀著大自然,而美麗 的、神秘的大自然也給這個孤獨的孩子帶來溫暖和安慰,並且使他對生活產 生了深深的熱愛和豐富的遐想。他後來回憶說:“在小學校念書的時候—— 也許是在進小學校之先——記得老愛走上離城市稍遠的江邊上去玩。因為在 那裡有的是清新的空氣,濃綠的草場,和桑槐的並立排著既不知從何處始也 不知在何處終的樹影,而從樹丫枝裡望出去的長空,似乎總是一碧無底的。
    在這些青蔥藍碧的中間,記得還有許多喳喳唧唧和悠然長曳地沁的一聲便蹤 影全無的飛鷹的*叫聲聽得出來。置身入這些綠樹濃陰的黃沙斷岸中間,躺 著,懶著,注目望望江上的帆船一一那時候這清淨的錢塘江上是並沒有輪船 的——和隔江的煙樹青山,我總有大半日白日之夢好做。對於大自然的迷戀 ,似乎是我從小的一種天性。”(《懺餘獨白》)當這個頭上養了一圈羅漢發 的清瘦的孩子沉浸在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中的時候,他幼小的心中就會升起 一種新的驚異:“這世界真大呀!那寬廣的水面!那澄碧的天空!那些上下 的船隻,究竟是從那裡來,上那裡去的呢?”“我要到什麼時候纔能大起來 呢?我要到什麼時候纔可以到這像在天邊似的遠處去呢?到了天邊,那麼我 的家呢?我的家裡的人呢?同時感到了對遠處的遙念與對鄉井的離愁,眼角 裡便自然而然地湧出了熱淚。”(《我的夢,我的青春!》)長日與秀麗的山 水相對,培養了郁達夫對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孕育了他的詩人的氣質。
    在郁達夫童年時代的生活中,有幾個受苦人的孩子,他們的純潔、善良 、聰慧,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經常照顧他的生活的使婢翠花,年紀很小 就出來服侍人,她比郁達夫大約大十歲左右,勤勞能干,達夫的母親整日在 外奔勞,“家中的大小操作,全賴著當時隻有十幾歲的她一雙手”;翠花是 郁達夫寂寞生活中的伴侶,他說:“在我這孤獨的童年裡,日日和我在一處 ,有時候也講些故事給我聽,有時候也因我脾氣的古怪而和我鬧,可是結果 終究是**痛愛我的,卻是那一位忠心的使婢翠花。”這個失去童年歡樂的 女孩子對待達夫卻是異常的關心和疼愛。達夫的守寡的母親在外面受到親戚 或鄰居的欺凌,沒有辦法,便隻好在丈夫的像前痛哭一場。母親哭了,達夫 也陪著哭,這時,翠花也會淚流滿面,把達夫抱人懷裡,用柔和的話語來撫 慰他。有一次達夫不慎跌進大水缸裡,失去了知覺,翠花又焦急又憐惜。他 回憶說:“……醒轉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一睜開眼,我隻看見兩眼哭 得紅腫的翠花的臉伏在我的臉上。我叫了一聲‘翠花!’她帶著鼻音,輕輕 的問我:“你看見我了麼?你看得見我了麼?要不要水喝?”《悲劇的出生 》對於翠花來說,她的童年沒有幸福,沒有歡樂,她自己並沒有感受到人間 的溫暖,但是她卻處處關心、同情著郁達夫。這個受苦的女孩子身上所表現 的純潔和善良,不能不使郁達夫深深感動。除了翠花以外,郁達夫小時候還 有一個朋友,那就是鄰居名叫阿千的砍柴的少年。阿千的生活是十分窮困的 ,他“鼕天穿的是同傘似的一堆破絮,夏天,大半身是光光地裸著的;因而 皮膚黝黑,臂膀粗大,臉上也像是生落地之後,隻洗了一次的樣子”。這個 窮苦的孩子卻勤勞、懂事、樂觀。平時,他背著鉤刀和小扁擔、繩索上山砍 柴,踫到人家有喪事或娶親,他也能去幫忙跑腿,他無憂無愁,整天邊干活 邊唱戲,工作完了,也像大人那樣上茶館酒店。阿千雖然隻比達夫大一歲, 但他卻是郁達夫小時候“所崇拜的英雄”。有時,郁達夫也跟隨他到盤龍山 上去砍柴,在阿千的指點下,他知道了多少新鮮的事物啊:晴天裡一聲飛嗚 過去的,是老鷹在覓食;樹枝頭吱吱碴喳,似在打架又像是在談天的,大半 是麻雀之類;遠處的竹林叢裡,既有抑揚,又帶餘韻,在那裡歌唱的,是深 山的畫眉;而那長滿絳黃色絨毛的薇蕨,炒起來喫味道還很好呢。郁達夫說 :“這樣問問,那樣談談,阿千真像是一部小小的自然界的百科大辭典;而 到盤龍山腳去的一段野路,便成了我*初學自然科學的模範小課本。”(《 我的夢,我的青春!》)翠花和阿千,這兩個年幼的受苦的勞動者,在郁達 夫面前打開的,是多麼美麗的心扉,他們的善良、智慧、勤勞、樸實的優美 品質,像春天的細雨,滋潤著郁達夫的心田,甚至直到三十年後,這兩個童 年時代的朋友,還引起郁達夫深深的懷念。P1-P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