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滇劇泰鬥(栗成之)/雲南百位歷史名人傳記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傳記 -> 文學家
【市場價】
150-217
【優惠價】
94-136
【介質】 book
【ISBN】97872221563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雲南人民
  • ISBN:9787222156388
  • 作者:李蔭厚//楊軍
  • 頁數:138
  • 出版日期:2017-01-01
  • 印刷日期:2017-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00千字
  • 辛亥革命後至抗日戰爭前的這二十多年,風起雲湧的時代背景下,滇劇走向了成熟。戲班眾多、名伶輩出、觀眾踊躍、演出興盛。其中就產生了一位*重要的滇劇藝術家:栗成之。他被稱作“滇劇泰鬥”“雲南叫天”,是滇劇和雲南這一方水土成就了栗成之,同時也是他鑽研滇劇藝術,畢生為其推廣傳承,成為了“滇萃”的代表。當時代翻開“新中國”的篇章時,他又承前啟後的伴隨著滇劇走向了全新的歷史階段。就讓我們從這本由李蔭厚、楊軍著的《滇劇泰鬥(栗成之)/雲南百位歷史名人傳記叢書》走進這位一生充滿精彩傳奇的滇劇泰鬥栗成之。
  • 。。。
  • 。。。
  • ◆前言
    ◆離經叛道入梨園
    痴迷滇腔 出逃學戲
    初涉世事 棄官下海
    掛牌成角 唱響滇南
    梨園翹楚 重回昆明
    ◆海納百川煉滇韻
    知己之短 見人之長
    兼收並蓄 提煉滇韻
    鐘情滇劇 不忘根本
    入川獻藝 一*打響
    總結德藝 誨人塑人
    ◆唱響滇劇黃金時代
    龍雲欽點 滇萃名片
    文人捧角 聯大“粉絲”
    瘋狂戲迷 壓垮戲樓
    灌洋唱片 包機往返
    泰鬥技藝 爐火純青
    ◆藝德高尚樹威望
    破除陳規——維護藝人尊嚴
    成人之美——為貴州演員撐臺子
    救人之急——客串京班竇爾敦
    包容寬厚——樹藝德典範
    北鬥南來——會晤京劇大師馬連良
    ◆從滇劇改革家到教育家
    一生夙願:滇劇的改良、改進、改革
    編著《滇戲指南》 留下珍貴文獻
    重視傳承:創辦滇劇天字號**科班
    ◆新中國滇劇新篇章
    榮任省滇劇院**任院長
    滇劇泰鬥 永垂千古
    ◆參考書目
  • 痴迷滇腔出逃學戲 栗成之,原名栗崇信,1880年生於昆明。有人說 他是南壩人,有人說他是紅廟村人。一南一西各執其 詞,無論哪邊,都屬於昆明近郊,即舊時昆明近郊人 是也。栗成之幼年喪母,父親從事制作皮兜肚的手工 勞動,同時經營棉絮生意。家裡有四兄弟,他排行第 四,家裡人叫他“小四”,後人通稱他為“栗四爺” 。誰也想不到,這個**和戲曲不搭界的家庭,竟然 誕生了一個在雲南的滇劇**留下濃墨重彩的大藝術 家。
    栗成之的少年時代,恰逢世紀之交,清朝統治面 臨土崩瓦解,英、法侵略勢力正在伸向雲南。昆明正 處於辛亥革命的前夜,社會空氣裡彌漫著一種除舊布 新的氣息,改良維新是整個社會的新風氣。栗家的棉 絮鋪設在昆明正義路三牌坊,主要由大哥、二哥經營 ,三哥是個廚師。有三位哥哥支撐養家,日子還算過 得去。栗崇信年紀尚小,就由三個哥哥供他在昆明讀 私塾。棉絮鋪生意興隆時,栗崇信要去幫大哥、二哥 ;三哥主廚那邊忙不過來時,他也會去餐館裡打打下 手。除此之外,栗崇信的時問,基本都用在了一件自 己*感興趣的事上,那就是:到民生街口的茶室聽唱 滇劇。厭棄舊學、追逐新風,其實就是他從聽滇戲裡 得到的啟蒙。所以“栗小四”開始逃學私塾,跑去聽 戲。
    昆明的滇戲班子早在乾隆年間就出現了,但真正 到滇戲班子盛行,是在清光緒年間。那時,表演水平 較高的職業戲班有泰洪班、福升班、福壽班、慶壽班 四大戲班。他們沒有固定演出場所,以流動演出為主 。主要受雇於唱廟會戲、酬神還願戲,生老病死等生 命禮儀的演出。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是業餘愛好者組成 的“鄉班子”。以昆明周邊牛街莊、官渡、馬村、呈 貢等地的鄉班子*活躍。
    辛亥革命前昆明市區裡開始有了“拉門戲”。就 是會館或戲園唱起戲來,鑼鼓一響,有兩人守門,吸 引觀眾前來,交三至五個銅圓方能拉開門進去看戲。
    後來逐漸形成了“茶園戲樓”模式。市民成為消費主 體,市場和觀眾被培養起來。但對栗崇信這樣的孩子 ,逃學偷偷去聽戲,不可能有錢去得了茶園戲樓。他 的滇戲啟蒙則是那些開在街口、巷子裡的清唱茶室, 因為清唱茶室門檻比較低,多以“打圍鼓”“板凳戲 ”的形式。就是有人拉琴、打鑼鼓,表演者不裝扮, 隻是清唱。這是*普及的一種滇戲演出活動,聽唱者 一般也都是戲迷、票友。買上一壺茶,一小碟瓜子或 花生米,曬著太陽,瞇著眼睛,搖頭晃腦,手打節拍 ,跟著哼唱。既是打發時間、又是自娛自樂,是百年 前老昆明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栗崇信一開始就是被他家附近的民生街茶室傳出 的滇腔吸引的。胡琴、鑼鼓一響起,他就抑制不住去 看熱鬧了。剛開始他也分不清什麼絲弦、襄陽、胡琴 (滇劇三大聲腔),隻是天然地對滇劇的聲腔有一種敏 感,覺得好聽,很喜歡。聽著聽著,他開始了解到每 一個唱段背後都有故事,或是公正廉潔的清官;或是 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或是英勇善戰的英雄豪傑;或 是命運多舛的悲慘女性……清唱**著他走進了豐富 的戲曲世界。栗崇信開始隻是學著哼上幾句,漸漸會 唱一些成段的戲詞。茶室裡大家經常看到這個小孩, 覺得他有趣,有時為了逗他,就讓他上去唱。栗崇信 倒也不怯場,上去就開腔表演。因為還不懂跟琴師的 配合,唱的也分不清板眼,引得大家哄笑。這樣茶室 裡都熟悉了他,他成了茶室裡不買茶的常客,也成了 年紀*小的票友。
    P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