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錯嗎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通俗讀物
【市場價】
305-443
【優惠價】
191-277
【介質】 book
【ISBN】978721008547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江西人民
  • ISBN:9787210085478
  • 作者:KnowYourself主創們
  • 頁數:318
  • 出版日期:2017-07-01
  • 印刷日期:2017-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4千字
  • 是什麼決定了我們在感情中的表現?
      父親在家庭中的投入,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
      內向是一種性格缺陷嗎?
      明知自律有益,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為什麼經常感到空虛?
      於千萬人之中,真的存在一個"對"的人嗎?
      分手後,應不應該迅速開始新戀情?
      ……

      探討原生家庭、親密關繫、心理困境;
      關於完美主義、自卑情結、性格內向、反彈式關繫、恐婚……
      從心理學的角度,剖析生命中的疑問與困惑。
      看清它們,接納自己,再大步向前。
  • Know Yourself主創們 以幫助青年人自我探索為己任。成員有海內外名校臨床心理、社工、精神衛生專業背景,以及國內知名媒體經驗。堅持一切都是開放和未完成。希望聯結力量,支持青年人的心理健康、自我發展與福祉。 2015年7月,創辦Know Yourself微信公眾號,致力於引導青年人自助互助,共同建造一個秘密的、隻有理解沒有傷害的小世界。話題涉及原生家庭、親密關繫、心理困境等,一年內吸引百萬讀者。
  • Chapter 1 認識家庭: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是什麼決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現?
    “媽寶”男是怎麼形成的?
    父親如何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機能不全的家庭,會如何影響身在其中的你?
    為什麼說原生家庭不是決定你的**因素?
    一個人要如何纔能走向獨立?
    Chapter 2 認識自己:個性背後是怎樣的心理成因?
    這3種類型的**主義者,是你嗎?
    為什麼自負可能是自卑的一種偽裝?
    我們為什麼不願意談論自己的真實感受?
    什麼是內向者專屬的“社交宿醉”?
    為什麼有些人比大多數人*敏感?
    明知自律有益,為什麼總是做不到?
    如何提高對不確定的容忍度?
    你為什麼總是感到空虛?
    你有“彼得·潘綜合征”嗎?
    為什麼說有些付出是"過度"的?
    如何*科學地拒*別人?
    人格是可以被改變的嗎?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失敗與遺憾?
    為什麼說我們應當主動選擇脆弱?
    如何過上*高效的人生?
    女性為何很難隻屬於自己?
    Chapter 3 認識伴侶:戀愛關繫中有怎樣的心理機制?
    真的存在一個“對”的人嗎?
    被伴侶情感忽視怎麼辦?
    你有沒有經歷過這4種高壓型控制?
    這4種背叛,你經歷過哪一種?
    分手後,應不應該迅速開始新戀情?
    為什麼會無法對前任釋懷?
    當恐懼婚姻時,你在恐懼什麼?
  • 是什麼決定了你在感情中的表現? 有些人在親密關繫中總是容易感到不安、焦慮, 渴望對方的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些人卻 恐懼與伴侶過度親密,希望凡事都能獨自解決;還有 一些人能夠與伴侶相互支持,在需要的時候接受對方 的幫助,也能與對方彼此獨立,不過度依賴伴侶。 心理學家們認為,伴侶之間的這些互動模式,事 實上是人們對早年與照顧者(主要是父母)之間互動 模式的一種“投射”。也就是說,在嬰幼兒時期,我 們與父母之間形成的對彼此的信任與愛的表達方式, 成為了我們成年之後處理親密關繫的一種“框架”。 在這種框架中,我們會不自覺地用自己熟悉的、 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方式,我們與父母原有的互動方式 ,來與伴侶相處。比如,在兒時為了應對忽冷忽熱的 父母,我們會變得緊張焦慮、渴望控制對方,在成年 之後,我們也會繼續以這種焦慮、渴望控制的方式與 親密關繫的伴侶相處。 不僅如此,由於這個框架的存在,我們還總會不 自覺地被特定的人所吸引。比如,童年時期,父母對 自己忽冷忽熱的人,往往在成年之後也會不自覺地被 對自己忽冷忽熱的人所吸引,盡管他們對對方的忽冷 忽熱感到不安,但這種熟悉的焦慮感又會讓他們感到 安全,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自己總是不斷與不 同的伴侶陷入“相似”的糾葛之中的原因。 那麼,這種“框架”與投射機制的存在,是否意 味著我們終究隻能不斷重復童年的經驗,即便那可能 是令自己感到痛苦的?我們是否有能力去改變或者調 整既有的“框架”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框架究竟是什麼? 依戀類型:自幼形成的影響親密關繫的“框架” 其實,從人們幼年時與父母互動中形成,並影響 成年後親密關繫的“框架”,又被稱為人與人之間的 “依戀”,指的是關繫中雙方的情感聯結,以及在這 種聯結中所反映出的彼此的信任與安全感。 英國心理學家基姆·巴塞洛繆 (KimBartholomew)在前人的基礎上,根據人們在關 繫中的焦慮程度與對關繫的回避程度,將成年人之間 的“依戀”劃分為了四種不同的類型,分別為:安全 型、痴迷型、疏離-回避型和恐懼-回避型。 安全型 安全型依戀的人,在關繫中能夠適度依賴伴侶, 也尊重彼此的獨立性去探索*大的世界。他們不會過 分擔心失去對方,也不會懼怕向對方做出承諾。他們 通常能有效地與伴侶溝通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也能夠 及時回應對方的需求。因而,安全型依戀被認為是“ *理想”“*健康”的依戀類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安全型的人遇到伴侶未接 聽自己電話的情況時,他們通常會想:“啊,那Ta應 該在忙,過會兒再聯繫Ta吧。” 痴迷型 痴迷型依戀的人,總是表現出一種“情感上的饑 渴”,以及對依賴和承諾的強烈渴望。他們常常過度 擔心自己會失去對方,也害怕當自己需要的時候,對 方不在身邊或不能及時回應,因此他們總希望能時刻 掌握對方的去向、和誰在一起、在做什麼等。他們無 法真正相信伴侶是愛著自己的,也常常需要在關繫中 反復確認這件事。 在上文的例子中,遇到未接電話的伴侶,痴迷型 的人可能就會懷疑“Ta是不是不愛我了”,也會奪命 連環call,直到對方接到電話並答復自己。 恐懼型 恐懼型的人一方面總是擔心被伴侶拋棄、被拒* (認為自己不夠好),但另一方面卻在感到這種焦慮 和不安的時候,不是直接表達而是變得疏遠和冷漠( 其他情緒的表達因為羞恥感的存在而被抑制)。於是 ,在親密關繫中,他們常常容易陷入戲劇化的、大起 大落的、分分合合的關繫中。 對於未接電話的伴侶,“恐懼型”的人雖然也會 像痴迷型的人一樣立馬懷疑對方,但他們卻不動聲色 ,甚至開始疏遠對方。而當伴侶回電時,他們會表現 得很冷漠,即使被問及是否生氣的時候,也立馬會矢 口否認。P2-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