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創傷與復原/心理創傷療愈經典暢銷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通俗讀物
【市場價】
382-555
【優惠價】
239-347
【介質】 book
【ISBN】978711150779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機械工業
  • ISBN:9787111507796
  • 作者:(美)朱迪思·赫爾曼|譯者:施宏達//陳文琪
  • 頁數:237
  • 出版日期:2015-08-01
  • 印刷日期:2015-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朱迪思·赫爾曼是自弗洛伊德以來,*重要的精神醫學著作之一!
    《創傷與復原》自1992年出版後,暢銷20餘年!心理咨詢師、創作治療師**書!
    本書*重要的部分,是創傷幸存者的見證之詞。為了保密,所有當事人我都冠以假名,隻有兩者例外。其一,那些接受過訪問並談及他們工作內容的治療師和臨床醫師;其二,那些已將故事公之於世的幸存者。至於敘述案例的短文都經過改編,每一篇內容都是由許多不同患者的經歷綜合而成的。
  • 在西方,關於心理創傷療愈的著作非常豐富,其 中最通俗易懂的當屬美國頂級心理創傷專家朱迪思· 赫爾曼所寫的《創傷與復原》。 書中對於心理創傷的來源與內涵有很清楚的定義 :受害者在壓倒性的力量下陷於無助,從而形成一種 強烈恐懼、失控和面臨毀滅威脅的感覺。這種壓倒性 的力量,可以是地震、臺風這類的天災,也可能是戰 爭、性侵害等暴行。創傷受害者所承受的,除了直接 傷害,社會往往也是另一種壓力的來源。原因是,研 究和治療心理創傷“就不得不面對人類在自然界中的 脆弱,以及人性的邪惡”。而這些丑陋的東西卻正是 整個社會所不想面對,一般人希望眼不見為淨的。因 此,也便產生了“受害的一方或許想遺忘,但是卻無 法遺忘:旁觀的一方有著不自覺的強烈動機要遺忘, 而就真的遺忘了”的矛盾情境。 本書的臨床素材取自作者在一家女性精神醫療中 心的20年執業經驗和研究成果,以及她在一所大學的 附屬醫院10年教學和擔任督導的經驗,主題覆蓋了亂 倫惡行受害者、家庭暴力受害者,以及那些曾參與過 戰役的退伍軍人和恐怖活動的受害者。 自1992年出版,本書就被譽為一部開創性的作品 。它將個人經驗放在一個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中,主張 心理創傷隻能在社會背景中加以理解。出版20多年來 ,它改變了人們思考和治療創傷事件與創傷受害者的 方式。 ·對於心理咨詢師和創傷治療專家來說,本書將 幫助你深入理解來訪者心理創傷的本質,並提供有效 的方法來輔助你,幫助來訪者從創傷中復原。 ·對於創傷受害者來說,你可以在本書中獲得理 解和共鳴,更加深入地洞察自己的心理狀態,並獲得 真正有效的幫助。
  • **序一 與創傷真正和解
    **序二 穿越創傷的旅程:為了重生
    前言 記住暴行,揭露真相
    **部分 創傷性障礙
    第1章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面對人的脆弱性與劣根性
    歇斯底裡癥的英雄時代
    喝彩漸歇,英雄退卻
    戰爭創傷神經性官能癥
    難以磨滅的長期烙印
    兩性戰爭中的戰場神經性官能癥
    **次進入公共討論的領域
    第2章 恐怖經歷
    自我防御繫統瓦解之後
    過度警覺
    記憶侵擾
    禁閉畏縮
    創傷癥狀的矛盾衝突
    第3章 外部關繫的斷*
    受損的自我
    脆弱性與適應性
    社會支持的影響
    *親近之人的評價
    社群的角色
    第4章 囚禁
    心理上的支配
    斷*與外界的聯結感
    **投降
    長期創傷癥候群
    人際關繫的重大改變
    第5章 受虐兒童
    受虐環境
    雙重思想
    雙重自我
    對身體的攻擊
    長大的孩子
    第6章 一個全新的診斷分析
    錯誤的診斷標簽
    新概念的需要
    成為精神科患者的創傷患者
    第二部分 復原的階段
    第7章 治療關繫
    首要原則:恢復自主權
    創傷性移情作用
    創傷性反向移情作用
    卷 入受害者與加害者的衝突裡
    治療契約
    治療師的支持繫統
    第8章 安全
    給難題命名
    恢復**權
    建立安全環境
    照顧自己,掌控身體
    完成**階段
    第9章 回顧與哀悼
    重建創傷故事
    轉化創傷記憶
    哀悼創傷導致的損失
    **0章 重建聯繫感
    學習戰鬥
    與自己和解
    重新與人建立心理聯繫
    追尋創傷患者的使命
    創傷的解脫
    **1章 共通性
    借助他人找回自己
    為安全而組建的團體
    回顧與哀悼的團體
    團體幫助成員,成員啟發團體
    臨別的儀式
    再創聯繫的團體
    後記 創傷的矛盾衝突仍未休
    附表
  • 第1章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要讓創傷的事實得到大眾的注意,需要有願意相 信並保護受害者,還能讓受害者與目擊者聯合起來的 社會背景。
    心理創傷的研究有一段令人費解的歷史——一種 間歇性的失憶現像,即會有一段積極探究的時期與一 段漠視遺忘的時期輪流交替著。這種現像在19世紀即 不斷重復,類似的一些研究在剛開始從事後不久又忽 遭棄置,總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纔又重新被發現。
    50或100年前的經典文件,內容讀起來還像現代作品 一樣新穎。雖然這個領域事實上有**豐富而深厚的 傳統,但總是會被周期性地遺忘,然後再周期性地撿 回來。
    造成這種問歇性失憶現像的原因,並非由於研究 主題的流行風潮改變所致——雖然這是每個學術領域 的普遍現像。心理創傷的研究並沒有因缺乏興趣而式 微;相反地,這個主題所激起的爭議是如此強烈,讓 它不時地成為眾人圍剿的對像。心理創傷的研究不斷 帶領我們進入不可思議的領域,並讓我們的一些基本 信念瀕臨崩潰。
    面對人的脆弱性與劣根性 研究心理創傷,無可避免地要面對人類在大自然 中的脆弱性,和存在人心中的劣根性。研究心理創傷 ,也意味著要忍受見證可怕事件的痛苦。如果事件是 大自然的災難或不可抗拒的意外,目擊者很容易就對 受害者產生同情心;但假如是人為的,目擊者將會在 受害者與加害者問陷入矛盾的困境。而在此矛盾中* 無可能保持中立,目擊者勢必被迫選邊站。
    通常會有強大的**力讓目擊者選擇站到加害者 一邊。所有加害者要的是目擊者什麼事都不做,他們 訴諸一般人不想看到、聽到、談到惡事的人性弱點。
    相反地,受害者要的是目擊者分擔痛苦,受害者寄望 於目擊者的是行動、承諾和不遺忘。研究納粹集中營 創傷患者的精神科醫生利奧·艾丁格(LeoEitinger) ,描述了受害者和目擊者間殘酷的利害衝突:“戰爭 與受害者都是社會急於忘卻的,任何痛苦與不快的事 都會被覆上遺忘的紗幕。我們看到兩邊的正面衝突: 一邊是受害者,他們可能想忘卻忘不了;另一邊是所 有那些(帶著強烈的、通常是不自覺的動機)極力要遺 忘也成功辦到的第三者。這種對比……對兩邊而言通 常都是**痛苦的。而*弱勢的一方……在這場無聲 且不平等的對話中,永遠是輸家。” 加害者為了逃避對罪行應負的責任,會盡其所能 促使大眾忘記此事。保密和令受害者保持緘默是加害 者的**道防線,一旦事跡敗露,加害者就會開始攻 擊受害者的可信度。如果加害者無法使受害者**閉 嘴,那麼他會想辦法讓受害者的話無人想聽。為達此 目的,他會編造出一個個令人印像深刻的論點,從* 露骨的否認,到*詭辯和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每一個 暴行之後,你可能都會聽到意料中的相同辯解之詞: 根本沒有這種事,她(受害者)說謊,她太誇大了,這 一切都是她自找的;無論發生過什麼事,現在該做的 是忘掉過去、迎向未來。加害者的權勢愈大,定義對 他有利的所謂實情的特權也愈大,而他得勝的機會當 然也愈大。
    如果目擊者單獨面對加害者,加害者的辯解常顯 得無可反駁。缺少社會大環境的支持,目擊者常會屈 服於改變立場的**。有時就算受害者是社會上受人 愛戴或重要的人物,這種情形還是會發生。所有參戰 過的軍人,甚至連那些已被視為英雄的軍人,都會沉 痛地控訴:沒有人會想知道戰爭的真實景況。如果受 害者是那些原本就地位低下者(如婦女或小孩),她可 能會發現,其創傷事件的悲慘程度居然已超出社會所 願意承認的範圍。她的經歷遂變得難以啟齒了。
    研究心理創傷永遠要對付的問題,就是大眾對受 害者的懷疑或者貶抑。綜觀這個領域的歷史,總是激 烈地爭論著:那些有創傷後癥狀的患者是否有資格受 到重視與醫療照顧,或根本是罪有應得;他們是否真 的被痛苦折磨,或隻是詐病;他們的故事到底是真是 假,如果是假的,是純屬想像呢,還是惡意的杜撰? 縱使心理創傷的現像有大量的文獻記錄,爭論的焦點 卻始終圍繞在這個基本問題上:這個現像是可信的嗎 ?是真的嗎? 不隻是那些有創傷後癥狀的患者,就連這方面的 研究者之可信度也不斷遭受質疑。臨床醫生如果對創 傷患者的故事聆聽得太多太仔細,通常會引來同事狐 疑的眼光,好像這是一種傳染病。研究者如果在這個 領域探究得太深人,以致超出傳統認知的範圍,通常 得到的待遇是學術上的孤立。
    要讓創傷的事實得到大眾的注意,需要有意願相 信並保護受害者、還能讓受害者與目擊者聯合起來的 社會背景。對個別的受害者而言,這種社會背景指的 是與朋友、情人和家人的關繫;對社會大眾而言,這 種社會背景要靠爭取弱勢團體發言權的政治運動來創 造。
    因此,對心理創傷的繫統研究也需要倚靠政治運 動的支持。的確,這樣的研究是否有可能進行或公開 討論,本身就是個政治問題。戰爭創傷的研究之所以 具有正當性,是因為社會大眾開始質疑為何要讓年輕 男子犧牲在戰場上;性與家庭生活創傷的研究之所以 具有正當性,是因為社會大眾開始認識到女性與兒童 地位低下的事實。要提升這個領域的研究,就需得到 力量強大的政治運動之支持,並確立研究者與受害者 的同盟關繫,一起對抗社會上否認和要求噤聲的力量 。如果沒有要求人權的強大政治運動,沒有積極挺身 而出做見證的行動,此類研究將無可避免地會被壓制 被遺忘所取代。壓抑、解離和否認的現像不隻存在於 社會的意識中,也存在於個人的意識裡。
    P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