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自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這麼想那麼做)
該商品所屬分類:心理學 -> 心理學通俗讀物
【市場價】
380-552
【優惠價】
238-345
【介質】 book
【ISBN】978750865087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信
  • ISBN:9787508650876
  • 作者:編者:壹心理
  • 頁數:354
  • 出版日期:2015-04-01
  • 印刷日期:2015-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62千字
  • 學心理學的人會讀心術嗎?
      大腦有*多潛能可以開發嗎?
      笑話為什麼好笑?
      為何女性會不知不覺買很多東西?
      為什麼有些人一看就很討厭?
      人人都能被催眠嗎?
      音樂怎麼讓我們起的雞皮疙瘩?
      由愛生恨是怎麼回事兒?
      為什麼有些人總聽不進別人的建議?
      怪誕行為、情緒煩擾、愛情糾葛等,這些在人生旅途中不斷帶來困擾的問題,其實背後都暗藏著一個個“心理機關”。了解這些“心理機關”的運作原理,會讓我們能夠*加從容不迫的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心理麻煩”,從“心”開始調節並享受一個充滿樂趣的生活。那麼,如何能夠通俗簡單的了解如此復雜的“心理機關”呢?這,正是本書的精彩所在。
      ——心理學家 《登天的感覺》作者 嶽曉東
      這是一本真正的心理學科普讀物。書中的文章,試著用心理學知識,特別是科學心理學知識,解讀生活中種種看似司空見慣的現像背後的心理機制。知識有趣,行文風趣,值得一讀。 
      ——心理學家 暢銷書《為何家會傷害人》作者 武志紅

  • 為什麼越睡越困?難過時為何會心痛?相由心生 是真的嗎?星座分析靠譜嗎?為什麼男人會被制服誘 惑?為什麼腦海裡一直有旋律徘徊?通過社交網絡真 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嗎?…… 這些極其常見的疑問,人們通常有約定俗成的認 識,但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卻有完全不同的解釋。壹 心理編著的《自知心理學(為什麼我們這麼想那麼做) 》幫你揭開生活中的種種謎團,更科學地認識自己和 他人的行為及心理。用自知通向理性生活,用心理學 教你避免錯誤決策,用全新的視角化解生活中的困擾 和情緒陷阱。
  • 壹心理,是一家專注心理學細分領域的新媒體。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心理學的傳播和應用,逐漸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心理學網絡服務平臺。壹心理創始團隊專注心理學超過11年,並建立了一支專業的編輯及運營隊伍,超過50%的成員是心理學學士、碩士或博士。壹心理聚集了國內新銳心理學人進行原創,與國內各大高校心理繫、知名心理機構、各大網絡平臺緊密合作,輸出健康、科學的心理學價值,為需要心理幫助的人提供解決方案,積極傳遞心理學的最新研究動態和實用心理知識。
  • 序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第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怪誕行為
    漂亮護士打針會沒那麼痛嗎?
    為何喜歡揭沒有好的傷口?
    為什麼在電梯裡你很“規矩”?
    一覺醒來恍如隔世?
    為什麼聽音樂會起雞皮疙瘩?
    認識的字看久了會不認識?
    打哈欠會傳染嗎?
    看偶像劇人會變笨嗎?
    為什麼越睡越困?
    第二章 愛讓每個人上癮
    情侶要性格相近還是互補?
    我們為什麼要接吻?
    秀恩愛到底在秀什麼?
    為什麼會酒後亂性?
    為何“冤家”卻成意中人?
    為什麼初戀難以忘懷?
    相處久了真的會有夫妻相嗎?
    為何高潮後男人睡得像豬?
    為什麼男人會有處女情結?
    一段感情是該堅持還是放棄?
    情侶間如何不傷感情地吵架?
    由愛生恨是怎麼回事?
    第三章 別被情緒吞噬
    看到別人疼,好像自己也會疼?
    為什麼難過時會“心痛”?
    如何安慰一個悲傷的人?
    為什麼生氣時會大聲說話?
    為什麼無法說出“謝謝”?
    在熱鬧的聚會上感到格外孤獨
    為什麼有些人一看就很討厭?
    為什麼倒霉的總是我?
    為何總認為錯事是我做的?
    為什麼喜歡攻擊別人?
    第四章 我們都會犯點神經病
    為何喜歡發短信而非打電話?
    你為什麼不喜歡照相?
    為何討厭指甲刮黑板的聲音?
    為何人們喜歡寫“到此一遊”?
    很痛,為什麼還是喜歡擠痘痘?
    為什麼有人不敢照鏡子?
    唱歌跑調是種病?
    腦殘粉是怎樣養成的?
    為什麼很困了還不想睡覺?
    第五章 我們是“烏合之眾”
    為什麼喜歡給別人貼標簽?
    如何請求別人幫忙*有效?
    為什麼女人喜歡抱團?
    為什麼聽不進別人的建議?
    為什麼有時*願意向陌生人傾訴心事?
    不會撒嬌的人該怎樣撒嬌?
    為什麼我會變成一個濫好人?
    如何拒*一個人?
    網上聊天為何喜歡發表情?
    為什麼會在意他人的看法?
    第六章 那些玄之又玄的感應
    鬼壓床究竟是怎麼回事?
    噓,說出口的願望就不靈了?
    眼皮跳真的與運氣有關嗎?
    夢遊是怎麼回事?
    “預知”真的可信嗎?
    相由心生是真的嗎?
    心電感應真的存在嗎?
    第七章 人們究竟在想什麼?
    為何會不知不覺買很多東西?
    人們為什麼喜歡賭博?
    微博為什麼能火起來?
    為什麼選擇越多越痛苦?
    為什麼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撥牙會影響記憶嗎?
    為什麼腦海裡一直有旋律徘徊?
    為何越想得到越得不到?
    笑話為什麼好笑?
    為什麼小孩喜歡說疊詞?
    爸爸有什麼作用?
    第八章 人人都是心理學家
    學心理學的人會讀心術嗎?
    為什麼心理學不叫腦理學?
    人人都能被催眠?
    “星座說”真的靠譜嗎?
    什麼是雙重人格?
    大腦有*多潛能可以開發嗎?
    透過社交網絡能看出人的性格嗎?
    如何提高情商?
    眼見真的為實嗎?
    如何識破謊言?
  • 一般在電視劇裡,如果有一男一女**次見面就 互相看不順眼,以後每次見面都像見了仇人似的,可 能大部分觀眾都能預測到他們的感情路線了。為何原 本的“冤家”卻成了彼此的意中人呢?或許有人說是 編劇為了增加劇情的波折性而增添了誇張部分,但不 可否認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冤家”。難 道真的是“不是冤家不聚頭”?還是另有原因呢?批 評也是一種關注 心理學家赫洛克曾做過一個試驗,他把被試分成 四個組,在四種不同誘因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組 為受表揚組,每次工作後予以表揚和鼓勵;第二組為 受訓斥組,每次工作後嚴加訓斥;第三組為被忽視組 ,不予評價,隻讓其靜聽其他兩組受表揚或挨批評; 第四組為控制組,讓他們與前三組隔離,不予任何評 價。結果工作成績是前三組均優於控制組,受表揚組 和受訓斥組明顯優於被忽視組,而受表揚組的成績不 斷上升。
    雖然這個試驗研究的是對工作結果的及時反饋是 否會對工作起到促進作用,但從這個試驗中也可以看 出人們對關注的需要,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 親子教育中,常常有些孩子搗蛋調皮得讓父母頭疼, 不管如何打罵都不起作用,其實孩子的這種行為有時 是為了獲得父母的關注。在“冤家”的互動模式裡, 雖然大部分都是批評或針鋒相對,但也相當於給予了 *多的關注。
    關注是一種能量上的投入,不管是正向的還是負 向的,投入的能量越多,這個人或者這件事在你心裡 的位置就越牢靠。反差:原來在我心中你*美 美國心理學家阿倫森曾做過一個試驗:實驗分4 組進行,對某人給予不同的評價,借以觀察被評價者 對哪一組*具好感。**組始終對其褒揚有加,第二 組始終對其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後貶,第四組先貶 後褒。對數十人進行試驗過後發現,*大部分人對第 四組*具好感,而對第三組*為反感。這一現像被稱 為阿倫森效應,是指人們*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 獎勵、贊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不喜歡那些顯得不 斷減少的人或物。
    “冤家”之間的怦然心動往往在於突然發現原來 對方也有優點,不似之前你對他的印像,或者是對方 突然有**也對你送上關心的話語,不似之前的冷言 譏諷,這會讓你在心理上產生很大的反差。這種先貶 後褒的反差*容易讓你對對方產生好感,而當你撇開 成見,帶著好感去重新認識一個人時,就會發掘出他 *多的優點。
    爭吵是彼此了解與適應的磨合 在情侶或夫妻之間,爭吵幾乎是不可避免的。我 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和經歷各不相同,每個人的價值 觀、人生觀、對事物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爭吵是伴侶 之間相互了解、彼此適應的磨合方式。美國婚姻專家 約翰.戈特曼曾做過一項調查,旨在研究那些能夠在 結婚30年之後仍對配偶抱有熱情的夫妻,到底有什麼 經營良方。結果發現,他們*明顯的共同點居然是: 敢於吵架。所謂的敢於吵架,是指願意表達出自己的 意見和不滿,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相對於情侶來說,“冤家”們似乎提前進入了這 種磨合期。一般作為普通朋友,大家聊天的內容不外 乎興趣愛好、每日趣聞等,而“冤家”們則已經開始 了對對方的人品、人生觀、價值觀、行為方式的挑剔 與批評,而隨著這種爭吵,彼此了解得越深入,越有 可能磨合出一種相對和諧的相處方式,並擦出愛的火 花。P57-59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