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語言文字
【市場價】
454-659
【優惠價】
284-412
【介質】 book
【ISBN】978753264966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辭書
  • ISBN:9787532649662
  • 作者:陳榕甫
  • 頁數:551
  • 出版日期:2017-08-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印次:1
  • 字數:542千字
  • 《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在《古代漢語八千詞》基礎上擴充編纂而成。其分類串聯的釋詞方法**一格,吸取古代類書之所長,采擇習見常用的詞語,按詞義的相同、相近和相關,分門別類地集中起來,以篇為單位作串聯式的解釋,既可在遇有疑難時查考,也可作參考書閱讀,一書多用,一查多得。 作為一部可以閱讀的義類辭書,《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在普通語詞方面釋疑解惑的同時,適當介紹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從天地人文到社會歷史,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可幫助讀者掃除閱讀中的障礙。
  • 《中華傳統文化10000詞》為“內編”“外編”兩大部分。 “內編”收錄200篇專文,用“據義繫聯”的方式,將各類相關詞目集中於同一個主題之下,作出“辨別同異。對比古今”的科學性解釋。按照天文時令、地理區劃、形體、生命、社會、倫理、生活、品德纔能、性情交際、政治歷史、教育典籍、建築交通、生物、財貨數量、特征對比、歷史事件和人物(舉例)分為十六大類,每一類別的相關詞彙以意義為線索連綴成文,透過釋義、例證、文化背景介紹,使讀者了解古代漢語詞彙來龍去脈的同時,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外編”乃是著者近年來在報刊上所發表的有關詞語解釋的文章的選錄,多為筆記體裁,以短篇為主,按照部首解剖、漢字奧秘、字裡字外、字義辨析、詞語源流、詞語辨析、歷法節慶、專名由來、瓜果草木、職官制度、實用算術、知今解古等分為十二類,共計108篇。極個別詞目“內編”“外編”重見者,彼此詳略不同,可以互相參看。本書前有分類目錄,後有詞目筆畫索引,既可閱讀,也可查檢。
  • 陳榕甫,筆名吾三省,湖南湘潭人,1919年1月出生。湖南省立師範學校畢業。抗戰期間曾任隨軍記者。後定居上海,為第二代新民報人,執編《新民晚報》副刊二十餘年,並一度參加《辭海》和《漢語大詞典》的編輯工作。著有《語文小札》《文史叢話》《古代漢語八千詞》《語文新札》《唐宋微型小說精粹》等。
  • 內編
    天文時令3
    古人心目中的“天”和“地”5
    天高地厚6
    “日月麗乎天”8
    “月有陰晴圓缺”10
    詩人稱美月亮11
    星辰和星宿13
    滿天星鬥15
    光陰似箭16
    “彈指一揮間”18
    晝夜二十四小時19
    一年四季21
    二十四節氣24
    傳統節日25
    寒來暑往27
    五風十雨29
    地理區劃31
    中國中華華夏33
    九州赤縣神州34
    古今地名——舊稱、別稱36
    古今地名——泛稱、特稱40
    地名中的“陰”和“陽”42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3
    “五嶽歸來不看山”44
    “江”“河”是通名又是專名46
    水流和水中陸地47
    形體51
    身體皮膚肌肉53
    頭腦和臉面54
    五官七竅55
    “兩旁曰牙,中間曰齒”56
    頭發和胡子58
    “迫在眉睫”59
    手足四肢60
    五髒六腑62
    視聽見聞聰明63
    “看”的同義字65
    喘息作息消息66
    “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68
    生命71
    人之初生73
    談情說愛74
    “婚,婦家也”“姻,婿家也”76
    婚嫁“六禮”77
    “媒,謀也”“妁,酌也”79
    “一枕黑甜鄉”80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81
    “采薪之憂”與“違和”82
    岐黃扁鵲華佗84
    “死者,人之終也”87
    “弔生曰唁,弔死曰弔”89
    “神女”與“青樓”90
    社會93
    “人為萬物之靈”95
    “人”與“仁”同源“民”與“氓”同源96
    童年青年壯年98
    敬老與祝壽100
    婦女半邊天102
    美女如雲104
    年齡的代稱106
    父族母族妻族109
    對親屬的謙稱和敬稱111
    姓氏名字112
    伯(孟)、仲、叔、季114
    別號種種115
    自稱代詞117
    對稱代詞118
    稱謂中的“夫”和“父”120
    稱謂中的“因卑達尊”121
    倫理125
    父嚴母慈127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129
    “孝,善事父母者”130
    父教和母教132
    “常棣之華”134
    “世間*難得者兄弟”136
    “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138
    “鳳凰於飛”139
    “白頭偕老”與“有女仳離”141
    夫妻關繫及其變故143
    “冰清玉潤”146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148
    “同門曰朋,同志曰友”150
    君子之交淡若水152
    賓至如歸154
    生活157
    五谷六谷百谷159
    “菜,草之可食者”160
    牲畜與肉食161
    烹調與庖廚163
    一日三餐164
    “食”的同義字166
    發酵酒和蒸餾酒169
    “酒,百藥之長”171
    酒器種種172
    “治其麻絲,以為布帛”174
    絲織物品種176
    帽和鞋177
    “古人席地而坐,坐不離席”179
    “鼎立”與“問鼎”181
    從“水清可鋻”到“明鏡高懸”183
    從“庭燎之光”到“焚膏繼晷”184
    稚扇羽扇團扇185
    “玉,石之美”186
    品德纔能189
    聖賢英俊豪傑191
    “士者事也,任事之稱也”193
    “聲和則響清,形正則影直”194
    標準規矩模範196
    炳燭刺股囊螢197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199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200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202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203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204
    “貪,欲物也”205
    “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206
    性情交際209
    喜為七情之首211
    怒發衝冠212
    竹上夭下的“笑”字213
    “哭本謂犬嗥而移以言人”214
    “直言曰言,相答曰語”216
    能言善辯217
    書信尺牘魚雁219
    跪拜名目221
    “有禮走遍天下”222
    “別時容易見時難”223
    “征客關山路幾重”224
    “生死肉骨”與“不共戴天”225
    政治歷史227
    古往今來229
    改朝換代230
    天下國邦232
    “自古治時少而亂時多”233
    居安思危234
    “君天下曰天子”236
    “聖人之大寶曰位”238
    高官厚祿239
    任官授職和升官調職241
    以法律為準繩242
    囚徒和囚牢243
    兩個“五刑”245
    “符”和“節”都是信物247
    有的放矢248
    戰爭是流血的政治250
    祭祀是“國之大事”251
    教育典籍253
    國學和私學255
    書籍與印刷256
    文具的擬人化258
    聲樂和器樂259
    聖經賢傳261
    “注,灌也”262
    史書體裁265
    正史種種267
    “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269
    論說文體裁270
    下行公文272
    上行公文273
    作傳“本史家之事”274
    碑刻與書法276
    “自出機杼”和“匠心獨運”278
    “妙筆生花”的故事279
    “畫龍點睛”和“點鐵成金”280
    “運斤成風”及其他281
    建築交通283
    殿在前而宮在後285
    “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286
    祠廟寺觀287
    亭臺樓閣288
    說房道屋289
    宅廬館舍290
    牆壁與版築292
    “門,人之所由”293
    廁所的代稱294
    道路是供人或車通行的296
    船是水上交通工具297
    古時陸地交通靠車馬298
    “速於置郵而傳命”300
    “行商曰商,坐商曰賈”301
    生物305
    飛禽走獸307
    狐疑鯨吞鵲噪308
    蟲,古時泛指一切動物310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312
    龜,四靈之一313
    “飛龍在天”315
    草繁木茂316
    非草非木的竹318
    花是植物的精英320
    生物名稱同旁字322
    數目計量325
    大寫數字327
    伍什佰仟328
    成語中的數字329
    古人不比今人高330
    “五尺童子”與“三尺童子”331
    權是秤錘,衡是秤杆333
    特征對比335
    正色和間色337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339
    伯仲軒輊頡頏340
    正確和錯誤341
    說難道易342
    “快”“慢”本不表速度344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345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34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47
    古人以右為尊,以左為卑349
    歷史事件和人物(舉例)351
    約法沉舟楚歌(楚漢戰爭)353
    進履借箸封留(張良)354
    漂母出胯功人(韓信、蕭何)355
    望梅雞肋捉刀(曹操)356
    鞠躬臥龍三顧(諸葛亮)358
    外編
    部首解剖363
    “女部”238字365
    “力部”字與勞動366
    “日部”字與時間367
    “貝部”字與錢財368
    “糸部”裡的顏色字369
    “頁部”字與頭面義370
    “蟲部”字與蟲名371
    漢字奧秘373
    說“京”375
    說“慶”376
    說“東”376
    說“西”377
    說“航”378
    說“朕”379
    說“禽”380
    說“參”381
    說“貫”382
    說“閏”383
    字裡字外385
    積“詞”而為“辭”387
    “聲、音”探源388
    樂?樂?樂389
    “識”字的音義390
    “物”當人講391
    義父?義肢?義墨392
    用作計量單位的“石”393
    錢幣與泉學394
    “句、勾”之分394
    “五福”及其他396
    咬“兒”嚼“童”397
    咬“老”嚼“考”397
    由“北”到“背”398
    由“它”到“蛇”399
    “射、矮”兩字是掉錯了嗎400
    “觸事皆謂之打”401
    字義辨析403
    你識得“恖”字嗎405
    “棗、棘”辨形405
    動物發聲釋字406
    “氏”“氐”之別407
    “隹”和“佳”408
    “市”和“巿”409
    “仇”和“讎”410
    “籍”和“藉”411
    “雎”和“睢”411
    “作、做”辨析412
    “像、像、相”的異同414
    “假、偽、贗”的異同415
    錯用類化的“傢俱”416
    詞語源流419
    宇、宙源流421
    由“春秋”到“春秋鼕夏”422
    “勞動”古今423
    “博士”古今424
    “東西”三說425
    “滑稽”三解426
    唐詩中的“可憐”427
    “幽默”和humour428
    闌?闌珊?闌干429
    “猶豫”和“狼狽”430
    狡獪=遊戲431
    “三十六計”虛實談432
    詞語辨析43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437
    “激濁揚清”與水德438
    “撲朔迷離”與詩中互文438
    乍暖還寒439
    “每下愈況”與“每況愈下”440
    “學而優則仕”441
    “刑一惡而萬民悅”442
    “**肱知為良醫”443
    “寤生”正解444
    韓文成語445
    歷法節慶447
    夏歷?陰歷?農歷449
    以十年為一秩450
    “正月”與避諱450
    正月初七為“人日”452
    清明、寒食與介之推452
    “黃梅時節家家雨”453
    端午三題454
    觀潮?射潮?弄潮455
    登高與插茱萸456
    鼕至的“至”及其他457
    除夕的“除”及其他458
    專名由來461
    古書書名用典463
    “紅學”的得名及其他464
    “令狐”與姓氏異讀464
    古人名、字相應465
    蘇東坡和蘇老泉466
    秦檜的“檜”讀什麼音467
    清帝名諱468
    “以姓取名”469
    “名從主人”470
    地球上的“東”和“西”471
    “州、洲”辨析472
    從“三峽”到海峽、地峽473
    縣名中的僻字替換474
    瓜果草木477
    瓜有多種479
    “春風楊柳萬千條”480
    “*是橙黃橘綠時”481
    “映日荷花別樣紅”481
    蘭草與蘭花迥別483
    職官制度485
    “國朝”和“勝代”487
    “致仕”漫談488
    清代的督撫489
    古代官員休假雜考490
    實用算術493
    人身上的“五”495
    “九九”口訣入詩文496
    古算二題497
    知今解古499
    新聞標題中的“X壇”501
    由“洗錢”所想起的502
    病名正音503
    諺中回環504
  • 《周易》有“日月麗乎天”(《離卦》)和“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恆卦》)的話,《詩經》有“日居月諸,照臨下土”(《邶風?日月》)和“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小雅?天保》)的話,這裡所說的日月,就是太陽和月亮。古人常把太陽和月亮相提並論,認為它們是所有天體之中兩個*大*亮的天體。古人還把夜晚吐輝播明的月亮稱為太陰,以與白晝光芒四射的太陽相對;至於太陽和月亮以外的天體,則統稱之為星或星辰。
    太陽每天清晨從東方升起,黃昏從西方降落。《尚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又說:“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孔傳:“旸,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稱旸谷。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稱昧谷。”古代傳說旸谷是東方日出之處,昧谷是西方日入之處,兩者都是虛擬的地名。《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於蒙汜,自明至晦,所行幾裡。”王逸注:“言日出東方湯谷之中,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湯谷即旸谷。《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旸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淪於蒙谷,是謂定昏。”蒙谷即昧谷。
    曜指日光,也泛指光耀;曜與耀相同,一般以曜用作名詞,以耀用作動詞。
    暉指日光,也泛指光輝;在光輝的意義上,暉與輝相同。
    暾是初升的太陽,如朝暾。
    曦是早晨的日光,如晨曦。
    曛是日落時的餘光,如夕曛。
    旭日的旭表示太陽初升時的明亮,煦日的煦表示太陽的溫暖,旭和煦是同源字。
    夏日可畏和鼕日可愛是一對比喻。春秋時趙衰(即趙成子)、趙盾(即趙宣子)父子,先後在晉國執政。據《左傳?文公七年》記載,有人在評論他倆的不同作風時說:“趙衰,鼕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後因以鼕日形容為人慈祥可愛,以夏日形容為人嚴厲可畏。
    舊時章回小說寫到晝夜時間交替,常用“金烏西墜,玉兔東升”的句子。金烏指太陽,玉兔指月亮;古時有神話說太陽裡面有三足烏,月亮裡面有白兔搗藥,故有此稱。日月並稱時,可以說東烏西兔或陽烏陰兔;如果說烏飛兔走,那就是表示日月運行不息的意思了。
    除以烏兔代指日月外,還有玉羊和金虎的說法。南朝劉孝綽《望月有所思》詩有句:“玉羊東北上,金虎西南昃。”玉羊像征月亮的柔和,因而用作月亮的代稱;金虎像征日光的猛烈,因而用作太陽的代稱。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