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業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新聞傳播出版
【市場價】
796-1155
【優惠價】
498-722
【介質】 book
【ISBN】9787305114922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南京大學
  • ISBN:9787305114922
  • 作者:張志強//左健
  • 頁數:486
  • 出版日期:2013-07-01
  • 印刷日期:2013-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2
  • 字數:496千字
  • 《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業》(作者張志強、左健)對新千年以來的中國出版業發展情況作了描述,力圖全面、客觀地反映中國出版業進入新千年以來所產生的新變化,對中國出版業在產業格局、管理方式、產值變化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為政府管理部門、出版機構和其他相關部門的思考和實踐提供參考。
    報告按圖書出版、期刊出版、電子音像出版、數字出版等幾個類別分別進行考察,同時在出版業**化方面重點討論版權貿易的現狀和動向,在出版管理方面則分析“掃黃打非”活動的新進展以及數字技術條件下的盜版問題及其治理等。此外,報告還從人纔供求關繫平衡的角度探討了我國出版教育的現狀和趨勢;對出版學研究中的成果進行了繫統的梳理。
    報告在地域上兼顧大陸、港澳臺地區出版業的發展情況,便於讀者了解大陸地區出版業與港澳臺地區出版業的異同。
  • 《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業 》(作者張志強、左健)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 報告”繫列“中國出版業發展報 告”的首輯,由總報告、分報告組成,同時將港澳臺 地區出版業報告、新千年 來中國出版業大事記作為附錄。 《中國出版業發展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業 》總報告《成就、問題與展望: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 業》。對2000年來的 中國出版業作了全景式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建議。 報告從七個方面列出了新千年來中國出版業取得 的成就:第一,出版 數量增大,進入世界出版大國行列。新千年來,中國 的出版社數量、出版品 種、總印數的增長,出版物發行網點的上升,彰顯著 中國出版業進入新千年 來的進步。中國出版的新書品種數,除低於美國外, 超過了英國、德國、日 本等發達國家,成為世界出版大國。第二,兼並重組 、改制與上市,探討出 版發展的中國道路。新千年來,中國出版業在跨地域 、跨所有制、跨行業等 方面取得了突破,並通過上市解決了融資問題,提高 了出版業的管理水平 和國際化水平,從而更好地推動了出版業的發展。轉 企改制的完成,為出 版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制度基礎。第三,出版管理力 度加大,公共服務意 識增強。通過出臺的各類法律法規。加強了出版管理 ;實施的“農家書屋” 工程,普及了農村的科學文化知識。出版質量監管的 加強與優秀出版物獎 勵措施的實施,推動了出版物質量的提高。第四,出 版“走出去”,幫助中國 文化走向世界。通過實施“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 、中外圖書互譯計劃、 中國音像制品“走出去”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 劃等工程,推動了中國 出版和中國文化的“走出去”,開闢了國際市場。第 五,版權保護不斷加大, 形成良好出版環境。通過頒布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等 ,加大了對著作權的 保護。通過“掃黃打非”等工作,打擊下盜版。而民 眾版權意識的覺醒,標 志著出版發展的良好環境開始形成。第六,數字出版 蓬勃發展,引領未來 出版轉型。近年來,數字出版呈井噴狀發展,數字出 版越來越成為未來的 出版方向。第七,民營出版得到發展,成為我國重要 的文化力量。民營出 版或文化工作室數量已大大超過了國有出版社,從事 出版物銷售的民營網 點數量和人員也遠遠超過了國有書店和國有發行網點 ,部分民營公司的經 濟實力超過了國有單位。 總報告從四個方面分析了中國出版業存在的主要 問題。第一,與先進 國家差距較大,產業結構不夠合理。我國圖書出版在 市場結構上所占份額 偏高,而期刊所占份額偏低。第二,出版職業道德出 現滑坡現像。高定價、 低折扣的“一折書”、“黃金書”等高檔禮品書、“ 偽書”、偽劣養生書等的出 現,說明出版職業道德的喪失。第三,數字出版比例 失調。我國數字出版 產業中,電子書、數字期刊、數字報紙所占的份額微 乎其微。第四,民營出 版未得到充分發展。民營公司依然無法獲得出版許可 證,發展受到制約, 未能真正激發出活力。近年來,隨著房租的上漲、網 絡書店的發達,民營書 店開始走下坡路,一批在當地乃至在全國有影響力的 民營書店開始倒閉。 總報告也從四個方面對中國出版業的未來走向進 行了建議。第一,從 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在這一過程中,不可偏離 出版的本質。同時, 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出版職業道德教育,制定嚴厲的 懲罰措施,幫助中國 出版業推出更多更好的優質出版物。第二,加大版權 保護力度,推動出版 產業發展。我國版權產業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的差 距。隻有加大版權保 護纔能促進和推動中國出版業的發展。第三,推動民 營書業的發展。要充 分解放思想,承認、鼓勵和發展民營出版業,促進各 地區民營出版業的發 展;建議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對實體民營書店采取減 稅、免稅等政策,幫助 實體民營書店的發展;將民營出版納入出版行政機構 的日常管理範圍。第 四,推動數字出版的進一步發展。我國要在電子書、 數字期刊、數字報紙等 出版內容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促進和推動我國數字出 版產業的發展。我國 出版業要積極與移動互聯網合作,及時推出各種適合 移動設備閱讀的 產品。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政策與出版環境變 化》對新千年來我國 年來期刊和報紙出 版市場變化不大,但期刊出版數量有所減少。數字出 版起步發展較早, e1300k的探索和努力在繼續。2000年以來香港印刷業 的機構數量呈逐年 減少趨勢,就業人數也在減少。書刊流通網絡進一步 完善,構建了書店、報 攤、網上銷售、郵購等多渠道、多方位的立體流通模 式。報告對香港地區出 版產業發展趨勢作了預測:第一,產業進一步整合和 融合;第二,數字出版 轉型進一步加快;第三,出版產業的內容屬性進一步 凸顯;第四,出版市場 進一步開拓。《新千年來的澳門地區出版》,對澳門 地區出版業發展作了介 紹。2000—2011年,澳門共出版圖書、期刊、特刊等 出版品共7172種,多 語種出版仍為特色,但以中文為主,社會科學及藝術 類出版品穩居前列。 目前,澳門本地有出版單住896個,有門市書店及代 理公司38家。澳門政 府提供財政支持出版書刊,大大鼓勵了本地創作;旅 遊經濟帶動多語種出 版,有利於打開國際市場;地理優勢提供優渥資源, 共享合作出版之良機。 但由於地理空間狹小,市場規模有限,再者人口素質 亦不高,澳門出版業的 發展受到制約。報告對未來澳門出版發展提出了建議 :第一,促進相關出 版法律及條文的完善,加強本澳圖書市場規範化管理 ;第二,把握社會及政 府之發展意向,做好閱讀需求調查,為圖書內容提供 必要依據;第三,進一 步擴大港、珠、澳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加強同業界的 聯繫和凝聚力,令同業 經營者可享受規模經濟帶來的益處;第四,提升出版 技術,提高從業人員的 專業素質及薪酬待遇;第五,做好市場營銷,推動創 意產業。《新千年來的 臺灣地區出版》,對臺灣地區的出版情況作了研究。 2011年,臺灣新聞出 版業營業總收入91.64億新臺幣,圖書出版營業總收 入352.44億新臺幣, 雜志營業總收入203.41億新臺幣,有聲讀物等其他 出版業11O.57億新臺 幣,數位內容總產值迭6003億新臺幣,圖書進口1.1 億美元,出口O.65億 美元,有學術期刊1400多種。出版業者所雇用的員工 以擁有大學教育程 度者所占比例為最高,專科學歷員工比逐年下降。報 告期待臺灣未來能有 更詳實的文化出版政策和優良產業投資環境,通過完 備的法令推動臺灣出 版產業邁入新時代。 附錄部分的《新千年來中國出版業大事記(附港 澳臺地區)》,采用編年 方式,對2000年來中國出版業中的重大事件作了簡要 記錄。 出版政策與出版環境的變化做了分析。進入新千年來 ,圍繞加入世界貿易 組織、轉企改制、出版集團化、實施“走出去”戰略 等“大事件”,我國出版政 策進行了深入調整。在“入世”方面,一是修訂或制 定行政法規和部門規 章,二是清理、廢止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三是制 定實施公平準入政策, 四是組織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通過開展上述一繫 列工作,將我國出版 業置於履行“入世”承諾的新政策環境,在塑造國家 形像、加強法制建設、轉 變行政職能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轉企改制方面 ,在試點階段、展開 階段、攻堅階段、深化階段,出臺了大量政策,保證 了轉企改制的順利進行。 在出版集團建設方面,在試點探索階段、出版集團化 建設階段、資本運作階 段,通過出版一繫列文件,使集團化優勢擴大,讓主 業挺撥壯大,市場競爭 力和品牌影響力日益彰顯。在“走出去”方面,在啟 動階段、發展階段、深化 階段,通過出臺的一繫列政策,扭轉了版權貿易逆差 ,提升了出版業國際傳 播力、競爭力和影響力。進入新千年,全球化、數字 化和市場化使我國出版 環境產生了深刻變化。在全球化方面,我國出版對外 開放步伐加快,通過 引進資本、引進版權、引進品牌等,推動了我國出版 業的發展。在“走出去” 方面,通過參加國際書展、版權輸出、產品輸出、資 本輸出等,提高了中國出 版業的世界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在數字化方面,通 過政府扶持,產業規 模不斷擴大,產品形態日益豐富,傳統出版與數字出 版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在市場化方面,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出 版物大市場、大流通格 局基本形成。報告同時對未來的政策發展提出了建議 。一是在確保文化 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放松行政規制;二是在堅持政 府主導的前提下,進一 步擴大市場功能;三是在踐行服務理念的前提下,進 一步強化社會監管。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圖書出版》,通過對 2000—2011年圖書出版 的主要指標數據進行統計,對當前圖書出版中存在的 問題進行了分析,對 圖書出版的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議及預測。報告認為, 2000—2011年間,全 國出版的圖書品種、總印數、總印張、定價總金額逐 年增長;但除去個別年 份,每種書的印數和印張均呈遞減趨勢,反映出我國 圖書出版業采取的是 增加品種的策略,但市場規模並沒有隨之擴大,出版 效益有待提高。 2000-2011年間,全國新華書店繫統、出版社自辦發 行單位的圖書銷售金 額始終保持增長,但除去2001和2009年兩個年份外, 庫存數量和庫存金 額均為正增長。居高不下的出版物庫存量已經超出了 庫存的合理範圍,嚴 重制約出版業的發展。報告同時分析了新千年圖書出 版中的代表性事件, 同時就圖書出版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 。報告認為,圖書出 版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要提高圖書重版率,促進圖 書出版真繁榮;要減少 圖書庫存,拓寬圖書銷售渠道;要降低教育類圖書比 重,優化圖書出版結 構;要處理好“兩個效益”的關繫,維持正常的出版 秩序;要平衡地區結構, 促進中西部地區圖書出版事業的發展。未來的發展, 機遇和挑戰並存。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期刊出版》,對新千年 來的中國期刊出版情況 進行了分析。總體上說,新千年以來,期刊種數總體 上不斷增加,但期印數 總體上呈下降趨勢,總印張、定價總金額和折合用紙 量連年增長。月刊、雙 月刊、季刊這三種出版周期總數最多、比例最大。自 然科學、技術類的期刊 最多,差不多是總種數的50%;其次是哲學、社會科 學類的期刊,約占 24%;然後是文化、教育類圖書,約占12%。少兒讀 物和畫刊類期刊所占 比例非常小,隻有1%2%。中央和地方出版的期刊大 致呈三七開。全 國各地都有期刊出版,資源分散。大型出版集團所在 的地區,期刊出版數 量較多,如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京津唐地區等 。上海、江蘇、湖北、廣 東都是出版大省,期刊出版數量也較多。報告對新千 年來期刊出版中的代 表性事件進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國期刊出版中存在的 主要問題:總量龐大 但發行量不高;期刊發展不均衡,面向普通大眾的通 俗性刊物的種數比例 較低;期刊產業經營集中度低,期刊產業整體呈現“ 小、散、弱”的局面;期刊 產業在我國文化傳媒產業中的比重過低且市場營收能 力明顯不足。當前 制約我國期刊出版業發展的因素,一是體制因素,政 策和管理體制方面呈 現僵化和保守的特點,直接導致期刊刊號的緊張和多 數期刊出版過程中市 場機制的缺位,從而難以形成期刊市場優勝劣汰的良 性機制。二是閱讀群 體及媒介使用習慣等因素,我國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 級還遠未形成,因此 可以說,對我國期刊雜志出版業而言還沒有形成一個 穩定而具規模的受眾 群體。三是期刊產業自身因素,期刊內容同質化傾向 嚴重;期刊優秀人纔 匱乏;營銷能力差,市場化程度低。我國期刊業的發 展從宏觀方面看,呈現 出四大趨勢:一是市場化趨勢,二是集約化趨勢,三 是數字化趨勢,四是國 際化趨勢。在這些制約因素與發展趨勢下,一要加快 新聞出版立法進程, 以法代規,同時適當放寬刊號發放和主管、主辦單位 等限制期刊創刊和出 版的政策性約束,更多地引入市場機制調控期刊出版 行為;二要以更為獨 到的辦刊方針和更為精準的受眾定位針對有限的“中 產”閱讀群體,通過提 升刊物質量吸引更多的讀者受眾;三要考慮適度放寬 國際優秀刊物進入中 國的限制;四要加強和重視廣告經營,通過提升期刊 產業的經營效益拉動 辦刊質量的提高;五要繼續推進期刊刊群的建設與發 展;六要加快與移動 互聯網等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及銜接,通過借助新媒體 的傳播優勢突破部分 瓶頸的制約。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音像與電子出版》,對 200O年來的音像與電 子產業進行了分析。2000年來,全國音像與電子出版 單位數量呈穩步增 長的趨勢。自21300年以來,全國錄音制品出版品種 迅速增長,2005年出 版品種到達高點,此後出版品種又急速下降。2000年 以來,錄像制品出現 了較大的增長的趨勢,至2005年發展至高峰,此後出 版品種和數量都逐步 下降。2002年開始,電子出版物出現了較為強勁的發 展勢頭,出版品種數 和數量基本呈現大幅增長。僅2003、2005、2007、 2011年在出版數量上出現 小幅下降。報告分析了2000年來音像與電子出版代表 性事件,對音像與 電子出版存在的問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我 國音像與電子出版領 域,產品制作和出版能力相對不足,市場化、商業化 動力不足,盜版問題嚴 重,音像電子出版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尚不成熟,這些 都影響了這一行業的 發展。未來要推進數字出版、跨媒體出版,提高創新 意識、能力以及內容質 量,加強商業模式建設,積極打擊盜版,加快音像電 子出版與電子商務的 融合。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數字出版》,首先對新 千年來的數字出版情況 作了宏觀介紹。新千年來,數字媒介閱讀率逐年提升 ,數字出版用戶規模 平穩增長,數字出版產品規模顯著壯大,數字出版收 入規模持續上升。報 告對數字出版代表性事件進行了分析,指出了數字出 版中存在的問題,並 指出了未來發展趨勢。數字出版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傳統出版單位數字 化進程遲緩,優質內容缺乏,同質化現像嚴重,數字 出版深閱讀有待進一步 加強,中小市場需求尚未大規模激活,數字出版領域 標準相對滯後,數字出 版運營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索,數字出版產業鏈間利益 分配不均衡,人纔匱 乏間接影響了數字出版的發展。未來的數字出版呈現 下列發展趨勢:數字 出版發行走向知識服務,教育數字化發展迅速,4G將 使手機出版躍升新高 度,數字出版引領媒介融合走向深入,數字出版將走 向“雲出版”。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版權貿易與出版“走出 去”》,對2000年來的 圖書版權貿易和中國圖書“走出去”做了研究。從數 量上看,2000-2011 年的12年間,我國通過出版社進行的圖書版權貿易共 計162304種,其中 引進圖書版權136091種,輸出圖書版權26213種,引 進大於輸出;12年 問,我國圖書版權貿易年均增長率12.8%。2000— 2011年的12年間,中 國出版業通過商品貿易方式累計l出口圖書品種 11271432種,年均 939286種(同期間累計進口圖書品種7754308種,年均 進口646192.3 種);出口圖書數量累計6607萬冊,年均550.6萬冊( 同期間累計進口圖書 數量4762萬冊,年均進口396.8萬冊);圖書出口累 計金額29931萬美 元,年均2494.3萬美元(同期間圖書進口累計金額 69371萬美元,年均進 口金額5780.9萬美元)。近12年來我國圖書版權輸出 的規模總體偏小, 這與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形 像、與中國博大深厚 的文化底蘊以及與中國的圖書版權引進數量相比都極 不相稱。我國版權 輸出圖書的內容主要集中於傳統文化與語言藝術兩個 方面,而以旅遊風 光、古今建築、名勝古跡、古籍整理、工藝美術畫冊 、歷史、文學和醫藥等為 主。報告對版權貿易與出版“走出去”中的代表性事 件進行了分析,對版權 貿易與出版“走出去”中的問題、未來發展趨勢進行 了探討。2000—2011 年的12年間,在中國圖書商品輸出數量上的繁榮背後 ,也存在著語言、渠 道和品種這三大不容忽視、亟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妨 礙著中國圖書的走向 世界。圖書版權貿易方面,版權引進和版權輸出的數 量嚴重失衡。貿易省 區失衡,圖書版權貿易交易量的大部分主要集中在少 數省、區(市)。貿易 區域失衡,我國圖書版權輸出的主要地區是以臺灣地 區、香港地區、韓國和 新加坡為代表的亞洲地區。版權引進方面,我國圖書 版權引進的主要來源 地是美國和英國。未來版權貿易與中國出版“走出去 ”的力度和規模將不 斷擴大,圖書版權貿易的逆差比例將逐步降低,版權 貿易與出版“走出去” 的政策環境將更加寬松。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物市場監管(“掃 黃打非”)》,對2000年 來我國的出版物市場監管(“掃黃打非”)工作進行了 研究。2000年以來, 國家加大了“掃黃打非”的力度,推出了針對打擊和 嚴懲淫穢色情信息和非 法出版的各種專項行動,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成效顯 著、亮點頻現,展示了 我國政府打擊侵權盜版的決心和成果。每年收繳的各 種侵權盜版品, 2001—2005年逐漸增加,以後整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 勢。2001年以來執 法機關受理的案件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報告對2000年 來的出版物市場監 管(“掃黃打非”)中的代表性事件進行了分析,並指 出了出版物市場監管中 存在的主要問題:版權保護不力,懲罰力度小;集中 行動多,效果不明顯。 報告對未來的出版物市場監管提出了建議:一,聯合 執法,加強監管執法力 度;二,發動群眾,獎勵表彰舉報人員;三,充分利 用現代技術手段,加強市 場監管。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物印制》,對新千 年來的出版物印制情況 作了分析。進入新千年以來,我國出版物印刷繼續保 持穩定的增長,產業 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實力不斷增強。從2000年到2011 年,我國出版物印 刷總產值和增加值都有大幅的增加,2001年和21303 年增長最快,增長率 超過了20%。出版物印刷的總資產、總銷售收入和總 利潤規模有較大的 增加,但是增長速度有波動。新千年來的出版物印刷 呈現下列特點:一是 出版物印刷發展不平衡,出版物印刷主要集中在經濟 發這地區和中部人口 大省,西部和邊遠地區比較落後;二是改革不斷深入 ,資本多元化步伐加 快,一批民營和“三資”企業逐漸成為出版物印刷領 域的骨干企業,帶動了 我國出版物印刷業的整體水平提高;三是產品多元化 經營成為企業主流; 四是出版物印刷企業以中等規模的企業居多,有競爭 力的大企業還不多; 五是技術水平提高較快,但總體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 還有一定差距;六是 總量過剩,印刷能力供大於求,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 烈。報告對新千年來 出版物印制中的代表性事件進行了分析,指出了出版 物印制存在的問題: 一是由於長期的計劃經濟和地區市場的相對分割狀態 ,我國出版物印刷業 結構趨同現像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二是我國印刷企業 數量多,企業平均規 模小,企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差距較大,地區之間 發展不平衡;三是隨著 人工成本和原料成本的不斷攀升,加上我國印刷業整 體上出現生產過剩的 狀況,傳統印刷企業和印刷業務進入微利時代;四是 符合能源節約型、環境 友好型的綠色印刷的比重還比較低;五是技術引進與 消化吸收之間的差距 以及生產能力的迅速擴大與市場需求的穩步增長之間 缺少平衡;六是人纔 流失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七是隨著數字化技術發展 ,出版物印刷未來的 發展前景具有不確定性;八是國內印刷市場有待進一 步開放,國際印刷市 場有待進一步開拓。出版物印制的未來發展趨勢:一 是出版物印制的技術 升級和綠色環保將成為重點;二是印刷業結構布局進 一步優化,出版物印 刷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擴大;三是出版物印刷技術進 一步加快,整體技術 水平進一步提高。四是出版印刷企業的轉型加快,出 版印刷產業鏈的合作 將加強,按需出版等新型個性化印刷業務將快速發展 。五是出版物印刷業 的國際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民營出版》,對2000年 來的民營出版做了分 析。2000年以來,民營資本參與出版活動的領域不斷 拓寬,民營資本不僅 可以進入出版物的零售,還可以進入批發和總批發, 民營資本不僅可以從 事出版物的選題策劃,還可以通過特定的方式參與出 版,在出版產業發展 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在整個新聞出版企業法人中, 民營企業的數量最 多,所占比例最高,2011年民營出版企業數量已經占 新聞出版企業總數的 81%。同時,民營企業的發展很快,2011年與2009年 相比,民營企業在整 個新聞出版企業中的比重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報告 對2000年來的民 營出版中代表性事件進行了分析,認為民營出版存在 下列主要問題:一是 民營出版機構的身份模糊,從事出版活動而沒有獲得 行政許可;二是民營 出版機構參與出版的通道單一,目前全國隻有北京出 版創意產業園一個通 道;三是民營發行企業缺乏優惠政策。民營書業自身 也存在的主要問題 有:一是企業的現代化水平低,二是產品的質量不高 、核心競爭力不足,三 是部分企業的數字化程度弱。未來民營書業的發展, 主要表現在:一是民 營出版的政策環境會越來越好,二是國有與民營出版 之間會進一步融合, 三是民營出版業會進一步分化與轉型加劇。 分報告《新千年的中國出版教育》,對2000年來 的我國出版教育情況 進行了分析。目前,全國有68所高校開設了編輯出版 學本科專業,分布在 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但主要集中於東部和中部 地區。各校的課程設 置各有側重。全國有四所高校獨立設置了編輯出版學 博士研究生專業,有 41所高校招收編輯出版學或類似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2010年,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等14所高校獲得了首批出版碩士專業學位授 權,2011年開始招 生。報告分析了我國出版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 出版教育的學科歸屬 不明朗,二是出版本科和研究生專業隸屬院繫差異大 ,三是課程設置有待 完善。報告對我國出版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建議:一是 進一步推動出版研究 生教育的發展,二是促進出版專業歸屬院繫統一,三 是增加數字出版和實 踐課程比重。 分報告《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學研究》,對2000 年來的我國出版學研 究情況進行了分析。2000-2011年,在出版學基礎理 論、出版史、編輯學、 出版物印制、出版物營銷、出版經營管理、數字出版 與新媒體方面都出版了 大量論著。報告對2000年來出版學研究領域的代表性 論著進行了評述。 報告同時對2000年來出版學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 行了分析:一是出 版學研究存在“扎堆逐熱”的浮躁現像;第二,學科 基礎理論和前沿問題有 待深入開掘;第三,跨學科、跨區域、跨國別的合作 研究亟待開展;第四,國 家對出版領域的科研資助力度有待加強;第五,部分 成果的規範性存在問 題,研究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存在嚴重缺陷。報告對未 來出版學研究實現突 破提出了對策建議:第一,多途徑、多方式合作;第 二,開展數字化出版領域 的研究工作;第三,共同努力建立專業案例庫和數據 庫;第四,爭取政府部 門和產業界的支持;第五,鼓勵青年學者與國際專家 進行實質性的交流與 合作;第六,組織專家科學規劃出版學學科總體布局 。 報告附論部分對港澳臺地區的出版業進行了研究 。《新千年來的香港 地區出版》,對2000年來香港地區出版業的情況作了 介紹。從總體上看。 近10年來香港地區的出版機構數和行業從業人數呈增 長的趨勢。香港圖 書市場每年大約在5億美元,即40億港元左右。近10
  • 內容提要
    總報告
    成就、問題與展望: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業
    分報告
    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政策與出版環境變化
    一、新千年以來的出版政策調整
    二、新千年以來的出版環境變化
    三、有關未來政策的設想
    新千年來的中國圖書出版
    一、新千年來的圖書出版:數據分析
    二、新千年來圖書出版中的代表性事件
    三、圖書出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發展趨勢
    新千年來的中國期刊出版
    一、新千年來的期刊出版:數據分析
    二、新千年來期刊出版中的代表性事件
    三、我國期刊出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當前制約我國期刊出版業發展的因素分析
    五、我國期刊業的發展趨勢
    六、我國期刊未來發展的途徑及對策分析
    新千年來的中國音像與電子出版
    一、新千年來的音像與電子出版:數據分析
    二、新千年來音像與電子出版中的代表性事件
    三、音像與電子出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
    新千年來的中國數字出版
    一、新千年來的數字出版:數據分析
    二、新千年來數字出版中的代表性事件
    三、數字出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
    新千年來的中國版權貿易與出版“走出去”
    一、新千年來版權貿易與出版“走出去”:數據分析
    二、新千年來版權貿易與出版“走出去”中的代表性事件
    三、版權貿易與出版“走出去”中的主要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
    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物市場監管(“掃黃打非”)
    一、新千年來的出版物市場監管(“掃黃打非”):數據分析
    二、新千年來出版物市場監管(“掃黃打非”)中的代表性事件
    三、出版物市場監管(“掃黃打非”)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
    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物印制
    一、新千年來的出版物印制:數據分析
    二、新千年來出版物印制中的代表性事件
    三、出版物印制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
    新千年來的中國民營出版
    一、新千年來的民營出版業:數據分析
    二、新千年來民營出版中的代表性事件
    三、民營出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未來發展趨勢
    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教育
    一、編輯出版學本科教育基本情況
    二、出版研究生教育基本情況
    三、我國出版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發展我國出版教育的建議
    新千年來的中國出版學研究
    一、新千年來的出版學研究:數據分析
    二、出版學研究專著
    j、出版學研究論文
    四、新千年來出版學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附錄
    新千年來的香港地區出版
    一、出版政策與環境
    二、書刊出版
    三、數字出版
    四、出版物印刷
    五、出版物流通
    六、出版產業發展趨勢
    新千年來的澳門地區出版
    一、出版數量及出版單位分析
    二、澳門的期刊及報紙
    三、出版業界的交流
    四、書店業
    五、澳門出版業之優劣勢分析
    六、未來圖書出版發展方向之建議
    新千年來的臺灣地區出版
    一、圖書出版產業
    二、雜志出版產業
    三、圖書雜志產業與其他出版產業綜合比較
    四、學術期刊出版產業
    五、出版教育與趨勢
    六、結論:期許與建議
    新千年來中國出版業大事記(附港澳臺地區)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