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三聯生活周刊廿年
該商品所屬分類:社會科學 -> 社會學
【市場價】
512-742
【優惠價】
320-464
【介質】 book
【ISBN】97871080527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52797
  • 作者:編者:三聯生活周刊編輯部
  • 頁數:453
  • 出版日期:2015-04-01
  • 印刷日期:2015-04-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80千字
  • 1995年,時逢鄒韜奮先生誕辰100周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繼承《生活》的傳統,於1月14日恢復出版了《三聯生活周刊》。20年裡,《三聯生活周刊》堅持做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的忠實記錄者,以敏銳姿態反饋新時代、新觀念、新潮流,以鮮明個性評論新熱點、新人類、新生活,承諾以*快、*豐富、*好看的標準梳理一周新聞。在網絡新媒體崛起的當下,以獨特性話語權謀發展,做深度、**的新聞,以活躍的思想力審視社會變遷,以高雅的文化氣質倡導新生活。
    2005年1月,曾有《三聯生活周刊十年》(平裝本)出版,主要反映了1995年創刊至2004年底的歷史記憶,此書售罄後又於2009年以同一書名作為“三聯生活周刊文叢01”再版(精裝本)。此次時逢創刊20周年,再編文集一冊,除反映生活周刊在第二個十年中的成長,還重點補充了上一個十年回憶中欠缺的內容——與民間資本合作辦刊的往事。希望這些有趣的編輯部故事能讓“大家在談笑風生的空氣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 “本刊的態度是好像每星期乘讀者在星期日上午 的閑暇,代邀幾位好友聚攏來談談,沒有拘束,避免 獃板,力求輕松生動簡練雅潔而饒有趣味。”1926年 ,鄒韜奮在《生活》周刊的發刊詞中如是說。1995年 恢復出版《三聯生活周刊》,至今整二十年。20年, 有太多故事可說,三聯生活周刊編輯部將它們集結成 冊,推出《三聯生活周刊廿年》,希望呈現三聯的媒 體態度,也希望這些有趣的編輯部故事能讓“大家在 談笑風生的空氣中欣欣然愉快一番”。
  • 向三聯生活周刊人致敬——樊希安
    回顧三聯生活周刊的管理——張偉民
    創辦周刊的回憶(1995~~2001)——潘振平
    安貞大廈的日子——朱偉
    聲音的編輯——苗煒
    聽覺訓練——舒可文
    讀者來信了——閻琦
    吐槽負能量——邢海洋
    開窗子 搭架子——商園
    事實,以及選擇——李鴻谷
    重新出發——李偉
    多數時間在路上——李三
    *好的相遇——李菁
    尋找生活的景深——魯伊
    在荒蕪中穿行——王小峰
    那個名叫“周刊”的兔子洞——王星
    一本雜志和他傳承的價值觀——朱步衝
    我的周刊“流水賬”——曾焱
    這麼早就回憶了——孟靜
    寫作中的自我——吳琪
    夢開始的地方——王鴻諒
    我看過了世界——馬戎戎
    八卦的書話和難懂的思想——薛巍
    與你聲氣相投——賈鼕婷
    如何在三聯寫財經報道——謝九
    十年:*正確的選擇——李翊
    這些年來的江湖行走——王愷
    帶著任務去旅行——袁越
    努力想出一個精彩的故事——陳賽
    **的內容依然有價值——黃燕
    “來信收到!”——葛維櫻
    萬物靜默如謎——蔡小川
    七年——李晶晶
    通過鏡頭看世界——於楚眾
    緩慢的成長——曹玲
    出租車司機與按摩女——魏一平
    三聯像所大學——楊璐
    像報道新聞一樣報道時尚——何瀟
    讀書,行路,智識生活——蒲實
    一本周刊和它的單純與善意——李東然
    這幾年使的蠻力——陳曉
    五年:起步而已——徐菁菁
    在三聯寫稿——石鳴
    緣——黑麥
    三聯記者訓練記——吳麗瑋
    從讀者到記者——丘濂
    “**部”一小兵——俞力莎
    感謝那些人教我的事——賈子建
    笨拙——陸晶靖
    在路上攝影集
    漫畫三幅
    攝影一幅
    謝馭飛/陳曦/張曦/蔡小川
    附錄:
    一本雜志和他倡導的生活(1995~~2014)
    編輯部記事
    新媒體大事記
    《三聯生活周刊》所獲主要獎項
    《三聯生活周刊》編輯部人員名單(1992~~2014)
    後記向三聯生活周刊人致敬
    回顧三聯生活周刊的管理
    創辦周刊的回憶(1995~2001)
    安貞大廈的日子
    聲音的編輯
    聽覺訓練
    讀者來信了
    吐槽負能量
    開窗子搭架子
    事實,以及選擇
    重新出發
    多數時間在路上
    *好的相遇
    尋找生活的景深
    在荒蕪中穿行
    那個名叫“周刊”的兔子洞
    一本雜志和他傳承的價值觀
    我的周刊“流水賬”
    這麼早就回憶了
    寫作中的自我
    夢開始的地方
    我看過了世界
    八卦的書話和難懂的思想
    與你聲氣相投
    如何在三聯寫財經報道
    十年:*正確的選擇
    這些年來的江湖行走
    帶著任務去旅行
    努力講出一個精彩的故事
    **的內容依然有價值
    “來信收到!”
    萬物靜默如謎
    七年
    通過鏡頭看世界
    緩慢的成長
    出租車司機與按摩女
    三聯像所大學
    像報道新聞一樣報道時尚
    讀書,行路,智識生活
    一本周刊和它的單純與善意
    這幾年使的蠻力
    五年:起步而已
    在三聯寫稿

    三聯記者訓練記
    從讀者到記者
    “**部”一小兵
    感謝那些人教我的事
    笨拙
    在路上攝影集
    漫畫三幅
    攝影一幅
    謝馭飛
    陳曦
    張曦
    蔡小川
    附錄:
    一本雜志和他倡導的生活(1995~2014)
    編輯部紀事
    新媒體大事記
    《三聯生活周刊》所獲主要獎項
    《三聯生活周刊》編輯部人員名單(1992~2014)
    後記
  • 《安貞大廈的日子》 在我記憶中,每個部門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安排辦公室,因為我本能地反感那種把每個人都隔在一個個小隔斷裡的公司化環境,覺得那是壓抑人個性的生產線,所以本能地認為,辦公室應該反其道行之,能讓人舒展,甚至可以是通過渙散來消解緊張的。安貞大廈的好處是樓頂的平臺,有太陽的日子,可以搬把椅子曬太陽看書;夏天夕陽西下後,可以吹著涼風喝啤酒。 我記得清楚,那時舒可文所布置的文化部辦公空間裡沒有正經的辦公桌,我還記得她說話的語氣:“不要那樣的桌子!”她帶了一幫時尚女生:小於、邢慧敏、鐘和晏、徐淺吟,隻有王小峰一個算是“黨代表”。她們的辦公桌就是在宜家買的一張大桌子。舒可文領導下的文化部一直是周刊*松散的單位,聚在一起的主要目的大約是由舒可文疏散因我而構成的緊張,所以,小於習慣叫舒可文“菩薩姐姐”,大約是指她寬松的管理與不跟任何人較勁的態度吧。 《讀者來信了》 2014年初的**,我收到一封來信,作者問我是否還記得這個名字。我覺得熟悉,卻想不起因何事有過交往。很快,他發來一張照片,竟是19年前我回復他的一封信。記憶中,好像是他來過一封信,責怪我們為什麼不能尖銳一些;又好像是他寫來一篇文章,因言辭激烈,我不能用,還要給他解釋,過於民族主義無益。雖然記憶模糊了,但是看來,尖銳的問題被有效化解,作者心火降下,將那信存了下來,至今紙張完好,字跡清晰,顯然保存良好——我的感動真是無以言表。 也會有讀者對周刊內容不認同,寫來偏激的責問信,不能回避,就把回復來信當作消除對方怨氣的機會,我會真誠地署上實名,以示尊重和負責,擺事實講道理,讓讀者服氣。往往這樣做過之後,會收到這樣的回信:“謝謝回復。是我看問題角度太偏激了,不好意思!我會持續保持對貴刊的關注,希望能通過你們的努力看清現實,看到希望!”成功的溝通,讓我很滿足。 《帶著任務去旅行》 我的第二個旅行目的地是巴布亞新幾內亞。嚴格意義上說這不是一次背包客式的旅行,而是應某環保組織的邀請去參觀他們在巴國的森林保護項目,但我自作主張,早到了兩個星期,打算先在這個**走一走,希望能把該項目的來龍去脈寫得*準確。沒想到巴國首都莫爾斯比港是全世界*危險的城市,我在這裡度過了畢生難忘的兩個星期,*終在國會大廈的門口被搶,損失了5000多美元。回國後我把這段經歷寫成了一篇長達1.2萬字的文章,風格*像是小說,不是新聞報道。當時主編朱偉出 安貞大廈的日子 朱偉 安貞大廈是《三聯生活周刊》第二個家。
    我們被國利阜康公司從淨土胡同趕出來的時候是 狼狽的。國康公司從1995年8月起投資《三聯生活周 刊》,與三聯書店有過一段合作關繫。與國康公司從 合作到決裂,背後有一堆的故事。以我自己的理解, 《三聯生活周刊》1995~2001年的創業史不能不記錄 國康公司。當然,其中有些事我是親歷者,有些事則 涉及上層關繫,我沒有發言權。但從道義上,以我自 己的理解,三聯書店*終確實是虧欠了國康公司的。
    但有很多事,確實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 果當時與國康公司的關繫不破裂,周刊能否從一本編 輯出版周期需要三周的半月刊順利轉為周刊?我想, 可能要困難得多。
    反正,在當時,2001年3月,國康公司與三聯書 店的關繫破裂,將三聯生活周刊趕出淨土胡同時,是 監視著我們“淨身出戶的”——除了被認可的個人用 品,不能帶走所有本屬於周刊的東西,包括文件與資 料。這致使初創時期很多編輯部記錄都丟失了,包括 早期的刊物都少有存留。現在回頭看,真的**可惜 。
    那時我們剛從半月刊轉周刊,國康公司方面以為 ,這樣的“淨身出戶”會導致刊物無法正常出刊,形 成事件。所以,我們臨時搬到位於美術館東街的韜奮 書店二樓東側黑洞洞用布簾隔開的一塊地方,首要任 務就是要保證正常出刊。那一期的排版是在美術編輯 鄒俊武的家裡完成的。
    我們於是急需馬上有一個新家。我記得,第二天 就讓司機小胡拉著我去找這個“家”。我說,我們就 順著安定門往北,一家家寫字樓找,看哪裡合適。因 為我們對安定門已經有感情了。從安定門外大街走到 安貞大廈,樓頂的復式公寓立刻吸引了我:實木地板 ,樓上樓下,在樓下本是餐廳的空間裡擠一擠,就可 以成為會議室;樓上開門出去就是頂層平臺,曬太陽 ,喝茶喝酒都可。我太喜歡這樣家庭氣氛的辦公環境 了,它很像巨鹿路上海作家協會《收獲》編輯部那種 環境。在我的意識裡,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那些刊物的 編輯部就應該是這個樣子。在那個下午,我沒向董秀 玉總經理請示,隻給主管我們的潘振平打了個電話, 就通知編輯部所有骨干17點鐘到這裡來看房子了。
    我與潘振平在《三聯生活周刊》合作了19年,作 為我的領導,他所扮演的角色,似乎一直是作為我的 保障——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他都扮演**支持我的 角色,即使對我的判斷提出異議,也是婉轉溫和的。
    他會傾聽各種人對我的意見,但他會像海綿一樣,將 這些意見都吸收起來,*不影響我往前跑。他其實比 我小一歲,我倆都曾在黑龍江下鄉,隻不過我在兵團 ,他在農場。他真就是我身後的那一堵牆。
    夕陽西下時候,骨干們從四面八方都趕到了。大 差了,負責編輯這篇文章的是苗煒,他幾乎一字未改原文照登,結果等朱偉回來就挨批了,他認為一本新聞類雜志不應該刊登這種個人趣味的小說式文章,*何況還寫得那麼長!當然了,如今周刊上的重點文章動輒兩三萬字,因為我們這個時代變了。 不過,朱偉當年的批評讓我*加堅定了當初的想法,文章一定要盡可能地客觀,杜*自戀傾向,剔除個人故事,多寫人文歷史,多為普通讀者著想。 《出租車司機與按摩女》 得知我是為了人質事件來采訪的中國記者,她有點驚訝,**反應是:這事兒有這麼大嗎?還至於讓記者舟車勞頓跨國來采訪! 這下子,輪到我驚訝了:這事兒還不夠大啊!你們的特警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用大鐵錘去砸車窗,竟然還砸不爛! 這下子,她反而*驚訝了:啊!這不很正常嘛!他們要是利利索索地把車窗爆破,人質全部安全救出,纔算稀罕呢! 啊!!! 一個小時的SPA,基本上後面40分鐘,我和按摩阿姨就是這樣在相互驚訝中度過的,我們的聊天,要是不自己托著自己的下巴都沒法進行下去了。 比如,我說:“劫匪都已經被開除出警隊了,怎麼還能有衝鋒步*呢?” 她答:“啊!難道你們**搞一把*那麼難嗎?” 我說:“啊!難道很容易嗎?畢竟,用*殺個人太簡單啦!” 她答:“啊!那即便殺個人也很常見啊!” 啊?? SPA做完了,我的頸椎好多了,周轉自如,我伸伸懶腰,用手摸摸自己的下巴,確定沒給嚇掉。阿姨微笑著站在門口送客,標準的站姿,標準的笑容,又恢復了職業神態,我一口氣說了不下10個謝謝,告別。後來,我給這篇報道取的名字就是那晚按摩阿姨說的*多的一句話——“對不起,這就是菲律賓!”家樓上樓下串串,跑到頂層平臺四面看看,一個個都 喜形於色。我說,那就這裡吧,馬上就讓高媛按各部 門的想法,置辦辦公用具。剛好,那時管理安貞大廈 的老總也曾當過知青,給了我們*低的租金。租賃合 同是必須董秀玉來簽的,說實在的,第二天上午,當 我直接拿著合同去找她時,心中是忐忑的——沒有請 示彙報,自己貿然就決定了,要是換一個領導,大約 都無法容忍我這樣不按規矩做事。
    董先生當然是**了解我的品性的。她聽我簡單 地說完情況,連看都沒看合同,就一本一本地簽了字 。董秀玉任三聯書店總經理期間,我的請示彙報是* 少的,記得我認真向社委會做彙報大約隻有從半月刊 轉周刊的一次。也許,*多的時候,潘振平早已經幫 我做好了溝通。他們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我們剛開始在安貞大廈隻租了兩個復式套房,我 的辦公室所在那一套,原來的餐廳就是發行部,推開 辦公室門就能與發行部溝通。上樓,一邊是舒可文領 導的文化部,另一邊是吳曉東領導的**部。另一套 ,那間大辦公室給了苗煒,一樓是李鴻谷領導的社會 部,二樓是高昱與陸新之領導的經濟部,還有財務與 《愛樂》。潘振平隻在樓上用了很小的一間辦公室。
    在我記憶中,每個部門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安排辦 公室,因為我本能地反感那種把每個人都隔在一個個 小隔斷裡的公司化環境,覺得那是壓抑人個性的生產 線,所以本能地認為,辦公室應該反其道行之,能讓 人舒展,甚至可以是通過渙散來消解緊張的。安貞大 廈的好處是樓頂的平臺,有太陽的日子,可以搬把椅 子曬太陽看書;夏天夕陽西下後,可以吹著涼風喝啤 酒。
    我記得清楚,那時舒可文所布置的文化部辦公空 間裡沒有正經的辦公桌,我還記得她說話的語氣:“ 不要那樣的桌子!”她帶了一幫時尚女生:小於、邢 慧敏、鐘和晏、徐淺吟,隻有王小峰一個算是“黨代 表”。她們的辦公桌就是在宜家買的一張大桌子。舒 可文領導下的文化部一直是周刊*松散的單位,聚在 一起的主要目的大約是由舒可文疏散因我而構成的緊 張,所以,小於習慣叫舒可文“菩薩姐姐”,大約是 指她寬松的管理與不跟任何人較勁的態度吧。
    樓上另一頭的**部,吳曉東斜叼著煙,在眼鏡 片後笑瞇著眼,總是說,他們部是學歷*高的——甄 芳潔,**關繫學院畢業;王星與她的同學蔡偉,北 京外語學院;魯伊,北大法學院;邱海旭,北大新聞 學院,碩士;而坐在裡間的兩位,陸丁與朱步衝,一 個北大哲學繫碩士,一個是北大歷史繫碩士。這兩位 當時是寫稿*費勁的,經常是,我早上到編輯部,樓 上樓下轉一圈,陸丁在裡屋,熬了一夜,桌上亂糟糟 ,幾易其稿,還未寫完。朱步衝的稿子,行文疙疙瘩 瘩,也是拿在手裡*頭痛之一。我因而就有了北大的 專業生適應能力差的印像。後來,陸丁沒熬過我的壓 迫,離開了,我曾與舒可文討論,能否讓他回來?他 還是心有餘悸,不敢答應。朱步衝則熬過來,在歷史 方面後來成了獨擋一面的人纔,~寫到歷史就用上他 了。
    吳曉東是心高氣傲的,可惜貪玩,寫文章因此往 往虎頭蛇尾。我喜歡他那叼著煙壞壞地笑的模樣,笑 起來還有酒窩呢。聚會時候,他常常喝多酒,喝多了 就賴嘰嘰地坐到舒可文的腿上去了,他口口聲聲叫舒 可文“舒姐姐”。
    P39-4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