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自卑與超越(精)
該商品所屬分類:成功/勵志 -> 思維與謀略
【市場價】
276-401
【優惠價】
173-251
【介質】 book
【ISBN】978756802543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 ISBN:9787568025430
  • 作者:(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譯者:若初
  • 頁數:274
  • 出版日期:2017-03-01
  • 印刷日期:2017-03-01
  • 包裝:精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40千字
  •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自卑與**(精)》記述了自卑感是個人從平凡走向**的原動力。
    真正主宰我們命運的,不是我們經歷過什麼,而是要從這些經歷中打破自我設限,**自卑的強大內心,隨時隨地活出全新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沒有一個人對自己現時的地位感到滿意,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不是人人都能超自卑、關鍵在於正確對待職業、社會和現實的理解,在於正確對生活的理解。唯有理解了“奉獻乃是生活的真正意義”之真諦,我們纔能從自卑走向超。
  • 《自卑與超越(精)》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最 為暢銷的作品之一,這是阿德勒的後期作品,可以一 窺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全書共分十二章, 分別論述了十二個主題:生活的意義,心靈和肉體, 自卑感與優越感,早期的記憶,夢,家庭的影響,學 校的影響,青春期的引導,犯罪及預防,職業問題, 個體與社會群體以及愛情與婚姻。每一章的主題論述 都力透紙背,清晰地闡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對個人成 長的影響,以及人如何借助自卑感的原動力超自身限 制,達到對優越感的適度追求,最終獲得成功。
  • 第一章 生活的意義
    1.賦予生活的意義
    2.人生無可回避的三大制約
    3.社會情感
    4.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5.夢對早期記憶的影響
    6.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靈和肉體
    1.心靈和肉體的聯繫與衝突
    2.情感的作用
    3.身心的不同特征
    第三章 自卑感與優越感
    1.自卑情結
    2.對優越感的追求
    第四章 早期的記憶
    1.人格塑造
    2.早期記憶和生活方式
    3.解析早期記憶
    第五章 夢
    1.對夢的傳統解析
    2.強化生活方式
    3.像征和隱喻
    4.常見夢境分析
    5.案例分析
    第六章 家庭的影響
    1.母親角色的作用
    2.父親角色的作用
    3.對孩子的關注與忽視
    4.家庭中的手足平等
    5.家庭中的排行
    第七章 學校的影響
    1.變革中的教育
    2.教師的角色
    3.性格教育的重要性
    4.師生關繫
    5.學習興趣
    6.課堂裡的合作與競爭
    7.評估兒童的發展
    8.天分與培育
    9.性格類型的發展
    10.教學工作觀察
    第八章 青春期的引導
    1.青春期的特點
    2.心理特征
    3.生理特征
    4.成年挑戰
    5.被寵壞的孩子
    6.沉溺於童年
    7.輕微犯罪
    8.神經質行為
    9.與預期相悖
    10.渴望贊賞與認同
    11.青春期性心理健康
    12.“男性欽羨”
    13.成長期
    第九章 犯罪及預防
    1.了解犯罪心理
    2.人類對優越目標的追求
    3.環境、遺傳與轉變
    4.童年影響與罪犯的生活方式
    5.犯罪人格的構成
    6.犯罪、瘋狂和怯懦
    7.犯罪類型
    8.犯罪案例分析
    9.合作的重要性
    10.性格、生活方式和三大問題
    11.合作的早期影響
    12.犯罪問題的解決方案
    13.體罰是無效手段
    14.培養合作
    15.可行性措施
    16.預防措施
    第十章 職業問題
    1.平衡人生難題
    2.家庭和學校的影響
    3.糾正潛在的錯誤
    4.天纔與早期興趣
    5.培養纔能
    6.童年宣言
    7.早期記憶
    8.角色扮演
    9.影響擇業的因素
    10.尋求解決之道
    第十一章 個體與社會群體
    1.人類需要團結
    2.宗教的角色
    3.政治和社會行動
    4.利己主義
    5.精神障礙
    6.過失犯罪
    7.社交興趣與社會平等
    第十二章 愛情與婚姻
    1.愛、合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2.平等的伙伴關繫
    3.婚前準備
    4.友誼與工作的重要性
    5.性教育
    6.影響配偶選擇的因素
    7.婚姻的承諾和責任
    8.常見的逃避方式
    9.戀愛
    10.婚姻的生理方面
    11.一夫一妻制,努力經營和現實主義
    12.解決婚姻問題
    13.婚姻與男女平等
    附錄 關鍵詞釋義
    1.個體心理學
    2.自卑情結
    3.社會興趣
  • 個體生命從呱呱墜地那一刻,生活的意義便與生 俱來,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嬰孩,他也會努力地想弄清 楚自己的力量和身處何種環境,他想知道周圍環境於 他的利弊。兒童在五歲之前,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固有 的行為模式,他知道用他的方式來應對遇到的一切事 情,他會表現出他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他個人的生 活方式,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概念。此後,在這個恆定 的概念中,他會以自我的眼光判定社會,關注世界, 一切都會放進他那個兒童時期形成的概念裡解讀。其 實,兒童時期的生活經驗實際上就是沒有社會經驗, 他根本弄不清楚何為社會經驗,因此,需要有一個* 初詮釋,以便他逐漸形成對生活意義的解讀。
    這個對生活意義的解讀,對一個孩子來說,或許 謬誤百出,他所采取的處理方式屢遭挫折,錯得一塌 糊塗,但他仍會執迷不悟。修正這一點隻有當他們重 新審視錯誤的源頭,並加以改正,他的生活意義纔會 煥然一新。還有一種情況,犯錯帶來的嚴重後果會迫 使他修正自已的認識,自我完善。如果缺少失敗這一 環,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他會繼續陷在錯誤的泥淖 中,直到不可救藥。一般而言,人不會主動自我審視 ,他調整生活方式*有效的方法是接受心理學人士的 指導,借助心理學家的幫助,發現*初的謬誤,從源 頭上*正,重新發現正確的生活意義。
    我們可以設想幾個不同的童年情景來詮釋這一點 。童年情景對不同的兒童有大相徑庭的意義,假如一 個人在他童年時期遭遇到不幸,他會用盡心機,想方 設法擺脫困境。“幸,好;不幸,則*好。”不幸的 經歷使他產生積極的生活態度,“我一定要改變自己 的狀況,爭取美好的未來,我的孩子一定要有一個好 的成長環境。”而有的孩子則憤憤不平,他以仇恨的 眼光看待比他境遇好的兒童,“老天不公,人家憑什 麼就能享有那麼好的環境,而我卻不能。既然老天待 我殘忍,憑什麼我要對別人慈悲。” 或許有的父母會告訴自己的孩子:“我的童年充 滿苦難、艱辛、饑餓,什麼苦頭都喫過,為什麼你就 不能喫苦?”還有人則認為:“我的童年苦不堪言, 我做什麼錯事都應該被原諒,因為我有個不幸的童年 。” 還有人則又是另一番感受。在每一個個案中,都 可以窺見他們對生活意義的理解,他們的表現明明白 白地宣告了作為個體的不同行為。如果他們的思想不 能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他們的行為模式將會沿著這個 軌跡走到底。
    一個的人經歷並不一定就能左右人生的成敗,這 個觀點是個體心理學與決定論的不同之處。一個人的 經歷對其一生的命運雖沒有決定性作用,但對人的命 運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某種特殊的經歷會對人帶來 衝擊,留下深深的烙印,稱為“創傷”。但決定人生 的不是有創傷的經驗,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如果我 們將某種特殊經歷做為未來人生的基礎,那麼這一步 就已經誤入歧途了。環境因素不能決定生命的意義, 但我們可以通過解讀自己的人生狀況決定命運。
    然而,童年時期的某種境遇,常常會使人對未來 的人生產生誤讀,我們可以從大部分失敗者身上看到 這一點,他們在童年時期飽受疾病折磨,或是貧困, 或是生理缺陷,他們在這些痛苦中度過了他們的童年 時代。因此,他們很難感受到社會責任之類的意義, 他們不懂得生活的意義在於對社會做出貢獻。除非有 人也有過相似的苦難童年,並能以自己的經歷開導他 ,引導他步入正確的認識軌道,引導他將關注自己的 不幸轉移到關注他人的不幸,否則,他一生都離不開 以自我為中心的圈子。現實社會對他們另眼相待,他 們承受著他人輕蔑的眼光和嘲笑,他們由於受到排擠 和歧視,產生自卑心理,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性格孤僻內向。他們因為受到社會的侮辱而喪失了對 成為社會一員的期待,與整個社會格格不入。
    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兒童的日常生活受到限制,有 的甚至缺乏自理能力,我相信我是**個試圖深入這 個領域的研究課題的人。目前,科學在這一分支上已 經站穩了腳根,並取得了不可小覷的成就,但我對它 的發展方向產生了擔憂,如果我們在偏離了良好願望 的方向上繼續走下去,將來會難以逆轉。我在盡*大 努力克服這一偏差,不能將一個人的失敗單純地歸咎 於他們身體上的缺陷,歸咎為他們的生理內分泌出現 了失調。生理缺陷並不是一個人心理缺陷的**原因 ,而內分泌失調也不會對兩個兒童產生相同的效應。
    有一個現像耐人尋味:有些存在嚴重生理缺陷的兒童 在克服自身障礙的同時,可以激發出內在的巨大潛能 ,成為**的人纔。
    P10-12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