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做人要有大心量
該商品所屬分類:成功/勵志 -> 情商與情緒管理
【市場價】
182-264
【優惠價】
114-165
【介質】 book
【ISBN】978756406191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
  • ISBN:9787564061913
  • 作者:沐塵
  • 頁數:248
  • 出版日期:2012-09-01
  • 印刷日期:2012-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00千字
  • 《做人要有大心量》由沐塵編著,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帶笑;放松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妥協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 《做人要有大心量》由沐塵編著,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 ;僅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做人要有大心量》中提到弘一法師講到:德勝者,其心平和,見人 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 鄙棄者眾。
  • 第一章 勿執念,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放下,纔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執著”是一切痛苦的源頭
    放下得失心,專注於當下
    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好處
    把自己壓低,纔是真正的尊貴
    放下痛苦,快樂就會不請自來
    放下自卑,把自卑從你的字典裡刪去
    放下抱怨,與其抱怨,不如努力
    放下生死,纔能自在人生
    第二章 常放手,有舍纔能得,先舍而後得
    懂得取舍,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欲取先予,有舍纔能有得
    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舍棄無關,心志專注
    世界原本不屬於你,所以你要拋棄“我執”
    舍棄貪欲,纔能使心靈歸於寧靜
    抵制**,使“心不為形役”
    面對金錢,保持一顆平常心
    第三章 戒嗔恚,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寬容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
    寬容,無聲勝有聲的教育
    以德報怨,是結束一切冤怨的根本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
    凡事為別人著想,便是慈悲
    多一分心力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能喫苦乃為志士,肯喫虧不是痴人
    第四章 且隨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
    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接受比抱怨好
    心被物轉,即是眾生;心能轉物,即是如來
    擁有一顆清淨心,是幸福的源泉
    放下執著,量力而行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隨順自然,纔能識得菩提覺性
    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順其自然,擁有一顆平常心
    去留無意,望天空雲卷雲舒
    第五章 莫計較,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
    用心計較,莫如退步思量
    所謂輸贏,隻是文字的觀念
    摒除比較心,回歸自我本性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對節
    萬物皆不**,人生總有缺憾
    一味苛求別人的認同,你將永遠不快樂
    第六章 有雅量,容忍是無量福德,亦是無量福田
    欲做諸佛龍像,先做眾生馬牛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能容納異己的存在,纔能成就自己的偉大
    凡夫心易動難制,欲勝人者必先自勝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
    人生苦短,生命可貴
    做事不怕不成,隻怕無恆
    第七章 奉善行,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人要活在光明喜悅之中
    一念善,存喜樂;一念惡,化悲苦
    舉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眾生皆平等,菩提心源於對眾生的愛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心量大,修善*不求果報
    布施時的心量大,福報也大
    善心不是用錢財來衡量的
    第八章 多喜樂,此身不向今生度,*待何生度此身
    用煩惱心面對事物,一切都是業障
    歡喜心是一劑快樂的良藥
    心寬是一種無上的福分
    心中有美,快樂常在
    心境清明,則日日好日,處處福地
    人的生命隻在一個呼吸間
    活著**,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
    助人為樂是人生快樂之本
    第九章 惜福祉,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貪欲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戒貪痴,貪婪是萬惡之本
    心無貪欲,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
    不沉湎放逸,不貪戀享受
    知足者雖貧而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幸福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於感受到多少
    用心珍惜生活中的點滴,就是珍惜幸福
    不要覺得自己不幸,比我們痛苦的人還有很多
  • 靜慧大師說:“我學佛幾十年,對佛教*重要的體會隻有六個字, 看破、放下、自在。”佛家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 心、得失心以及執著心。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我們要淡泊明 心放下貪、嗔、痴,拋棄一切的執著,對人生之苦不*望,對人生之樂 也不執著。
    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各種**紛至沓來。商場得意者威風 八面,仕途得志者自然也風光無限,但如果你志不在此,則大可不必對 此望洋興嘆。不要因為一時的得失感到迷惑,也不要因為世俗的偏見輕 易移志。別人的故鄉,或許隻是你的一個歇腳之地。人生就好比一艘 船,這艘船不可能載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所以,要想揚帆前行而不在 中途擱淺或者沉沒,就必須把那些應該放下的統統都果斷地放下。
    很久以前,在波羅奈國有一個以出賣苦力為生的人,他**勤勞, 也很節儉。每當有些積蓄時,他就全換成黃金,然後封藏在一些瓶罐 裡,再埋藏在家中。他看著自己**天增多的黃金,心中感到越來越 快活。
    就這樣,日子**天地過去了,他終日省喫儉用的成果換來了滿滿 七個瓶罐的黃金,但也就在這時,他終於病倒了,可是因為不舍得花錢 請醫生治療,*終留下那些黃金,一命嗚呼了。
    死後,由於念念不忘自己留下的黃金,他變成了一條毒蛇,日夜守 護在他生前埋藏的黃金旁邊。物換星移,歲月如梭,經過了一萬年之 後,終於有**,他突然醒悟:就是因為自己如此執著,纔使得他一萬 年仍脫離不了蛇身。當他從這種執著中醒悟過來後,很快就擺脫了蛇 身,獲得了超生。據傳這條毒蛇就是舍利弗的一個前身。
    執著是心靈的桎梏和牢獄,人心一旦執著,就會變得如針眼一般狹 窄,而人心一旦打開,天地就可以變得無限寬闊。就像故事中的這條毒 蛇,因為對黃金的執著,使它一萬年都不能解脫,而當他翻然醒悟時, 纔終於發現,原來自己陷在了自己制造的執著的迷夢裡。
    當我們突然醒悟了,就好像從夢中驚醒了,我們就會發現,原來自 己以前所執著的那些隻不過是一種不實的虛像罷了,如“夢”,如 “幻”,如“影”,如“露”,亦如“電”。我們也會突然發現,原來心 靈的範疇,可以變得如此的開闊與自在,而“執著”就是對這種開闊 本色的背反,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有一位修行人向優波鞠多尊者求法,尊者告訴他說:“你要求法, 這很好。那麼,不管我說什麼,你都要照做。” 修行人回答說:“我既然是來向您求法的,自然會遵從您的教誨。” 尊者即刻幻現出一座陡峭的懸崖,懸崖**聳立著一棵大樹,而在 大樹下有一個又深又廣的大坑。尊者要他爬上樹去,修行人爬上去之 後,手腳緊緊地抱著樹干。
    尊者說:“把兩腳放下。”修行人就把雙腳放了下來。
    “把左手放下。”修行人把左手也放了下來。
    “把右手放下。”修行人這次抗議道:“不行啊,如果放了就會跌到 坑中摔死的!” 尊者說:“你不是答應要聽從我的吩咐嗎?要求法,就要相信我 的話。” 修行人隻能把右手也放了下來,可是哪裡還有什麼樹和坑啊,那隻 是尊者以神通變幻出的一個虛幻境界而已。這位修行人放下了心中的執 著,當下即證得阿羅漢果。
    可能有人會問,佛家既然講空,那我們還折騰什麼呢?學了又能有 什麼用呢?佛家之所以講空,是因為這個社會的人太“現實”了。過 去是這樣,時至**仍然是這樣。尤其是現在這個社會,人不斷地追求 物質享受,各種欲望不斷膨脹,什麼都想擁有,一切都以看得見、摸得 著為標準。人太現實了,就會什麼都想占有,在這種情況下,佛家講 空,顯然是很有積極意義的。
    佛家所講的空,並不是沒有,而是放下。該拿起的要拿起,該放下 的也定然要放下。不該拿起的你不能拿,不該放的你也不能放,平平淡 淡纔是空。對於當前這個社會,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睛看到的、耳朵 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舌頭嘗到的、身體感受到的、意念想到的,一切 好的東西都想要,所以佛家提出的“空”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可是對於人來說,放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人有欲。“谷” “欠”即為欲,人的欲望就如同深谷一樣,永遠都填不滿。谷為五谷, 表示食物,人喫了食物,隻能得到暫時的滿足,饑餓感很快又會降臨, 所以要喫食物來滿足食欲,就這樣循環不斷,好像永遠都不會夠,永遠 都需要補充,因此人的欲望總是“欠”著的。一直欠著,就一直難以 填滿,直到死的那一刻為止,從古到今,莫不如此。正是因為欲望永遠 得不到滿足,由此纔產生了諸多煩惱。所以,消除煩惱的根本辦法就是 消除貪欲。而消除貪欲,正是步入佛家的*根本問題,也是佛法要解決 的問題。
    P6-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