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修行與念佛/學誠法師文集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208-302
【優惠價】
130-189
【介質】 book
【ISBN】978751250806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國際文化
  • ISBN:9787512508064
  • 作者:學誠法師
  • 頁數:253
  • 出版日期:2015-09-01
  • 印刷日期:2015-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25千字
  • 《修行與念佛》是學誠法師文集繫列的第六本。學誠法師告訴我們“修行就是斷煩惱”,我們學佛、修行,乃至出家,其目的都是為了調伏我們的心。在一切境界中,都要去練習依法攝心、以心攝法。但同時,學誠法師也強調“修行不是做出來給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深處,並落實在內心深處的。修行是修心,要生處能熟、熟處能生”。
    本書如同一位傳遞佛教智慧的使者,希望能夠幫助現代快節奏生活中奮鬥的年輕人、渴望修身養性的中老年人,開啟內在智慧和慈悲,重拾一份熱切的時代責任感,過上吉祥、喜樂、幸福、圓滿的人生。
  • 《修行與念佛》為學誠法師文集繫列的第六本, 這一繫列圖書是學誠法師第一套繫統權威的文集著作 。內容主要是根據其發表在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 》等雜志上的論文,以及在國內外多種宗教大會上的 發言和電視節目中的談話輯錄而成。 世間人總是有這樣那樣的煩惱,擾亂內心,不能 平靜,學誠法師告訴我們“修行就是斷煩惱”,我們 學佛、修行,乃至出家,其目的都是為了調伏我們的 心。在一切境界中,都要去練習依法攝心、以心攝法 。但同時,學誠法師也強調“修行不是做出來給人看 的,而是發自內心深處,並落實在內心深處的。修行 是修心,要生處能熟、熟處能生”。 學誠法師在擔任《法音》雜志主編期間,發表了 很多佛法的教理教義的論文,且較為難得的是結合現 世生活的諸多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詮釋,文集的內容 積澱深厚,在佛教信眾中有很大的影響。
  • I 章前語
    生處能熟 熟處能生
    不變隨緣 隨緣不變
    依法攝心 以心攝法
    II 章前語
    道不遠人 法不離心
    心向內緣 輾轉增上
    III 章前語
    過堂用齋 善用其心
    愛惜常住物 如護眼中珠
    IV 章前語
    生清淨心 起決定解 修真實行
    念佛與皈依
    V 章前語
    精進佛七開示(一)
    精進佛七開示(二)
    精進佛七開示(三)
  • 一、“不變”內涵須明記,發心宗旨正知見 當一顆植物的種子種下去的時候,它首先要落地 生根,然後纔能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發芽生長、開 花結果。先有這個“不變”,纔談得上“隨緣”,* 後纔能收獲果實。學佛之人亦復如是,修行必須要堅 持發心、宗旨、正知見這三個“不變”。
    學佛的初發心是**寶貴、真誠的。如《大般涅 槃經·迦葉菩薩品》中說:“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 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禮初發心。” (卷第三十八)我們未來一切的功德、成就都是由初 發心而來。《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中說:“諸菩薩有 四心,能攝因、能攝果。何等為四?一者初發心,二 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轉心,四者一生補處心。初發心 ,為行道心作因緣;行道心,為不退轉心作因緣;不 退轉心,為一生補處心作因緣……初發心如種谷田中 ,行道心如谷子增長,不退轉心如華果始成,補處心 如花果有用。”發心的功德不可思議,如《華嚴經· 初發心功德品》中說:“一切眾生諸惑業,三有相續 無暫斷,此諸邊際尚可知,發心功德難思議。發心能 離業煩惱,供養一切諸如來,業惑既離相續斷,普於 三世得解脫。”(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 七)修行人的初發心往往比較清淨、純正、勇猛,但 在漫長的修行過程中,很容易慢慢忘失初心、偏離初 心,不能堅固、持久,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回歸初心, 保持一顆真誠的發心不變。
    內心裡要把修行的宗旨固守住。不能**覺得佛 法沒有錯,明天覺得還有*好的,三心二意,變來變 去,那就麻煩了。世間一切有所成就的人都是認定了 宗旨不變,纔能獲得成功,學佛、成佛*是如此。宗 旨是修行*根本之處,就好像植物的根一樣,如果根 扎得深、扎得牢,就能“根深葉茂”,乃至果實累累 ;如果根基淺薄,風一吹就跑了,連生存下來都談不 上,*不用說得到果實了。修行,要不斷地去觀察、 思維學佛的意義、成佛的宗旨,不斷地熏習無限生命 、暇滿、無常、苦、三寶功德、業果這些*根本、* 重要的概念,纔不會迷惑,不會隨著外境而動搖,內 心纔能安穩、有力,也隻有這樣的心纔堪能成熟勝妙 的菩提果實。如《華嚴經·初發心功德品》所說:“ 其心堅固難制沮,趣佛菩提無障礙,志求妙道除蒙惑 ,周行法界不告勞。”(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 卷第十七)聖勇菩薩說:“得何能下種,度生死彼岸 ,妙菩提勝種,勝於如意珠,功德流諸人,誰令此無 果?”(《菩提道次第廣論》卷第二) 我們對佛法的基本知見**不能懷疑。一旦懷疑 ,就背離了佛法。雖然我們不可能馬上建立起百分之 百的信心,但至少不要去故意懷疑。《靈峰宗論》中 說:“一切罪中,疑罪為*。一切功德,信為其首。
    信則不疑,不疑則直下承當。直下承當,則不自暴棄 。不自暴棄,則不敢暴棄人。此常不輕所以通禮四眾 、速淨六根者也。便恁麼信去,譬如日出先照高山, 何俟四十年淘汰方入佛慧哉!”(卷第二)佛法是佛 陀經過多生多劫舍頭目腦髓換來的,是歷代祖師大德 付出生命傳承下來的,不能因為我們的業障深重、智 慧淺薄,難以理解就否認它。在我們自己實證佛法的 真實境界之前,要通過對佛菩薩、傳承祖師的信心而 趨入,依教奉行,步步深進,終有**能夠體會到佛 法的真實不虛。就好比做科學實驗,在自己親手完成 實驗之前,其實是憑借對老師、教科書的信心而進行 下去的,如果對老師講的實驗步驟和結果沒有信心, 根本不會去做實驗,即使做到一半也會放棄,永遠不 可能得到*終的結果。所以,修行佛法,一定要堅持 正確的知見不動搖。
    總而言之,發心、宗旨、正知見是“不變”的三 個內涵。發心要真誠,宗旨要堅固,知見要正確。正 如蒲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說:“學道一要真為生 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發見識。無真實為生死心 ,饒你有志氣力量,隻作世間豪傑,斷不能為出世聖 賢。無真實剛骨,饒你要出生死,決被情欲牽,熟境 迷,利名移奪,魔患埋沒去。無真正見識,饒你怖生 死,勇猛直前,必被邪師惡友引誘,輕安少得縈惑, 或墮光影門頭,或坐知見窠臼,乃至或以味禪為功德 ,或以空寂為家鄉,極勝亦流入二乘權曲境界,無由 直趨菩提。”(卷第二) P27-3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