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吉集(索達吉堪布的心靈厚禮共6冊)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1715-2484
【優惠價】
1072-1553
【介質】 book
【ISBN】978750754072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華文
  • ISBN:9787507540727
  • 作者:索達吉堪布
  • 頁數:1344
  • 出版日期:2014-01-01
  • 印刷日期:2014-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法王晉美彭措,被十世班禪大師尊為“聖者法王”。
      ★法王是世界上*大佛學院——喇榮五明佛學院的創始人,當今眾多極具影響力的高僧大德的根本上師。
      ★本書是法王畢生的智慧流露,字字句句難得一見,非親近弟子不能得聞。其親傳弟子索達吉堪布為利益*多人,多方搜集幾十年的法王教言,費盡心血翻譯、編輯而成。是法王迄今**的漢文傳世之作。
      ★尤其書中一針見血地剖析了當今佛教界的一些現像,讓世人明了如何選擇具德上師,認清什麼是真正的藏傳佛教。
  • 當今時代,如此振聾發聵的教言,對許多人來講 ,應該說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不離(上師人生開示錄)》中一些教言似乎尖 銳,個別人看後或許有如坐針氈之感。但正如阿底峽 尊者所言:“擊中要害的批評,是最殊勝的教言;指 摘弟子過失的師父,是最好的上師。”愛之深,纔會 責之切。 法王對某些人的嚴厲,猶如慈母呵斥犯錯的獨子 ,一切隻因慈悲。 《不離(上師人生開示錄)》由索達吉編譯。 當今時代,如此振聾發聵的教言,對許多人來講,應該說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書中一些教言似乎尖銳,個別人看後或許有如坐針氈之感。但正如阿底峽尊者所言:“擊中要害的批評,是最殊勝的教言;指摘弟子過失的師父,是最好的上師。”愛之深,纔會責之切。   法王對某些人的嚴厲,猶如慈母呵斥犯錯的獨子,一切隻因慈悲。
  • 開篇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第一章 為何我們活得不快樂
    真正令你受盡折磨的,實際上是心魔
    有多少傲慢、貪心、吝嗇、嗔心、愚痴,你就有多少苦
    貪也是白貪
    越吝嗇,活得越窮
    盡量像對待母親一樣原諒怨敵
    別人有福報,一定要隨喜
    “在整個世界上,我是*卑劣的人”

    第二章 識破煩惱的真面目
    都是分別念惹的禍
    男女之愛也是貪
    貪心在得到滿足之後會*增上
    有嗔心之人,連一個快樂的機會都沒有
    越愚痴,前途越黑暗
    貪嗔痴是一切禍害的根源

    第三章 痛苦和快樂都是無常
    我們經常“自討苦喫”
    想過自己死後要去哪兒嗎
    “臨終彌留際,唯福能救護”
    活著不是為了懷念過去
    別認為青春永遠**
    如果我們臉上沒有污漬,在鏡子中也照不出來

    第四章 有佛心,事竟成
    對所有人都要有慈悲心
    耍小聰明的人衰敗起來很快
    別妄想依靠有權有勢的人
    忘恩之人享用不到任何功德
    越有錢有勢,對周圍的人越要看得起
    占便宜就是顛倒因果
    愛說妄語,小心報應
    喜歡熱鬧有極大的過失
    無論貧富,都要有利他之心
    任何時候都別抱怨他人

    第五章 一切都還來得及
    別再心猿意馬了
    讓心不躁動的秘訣
    對佛菩薩要有“貪心”
    “念一百萬遍阿彌陀佛名號就能往生極樂”
    僅僅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也能遣除任何邪惡的損害
    罵了人,請馬上念“嗡班匝薩”
    菩提心可遣除一切負能量
    不要讓自己成為欲望的奴隸

    第六章 眾生皆苦,能斷為大


    開篇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第一章 為何我們活得不快樂
    真正令你受盡折磨的,實際上是心魔
    有多少傲慢、貪心、吝嗇、嗔心、愚痴,你就有多少苦
    貪也是白貪
    越吝嗇,活得越窮
    盡量像對待母親一樣原諒怨敵
    別人有福報,一定要隨喜
    “在整個世界上,我是*卑劣的人”

    第二章 識破煩惱的真面目
    都是分別念惹的禍
    男女之愛也是貪
    貪心在得到滿足之後會*增上
    有嗔心之人,連一個快樂的機會都沒有
    越愚痴,前途越黑暗
    貪嗔痴是一切禍害的根源

    第三章 痛苦和快樂都是無常
    我們經常“自討苦喫”
    想過自己死後要去哪兒嗎
    “臨終彌留際,唯福能救護”
    活著不是為了懷念過去
    別認為青春永遠**
    如果我們臉上沒有污漬,在鏡子中也照不出來

    第四章 有佛心,事竟成
    對所有人都要有慈悲心
    耍小聰明的人衰敗起來很快
    別妄想依靠有權有勢的人
    忘恩之人享用不到任何功德
    越有錢有勢,對周圍的人越要看得起
    占便宜就是顛倒因果
    愛說妄語,小心報應
    喜歡熱鬧有極大的過失
    無論貧富,都要有利他之心
    任何時候都別抱怨他人

    第五章 一切都還來得及
    別再心猿意馬了
    讓心不躁動的秘訣
    對佛菩薩要有“貪心”
    “念一百萬遍阿彌陀佛名號就能往生極樂”
    僅僅念誦一遍《普賢行願品》,也能遣除任何邪惡的損害
    罵了人,請馬上念“嗡班匝薩”
    菩提心可遣除一切負能量
    不要讓自己成為欲望的奴隸

    第六章 眾生皆苦,能斷為大
    怎樣斷除貪戀一個人的痛苦
    人生真是一場夢嗎

    第七章 正見的力量
    人生*可靠的是信心和正見
    再小的善業,也可換來無量安樂
    “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
    “世間的瑣事,若去希求,就沒有一個完結之時”
    平時一定不能攀緣太多
    對惡劣的人必須要清理

    第八章 問道要問過來人
    師恩重於佛恩
    恭敬上師不能隻看表面行為
    尋找上師不要以貌取人
    依止上師不要喜新厭舊
    有傳承,纔有力量
    對菩薩不能隨便誹謗
    是不是所有論典都值得恭敬
    彩虹再美,也不值得追尋
    第九章誰是真正的福田
    不要再打著佛教旗號破壞佛教了
    當今時代,人人心裡都住有一個惡魔
    有佛法,就有辦法
    警惕假出家人
    為什麼有些人學佛會被騙
    *信誓旦旦的話往往是謊言
    “悲與智”是衡量善知識的**標準
    不要有一點境界就得意忘形
    活佛也分好幾種
    我不是“活佛”
    “如果自己的心沒有變成魔,那外境上沒有任何一個魔”
    學經和修行哪個*重要
    不要妄言“我什麼都不怕”
    別把修行變成毒藥
    獨自在寂怎樣斷除貪戀一個人的痛苦
    人生真是一場夢嗎

    第七章 正見的力量
    人生*可靠的是信心和正見
    再小的善業,也可換來無量安樂
    “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
    “世間的瑣事,若去希求,就沒有一個完結之時”
    平時一定不能攀緣太多
    對惡劣的人必須要清理

    第八章 問道要問過來人
    師恩重於佛恩
    恭敬上師不能隻看表面行為
    尋找上師不要以貌取人
    依止上師不要喜新厭舊
    有傳承,纔有力量
    對菩薩不能隨便誹謗
    是不是所有論典都值得恭敬
    彩虹再美,也不值得追尋

    第九章 誰是真正的福田
    不要再打著佛教旗號破壞佛教了
    當今時代,人人心裡都住有一個惡魔
    有佛法,就有辦法
    警惕假出家人
    為什麼有些人學佛會被騙
    *信誓旦旦的話往往是謊言
    “悲與智”是衡量善知識的**標準
    不要有一點境界就得意忘形
    活佛也分好幾種
    我不是“活佛”
    “如果自己的心沒有變成魔,那外境上沒有任何一個魔”
    學經和修行哪個*重要
    不要妄言“我什麼都不怕”
    別把修行變成毒藥
    獨自在寂靜處修行很危險
    永遠不要相信“永遠”

    後記 一滴水,也與有緣者分享
    靜處修行很危險
    永遠不要相信“永遠”
    後記一滴水,也與有緣者分享
  • 別人有福報,一定要隨喜 當別人在財富、聲譽、權勢等方面比較圓滿時, 我們不應該生嫉妒心,否則就是著魔了。
    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別猛烈,看到別人名聲大了、 錢財多了,內心就特別難受,好像自己的福報被奪走 了一樣。但實際上,別人擁有的一切,跟你半點關繫 也沒有。就算他有財有勢、功成名就,那也都是他的 福報,你再怎麼嫉妒,自己也得不到一點一滴。
    現在某些人,認為別人的聲譽如日中天,會對自 己的名聲造成妨礙;別人若是名譽掃地,自己便會聲 名鵲起,這無疑是在痴心妄想。
    其實,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擁有圓滿功德,對你個 人的名聲也不會造成絲毫損害;反之,假如所有人都 活在窮困潦倒中,你也不可能從中得到什麼聲譽。因 此,當別人具有福報時,我們沒必要嫉妒不已,而應 當生起歡喜心,由衷地隨喜! P31-32 貪心在得到滿足之後會*增上 眾生的貪欲始終無法滿足,越享受,會越增上。
    就像從未經歷過男女之事的人,雖然也有貪欲, 但還不會嚴重到不可抑制的程度。可如果享受過一次 ,就會越來越希求,以至於欲望不斷增長,始終沒有 滿足之時。
    有些人天真地認為,自己隻享受一次欲樂,就足 夠了。但若想以此令貪欲變淡,這無疑是異想天開。
    如同飲用鹽水,隻會越喝越渴,貪欲越享受就會越熾 盛,永遠也不可能讓你心甘情願地舍離。
    試想,假如貪欲在滿足之後真會減少,那很多人 一生中已得過無數次的滿足了,可時至**,為什麼 我們的貪欲還在不斷增長,並沒有隨時間流逝而減輕 呢? 其實,男歡女愛乃至世上*誘人的妙欲,人們即 使一生沉溺其中,也不會感到滿足。貪心帶給我們的 快樂,少而短暫,而*後的苦果,卻需要多生累劫去 承受。
    就像拉車的牲口,為了喫路邊的一撮草,就要遭 受不斷的鞭撻。它得到的,隻有一口草那麼少,身心 卻蒙受了巨大苦痛。得利少,痛苦多,世間貪欲莫不 如此。
    既然貪欲如此害人,若想真正消除它,就不能靠 滿足它來淡化,而要依佛法的竅訣加以對治。
    P46-47 我們經常“自討苦喫” 佛法的殊勝教言,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愈一切病 苦一樣,有緣者聽受並付諸實踐後,可以清淨自己的 貪嗔痴煩惱。
    我們每個人業感不同,故從中幻化的苦樂有天壤 之別。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喫同住,感受 也不盡相同——一個人晚上做夢吉祥,身體也安康, 而另一個人卻可能噩夢連連,身體不適,心情糟糕得 “在整個世界上,我是*卑劣的人”   仲敦巴尊者曾說過:“在整個世界上,我是*卑劣的人。”阿底峽尊者也說:“自己若有學問,就會特別謙虛地對待別人。”這些具有殊勝功德、遠離一切過患的大成就者,對所有眾生尚且一視同仁、十分謙遜,我們凡夫的過患如塵垢一樣多,又憑什麼理直氣壯地傲氣衝天呢?   極為傲慢、自以為是的人,往往是中了魔王的花箭,因此,我們千萬不要認為自己高人一等,而應學會謙虛、低調,就像被馴服的駿馬,不管是什麼人,都可以讓他騎在自己身上,恭敬地為別人做事情。
         別人有福報,一定要隨喜   當別人在財富、聲譽、權勢等方面比較圓滿時,我們不應該生嫉妒心,否則就是著魔了。
      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別猛烈,看到別人名聲大了、錢財多了,內心就特別難受,好像自己的福報被奪走了一樣。但實際上,別人擁有的一切,跟你半點關繫也沒有。就算他有財有勢、功成名就,那也都是他的福報,你再怎麼嫉妒,自己也得不到一點一滴。
      現在某些人,認為別人的聲譽如日中天,會對自己的名聲造成妨礙;別人若是名譽掃地,自己便會聲名鵲起,這無疑是在痴心妄想。
      其實,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擁有圓滿功德,對你個人的名聲也不會造成絲毫損害;反之,假如所有人都活在窮困潦倒中,你也不可能從中得到什麼聲譽。因此,當別人具有福報時,我們沒必要嫉妒不已,而應當生起歡喜心,由衷地隨喜!         貪心在得到滿足之後會*增上   眾生的貪欲始終無法滿足,越享受,會越增上。
      就像從未經歷過男女之事的人,雖然也有貪欲,但還不會嚴重到不可抑制的程度。可如果享受過一次,就會越來越希求,以至於欲望不斷增長,始終沒有滿足之時。
      有些人天真地認為,自己隻享受一次欲樂,就足夠了。但若想以此令貪欲變淡,這無疑是異想天開。如同飲用鹽水,隻會越喝越渴,貪欲越享受就會越熾盛,永遠也不可能讓你心甘情願地舍離。
      試想,假如貪欲在滿足之後真會減少,那很多人一生中已得過無數次的滿足了,可時至**,為什麼我們的貪欲還在不斷增長,並沒有隨時間流逝而減輕呢?   其實,男歡女愛乃至世上*誘人的妙欲,人們即使一生沉溺其中,也不會感到滿足。貪心帶給我們的快樂,少而短暫,而*後的苦果,卻需要多生累劫去承受。
      就像拉車的牲口,為了喫路邊的一撮草,就要遭受不斷的鞭撻。它得到的,隻有一口草那麼少,身心卻蒙受了巨大苦痛。得利少,痛苦多,世間貪欲莫不如此。
      既然貪欲如此害人,若想真正消除它,就不能靠滿足它來淡化,而要依佛法的竅訣加以對治。
         我們經常“自討苦喫”   佛法的殊勝教言,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愈一切病苦一樣,有緣者聽受並付諸實踐後,可以清淨自己的貪嗔痴煩惱。
      我們每個人業感不同,故從中幻化的苦樂有天壤之別。哪怕是一家三口,整天在一起同喫同住,感受也不盡相同——一個人晚上做夢吉祥,身體也安康,而另一個人卻可能噩夢連連,身體不適,心情糟糕得一塌糊塗。所以,不管是誰,哪怕關繫再親密,都不可能是同一個感受。
      那麼,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樂,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它並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於我們的心。
      如果我們心中充滿慈悲和信心,今生一定會安樂;而若以無漏的智慧攝持,還將達到圓滿究竟的解脫。但假如經常生起惡念而造業,那麼等待自己的,無疑就隻有猙獰的惡趣、難忍的苦痛。
      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也指出:“心為一切諸法之源,故名為普作王。”為什麼稱為“普作”呢?因為心既能作清淨的涅槃,也能作不清淨的輪回。就是說,輪回中的一切,是不清淨心的顯現;涅槃和智慧,是清淨心的顯現。
      若詳加觀察,我們會發現,外境中根本找不到真正實有的事物,所以,清淨和不清淨的根本,**就是自己的心。
      既然心能顯現輪回、涅槃等一切法,那麼,若將自己的心轉到善法方面,安樂將會指日可待;假如不能調伏自心,經常在煩惱的推動下為非作歹,未來也必定是自討“苦”喫。
         我不是“活佛”   如今許多世間人經常喜歡拜活佛,此舉雖然有功德,但希望大家在依止之前,*好先多方面詳細觀察, 不要輕信一些過分的宣傳。
      眾人說我是活佛列繞朗巴的化身,但我不要說白天,就連晚上做夢也從沒想過自己是這位大成就者。像我一般低劣的人還有很多,甚至有人比我*可憐。其實,得了“活佛”的虛名之後,對自身有什麼樣的意義?希望有些人仔細想一想。
      以前有很多大德,雖被人們尊稱為“活佛”,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隻是默默守護著自己的功德。還有些大德不願得到“活佛”稱號,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弘法利生事業的如日中天。可現在有些人,自以為是“活佛”,成天活在別人的贊譽聲中洋洋自得,甚至還整天喝酒吸煙,經常對女人生貪心,所得的錢財也用來享欲……目睹濁世的這種惡劣形像,真是讓人心生悲憫。
      有些品行低劣的人,為了獲取別人的恭敬供養,大言不慚自詡為“活佛”,對別人也講:“一塌糊塗。所以,不管是誰,哪怕關繫再親密,都不 可能是同一個感受。
    那麼,這些千奇百怪的痛苦和快樂,到底是從哪 裡來的呢?它並不是外境招致的,而是源於我們的心 。
    如果我們心中充滿慈悲和信心,今生一定會安樂 ;而若以無漏的智慧攝持,還將達到圓滿究竟的解脫 。但假如經常生起惡念而造業,那麼等待自己的,無 疑就隻有猙獰的惡趣、難忍的苦痛。
    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也指出:“心為一切諸法之 源,故名為普作王。”為什麼稱為“普作”呢?因為 心既能作清淨的涅槃,也能作不清淨的輪回。就是說 ,輪回中的一切,是不清淨心的顯現;涅槃和智慧, 是清淨心的顯現。
    若詳加觀察,我們會發現,外境中根本找不到真 正實有的事物,所以,清淨和不清淨的根本,**就 是自己的心。
    既然心能顯現輪回、涅槃等一切法,那麼,若將 自己的心轉到善法方面,安樂將會指日可待;假如不 能調伏自心,經常在煩惱的推動下為非作歹,未來也 必定是自討“苦”喫。
    P58-59 尋找上師不要以貌取人 愚人交朋結友,往往會觀察對方的財產、地位、 相貌,而如今尋找上師好像也是如此,若其父母有一 定地位,人也長得比較莊嚴,很多人就喜歡當他的弟 子。
    在古代,活佛長相並不一定端莊妙好。像大名鼎 鼎的布頓大師,是夏魯派的創始人,他生下來時嘴巴 、鼻子都很大,異常難看。他的母親特別傷心:“我 隻有這一個孩子,卻長得如此丑陋,誰願意見到他呢 ?”沒想到,這個嬰兒竟然開口說道:“布頓巴(藏 文音譯,意為這個孩子誰都可見),我並不計較這些 !”結果,他長大之後成了一代高僧。
    在格魯派的歷史中,其貌不揚的高僧大德也為數 不少。
    其實,若是娶媳婦,選個美貌一點的也可以,但 依止大德就不一定非要如此了。以貌取人,這是愚人 的觀察方法,作為有智慧的人,理應注重內在勝於外 在——隻有詳細觀察了上師的悲心、智慧後,再決定 是否去依止,這樣纔會比較可靠。
    P156 我不是“活佛” 如今許多世間人經常喜歡拜活佛,此舉雖然有功 德,但希望大家在依止之前,*好先多方面詳細觀察 , 不要輕信一些過分的宣傳。
    眾人說我是活佛列繞朗巴的化身,但我不要說白 天,就連晚上做夢也從沒想過自己是這位大成就者。
    像我一般低劣的人還有很多,甚至有人比我*可憐。
    其實,得了“活佛”的虛名之後,對自身有什麼樣的 意義?希望有些人仔細想一想。
    以前有很多大德,雖被人們尊稱為“活佛”,但 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隻是默默守護著自己的 功德。還有些大德不願得到“活佛”稱號,但這並不 妨礙他們弘法利生事業的如日中天。可現在有些人, 自以為是“活佛”,成天活在別人的贊譽聲中洋洋自 得,甚至還整天喝酒吸煙,經常對女人生貪心,所得 的錢財也用來享欲……目睹濁世的這種惡劣形像,真 是讓人心生悲憫。
    有些品行低劣的人,為了獲取別人的恭敬供養, 大言不慚自詡為“活佛”,對別人也講:“活佛是* 尊貴的!活佛的地位在藏傳佛教中*高!”結果不少 人竟也信以為真,認為隻要是“活佛”,哪怕他沒有 任何功德都可以去依止。
    而對於沒有“活佛”稱號的人, 不管他有多麼 殊勝的功德、廣博的學識,甚至善知識的法相全部具 足,他們也不會有點滴恭敬心。
    這種現像在漢地比較普遍,而且,如今這個問題 比較復雜,有些假活佛給藏傳佛教的確帶來了深遠的 危害。
    P193-194 活佛是*尊貴的!活佛的地位在藏傳佛教中*高!”結果不少人竟也信以為真,認為隻要是“活佛”,哪怕他沒有任何功德都可以去依止。
      而對於沒有“活佛”稱號的人, 不管他有多麼殊勝的功德、廣博的學識,甚至善知識的法相全部具足,他們也不會有點滴恭敬心。
      這種現像在漢地比較普遍,而且,如今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有些假活佛給藏傳佛教的確帶來了深遠的危害。
            尋找上師不要以貌取人   愚人交朋結友,往往會觀察對方的財產、地位、相貌,而如今尋找上師好像也是如此,若其父母有一定地位,人也長得比較莊嚴,很多人就喜歡當他的弟子。
      在古代,活佛長相並不一定端莊妙好。像大名鼎鼎的布頓大師,是夏魯派的創始人,他生下來時嘴巴、鼻子都很大,異常難看。他的母親特別傷心:“我隻有這一個孩子,卻長得如此丑陋,誰願意見到他呢?”沒想到,這個嬰兒竟然開口說道:“布頓巴(藏文音譯,意為這個孩子誰都可見),我並不計較這些!”結果,他長大之後成了一代高僧。
      在格魯派的歷史中,其貌不揚的高僧大德也為數不少。
      其實,若是娶媳婦,選個美貌一點的也可以,但依止大德就不一定非要如此了。以貌取人,這是愚人的觀察方法,作為有智慧的人,理應注重內在勝於外在——隻有詳細觀察了上師的悲心、智慧後,再決定是否去依止,這樣纔會比較可靠。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