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漫談弟子規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宗教
【市場價】
310-449
【優惠價】
194-281
【介質】 book
【ISBN】978755180163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三秦
  • ISBN:9787551801638
  • 作者:口述:索達吉堪布
  • 頁數:317
  • 出版日期:2015-11-01
  • 印刷日期:2015-1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0千字
  • 藏傳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遇到國學經典《弟子規》,會發生怎樣的踫撞?
    《漫談弟子規》,就是這樣一部由藏地高僧來講解的國學經典。
    索達吉堪布說:“我作為一個藏族人,以前對漢地的國學文化知之甚少,後來看到這方面的典籍,很喫驚,覺得許多道理**殊勝,每個人都一定要學。特別是這部《弟子規》,我不但自己學、給別人講,還把它翻譯成藏文,**給藏地的大人和孩子。”
    也許有人覺得,《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跟成年人沒有關繫。
    然而,索達吉堪布指出:“古代是如此,但古代孩子所受的教育、所具有的德行,**我們這些大人有嗎?不見得。沒有,那就是孩子,就要學,誠如《戒律花鬘論》所說:‘不知理,六十歲也如孩童。’我們大,是大在年齡上,如果道德學問不是那麼踏實,甚至一片空白,為什麼不學呢?而且,大人學了,纔有資格引導孩子。學校重視分數也就罷了,做家長的必須要給孩子補上德育課程,否則,孩子的智慧你放心嗎?沒有德行,智慧又依靠什麼成長?”
    也許有人覺得,如果對佛教感興趣,應該學《金剛經》、大圓滿,跟儒家經典沒有關繫。
    然而,索達吉堪布指出:“孔孟之道裡沒有佛教的輪回思想,沒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來藏的甚深教言,但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講得確實好。”“人做不好的話,就算出家了,也不會守規矩的,要發心利他*難,要成佛,那太遙遠了。”
    所以,索達吉堪布這本《漫談弟子規》,孩子值得看,大人也值得看;佛教徒值得看,非佛教徒也值得看。
    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對人格培育的益處,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智慧。

  • 這本《漫談弟子規》是索達吉堪布寫給每一個人 的。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無論是否學佛,都能夠從 中獲益。 《弟子規》是古人的經典啟蒙讀物,是中國傳統 文化的樹根。這些孝敬父母、誠實守信、待人接物的 道理,看似基礎,然而實際上,當今人們的很多問題 ,都能在《弟子規》裡找到解決之道。對於每一個人 來說,學習《弟子規》,都有助於提升人生的品質和 層次,培養起完善的人格,為工作、生活打好根基。 《漫談弟子規》中,索達吉堪布旁征博引,通過 大量世間故事和格言、佛教公案與教證,不僅對這部 儒家文化經典進行了深入淺出、通俗風趣的講解,而 且從業果、依師、無限生命、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觀念 角度進行了補充,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索達吉堪布說:“《弟子規》也是佛菩薩的一種 加持。” 這本《漫談弟子規》是索達吉堪布寫給每一個人的。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無論是否學佛,都能夠從中獲益。 《弟子規》是古人的經典啟蒙讀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樹根。這些孝敬父母、誠實守信、待人接物的道理,看似基礎,然而實際上,當今人們的很多問題,都能在《弟子規》裡找到解決之道。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學習《弟子規》,都有助於提升人生的品質和層次,培養起完善的人格,為工作、生活打好根基。 本書中,索達吉堪布旁征博引,通過大量世間故事和格言、佛教公案與教證,不僅對這部儒家文化經典進行了深入淺出、通俗風趣的講解,而且從業果、依師、無限生命、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觀念角度進行了補充,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索達吉堪布說:“《弟子規》也是佛菩薩的一種加持。”
  • 索達吉堪布 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 堪布對藏傳佛教的傳統法義學修甚深。為了讓更多人了悟佛法精髓,他試圖用現代方式向人們傳遞生命真相,是一位在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講臺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三十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引導大眾實踐佛法的學修傳統,同時,利用空餘時間互譯漢藏經典,從事慈善事業。 近年參與舉辦過多次論壇會議,與海內外學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環保、和平等問題,探討人類的發展方向,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家的。 對於外界的種種贊譽,他說:“我隻是一名老師,教傳佛法的老師。” 已出版書籍:《苦纔是人生》《做纔是得到》《殘酷纔是青春》《能斷》《不離》《有求》《你在忙什麼》等。
  • 自序
    弟子規原文
    總敘
    入則孝
    出則悌


    泛愛眾
    親仁
    餘力學文
    結語
    自序/ 1
    弟子規原文/6
    總敘/001
    入則孝/007
    出則悌/061
    謹/113
    信/171
    泛愛眾/219
    親仁/265
    餘力學文/287
    結語/316
  • 《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
    聖人,狹義上是指儒教的創始人孔子,廣義上則 指所有聖賢和高僧大德。這些聖人的教誨雖然一度被 否定過,但卻沒有被歷史淹沒,當仁人志士看到並反 思社會的各種現像時,便強烈呼吁恢復傳統。而這也 得到了**上有見識的學者支持,英國湯因比博士就 說:“要解決21世紀的社會問題,一定要借助孔孟學 說和大乘佛教。” 我希望大家明白,我們的確需要聖者的教言。
    凡夫的語言表面上有趣、吸引人,但你去學,又 學不到東西,說不定還會傷害自己,所以本論教誡說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做人和學佛一樣,進步不容易,很多時候要從這 些“小地方”留心,千萬不要以為看看無妨。現在雜 書多,流行的歌曲和視頻也多,你看了,就被染污了 。本來還挺聰明的,現在變笨了:本來很有志向的, 現在變脆弱了。所以,要在點點滴滴上注意,否則積 重難返,到了一定的時候,就再也不會對聖人的教誨 感興趣了。
    這部《弟子規》依據孔子的教言展開。《論語· 學而》這段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 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它的總 綱。
    《弟子規》一共七個主題:首先是孝、悌,之後 是謹、信,泛愛眾、親仁,*後是餘力學文。
    “入則孝”。中國古代對孝是相當重視的,所謂 “百善孝為先”“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判斷一個 人是否有品性、有出息,首先看他孝不孝。
    “出則悌”。悌就是友愛兄弟姐妹。“孝”字是 上“老”下“子”,意為做子女的要頂戴、敬養父母 ;“悌”字是左“心”右“弟”,表示哥哥心中有弟 弟。很形像。
    “謹”。為人處世小心謹慎、認真對待,不肆意 妄為,不敷衍了事,這類似佛教裡的以正知正念守護 根門。
    “信”。誠實守信,做事、說話乃至起心動念全 都實實在在,不虛偽、不欺詐。
    “泛愛眾”。普遍廣泛地愛天底下所有人,用佛 教的話說,就是以慈悲心關愛一切眾生。
    “親仁”。親是親近、依止,仁是有德之人,要 親近善知識或德高望重的人。
    “餘力學文”。以上六點做好了,如果還有多餘 的時間和精力,可以學習六藝等各類有益的學問。 先有德,後有纔 從這個總敘我們看到,古人重德。
    所謂德纔兼備,也是先有德,後有纔,德培養得差不 多了,纔開始學文。
    但**好像是反的,很多人重纔輕德,家長老師 們隻看分數,能學、能記、能考就是好孩子、好學生 ,至於言語行為如何,沒人理會。這樣等孩子長大了 ,也許會有纔氣、有纔干,但做人不一定行。學歷不 很多人都聽說過《弟子規》,但它到底講了什麼,跟我們有什麼關繫?或許,本書可以給你一點啟示。
    為什麼要了解古人的智慧? 凡夫的語言表面上有趣、吸引人,但你去學,又學不到東西,說不定還會傷害自己,所以《弟子規》教誡:“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做人不容易,很多時候要從這些“小地方”留心,千萬不要以為看看無妨。現在雜書多,流行的歌或視頻也多,你看了,就被染污了。本來還挺聰明的,現在變笨了,本來很有志向的,現在變脆弱了。所以,要在點點滴滴上注意,否則積重難返,到了一定的時候,就再也不會對聖人的教誨感興趣了。
    出家人也講孝道嗎? 佛陀時代有一位阿羅漢,父母**貧窮,他想供養,又不知是否違背戒律,於是去請示佛陀。佛陀召集僧眾,開許說:“假令出家,於父母處,應須供給。”可見,出家人供養父母,是合乎律制的。
    有人學了點中觀,就把父母觀“空”了,父母說什麼都不理不睬,這是不對的。
    學了佛就不用孝順父母了?佛陀沒有這麼教過。佛陀說,父母是我們的恩田,是嚴厲對境——你孝順父母,功德很大;違逆父母,過失也一樣大。所以,不管父母有沒有學問,一個有教養的人,無論你在家或是出家,都要孝順、恭敬、供養父母。
    那出家人這樣做,是不是一種執著呢? 是一種執著。就像漢地的懶殘和尚,他為養活母親,甚至典當了袈裟去換米。但結果呢?他的執著不僅沒有影響修行,反而讓他成就了。
    作為出家人,您怎麼對待您的母親? 我經常感到慚愧,我母親來佛學院出家十五年了,但我沒有為她做過什麼,也做不了什麼。不過,讓我比較欣慰的是,我從來沒有跟母親吵過架。有看不慣的地方,我會用委婉的語氣提醒她,她一聽就懂,懂了就改了。改了,我就放心了。
    我一直認為母親很聰明,如果她識字,智慧肯定超過我,我經常跟她這麼說。不過,雖然母親不識字,卻能背誦《極樂願文》《普賢行願品》《度母贊》等文字,我小時候會的那些都是她教的,母親的記性很好。
    我確實沒有為母親做過什麼。也是忙吧,*多上課前去看她一下,也就一分鐘,不過母親挺安慰的。一分鐘左右我就離開那兒,來上課了。這是我的孝順方式,和古人、世間以及佛教界中那些孝子比,很慚愧。
    現在微信上有各種信息,很多以前沒見過,多學這些有好處嗎? 博而不專會落於浮泛,形不成有力的深度,就像莊子說的:“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他告訴我們,修道*忌諱的是雜,雜了心就不一,就多;多了就無法低,學校名氣也不小,但一做事就缺東西,不會溝通 ,不為別人著想,接觸兩下便暴露不少問題。所以, 還是要學學傳統。
    其實有了德,再有纔是不難的。
    小時候我有兩家親戚,現在回想起來,一家似乎 總是在吵架,父母打孩子,孩子也互相打罵,一進帳 篷就鬧哄哄的,兩個大人、十幾個孩子,打罵聲,哭 喊聲,讓人待不下去。還有一家,孩子沒有那麼多, 六個,但父母很慈悲,給他們講道德,而他們之間也 從不打架。
    後來的結果正好印證了這些古訓:前一家的孩子 沒一個有出息的,連生活都困難;而後一家的孩子全 都成了纔,在家的對社會作出貢獻,出家的修行有成 。
    所以,我希望**的家教裡,一定要重視德育。
    P3-5 攝持並向內專注,就擾;擾了就會落入憂慮和糾結;憂慮糾結,就修不下去了。
    薩迦班智達教誡:“智者學習諸知識,究竟一門通世間,愚者雖是見識廣,不能照明如星光。”他把群星和太陽做了一個對比:群星雖然遍布虛空,卻無力遣除黑暗,太陽隻有一枚,卻能遍照世間。
    《荀子·勸學》裡也有一個比喻:“鼯鼠五能,不能成一技。”鼯鼠是一種小飛鼠,有點像松鼠,它能飛,卻飛不上屋頂;能攀,卻爬不上樹梢;能遊,卻渡不過小水溝;能跑,卻趕不上人走;能藏,卻蓋不住身體。它有五種技能,卻沒有一樣拿得出手,很悲哀。
    由此我們了解,求真知,需要深入。
    所謂的應機施教,是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論語·**篇》有這麼一段情節: 子路問孔子:“當我聽到一個好主意,可以立即去做嗎?” 孔子說:“你的父親和哥哥都健在,為什麼不問問他們,卻聽到了就做?” 冉有問:“聽到一個好主意,可以立即去做嗎?” 孔子說:“聽到了就要立即去做。” 公西華在旁感到奇怪,問道:“老師,他們兩人的問題一樣,為什麼您的回答卻不同呢?” 孔子說:“冉有為人猶豫、退縮,所以我鼓勵他果斷一點;子路勇氣過人,但遇事往往思慮不周,所以我抑制一下他的衝動,讓他三思而行。” 這種因人而異卻又恰到好處的教育方式,隻有真正的智者纔做得到,然而,這樣的人確實不多。
    《君規教言論》中說:在一個大國裡,一定有賢善的人,有卑劣的人,什麼樣的人都有。正因為了解到什麼眾生都有,而眾生的根機、意樂、性格、智慧等又都不同,佛陀纔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以便恰當地利益每一個眾生。
    這就是應機施教,或說因材施教。
    佛教有什麼可打動人的? 聖天論師在佛教歷***會講理,他一生的辯論事業中,勝伏過許多外道。晚年時,尊者又贏了一位婆羅門。婆羅門心服口服,但他有個弟子不服,他想:“既然我的上師辯不贏你,那我就用刀贏你。”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