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責任與擔當/學誠法師文集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哲學/宗教 -> 哲學
【市場價】
204-297
【優惠價】
128-186
【介質】 book
【ISBN】978751250752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國際文化
  • ISBN:9787512507524
  • 作者:學誠法師
  • 頁數:238
  • 出版日期:2015-03-01
  • 印刷日期:2015-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22千字
  • 《責任與擔當》是學誠法師文集繫列的第三本。學誠法師開示說:佛教文化建設的歷史性機遇已經來臨,在**經濟一體化、文化結構多元化的環境中,秉持佛教的高度自覺,依據契理契機的原則,變換出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佛教新文化,將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使命。本書如同一位傳遞佛教智慧的使者,希望能夠幫助現代快節奏生活中奮鬥的年輕人、渴望修身養性的中老年人,開啟內在智慧和慈悲,重拾一份熱切的時代責任感,過上吉祥、喜樂、幸福、圓滿的人生。
  • 《責任與擔當》為學誠法師文集繫列的第三本, 這一繫列圖書是學誠法師第一套繫統權威的文集著作 。內容主要是根據其發表在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 》等雜志上的論文,以及在國內外多種宗教大會上的 發言和電視節目中的談話輯錄而成。 佛教作為一種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在長達兩千 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進程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成為中 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時佛教也在邁向全 球化的今天,為實現世界性宗教合作和文化融合帶來 了新的曙光。今天快速發展、瞬息萬變的時空因緣, 向中國佛教徒提出了莊嚴的使命,因此,學誠法師召 喚中國佛教徒發願承擔,為佛教的弘揚與優秀文化的 傳播貢獻最大的力量,不辜負時代的寄托與佛陀的恩 德,如此方能無愧於時代賦予中國佛教徒的時代責任 和勇敢擔當。 學誠法師在擔任《法音》雜志主編期間,發表了 很多佛法的教理教義的論文,且較為難得的是結合現 世生活的諸多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詮釋,文集的內容 積澱深厚,在佛教信眾中有很大的影響。
  • I 章前語
    略論中國佛教的文化建設
    大乘佛法與人文道德界說
    一個佛教徒的科學觀
    生命的無比尊嚴與無上價值
    佛教與人類健康
    中國佛教關注生態文明建設
    愛護地球 守護家園
    自然災害後的心靈救助
    **興 佛教興
    願善心善行薪火相傳
    II 章前語
    努力形成讀誦、研習、講解佛典的良好氛圍
    迎接佛教發展的春天
    總結歷史經驗 把握時代走向
    圓融二諦 直下承擔
    培養外語人纔 讓中國佛教走向世界
    佛以一音演說法 眾生隨類各得解
    III 章前語
    佛教在促進文化深層次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佛教的經驗與啟示
    法顯大師對當今佛教的啟迪
    彌勒信仰乃人間淨土的歸趣
    漢藏佛學研究的意義和建議
    架起漢藏佛學研究的橋梁
    時代緣起與佛教建設
    參考文獻
  • 自然災害後的心靈救助 一、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威脅 從人類出生之日起,自然災害就如影隨形地伴隨 著人類的前進腳步。漢字的“災”是火焚屋的形狀, 意味著外在的自然力量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破壞。當這 種破壞嚴重損害了人類利益,“災”便稱之為“害” 。
    佛教認為世界由“四大”(地大、水大、火大、 風大)構成,因而自然災害可分為四種類型:地大不 調--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火大不調--火山噴發 、山林大火;風大不調--臺風、颶風、龍卷風等氣像 災害;水大不調--洪水、海嘯等水文災害。
    現代文明日新月異,而自然災害依舊頻繁爆發, 造成的經濟財產損失也隨著人口密度日益增加、基礎 設施日益擴大、經濟生產日益集中而直線上升,人類 的生命安全仍然受到嚴重威脅。
    我們看到:諸多大型設施潛藏安全隱患,一旦發 生重大天災,極容易引發連鎖災難,如海嘯引起核電 站洩露、地震造成大壩決口、**氣像導致電網崩潰 等等,令人猝不及防。
    我們看到:自然災害背後的人類因素越發顯著, 大規模的經濟開發能直接改變一個地區的地貌、水文 條件,為日後爆發威力*為巨大的自然災害埋下了伏 筆。
    我們看到: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造成整體性衝擊 。跟突發性災害相比,漸發性災害的長期性威脅*不 容樂觀,氣候模式的深刻變化引發諸如**變暖、冰 川消失、海平面上升等現像,可能在不遠的未來給人 類社會造成致命的威脅。
    二、災後心理創傷與心靈救助 相對於物質財產的損失,個人心靈蒙受的創痛* 需要關護。一場不期而至的災難,破碎了人們的正常 生活,也破碎了人們的心靈家園。生活的廢墟很容易 在幾年後重建,心靈的廢墟有時用一生也難以復原。
    在搶險救災的重要關頭,遭受災害直接打擊的幸存者 ,身處災區緊張工作的救援者,後方關注救災進展的 社會公眾,都需要側重不同的心靈幫助。
    1.恐懼感。當災難降臨之時,恐懼感是人類*直 接的心理感受。相當多的遇難者是在*望和痛苦的掙 扎中逐漸死去,幸存者也大多經歷了種種磨難纔九死 一生,尤其是老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 ,在災難到來時*容易受到驚嚇,甚至產生嚴重的心 理應激障礙。
    恐懼的主要原因是生命缺少堅固的依靠。人生中 能依靠的事物很多,父母親人、老師同學、領導朋友 以及金錢、地位、權勢、名氣都能給人依靠的感覺。
    然而一旦災難瞬間而至,生死迫在眼前,那些看似堅 固的依靠,卻轉眼間如紙牌屋一般土崩瓦解。真正堅 固的依靠並不在身外,而是內心的光明。光明令人問 心無愧、心安理得。終究會有一場生死的大考,即便 不是眼前,早晚都會來臨。如何生活纔能無愧此生、 死而無憾?這就要增長生命的智慧,懂得人生的真諦 。
    2.幻滅感。從死亡線上僥幸逃生的幸存者,常常 會有一種生不如死的心理,感到自己失去了生命中的 至愛至親,喪失了繼續生活的意義。相依為命的親人 、畢生積累的財富、白手開創的事業、健康完整的體 魄,曾經是人生幸福的*大來源,是人生價值的*終 體現,如今一切都沒有了。很多人從此再也無力面對 現實,迷失於對過去生活的深切眷戀。
    在佛法看來,所有的不忍放手、不忍分離都是一 種執著。隻要人繼續活著,人生的價值就不會消失。
    人生如同一支不斷燃燒的蠟燭,隻要存在**,就可 以釋放一份光熱,給世界送去一份希望,給人間增添 一份溫暖。人生*大的價值就在當下,關鍵在於我們 如何把握。
    3.愧疚感。沒有比眼睜睜地目睹他人生命消逝而 無力搭救*令人心痛的事情了。盡管救援者奮盡全力 ,但是面對復雜的環境和有限的人力,能在短短72小 時內搶救出的受難者畢竟有限。很多時候,幸存者與 救援者都會被“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懊悔所煎熬。有 的幸存者會將親友的亡故歸咎為自己的過錯,無法原 諒自己苟且偷生。有的救援者會不顧疲憊一再加班, 卻仍舊為自己的無能為力而備受打擊。
    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別人的不幸也未必都是 自己造成的。在為別人遭受苦難而心生悲憫的時候, 我們就已經在分擔他們的痛苦。盡管他們可能無法感 知我們的付出,然而功不唐捐,我們的心業力將伴隨 他們的無限生命。
    4.憤世感。當社會公眾透過新聞媒體,看到災區 群眾飽受饑寒的時候,除了喚起很多人的惻隱之情, 往往也會招致某些人的義憤填膺,從偏激的角度批評 社會問題,以挑剔的態度指摘他人行為。
    通常這些指責都是一些想當然的看法,是對復雜 事態膚淺而簡單化的理解。我們應該看到*多人是在 真心為他人付出,為災民奉獻自己的愛心。個別的“ 假惡丑”不能掩蓋社會整體上的“真善美”。正是要 靠社會上足夠多的善良和愛心,纔能*終感化丑惡和 冷酷。P72-76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