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臺北故宮(全新修訂彩圖版)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文化史
【市場價】
396-574
【優惠價】
248-359
【介質】 book
【ISBN】978780769973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時代華文書局
  • ISBN:9787807699736
  • 作者:周兵
  • 頁數:301
  • 出版日期:2015-03-01
  • 印刷日期:2015-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40千字
  • 臺北故宮作者周兵為大型紀錄片《故宮》《臺北故宮》總導演,全程參與了紀錄片錄制和采訪,史料詳細、文筆親切。本次出版為全新修訂彩圖版,在原版基礎上重新修訂潤色了文字和圖片,向讀者傳遞*多精彩和人文感動。
    本書得到了**主持人白岩松、柴靜、陳魯豫,南開大學教授郭長虹的誠意**,並由**書法家範曾先生題寫書名;全書配圖共200餘幅,圖文結合展示文物遷徙過程和國寶美妙*倫,並全景展示中華瑰寶“三希帖”。
  • 周兵編著的《臺北故宮》是紀錄片《臺北故宮》 總導演周兵 創作的一部講述臺北故宮文物變遷、國 寶故事的作品。作者查閱了大量歷史文 獻資料,並通過實地探訪,對當時參與 的人物的采訪,為大眾還原出1931年 至1965年故宮國寶遷移的歷史過程。 另外,作者還采訪了多位文物和美學專 家,如中國陶瓷學界的泰鬥耿寶昌先生, 北京故宮陶瓷專業研究員呂成龍先生、 王建華女士,著名美學家蔣勛先生等, 以此保證作品的專業性。 本書不僅僅記錄那一件件國寶的運離、 遷轉、顛沛,展示它們曾經的傳奇和現 在的精彩,而且要講述一些震蕩中國人 心靈和情感的故事,更要表達一些隱藏 在我們內心的某種情感,某些可以撥動 起來的心結,某些你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臺北故宮是紀錄片《臺北故宮》總導演周兵創作的一部講述臺北故宮文物變遷、國寶故事的作品。作者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資料,並通過實地探訪,對當時參與的人物的采訪,為大眾還原出1931年至1965年故宮國寶遷移的歷史過程。另外,作者還采訪了多位文物和美學專家,如中國陶瓷學界的泰鬥耿寶昌先生,北京故宮陶瓷專業研究員呂成龍先生、王建華女士,著名美學家蔣勛先生等,以此保證作品的專業性。 本書不僅僅記錄那一件件國寶的運離、遷轉、顛沛,展示它們曾經的傳奇和現在的精彩,而且要講述一些震蕩中國人心靈和情感的故事,更要表達一些隱藏在我們內心的某種情感,某些可以撥動起來的心結,某些你不得不面對的真相。
  • 序一:走進故宮靠近平靜 1
    序二:一切諸法,緣會而生 4
    自序:文化記憶的傳遞 1

    第一章 國寶大遷移
    一、南遷避戰火_4
    **次遷移:從北平到上海 6
    第二次遷移:三路轉運大後方 10
    二、從內地到臺灣_22
    第三次遷移:風雨中鼎輪 30
    第四次遷移:倉皇海滬輪 34
    第五次遷移:飄搖昆侖艦 36
    馬衡的堅守 40
    第六次遷移:白市驛搶運 43
    第七次遷移:*後的飛離 48

    第二章 國寶六君子
    杭立武_56
    求學 56
    歸國 58
    發起設立難民區 60
    戰火中搶運國寶 61
    主持文物遷臺 62
    李濟_67
    三次改行 67
    半個蠶繭殼 70
    發掘殷墟 72
    南遷——失去兩個女兒 73
    遷臺——父子分離 75
    *後的《安陽》 77
    莊嚴_79
    入宮 80
    遷運中的苦與樂 81
    遷臺後的牽掛 84
    兩件憾事 86
    那志良_87
    進宮 88
    南遷 90
    遷臺 95
    晚年 99
    昌彼得_101
    去臺灣 103
    昌彼得與《四庫全書》 104昌彼得眼中的蔣復璁 107
    索予明_109
    第三批的遷運風波 109
    北溝十七年 113
    回憶李濟 116
    南京大鼎 117

    第三章 國寶在臺灣
    在臺灣的三次搬遷_123
    臺中糖廠倉庫 124
    霧峰鄉北溝 126
    《四庫全書荟要》被泡事件 131
    臺北故宮建成_134
    臺北故宮的特色展覽_144
    “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145
    “比上帝還精巧”145
    “天下**家——清代帝王文物展”148
    大觀展 149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150
    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 150
    十全乾隆 152
    明四大家特展 153
    國寶歷次出國展覽_154
    1961~1962年美國巡展 154
    中華瑰寶展 159
    帝國的回憶 163
    奧地利展 166
    晉唐法書名跡特展 166
    國寶風波_167
    “翠玉白菜”受損 167
    “女尸圖”失竊案 168
    地震 170
    故宮國寶的文化傳播_172
    親近民眾 173
    文化魅力 177
    宣傳創舉 180

    第四章 國寶大故事
    國寶傳奇_191
    《快雪時晴帖》 與三希堂 191
    《寒食帖》 198
    《花氣薰人帖》 206
    《清明上河圖》 209
    臺北故宮的清院本 216
    《富春山居圖》 217
    禮樂重器 223
    毛公鼎 224
    後母戊鼎 227
    瓷器精品 230
    琺瑯彩瓷 230
    宣德瓷器精品 236 序一:走進故宮靠近平靜
    序二:一切諸法,緣會而生
    自序:文化記憶的傳遞
    一、南遷避戰火
    **次遷移:從北平到上海
    第二次遷移:三路轉運大後方
    二、從內地到臺灣
    第三次遷移:風雨中鼎輪
    第四次遷移:倉皇海滬輪
    第五次遷移:飄搖昆侖艦
    馬衡的堅守
    第六次遷移:白市驛搶運
    第七次遷移:*後的飛離
    杭立武
    求學
    歸國
    發起設立難民區
    戰火中搶運國寶
    主持文物遷臺
    李濟
    三次改行
    半個蠶繭殼
    發掘殷墟
    南遷——失去兩個女兒
    遷臺——父子分離
    *後的《安陽》
    莊嚴
    入宮
    遷運中的苦與樂
    遷臺後的牽掛
    兩件憾事
    那志良
    進宮
    南遷
    遷臺
    晚年
    昌彼得
    去臺灣
    昌彼得與《四庫全書》
    昌彼得眼中的蔣復璁
    索予明
    第三批的遷運風波
    北溝十七年
    回憶李濟
    南京大鼎
    在臺灣的三次搬遷
    臺中糖廠倉庫
    霧峰鄉北溝
    《四庫全書荟要》被泡事件
    臺北故宮建成

    定窯嬰兒枕 239
    古籍善本 241
    《四庫全書》 241
    臺北故宮的精品_242
    藏文大藏經 243
    多寶格 245
    汝窯 248
    散氏盤 254
    “宋畫三*” 257
    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 264
    《帝鋻圖說》 265
    國子監刊本《爾雅》 266
    龍形佩 266
    大雁玉帶飾 267
    掐絲琺瑯天雞尊 267
    清高宗夏朝冠 268
    乾隆香山九老 270
    漢六朝玉角形杯 270
    參考文獻_271
    附錄_275
    後記_296臺北故宮的特色展覽
    “乾隆皇帝的文化大業”
    “比上帝還精巧”
    “天下**家——清代帝王文物展”
    大觀展
    “華麗彩瓷——乾隆洋彩”
    金成旭映——清雍正琺瑯彩瓷特展
    十全乾隆
    明四大家特展
    國寶歷次出國展覽
    1961~1962年美國巡展
    中華瑰寶展
    帝國的回憶
    奧地利展
    晉唐法書名跡特展
    國寶風波一
    “翠玉白菜”受損
    “女尸圖”失竊案
    地震
    故宮國寶的文化傳播
    親近民眾
    文化魅力
    宣傳創舉
    國寶傳奇一
    《快雪時晴帖》與三希堂
    《寒食帖》
    《花氣薰人帖》
    《清明上河圖》
    臺北故宮的清院本
    《富春山居圖》
    禮樂重器
    毛公鼎
    後母戊鼎
    瓷器精品
    琺瑯彩瓷
    宣德瓷器精品
    定窯嬰兒枕
    古籍善本
    《四庫全書》
    臺北故宮的精品
    藏文大藏經
    多寶格
    汝窯
    散氏盤
    “宋畫三*”
    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
    《帝鋻圖說》
    國子監刊本《爾雅》
    龍形佩
    大雁玉帶飾
    掐絲琺瑯天雞尊
    清高宗夏朝冠
    乾隆香山九老
    漢六朝玉角形杯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 序一:走進故宮靠近平靜 白岩松 一 說起故宮,中國人會說一共有兩個,一個在北京,一個在臺北。
    隻有走進另一個,纔知自己身邊這個的優點、魅力,當然,也包括不足。
    當我幾年前,**次站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大門外,纔突然意識到北京故宮的*大魅力,恰恰在於故宮建築本身,雖然它內在的藏品也十分豐富,但千百年留下的建築本身就是藝術品,而它又不是為展示其他藝術品所用,所以,就讓你感覺到厚重的同時,又感受到一定的距離感。
    而臺北的故宮博物院,建築本身並不存在,隻是故宮的國寶來臺之後,纔為展示它們而建,於是,藝術品本身,就成了臺北故宮的真正主角,也是靈魂所在。展示它們,就成了臺北故宮**的任務,於是在紅燒肉、翠玉白菜等展品的面前,你就自然感受到文物與遊人之間的親近。
    二 兩個故宮,自然兩個都好,這樣想,做一個中國人是幸福的。
    不管你身在哪一個故宮,在豐富的展品背後,你讀到的都隻有兩個字:中國,也因此,不管海峽兩岸政治風雲如何變換,故宮都像是一個證人,以文化的名義,守護著那一份血脈,那一份DNA,這麼一想,你其實就多了一份踏實。
    三 電視人靠近故宮,並不因為這是一份工作。
    比如《故宮》與《臺北故宮》的總導演周兵,我們相識於1993年剛開播的《東方時空》,他剛剛放棄了蘭州的幾房幾廳以及優越的生活條件,空手加入“東方之子”欄目。如果我沒記錯,他拿來的**個片子,就是甘肅藏區的一位畫家,而這還僅僅是個開始,這之後,他對文化類人物樂此不疲,我們合作多次,知道這是他的興趣所在。
    再以後,穿布衣,少喫肉,讓自己平和,投師範曾門下,一切都像是為了拍攝故宮所做的準備。終於開始了,精彩也就在所難免。
    不隻周兵,很多靠近兩個故宮的電視人都如此,其實不奇怪,沒有靈魂與心境上的安靜,故宮是靠不近的。
    四 所以,我們纔越發需要走進故宮,從北京到臺北,從屏幕到文字。
    不管在哪一個故宮,進去待一會兒,紅牆與文物就會隔*了外界的喧鬧,千百年來的宮廷爭鬥與情感糾纏也都煙消雲散,隻有文化靜靜地一言不發地看著你,不是嘲笑而*像是一個善意地提醒:你有什麼理由不*平靜一些? 我們應當接受這份提醒,因為平靜纔離幸福*近,所以不管走進哪一個故宮,都有助於我們靠近平靜。周兵們,已經不僅僅在記錄故宮的故事,也在記錄這個時代與我們自己。
    平靜,也許從接下來的文字開始,隻不過,您準備好了嗎? 關於兩座故宮博物院,一直有個說法,北京故宮博物院是“有館無寶”,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有寶無館”。“有館無寶”,是指北京故宮博物院雖擁有整座紫禁城,但精品文物已被運往臺灣;“有寶無館”,則是說臺北故宮博物院雖擁有故宮精品文物的百分之九十五,但沒有北京故宮博物院那樣的明清古建築群。
    我以為這是一個誤解,一個一直以來錯誤的認識,實際上北京故宮既有館又有寶。她在成立之初藏有明清珍貴檔案800餘萬件,古籍善本50多萬冊,器物書畫100萬件,總計達960萬件。1980年,***歷史檔案館成立,接收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明清檔案。不久,**圖書館及一些省市和大學圖書館又分配給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4萬冊古籍善本。現在北京故宮有藏品150餘萬件,包括新中國成立後,從各地征集了24萬多件文物。北京故宮不僅擁有世界文化遺產的明清古建8000多間,而且還擁有著中華文明數千年來所創造出來的經典藝術作品,它們都是無價的國之珍寶。而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文物數量則有65萬件。
    當年遷臺時,*先挑選出來的文物是青銅器,共2382件。因為杭立武、翁文灝、傅斯年等學者們都認為金石是*重要的,鼎是**的像征,能拿走的,盡量拿走。書畫因為運輸方便,拿的也多,共5424件。這其中囊括了宋元山水的精品,現在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得意之藏。陶瓷方面,北京故宮博物院各瓷器陳列室與敬事房的精品17934件都拿走了。此外因古代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說法,學者們對玉器也挑出了不少。
    這些精品中的精品,其珍貴價值不僅在文物本身,還附加有它們自面世到如今,千百年來因緣聚散的曲折身世。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大部分本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在被創造誕生的過程中,在被人們欣賞、贊嘆的歷史流轉過程中,自有它們了不起的趣味與風情,可以說件件都是人類藝術**的經典。這些稀世瑰寶,其價值早已超出了“文物”二字所蘊涵的概念,它們包含著中華文明在思想、哲學、物質價值、工藝技巧、審美取向乃至人文精神、信仰領域裡數千年的傳承與堅守。幾乎件件作品都是活著的情感和一段傳奇的命運,因為它們的身上,已經被我們的祖先們浸透了各種念想和靈魂。
    國寶傳奇 《快雪時晴帖》與三希堂 一日,雪後朗朗晴空,不由得使人心曠神怡。王羲之這天的心情很好,於是提筆寫信一封致友人。其上曰:“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這短短的28個字,就是讓人神往了千年之久的《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長23cm,寬14.8cm,以“羲之頓首”四字行草開頭,以“山陰張侯”行楷結尾,山陰張侯本是收信人的名字,書於信封之上,後制作此帖時,將它粘在了同一張紙上。據說“山陰張侯”這四個字是後來人加上的。何時加上、誰加上的,不得而知。有人評論說:“《快雪時晴帖》給人的感覺是氣定神閑、不疾不徐的情態。”它是“圓勁古雅,意致優閑逸裕,味之深不可測”。許多書法愛好者認為《快雪時晴帖》是僅次於王羲之所書“天下**行書”《蘭亭序》的又一件書法神品。
    《快雪時晴帖》上有太多的題跋款識、印章,從這些可以看出這幅藝術作品在各個朝代之間流轉的故事。先是被宋徽宗收入了宣和內府,後又被有點潔癖、纔高八鬥、精於算計的米芾納入他的“寶晉齋”。元代的趙孟頫曾在上面題過字,這位宋代的皇室成員、元代初年聞名天下的文人認為這幅字是“天下**法書”。明代時它的主人分別是朱成國、王稚登。明清之際,它歸於一個叫馮銓的人,此人似乎人品不佳,明代投靠魏忠賢,官做得很大。不知是什麼機緣,這“天下**法書”落在了他的手裡。後來,多爾袞打進了北京,此人又立刻當了清朝的官,官至禮部尚書。有一次,不知道怎麼回事,惹怒了順治皇帝,遭到責罵。當時有人評價他是一個滑頭。馮銓死於康熙年間,後來他的兒子討好康熙皇帝,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將《快雪時晴帖》上供給了朝廷。從此,《快雪時晴帖》入藏紫禁城。*痴迷《快雪時晴帖》的人是乾隆。他評此帖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全書二十八字,是“二十八驪珠”,還在帖前寫了“天下無雙,古今鮮對”,“神乎其技”,並常常帶在身邊。**我們看到這個法帖,乾隆的這些字總是很大很顯眼。
    乾隆一生酷愛書法,收藏有歷代*多的書法珍品。他把《快雪時晴帖》和王珣《伯遠帖》、王獻之《中秋帖》一起放在養心殿西暖閣內。養心殿西暖閣是乾隆的書齋,裡面收有晉、唐、宋、元諸名家法帖。乾隆在書齋裡面專門為三帖裝修了一個不到8平方米的小書齋。我們攝制組曾在這裡進行詳細的拍攝,這兒有乾隆帝親筆御書匾額“三希堂”。“三希”有兩層意思,一是三帖為稀世之珍寶,二是“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是乾隆自勉之語。臺北故宮博物院正館四樓,曾經有一個展覽中國文人生活、琴棋書畫的展示室,參觀者可在此品茗賞琴,它的名字,也叫“三希堂”。這是秦孝儀當政時修的,現在被改成了有現代裝潢的茶餐廳,*近還推出了很多故宮菜繫,如:“翠玉白菜”、“肉形石”等。
    據說每年鼕天**場雪之後,乾隆就會把《快雪時晴帖》取出來評賞懷古一番,並在裱框的四周寫字賦詩。
    事實上,“三希堂”的三件珍品,除了王珣的《伯遠帖》,另外兩件都不是原作。千年來戰爭不斷,朝代*替。王羲之所有的書法真跡都已經失傳了,沒有一幅能保存到**。王獻之的《中秋帖》是宋代人米芾的臨本。而這幅《快雪時晴帖》,則是唐代書法家用雙鉤填廓法臨摹復制的。所謂雙鉤填廓法,就是用一張透明的薄紙,或將稍厚的紙塗上一層蠟鋪在原作上,描出輪廓後,再將它描在要復制的紙上,然後按原樣用墨填寫。這樣的復制品不僅形貌上與原作幾乎一模一樣,而且連原作的神韻都能保持下來。由於《快雪時晴帖》是直接從王羲之的真跡上臨摹復制的,而且年代距王羲之*近,又是**的一件,所以後人就一直把這幅《快雪時晴帖》當作真跡看待,成為了悟王羲之書法的*佳作品。在真跡失傳的情況下,這件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復制品能流傳下來已是珍稀無比了。
    《快雪時晴帖》安穩地在養心殿一直待到宣統末年,溥儀退位之後,它的命運又開始了曲折的遷移和流浪。
    從宣布退位到被馮玉祥的軍隊趕出紫禁城,這段時間,溥儀依然在小範圍內做著他的宣統皇帝。每逢初一、十五,北平的老百姓都能看到遺老們穿著朝服在神武門來來去去。但這時的朝廷已經沒有收入了,要維持生活,隻能變賣皇室寶物。據說溥儀的庶母瑾妃,大名鼎鼎的“翠玉白菜”的主人,曾打過“三希堂”珍藏的主意,因為《快雪時晴帖》名氣太大,瑾妃沒敢下手,隻偷偷地取出了《中秋帖》和《伯遠帖》,也沒敢去大的古玩店,就在後宮門外的小鋪子——品古齋,低調地脫了手。就在現在的後海煙袋斜街上,當年就有很多宮女和太監,甚至還有一些王公大臣,也悄悄地拿出一些宮裡的文物偷賣。這條街很是熱鬧過一陣子。
    《中秋帖》和《伯遠帖》被賣掉了,“三希堂”裡隻剩下“一希”——《快雪時晴帖》。1924年11月,溥儀被趕出故宮,軍警和辦事人員在神武門對這*後一位皇帝的行李進行檢查時,在一個太監的鋪蓋裡抖出了一個紙卷,打開一看,竟然是《快雪時晴帖》。
    當時已是下班時間,各庫房門都鎖了,大家都不知道拿這件寶物怎麼辦纔好。商量半天,*後派人去市場上買了一個大保險櫃,把《快雪時晴帖》放進去鎖好,櫃子再鎖入神武門旁的西值房裡,就這樣過了一夜。
    抗戰爆發後,故宮文物開始南遷大後方,其中也包括《快雪時晴帖》。臨近南遷之前的某日,北平**的收藏家郭葆昌突然邀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古物館館長徐森玉和莊嚴去他家喫火鍋。原來郭先生當時已購得了《中秋帖》和《伯遠帖》,並對“人間三希,我得其二”引為生平*快意的事情。席間,郭葆昌的兒子郭昭俊也在。郭葆昌當其面承諾,在自己去世後要將這“二希”無條件地歸還故宮,讓“三希”再聚一堂。他擔任過袁世凱的財務主管,家道還算殷實,當初是在逛故宮附近的“寶晉齋”時偶然發現這兩件國寶的,並立刻出手買下。然而世事無常。
    抗戰結束,內戰爆發,1948年月12月,中鼎輪載著**批文物從南京下關碼頭出發前往臺灣,《快雪時晴帖》從此離開了內地。此時三希堂的另外“兩希”,《中秋帖》和《伯遠帖》仍在郭家人手裡。郭葆昌於抗戰期間已經去世,當時郭昭俊遵其遺囑將家中的文物悉數捐贈故宮,卻沒有《中秋帖》和《伯遠帖》,故宮方面也沒好意思追問。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