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記住鄉愁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中國民俗文化
【市場價】
321-467
【優惠價】
201-292
【介質】 book
【ISBN】978710919412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中國農業
  • ISBN:9787109194120
  • 作者:瀋成嵩
  • 頁數:282
  • 出版日期:2014-09-01
  • 印刷日期:2014-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98千字
  • 鄉愁,就是元宵的湯圓,端午的粽子,八月半的月餅,臘月的臘八粥再加上除夕之夜的團圓飯,鄉愁還是清明的掃墓和鼕至的祭祖。
    鄉愁是我國傳統文化再加上現代化的元素,它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說到底,鄉愁就是鄉情、鄉韻、鄉戀,就是民風、民俗、民情,就是以農耕、農時、農具、農人為主體的農耕民俗文化。瀋成嵩所著《記住鄉愁》用農事,寄托出無限思想之情。
  • 瀋成嵩所著《記住鄉愁》以散文的形式,記述了 我國傳承不息的農時、農事,展現傳統的民俗文化, 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生存方式、生存智慧,介紹了農亊 節氣中包涵的古農學,天文學,氣像學,生物學,社 會學等科學知識,此外還回憶了作者家鄉江蘇金壇市 的名人軼事。本書具有較好的知識性、可讀性,能勾 起離鄉進城的讀者回味鄉愁,品味鄉村美好記憶。
  • 農時農事裡的濃厚鄉愁(代序)
    品農時
    品評農時
    舌尖上的農時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鼕
    小雪
    大雪
    鼕至
    小寒
    大寒
    正月新春忙過年
    鶯飛草長二月天
    陽春三月百花艷
    四月初夏芳菲盡
    五月榴花紅勝火
    映日荷花六月紅
    七月流火報秋信
    中秋八月桂花香
    九月重陽話登高
    十月立鼕曉霜濃
    隆鼕數九梅花開
    臘月除夕盼團圓
    我為什麼要寫農事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農諺農事和田歌
    古詩詠水稻農耕勞作
    農事節氣是農耕文化的科學結晶
    十二月農事小令
    唱花
    清明時節雨紛紛(民歌)
    鄉村的文化元素
    城市綠化的誤區
    接地氣
    憶農事
    從“臘八粥”到“豐收宴”
    圩門新風
    七下湖村解“謎團”——關於《富光棍之謎》
    江南酒俗記趣
    江南飲茶習俗
    修橋鋪路的民間佳風
    耕讀人家
    十裡栽花算種田
    一曲溪流一曲煙
    江南水鄉江南女
    糧食
    鏜汽缸
    尷尬飯
    喫伙局
    餓煞鬼
    祭土
    種桑養蠶
    荷文化的贊歌
    八月菱歌
    聽秋
    紡織娘
    茄香
    水果
    “無腸公子”落戶記
    道蟹
    蝦話
    楓葉
    老虎灶
    晨曲
    *****慢城——高淳椏溪生態之旅
    江南清廉**家
    松江行
    我的私塾先生
    思古街
    花街
    百年古鎮話社頭
    稻草鋪·烘山芋
    邊城鳳凰
    布票·糧票
    馬齒苋
    蒼干虯枝多奇姿
    金壇方言的文學色彩
    老媽的廚藝
    剃頭與理發
    走村串戶彈棉花
    農具:農耕文明的活證
    簑衣
    斛桶
    農船
    說磨
    說缸
    說秤
    草鞋
    竹籃
    擦背
    考種
    篾匠
    金秋話菊
    秋之頌
    連麩搗
    戀鄉情
    古運河畔工農情
    “三農”情結的別樣見證——江南**代村官常挺芳
    馮東書話陳永貴
    種田狀元陳永康
    “文學探子”高曉聲
    高曉聲的農民情結
    華羅庚魂歸故裡
    華羅庚三回故鄉
    華羅庚有個好嫂嫂
    華羅庚的星期天
    華羅庚的師母陳淑
    時代的鼓手——許一鳴
    故鄉長存遊子心
    天塹傳書
    魂牽夢繫思鄉情——訪**作家於炳坤
    一代美文“艾江南”
    丘東平在天荒湖
    鐵的女性葛文瑛-
    小紅媽
    抗戰詩人錢丹輝
    清風明月聞笛聲
    菡子
    酒重百花情且醇——記文學大師汪曾祺
    田園詩人戴叔倫
    於敏中其人
    金壇纔女賀雙卿
    一包黃土
    趣說“散文療法”
    記住鄉愁(後記)
  • 一個為農民畫靈魂的高手遠行好多年了,但他塑 造的農民形像卻在人們心頭常駐。
    陸文夫在高曉聲追悼會上說:“高曉聲是我國現 代文壇繼趙樹理後,又一個為農民畫靈魂的高手。” 這個評價是千真萬確的。那個年代,提到李順大、陳 奂生,許多農民都清楚。
    改革開放初期,金壇市有位鄉黨委書記在給農村 干部上黨課時,讀《李順大造屋》和《漏鬥戶主》, 小說還沒讀完,許多農村黨員就圍攏來搶著說:“這 是寫的我們村上的某某某”“不,這就是我的老表, 活靈活現的……”“這個姓高的又沒到我們村上來過 ,農民心裡的這些事,農村裡發生的這些事是怎麼給 他‘探’去的呢?” 多年前,當我把這些事講給高曉聲聽時,老高幽 默地說:“好啊,我倒成了農村的‘文學探子’了, 這倒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新詞條” 高曉聲熟悉農村,了解農民,不是一般的熟悉, 一般的了解,而是“知人、知事、知心”。
    他在《漏鬥戶主》裡寫陳奂生:“陳奂生越來越 沉默了,表現也越來越木然了。他總是低著頭,默默 地勞動,默默地走路……他想的隻有一件東西,就是 糧食。”“有些黃昏,他也到相好的人家去閑逛,兩 手插在褲袋裡,低著頭默默地坐著,整整坐半夜,不 說一句話,把主人的心都坐酸了,叫人不由得產生‘ 他喫過晚飯沒有’的猜測,由衷地發出一聲輕微的嘆 息。而他則猛醒過來,撥腳就走……隔著關了的大門 ,還聽到夜空中傳來他的饑腸轆轆聲。” 沒有挨過餓的人,沒有在饑餓的鄉村和農民一起 共過患難的人,是*不會寫出上述令人心酸的文字的 。
    俗話講,“死得窮不得”,窮人難啊,不僅有物 質上的饑餓難熬,而且還有精神的痛楚。陳奂生自從 當上《漏鬥戶主》,刻薄的人竟會這樣說:“隻要給 他一支煙,他能跟你轉半天”,甚至一個星期隻燒一 頓米飯,背後也有閑言碎語:“有了就死喫”“餓煞 鬼一樣,喫相真難看”,甚至有人說他“豬也養不壯 ”“雞也養不大”“新衣服穿上了身也不曉得換”… …因為糧食不夠喫,因為喫不飽,把一個好端端的農 民腰也壓彎了。
    高曉聲在字裡行間,對被“窮神”“餓神”纏住 了手腳的農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於那種“飽漢不 知餓漢饑,反將餓漢來諷譏”的刻薄鬼給予無情的 抨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漏鬥戶主》翻身了, 李順大造屋了,面對著場地上堆得越來越高的糧食, 陳奂生“心頭的冰塊一下子**消融了;淚水汪滿了 眼眶,溢了出來,像甘露一樣,滋潤了那副長久干枯 的臉容,放射出光澤……面對著許多雙濕潤的眼睛, 他不再克制,縱情任眼淚像瀑布般直瀉出來。”這何 止是寫一個陳奂生,而是寫許許多多農民的感覺。
    農民在解決了溫飽之後,還需要什麼呢? 高曉聲借陳奂生的思想,道出了農民的心願:“ 過去喫不飽肚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精神生活’這 一個名詞,但是生活好轉以後,他渴望過精神生活, 哪裡有聽的,他愛去聽,哪裡有演的,他愛去看,沒 聽沒看,他就覺得沒趣。” 陳奂生還十分重視自尊,希望實現自己的價值, 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希望有尊嚴的生活,他不喜歡 “別人講話也總不朝他看”“好像等於沒有他這個人 。”果然在陳奂生上城之後,在火車站得病,遇到了 縣委書記吳楚,吳書記親自為他治病,還坐了書記的 小汽車,住進了**賓館。雖然一夜覺睡掉五塊錢, 但陳奂生覺得這五塊錢花得值。他總算有點自豪的東 西可以講講了。試問,“全大隊的干部、社員,有誰 坐過吳書記的汽車?有誰住過五元錢一夜的**房間 ?……看看有誰還能瞧不起他!”從此以後,陳奂生 的身份顯得提高了,不但村上人要聽他講,連大隊干 部對他的態度也友好得多。陳奂生這個“漏鬥戶主” 總算將“自卑”扔到了東洋大海裡去了。
    由於人們都知道的原因,高曉聲曾在武進縣農村 和農民一起同甘共苦20多年,他種田、捉魚、辦沼氣 、搞細菌肥料,培育蘑菇、銀耳、猴頭菌,也當過鄉 村中學的教員,因此,他像熟悉自己的手掌一樣,熟 悉農村三十六行的人物,*由於他將自己的命運和鄉 親們的命運緊緊地交織在一起,他就能得心應手地在 筆下繪出改革開放時代農民的新形像。
    老高說:“我下農村,不是為了深入生活當作家 ,寫小說的,而是命運的安排,為了活命,不得不多 學幾行,但卻使我獲得了意外,這恐怕就是‘禍兮福 所倚’!” 從“漏鬥戶主”到“陳奂生上城”,“陳奂生轉 業”、“陳奂生包產”、“陳奂生出國”,陳奂生這 一我國農村改革開放時代的農民形像將永遠載入我國 文學的史冊。
    P226-P22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