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北大國學課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
【市場價】
256-371
【優惠價】
160-232
【介質】 book
【ISBN】9787510435997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新世界
  • ISBN:9787510435997
  • 作者:季風
  • 頁數:262
  • 出版日期:2013-03-01
  • 印刷日期:2013-03-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77千字
  • 聆聽大師的聲音,品讀國學的智慧。 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國學常識,這是中國五千年人文智慧的趣味賞讀。 一書在手,就如走進北大課堂;一卷在握,就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盡收囊中。

  • 季風所著的《北大國學課》搜集、整理了歷代大師們的經典研究成果 ,以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剖析、解讀傳統國粹。在這裡,我們將全書 劃分成了10個章節,分別是“史”、“儒”、“禪”、“道”、“法”、 “兵”、“醫”、“易”、“禮”、“食”,希望通過上述十個方面深入 淺出的解讀,能夠幫助大家對於國學有一個繫統化的認識。 在行文布局方面,《北大國學課》立意明確,用典生動有趣,適於各 個年齡、各個階 層的人士閱讀。
  • **章 史——以史為鋻,可以知興替
    1.“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嗎?
    2.將皇帝稱為“萬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3.為什麼漢朝分為“西漢”、“東漢”,宋朝卻叫“北宋”、“南宋”?
    4.皇帝的墳墓從什麼時候開始叫“陵”?
    5.“二十四史”指的是哪24部史書?
    6.“三通四史”從何而來?
    7.何謂“正史”與“野史”?
    8.什麼是編年體史書?
    9.什麼是紀傳體史書?
    10.紀事本末體及其代表作
    11.國別體史書及其代表作
    12.《周書》是記載周朝的史書嗎?
    13.改元和改朝換代的區別
    14.我國歷**一共有多少位皇帝?
    15.漢字是如何演化過來的?
    16.中國歷史中朝代的排序
    17.我國歷**在位時間*短和*長的皇帝
    18.中華民族姓氏的起源
    19.《史記》為什麼是二十四史之首?
    20.為什麼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二章 儒——“內聖外王、知行合一”的儒家思想
    1.儒家學說的三種主張——禮治、德治與人治
    2.什麼是四書?什麼是五經?
    3.什麼是“內聖外王”學說
    4.什麼是“中庸之道”?
    5.儒家思想中“德”和“智”是什麼樣的關繫?
    6.“孝”和“悌”在儒家思想中的解讀
    7.儒家的“忠君”思想是如何成為統治工具的?
    8.儒家關於“三戒”的智慧
    9.我國歷**對孔子的尊稱
    10.古代的科舉考試有沒有年齡限制?
    11.國子監是什麼樣的辦學機構?
    12.“孔門四科”包括哪四科?
    13.“孔門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賢哲?
    14.儒家的“孔門六藝”是哪六藝?
    15.儒家的自我修身方法是什麼?
    16.漢武帝為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7.歷代君王為什麼要到泰山進行“封禪大典”?
    18.儒家為什麼提倡“知行合一”
    第三章 禪——佛法要義、釋義人生的佛學思想
    1.“佛教四諦”指的是什麼?
    2.佛教中的“大乘”與“小乘”有什麼不同之處?
    3.“阿彌陀佛”的由來
    4.佛家有哪“三寶”?
    5.如何理解“無事不登三寶殿”?
    6.佛家為什麼把世界分為大千世界和紅塵世界?
    7.藥師佛是何許“佛”也?
    8.什麼是佛家的“十二因緣”?
    9.佛教中的“六道輪回”是哪“六道”?
    10.“八戒”是如何成為“佛教**”的?
    11.出家剃成光頭的緣由是什麼?
    12.為什麼和尚頭上會有戒疤?
    13.佛家弟子為什麼“化緣”?
    14.和尚手裡的念珠有何玄機?
    15.佛門中的“敲木魚”是怎麼來的?
    16.什麼是佛學中的八正道?
    17.“五蘊皆空”是什麼意思?
    18.什麼是“三法印”?
    19.佛教中為什麼稱死亡為“涅槃”?
    20.佛教的“三無漏學”指的是什麼?
    第四章 道——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道家要義
    1.“道”在中國古代到底是什麼意思?
    2.道家的“天人合一”傳遞出了哪些哲學含義?
    3.“莊周夢蝶”講述了什麼樣的道家理論?
    4.道家為什麼要講“朝三暮四”?
    5.“禍福相倚” 是道家的智慧傳承嗎?
    6.道家“無為之治”到底有什麼寓意
    7.道教的戒律有哪些?
    8.道教為什麼提出“我命在我,不在於天”?
    9.道家修行真的能夠長生不老嗎?
    10.什麼是“黃老之學”?
    11.道教的“洞天福地”都有哪些?
    12.道教是如何定義“道士”的?
    13.古代的道士真的會 “煉丹術”嗎?
    14.為什麼道教把死亡稱為“羽化”?
    第五章 法——以法為教的法家思想
    1.我國歷****部刑法出自哪部著作?
    2.禹刑為什麼被稱為五刑之始?
    3.“刑”、“罰”分別是什麼意思?
    4.我國古代對搶劫犯有怎樣的懲罰?
    5.誰是我國古代受刑*為殘酷的人?
    6.古代行刑為什麼要在秋後並且是在午時三刻?
    7.歷**真有丹書鐵券和免死**嗎?
    8.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
    9.古人也有維權意識嗎?
    10.什麼是“五聽”斷案法?
    11.“監”和“獄”有什麼不同?
    12.“監獄”是怎樣產生的?
    13.中國古代有哪些殘酷刑罰?
    14.杖刑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15.古代有哪些刑罰專門針對女性?
    16.“浸豬籠”用於懲罰什麼罪行?
    17.一條鞭法對社會進程的推進
    18.《天朝田畝制度》有哪些積極的法學思想?
    19.*早學習西方體制的《資政新篇》
    20.結束君主集權統治的“三民主義”
    第六章 兵——上兵伐謀、居安思危的兵家謀略
    1.《孫子兵法》是怎樣成書的?
    2.《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有哪些區別?
    3.《孫子兵法》為什麼會被尊為“兵經”?
    4.古代的“三軍”都指哪些軍隊?
    5.軍機處為何被稱為清王朝的“內閣”?
    6.“杯酒釋兵權”是怎麼回事?
    7.古人都有“重文輕武”的思想嗎?
    8.軍鴿的使用在我國歷**有怎樣的記載?
    9.我國歷**有哪些**的娘子軍?
    10.古代騎兵是怎樣發展過來的?
    第七章 醫——從生命真諦中看中醫的高度
    1.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2.中醫為什麼被稱為“岐黃之術”?
    3.古人為什麼用“大夫”、“郎中”來稱呼醫生?
    4.古代的藥鋪是什麼樣子的?
    5.什麼是“四診八綱”?
    6.中醫七大流派都有哪些?
    7.什麼是“奇經八脈”?
    8.什麼是脈像學?
    9.什麼是藏像學說?
    10.什麼是經絡學說?
    11.什麼是運氣學說?
    12.“四診法”是誰總結出來的?
    13.《金匱要略方論》為什麼被醫家譽為“方書之祖”?
    14.乾隆欽定《醫宗金鋻》是部什麼樣的著作?
    15.古人為什麼要把行醫說成是“懸壺濟世”?
    第八章 易——大易思維中的周易智慧
    1.易學的卦像是怎樣產生的?
    2.什麼是“六十四卦”?
    3.《易經》有哪“十翼”之說?
    4.什麼是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5.什麼是“河圖”、“洛書”?
    6.何為“九宮”?
    7.何為《三易》?
    8.奇門遁甲有什麼奧秘?
    9.古人為什麼重視《易經》中的筮法?
    10.古代人是如何用《易經》來預測吉兇的?
    第九章 禮——仁義禮智信背後的國學含義
    1.古代官場中的“奪情”和“丁憂”制度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指的是什麼?
    3.“禮”是古人安身立命和齊家治國的根本嗎?
    4.為什麼說“孝”是傳統文化之根?
    5.“三綱五常”對我國古代專制社會的影響
    6.為什麼說“三從四德”是對婦女的壓制?
    7.古人講的五禮是什麼?
    8.“長跪”為什麼不是長時間地跪?
    9.古人是如何尊稱別人、謙稱自己的?
    10.避諱有什麼樣的淵源?
    11.為什麼說謚號是對死者的“蓋棺定論”?
    12.端午節是怎樣驅除“五毒”的?
    13.中元節為何被稱為“鬼節”?
    14.古人為何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
    第十章 食——飲食文化中蘊涵的國學智慧
    1.古人飲食文化中有哪八個境界?
    2.中國有哪八大飲食派繫?
    3.為什麼人們在“寒食節”這**都不生火做飯?
    4.“滿漢全席”都有哪些講究?
    5.茶葉有哪些種類?
    6.古人飲茶文化的發展歷程
    7.中國十大名茶指哪些茶?
    8.火鍋在歷朝歷代是怎樣演變的?
    9.古人都喫哪些蔬菜?
    10.我國傳統的農作物有哪些?
    11.古人喫飯也奉行一日三餐原則嗎?
    12.古人是怎樣清潔口腔的?
    13.古人都用什麼樣的食器?
    14.《食經》是怎樣成書的?
  • 1.“三皇五帝"真有其人嗎? 北京大學歷史繫教授嶽慶平先生認為,三皇五帝的觀念來源於我國 先祖對宇宙繫統的看法。古人認為,宇宙是由靜態的天、地、人和動態的 木、火、土、金、水組成的。在此基礎之上,古人發展出了三皇五帝的觀 念,即天皇、地皇、人皇和木帝、火帝、土帝、金帝、水帝。
    三皇五帝具體是指哪些人,史學界至今也沒有統一的說法。關於三 皇,主要有這麼幾種說法:伏羲、神農、女媧;伏羲、神農、皇帝;伏 羲、神農、燧人;伏羲、神農、祝融;伏羲、神農、共工。關於五帝也有 好幾種說法: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少吳、顓頊、帝嚳、堯、舜; 黃帝、伏羲、神農、堯、舜;黃帝、顓頊、伏羲、少昊、炎帝;黃帝、顓 頊、帝嚳、堯、少昊。
    三皇五帝的具體人物之所以如此紛亂,是因為上古之時並無文字,而 在人們能用文字記載歷史的時候,因為時間久遠,關於三皇五帝就隻剩下 了一些口耳相傳的故事。由於故事在流傳過程中會產生變異,所以就出現 了不同的說法。
    實際上,在以部落為單位群居的上古社會,這些人物都是一些部落 的首領,後來纔被逐漸神化,成為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在這段歷史時 期,部族之間時常發生征戰,部族也在不斷地兼並和融合。一些部落在戰 爭中獲勝,其首領就會被推舉為部落聯盟的首領,勢力也越來越大,而那 些戰敗的部落,則會被兼並或吞掉。比如,黃帝打敗炎帝,他們這兩個部 落就融合成為當時*強大的部落,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後來,炎黃部 落不斷發展壯大,又打敗了新崛起的蚩尤部落,從此成為天下的主宰。
    事實上,三皇五帝代表了我國遠古社會的兩個時代。三皇時期代表 著從母繫氏族轉向父繫氏族的時代,伏羲和神農是父繫氏族的代表,女媧 的存在,則說明當時仍有一些部落以女性為首領,即母繫氏族仍未**解 體。伏羲和神農作為三皇中的人物,得到了大多數說法的認可。有些史學 家認為,伏羲就是具有開天闢地之功的盤古大神。但神農卻並不是指後來 的炎帝,可以說他是神農氏的遠祖,皇帝和炎帝都是他的後代。神農氏族 分化為黃帝、炎帝兩個部落,後來又融合為炎黃部落,這個過程也體現了 當時社會的狀況,即一些大的部落有可能會分化,分化之後也有可能再次 融合。
    五帝代表的時代則在三皇之後,即夏朝之前的時期。舜帝是**的五 帝之一,而夏朝的始祖大禹,就是從他那兒獲得部落聯盟**的地位的。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認為,五帝以及之後的夏朝、商朝、周朝、東周 (春秋戰國)的統治者,都是黃帝的後裔。黃帝是神農氏的後裔,生於姬 水,居於軒轅山,山中有熊,因此為姬姓,稱軒轅氏或有熊氏。
    三皇五帝之後就是夏朝,在中國歷**,夏朝的建立是一個**重要 的轉變。從夏朝開始,統治者從人民的服務者變為人民的壓榨者,帝位的 繼承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由此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階段。
    此外,三皇中的燧人和祝融,被稱為火神,炎帝被譽為太陽神,這 些都說明他們對用火做出過貢獻。而根據傳說,結網捕魚和馴養牲畜的技 術,則是伏羲發明的。
    2.將皇帝稱為“萬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在我國古代,*大的數字單位就是“萬”,但它是虛指,表示“多” 和“長”的意思,比如萬壽無疆、萬國來朝等。古代*大的時間單位則是 “歲”,因此,“萬歲”就成了當時人們能夠想到的*長時間單位,它同 樣是虛指,表示“永恆”的意思。據北京大學歷史繫教授閻步克先生介 紹,我國古人見面時說的“萬福”、“萬安”等,其中的“萬”就是這個 意思。
    起初,“萬歲”僅僅是人們見面時相互使用的問候語,就好像現代人 說“你好”。有時候,為了表現對美好時刻的留戀和對親人朋友的祝福, 人們也會呼喊“萬歲”。那時候,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之間,也可以互祝 “萬歲”。《詩經》中也有關於“萬壽”的記載,描寫了豐收的農民在慶 祝儀式上相互祝酒,高呼“萬壽無疆”,希望每年都可以有同樣的好收 成。
    戰國時期,萬歲是一種敬稱。當時,齊國的孟嘗君廣招天下賢士, 一個叫馮諼的窮苦人前來投奔。此人雖然家貧,但胸懷丘壑,因孟嘗君 對自己有收留之恩,就巧妙地宣揚了孟嘗君的愛纔美名,使天下賢士悉 數來歸。有一次,孟嘗君派馮諼到薛地收租,沒想到馮諼不但沒有收齊地 租,反而將欠租者的賬目一筆勾銷。孟嘗君**氣憤,認為馮諼既不忠又 無能,對他越來越冷淡。後來,孟嘗君被貶謫,隻有薛地百姓要求孟嘗 君到當地為官。孟嘗君來到薛地後,沒想到薛地百姓空巷來拜,山呼“萬 歲”,以感謝孟嘗君的免租之恩。孟嘗君這纔知道馮諼的深謀遠略,後來 對他甚為倚重,*終成就了一番偉業。
    秦漢時期,“萬歲”也被用作死亡的諱稱。《戰國策·楚策篇》 中有文載:“楚王遊雲夢,仰天而笑曰,‘寡人萬歲千秋後,誰與樂此 矣?’”意思是說,楚王到一個叫作雲夢的地方遊玩,很高興,仰天大笑 道:“我死後,誰還能領略這裡的情趣啊?”漢高祖劉邦也曾用過相同意 思的“萬歲”——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曾對自己的兒子說: “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將此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雖 然把長安定為國都,但始終惦記著老家沛地,死後還要魂歸故土。通過以 上內容可以看出,直到漢初,萬歲一詞仍然沒有成為皇帝的專屬用語。
    把萬歲一詞作為皇帝的專屬用語的**壟斷者,是漢武帝。據說有 一次漢武帝到登封嵩山,聽到風過空谷的聲音好像是萬人齊呼“萬歲”。
    漢武帝認為是神靈顯現,從此便將“萬歲”作為自己的專屬稱謂。漢武帝 之後,各朝代帝王沿襲下來,紛紛以“萬歲”自居。唐朝時,武則天封 自己為“天策萬歲”;明朝天啟年間的魏忠賢權傾朝野,曾被稱為“九千 歲”,比皇帝的“萬歲”隻少一千歲;清朝時,君主專制達到**,“萬 歲”之後又被加了一個“爺”字,合稱“萬歲爺”。清朝的*後一個集權 統治者慈禧,封號已經像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諂媚的官員仍然上書她加 上“萬歲”二字,以討好獻媚。
    P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