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集成
該商品所屬分類:文化 -> 地域文化
【市場價】
347-504
【優惠價】
217-315
【介質】 book
【ISBN】978780686864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浙江攝影
  • ISBN:9787806868645
  • 作者:嘉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 頁數:178
  • 出版日期:2010-06-01
  • 印刷日期:2010-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本書以整理、搶救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繫統地介紹了迄今為止已列入嘉興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內容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等十個門類形態和學科領域。從時間上看,名錄涵蓋並縱向追蹤嘉興數千年歷史風貌;從空間上看,名錄分布橫跨嘉興各縣(市、區)。隨著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及名錄保護制度的日趨完善,還將繼續分冊編纂。
  • “越韻吳風——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觀”叢書之一《嘉興市非物 質文化遺產名錄集成》是嘉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持編纂的一部全面 介紹列入嘉興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科普讀物。 編纂者查閱了大量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料,走訪了全市相關 部門的專業人員和項目傳承人,共整理文獻資料數十萬字,征集有關圖片 資料近三百幅。存編纂中,對個別尚未納入擴展名錄但門類相似的省、市 級名錄項目進行必要的歸類合並,如“平湖九彩龍”、“平湖龍舞”、“ 七星龍舞”並入“龍舞”類一起介紹。名錄項目排列順序按國家、省、市 級順序編排,同一級別名錄按政府文件公布的順序排列。名錄項目名稱原 則上以上一級政府文什公布的名稱為準。
  • 總序
    前言
    壹 民間文學
    1.何文秀傳說
    2.桐鄉蠶歌
    3.五姑娘
    貳 傳統音樂
    1.嘉善田歌
    2.平湖派琵琶藝術
    3.塘工號子
    4.車水號子
    5.南湖采菱歌
    6.敲鼓亭
    7.漁民號子
    8.海寧思情山歌
    參 傳統舞蹈
    1.海鹽滾燈
    2.龍舞
    3.五梅花
    4.魏塘打連法
    5.馬燈舞
    6.秦山老虎嗒蝴蝶
    7.十二花神大天官
    8.鋼叉舞
    9.桐鄉拜香凳
    肆 傳統戲劇
    1.皮影戲
    2.海鹽腔
    3.海鹽牌子
    4.花鼓戲
    五 曲藝
    1.平湖鈸子書
    2.三跳
    3.攤簧
    4.平湖太保書
    5.嘉善宣卷
    6.嘉善農民書
    陸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1.摜牛
    2.高竿船技
    3.大纛旗
    4.踏白船
    5.南湖船拳
    柒 傳統美術
    1.燈彩
    2.嘉興灶頭畫
    3.平湖西瓜燈
    4.竹刻
    5.桐鄉灰塑
    6.芥子園畫譜技法
    7.秀洲民間繪畫
    8.嘉興剪紙
    9.許村粉塑
    10.餘新蠶貓
    11.木雕書刻
    12.桃核雕刻
    13.彩蛋畫
    14.麥稈畫
    15.刺繡
    16.磚雕
    捌 傳統技藝
    1.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2.五芳齋粽子制作技藝
    3.藍印花布印染技藝
    4.剔墨紗燈
    5.西塘古民居建築藝術
    6.烏鎮水閣建築藝術
    7.傳統紡織技藝
    8.斜橋榨菜制作技藝
    9.西塘八珍糕制作技藝
    10.濮綢織造工藝
    11.傳統紐扣制作技藝
    12.京磚燒制技藝
    13.嘉興黑陶燒制技藝
    14.平湖糟蛋制作工藝
    15.龍鳳花燭制作工藝
    16.新塍小月餅制作技藝
    17.造船技藝
    18.海鹽大頭菜制作技藝
    19.海寧三把刀制作技藝
    20.海寧缸肉制作技藝
    21.糖糕板雕刻技藝
    22.章園茗茶制作技藝
    23.風箏制作技藝
    24.舂打年糕技藝
    25.高橋糕點制作技藝
    26.姑嫂餅制作技藝
    27.歷本袋制作技藝
    28.三珍齋鹵制作技藝
    玖 傳統醫
    1.瘌頭傳統診療法
    2.豐山脫力藥制作技藝
    拾 民俗
    1.含山軋蠶花
    2.嘉興端午習俗
    3.網船會
    4.海鹽騷子
    5.嘉興南湖荷花燈會
    6.錢江觀潮
    7.雙廟渚蠶花水會
    8.元帥廟會
    9.雲龍蠶桑生產習俗
    10.魚圻塘廟會
    11.烏鎮香市
    12.大曹王廟廟會
    13.做社
    14.新塍元宵民俗
    15.嘉善淡水捕撈漁俗
    16.護國隨糧王廟會
    17.平湖婚俗
    18.經蠶肚腸
    19.桐鄉神歌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後記
  • 平湖乍浦地處水陸要衝,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宋朝就有水軍駐扎。
    清乾隆、嘉慶年間,福建水師部分官兵移師乍浦,鎮守西山海域(即平湖山 灣),他們的後裔成為山灣漁民。山灣漁民常年以船為家,以魚為伴,艱苦 的環境,繁重的勞動,形成了他們豪爽、開朗、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喫苦 耐勞、團結互助的精神。漁民的勞作經常需要眾人通力合作。在集體的勞 動作業中,為保持步調統一、運力一致,必須由一人發聲指揮,眾人應聲 而行,這樣便逐步形成了漁民號子。
    漁民號子分拉船號子和拉帆號子兩類。當漁船受損需要維修時,必須 將船拉上海灘,修畢又須將船拉回海面纔能重新作業。由於船體龐大,這 項工作必須由十幾人乃至幾十人同時操作。拉船時先在船頭兩側各繫一根 粗繩,拉船漁民分成兩隊,各執一繩。為保證步調統一、運力一致,漁民 往往會一起唱號。領號人站在兩隊中間指揮,一聲領號,眾拉船人便應聲 附和,一邊唱號,一邊身體前傾,一起用力將船拉上一段;指揮者又_聲領 號,拉船者再一次附和,船又被拉上一段。就這樣,在陣陣號子聲中,船 被一步步拉上海灘或拉回海面。正是在這個合作過程中形成了拉船號子。
    漁船駛入大海,必須扯起篷帆,纔能借助風勢跑得*快,駛得*遠。扯帆 時數人同時拉住篷索,將篷一點點往上拉,當篷升至一半時,由於篷大桅 高,再加上所受風力,手中所持分量已相當重了,這時就必須開唱拉帆號 子。指揮者一聲領號,眾拉篷者應聲附和,同時身體一起隨聲下蹲,將篷 拉上一段。如此不斷重復,一聲號子,一股合力,慢慢地將大篷升至桅頂 。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拉帆號子。
    漁民號子是漁民的勞動結晶,充分體現了漁民的創造性。其曲調簡潔 ,歌詞隨意,可多次重復,反映了漁民樸實、淳厚的性格;節奏鏗鏘有力 ,旋律**飛揚,體現出漁民與大自然頑強搏鬥的勇敢無畏的精神;漁民 號子唱和配合默契,漁民之間的友好和諧盡顯無遺。
    漁民號子具有濃烈的鄉土氣息和神秘的海洋風情,是一種獨特的漁民 文化。但由於歷史原因,目前會唱漁民號子的人已所剩無幾且年事已高, 漁民號子瀕於失傳。
    漁民號子被列入第二批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海寧思情山歌 思情山歌是流傳於海寧市東片袁花鎮夾山村一帶的民間歌謠。夾山村 東接海鹽縣中墳山,西靠包家山、瀋墳山,南臨黃灣鎮菩提寺山,北接海 鹽縣通元新功村,省級航道六平申線經沙塘港穿村而過。村民如到袁花鎮 辦事,須翻越包家山與瀋墳山之間的莊康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該村 村民的生活習俗乃至口音等與周邊地區有所不同,思情山歌就產生於這樣 一個小山村中。
    據該村四新組董玉坤老人(1919年出生)介紹,傳說在清道光年間,在 山腳下有個小長工,每天早上到小河浜淘米,經常踫到河對面的一個村姑 在洗衣服,日久天長,兩人產生感情,就以眼前之風物起興作比,用當地 流行的民間曲調即興唱和,傾吐心聲,本色天然。歌中以女子的口吻訴說 相思之情,用山河浜橋、陰晴圓缺、朝朝暮暮的“隔”,來反映兩情相悅 的不容易,歌詞哀而不傷,表達了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堅定的追求。
    思情山歌以流傳於海寧、海鹽一帶的民間小調為基調,**使用袁花 鎮夾山村一帶的方言演唱,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曲調音域不寬,旋律起 伏不大,內斂而低沉,簡單而委婉。唱腔采用6/8拍節奏,具有較強的敘 述功能,其中還采取“夾唱夾白”的表現手法,極其自然地表達出青年男 女相互愛慕的內心情感,曲調纏綿流暢。其歌詞引入當地的山、水、橋、 浜等具有地形特征的事物以及勞動、生活等方面的民俗形像,往往以山起 興,采用民歌常用的“復沓”手法,一唱三嘆,反復吟詠,回腸蕩氣。歌 中多用“比”的手法,誇張地表現兩情相悅,以此反襯對愛情追求的那種 “沒命成灰土,終不罷相憐”的義無反顧,語氣堅決,哀而不傷。特別是 歌詞樸實無華,曲調婉轉動聽,對江南民間音樂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
    P026-02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