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海韻東山/海峽二十七城市歷史文化繫列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地方史志
【市場價】
372-539
【優惠價】
233-337
【介質】 book
【ISBN】9787807194279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海峽文藝
  • ISBN:9787807194279
  • 作者:海韻東山編委會
  • 頁數:208
  • 出版日期:2009-10-01
  • 印刷日期:2009-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20千字
  • 海韻東山編委會編寫的這本《海韻東山》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用大文學的手法,挖掘了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的歷史文化,發現了文物遺存,反映了風土人情,展示了自然生態和城市發展的新姿、新貌,力求做到雅俗共賞、史俗同趣,兼具**性、文史性、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
  • 海韻東山編委會編寫的這本《海韻東山》包括探 尋歷史遺存、拜訪古代先賢、感悟綠色山水、品味蝶 島風情、尋找故事傳說、重讀古典詩文、欣賞東山新 姿等板塊,囊括物質文化遺存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從 人物到故事,從自然到社會,從歷史到現實,向讀者 展現了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名人輩出,遺存眾多,歷 史文化積澱厚重以及今天的卓越風姿。
  • 序/**群 吳達金
    探尋歷史遺存
    東山陸橋探秘/陳立群
    從海裡走來“東山人”/陳立群
    大帽山貝丘遺址:南島語族*古老的故鄉/考古人
    八尺門·陳平渡.戚伯渡/孫英龍
    遺失的鄭和碑/陳立群
    東山關帝廟/考古人
    漳郡**文峰/劉小龍
    神秘的水寨大山/黃石麟
    康美土堡:天地會聖城/黃石麟
    沉沒海底的鄭成功戰船/陳立群
    臺灣玉二媽祖廟淨山院/林長華
    宮前天後宮:施瑯收復臺灣出師地/考古人
    石壁上的古老判決書/林長華
    拜訪古代先賢
    綸章垂耀唐文燦/林定泗
    能人善政蔡方平/橫舟
    朱紈與走馬溪/林野渡
    剛正節義黃道周/林海
    女中賢達蔡玉卿/西河裔
    陳殯殞命常德城/林小路
    陳士奇重慶捐軀/林小路
    林日瑞死戰甘州/林小路
    張進鎮守銅山/登賜
    唐朝彝嚴正執法/林登煌
    遊崇功死衛臺灣/林王爭
    朱璇施仁政興商貿/林福強
    孫有全海運致富/老林
    戍臺英烈銅山營/林野渡
    馬兆麟奔走設縣/林千舟
    感悟綠色山水
    東山島情愫/劉白羽
    奇石記/霍達
    東山島放歌/何少川
    東山走海/韓藹麗
    東山看海/楚欣
    東山的海/許懷中
    難忘東山/唐敏
    海湖記/王仲莘
    東山一日/任鳳生
    東山隨筆/陳世華
    馬鑾灣情歌/林定泗
    東山雜吟/林思翔
    銅山古城/陳立群
    東山古城/陳文和
    澳角一日,凌力
    塔嶼真個好醉人/林長華
    天然影棚/高愛明蔡永強
    每一塊石頭都是奧妙/展華
    蝶島奇泉蔚奇觀/展華
    品味蝶島風情
    “珊瑚島”上逍遙遊/常發
    奇特的女書/林生花
    和大海撥河/林長華
    嘆為觀止的墨魚骨雕/常發
    頭上的風情/林長華
    美容遺風話“挽臉”/林長華
    東山貝事/林長華
    旅遊蝶島賞妙聯/常發
    古老奇特的餐具“飯舵”/常發
    蝶島崇龜奇風/展華
    “海兄弟”及其葬俗/陳立群
    “海洋冰磚”石花凍/展華
    海島名喫“燒腱靈”/展華
    尋找故事傳說
    東山島歸屬的故事/林森森
    風動石的傳說/西河
    四獸下凡澳角海/林登海
    宋帝欽定馬鑾村/林海森
    黃道周智鬥“測得準”/林長華
    “烏雞秀”的故事/林長華
    馬兆麟進京會試/阿賜
    私塾先生與蠔仔湯/林定泗
    銅山關帝君臣的傳說/林遍野
    重讀古典詩文
    孝紀序/【明】黃道周
    銅山石室記/【明】黃道周
    林忠簡公行狀/【明】黃道周
    大都督詹公重建銅城功德碑記/【明】唐朝彝
    橫海歌/【明】施德政
    詠餘孝子/【明】蔡保禎
    答贈陳弓甫先生/【清】黎士弘
    東門嶼石室訪黃忠端公道周讀書處/【清】馬兆麟
    詠銅山十八景/【清】馬兆麟
    欣賞東山新姿
    打造**旅遊海島進行曲/黃石麟
    闊步邁向**旅遊海島/朱文挺
    **跨越一路歌/謝漢傑
    路暢水清環境美樹綠花紅家園潔——東山農村“家園整理”紀實/陳益雄張志祥張俊毅
    **“寡婦村”——東山島銅缽村見聞/謝漢傑
    編後記
  • 東山陸橋探秘 當站在東山島海岸,眺望浩瀚的大海,那一派波 瀾壯闊、天水相連的壯 麗景色,讓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也許,你未曾想 到眼前這片碧波萬頃的 臺灣海峽,1萬多年前竟是一片連接澎湖、臺灣的陸 地。這便是所謂的“東 山陸橋”。
    多少年來,考古工作者為了探明東山陸橋的真實 面貌,做了大量的艱 苦工作,通過對海底地貌、地層、古生物和其他資料 的分析,逐步揭開了東 山陸橋的神秘面紗。
    現在的東山陸橋,實際上就是一道橫亙海峽的淺 灘。這道淺灘發端於 東山島,向東延伸到海峽中部的臺灣淺灘,再向東北 ,經澎湖列島而後至臺 灣西部。淺灘由臺灣淺灘、南澎湖淺灘、北澎湖淺灘 和臺西淺灘四部分組 成,一般深度不超過40米,*淺處僅有10米深。
    1981年在美國召開的全新世海平面變化的**學 術研討會上,中國的 林觀得教授將這道淺灘稱為“東山陸橋”。臺灣的學 者多稱之為“臺灣陸橋” 或“海峽陸橋”。
    東山陸橋的沉浮,直接取決於海平面的升降。
    300萬年前地球進入冰 期,地球表面冰川作用強烈而又廣泛,尤其是北半球 冰蓋堆積和融化,引起 了**性的氣候波動,導致海平面時升時降,即所謂 海進和海退。在距今 1~3萬年的末次冰河時期,海平面與現在比低了130 多米。此時,不隻是東 山陸橋露出成為陸地,臺灣海峽的大部分都成為陸地 。從15000年前冰進 高潮開始退卻後,氣候逐漸變暖,海平面逐漸上升, 臺灣海峽便很快形成。
    此時,唯獨東山陸橋露於海面,它一直到距今約8500 年時,纔*後漸被海 水淹沒。
    海水從陸橋之上退卻,陸橋很快就形成一片沃土 。當時,這裡氣候溫 濕,植物廣布,植被茂盛,河流發育。為了逃避寒冷 ,動物便紛紛遷到這裡棲 息,靠采獵為生的人類,也追隨著動物來到這片土地 上。他們在這裡建立了 自己的家園,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史前文明。
    長期以來,漁民從東山陸橋之上的海域撈獲大量 的哺乳動物化石,它 們所包含的種類主要有:熊、諾氏古菱齒像、普氏野 馬、雙角犀、野豬、麂、 水鹿、梅花鹿、臺灣斑鹿、達維四不像鹿、普通水牛 、牛等等。1987年春天, 就在這些哺乳動物化石中,發現一件人類肱骨殘段化 石,鋻定為距今1萬 年左右的晚期智人,命名為“東山人”。這是福建省 **發現舊石器時代的 人類化石。隨後,福建相繼發現了“清流人”、漳州 的“甘棠人”和泉州石獅祥 芝鎮漁民在臺灣海峽中線以東海域撈獲的“海峽人” 。與東山島相距85海 裡的澎湖列島的漁民也在澎湖海溝撈獲大量同一動物 群的哺乳動物化石, 其中也發現一件人類肱骨化石。這充分說明:在舊石 器時代晚期,東山陸橋 形成,它使臺灣與祖國大陸連成一體。我國華南、華 北南部以及淮河流域的 動物,為逃避寒冷,擴展生存空間,都紛紛向海峽陸 橋遷徙。那時的陸橋之 上,不但已有動物的棲息繁衍,而且已有了人類的活 動。海峽兩岸學者都認 為:臺灣的早期哺乳動物、早期住民及其文化,均來 源於我國華南,而它東 遷入臺的主要通道,便是這東山陸橋。**,來自臺 灣海峽水下的哺乳動物 化石,不但從考古學的角度證明東山陸橋曾經成為史 前閩臺文化交流的紐 帶,而且以其保留下來的種種人工刻痕,向我們傳遞 了遠古的重要文化信 息。
    東山島哺乳動物化石所保留下來的人工痕跡,主 要有切割痕、砍砸痕 和刻畫痕。經仔細觀察和必要的模擬實驗發現,這些 痕跡是可以破解的。切 割痕主要都出現在鹿角之上,其使用的主要工具是小 石器中的切割器。切 割的意圖是截斷過長的角枝,以便進一步加工成生產 工具。而在角節處出 現的切割痕,大多是剝離鹿皮時留下的痕跡。砍砸痕 主要出現在較大型動 物的肢骨上,如像、水牛等。它應為狩獵後肢解動物 時留下的痕跡,其使用 的主要工具是較大型的石器。可以想像,古人在狩獵 活動中,為利用動物角 和骨制造工具、肢解動物等,基本上使用以石器為工 具的切害4術和砍砸法。
    在刻畫痕中,有一種流星狀刻畫痕值得注意。它均出 現在鹿角上,每道痕跡 都從一個圓形小凹點開始,向水平方向鋒利而迅速地 劃去,由深至淺,直至 消失,呈現為流星狀。模擬實驗表明:它屬於狩獵射 擊時箭簇刻畫的痕跡。
    由此可見,至少在舊石器晚期,東山陸橋上的獵人已 經使用了 弓箭。
    在骨角制品中,生產工具和**主要有骨槌、角 鎬與角 矛。其中角矛是利用鹿角尖磨光制成,狀如彈頭,是 *好的尖 狀器,用途廣泛。而角鎬,可以說是東山陸橋獵人的 一大創造 發明。這是一種生產工具和**兩用的巧妙角器。它 以四不像 鹿的角為原料,截去多餘的角枝,隻留主枝和第二枝 的適當長 度,第二枝作為手柄。它利用略彎的主枝及其遠端的 角尖,可 刨地下植物根莖,勾取樹上果實,捕殺飛禽走獸,甚 至可勾殺 水中遊魚等等。
    在骨角制品中,有兩件刮磨光的梅花鹿角化石, 磨光的角枝上也隱約 有一些神秘莫測的刻畫紋。這兩件刮磨得十分光亮的 鹿角,是*早發現於 東山陸橋上的原始藝術品。
    至此,我們對東山陸橋史前人類社會的經濟形態 及其文化特征已有了 初步的印像:那裡的人類主要依靠狩獵、采集植物果 實和根莖、捕魚等為 生。他們除了使用石器工具以外,還利用野獸的角與 骨,制造各種生產工具 與**。可以說,大量制造與使用骨角生產工具與武 器,是東山陸橋史前文 化的一個特色。在狩獵生產中,他們應用了石器、弓 箭、長矛、標*、角鎬等 工具。他們所創造發明的角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生 產的發展。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他們不斷發現大自 然、人體、動物的美,從 而鍛煉與發展起自己的審美藝術。他們為了表達強烈 的思想感情或某種欲 望,甚至僅僅因為一次美感的衝動,便動手開始了他 們原始的藝術創作。
    **,當再次面臨這茫茫海峽,我們仿佛能看到 當年這片山谷連綿起 伏、河流縱橫、水草豐茂、生機勃勃的土地,甚至能 看得見馳騁於山野叢林 間的海峽獵人,聽得見呦呦鹿鳴。
    也許,數萬年以後,東山陸橋將再次出露海面, 兩岸的往來便可免除顛 簸之苦。
    P3-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