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追尋歷史的真相(毛澤東與魯迅修訂本)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547-793
【優惠價】
342-496
【介質】 book
【ISBN】9787208134171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34171
  • 作者:秋石
  • 頁數:377
  • 出版日期:2015-12-01
  • 印刷日期:2015-1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3
  • 印次:1
  • 字數:371千字
  • 秋石所著的《追尋歷史的真相(毛澤東與魯迅修訂本)》紀實地鉤沉了毛澤東與魯迅彼此神交的心路歷程和基本情況,本書由兩部分組成,作者通過長達數年的研究,從茫茫史海中尋覓了大量材料,傳神紀實地鉤沉了毛澤東與魯迅彼此神交的心路歷程和基本情況,由此印證毛澤東的“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這一歷史結論。
  • 秋石所著的《追尋歷史的真相(毛澤東與魯迅修 訂本)》由兩部分組成,上篇為長篇史實考證《追蹤 “毛羅對話”的歷史真相》,作者曾60餘次赴各地自 費調查考證,訪問了尚未謝世的許多當事人,查閱了 大量有關的文獻檔案,基本上廓清了一些傳言,下篇 為《毛澤東與魯迅》。
  • 寫在前面的話
    自序 為歷史做一份生動真實的證詞
    新版 序求是正未有窮期
    上篇 追蹤“毛羅對話”的歷史真相
    第一章 “親聆者”還有多人在世
    第二章 1957年7月7日晚:歷史現場相與析
    第三章 毛澤東和藹可親:黃宗英等親聆者說
    第四章 1957年:趙丹先生屬於左派陣營
    第五章 關於“毛羅對話”等情況的通報
    第六章 與黃宗英商榷:此遺言,非彼遺言
    附錄1 參加1957年7月7日座談會的各界人士簡介
    附錄2 為歷史瞬間留影的徐大剛先生
    下篇 毛澤東與魯迅
    第一章 “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第二章 在毛澤東和魯迅之間架起橋梁
    第三章 詩心相通
    第四章 與魯迅書長相隨
    第五章 對“阿Q”的獨特理解
    第六章 “聖人”和他的學生們
    第七章 愛屋及烏揚魯迅
    附錄1 毛澤東與我國遺傳學家談家楨
    附錄2 “右下角一”,他不是羅稷南!——致“親聆者”黃宗英
    附錄3 關於電影《武訓傳》的批判
    備忘錄1 本書作者對“毛羅對話”的五次質疑與批評
    備忘錄2 有關“毛羅對話”的四個版本
    後記 我的半個多世紀魯迅夢
    感言 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黃宗英還將稿子寄給了另一個人。這個人,黃宗 英“親聆”的文章中沒有涉及,兩位前來取稿的記者 在《聽黃宗英說往事》一文中同樣沒有涉及。個中緣 由很簡單,由於不是“親聆”,那個人也是無法幫助 她解決任何問題的。
    這個人是黃宗英女士的浙江老鄉。1957年7月7日 上海中蘇友好大廈咖啡廳座談會召開之時,這個人纔 17歲,還在老家上中學。有意思的是,2006年5月9日 ,上海、浙江有關部門聯合舉行的魯迅學生黃源百年 誕辰紀念會的前一日,這個人向人們笑談了四年前他 與黃宗英之間所經歷的這一幕。聆聽者有多位,筆者 恰恰有幸與其緊挨著坐在一起並坦誠對話。他笑著告 訴筆者:秋石,你有所不知,2002年黃宗英寫好她那 篇《親聆》文章後,在沒有交給《南方**》和《文 彙讀書周報》之前,還專門寄給了我一份,說是讓我 看看…… 黃宗英的上述作為令人費解,她為什麼不找一同 出席當年座談會的人去核證,而去找兩個當年並不在 會場的人員進行“刪改、調整”或“把關”呢?由此 不得不讓人起疑,她信誓旦旦的那個“親聆”之說究 竟是不是“鐵證”?或者換言之,是否真的是源自於 毛澤東之口? 那麼,在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之後,當年 參加座談會的36位“各界人士”,除黃宗英之外,是 否均已不在人世了呢? 這個問題並不難搞清楚。單憑黃宗英在上海的名 氣和各方關繫,要弄清楚這36位人士還有幾位健在, 並不需費太大的周折。可是黃宗英從撰寫《親聆》到 公開發表以來的這麼多年中,她從來不曾這麼去做。
    這就*令筆者疑竇叢生:這又究竟是為什麼? 據筆者多次向上海有關方面有關人士了解這方面 的情況,被告知:黃宗英於2002年12月發表此文時, 參加1957年那次座談會者尚有多人健在,而且神志並 不糊塗。這就直接攻破了她在《親聆》一文中與律師 對話時所雲“正因為當時在場的人如今大概多已不在 人世了”的這個判斷。之所以筆者認為這是一個主觀 臆斷,因為律師也好,黃宗英也好,既然能夠花費大 量時間“我就到處求助”,為什麼不向其居住地及工 作單位所在地的上海的方方面面打聽一下? 讀了這段即時即景(在2002年7月4日“病中”動 筆撰寫《親聆》一文同一時間)發生的對話,讓人迷 惑不解的是:在向律師作這個咨詢時,黃宗英為什麼 不先行認真地思索一番:這世上,除了“我”之外, 參加那次談話的還有哪一些人活著?在打聽清楚的基 礎上,哪怕是打聽出一兩個健在者後,是否還應當向 活著的這一兩個人印證一下,然後,再考慮如何發表 的問題。等等。再有,從“我熟悉的律師”口中不假 思索脫口而出的那句“正因為當時在場的人如今大概 多已不在人世了”的話,顯然是順著黃宗英的話頭而 來。“正因為”這三個字十分關鍵,表明了黃宗英本 人首先是這樣認知的——她應該是現今世上**“歷 史現場”健在者,自然是**能夠證實“毛羅對話” 內容真實與否的人。
    確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許多人是相信了 她所說的話的。何況,還有由她一手翻檢出來,一臉 欣喜地擁坐在毛澤東身邊的那幅照片為證。
    可也正是這段對話的內容,令筆者讀後不由得疑 竇叢生:作為**演員和擅長報告文學寫作的作家, 又是在向世人講述如此一件驚天動地、驚嚇得導致自 己“肚裡娃娃兒險些蹦出來”的大事,怎麼能夠如此 輕率地不作任何調查,向包括自己的導師與好友、當 年的同事在內的同一個歷史現場見證人征詢一字半句 ,就武斷地認定其他“當時在場的人……大概多已不 在人世了”呢? 不光是在落筆撰寫文章之初,而且,於文章寫畢 的五個月後,《南方**》甫一刊出,事情就起了明 顯的變化。原因十分簡單——從前一日《南方**》 文中“如今大概多已不在人世了”的表述,變成了第 二天《文彙讀書周報》文中去掉“大概”二字的“如 今已大多不在人世”的說法。顯然,早在《親聆》被 《南方**》記者拿去後的一段時間內,以及該文在 《南方**》發表的當日當晚,就有人(而且不在少 數,且主要在“毛羅對話”的原發地上海,反響尤為 強烈)為這個“大概”的表述糾正上了:明確告知, 1957年7月7日晚上海中蘇友好大廈咖啡廳與黃宗英一 道出席同毛澤東座談的人士中,還有多人健在! 一個令任何人都無法回避的事實,也是七年多來 筆者不懈地尋蹤調查、考證的結果,卻是板上釘釘地 印證了七年前筆者頭腦中一直揮之不去的這個疑惑: 至2009年3月,在已知的仍健在的多位當時在場的人 中,就有黃宗英的兩位前輩同事、好友在內! P6-P7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