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印度(熟悉而陌生的鄰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294-427
【優惠價】
184-267
【介質】 book
【ISBN】9787569903416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ISBN:9787569903416
  • 作者:塵雪
  • 頁數:282
  • 出版日期:2015-09-01
  • 印刷日期:2015-09-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10千字
  • 印度雖不太受國人關注,但她並非一無是處。在中國,“那些關乎靈魂又不掙錢的事,都會顯得生態不良或像在鋌而走險,安貧樂道的風骨氣韻總脫不了些許狼狽與失態”;在印度,關於靈魂、精神、宗教與信仰的事,卻顯得那麼生態正常且司空見慣,空氣中彌漫著的是物質世界缺失的輕靈與充實。當中國人尤其是大城市裡的人為金錢與物質疲於奔命時,印度人*能甘於清貧,他們的平均幸福指數比中國人顯然要高。

    作者以駐印度記者的身份親身接觸、了解和認識印度,“印度予我的,是一種寶貴的經歷。”而本書予廣大讀者的,是對印度的解惑、去除偏見和消除隔膜的過程。


  • 《印度(熟悉而陌生的鄰國)》是作者塵雪通過在 印度工作和生活的經歷,與讀者分享這個國家在生活 、文化、思想上的點滴,以及作者的所見所感。作者 力圖細節化、深度化、私人化地呈現出正在發展變化 中的印度的狀態。尤其是那些被世人誤解、被“原以 為”的關於印度的人和事。全書主要分為兩部分,第 一部分主要是作者立足於新德裡的奇聞異事;第二部 是作者作為駐外記者,多次探訪印度各地,分享印度 這個幅員遼闊、文化豐富悠久的文明之國的經歷。 本書是作者通過在印度工作和生活的經歷,與讀者分享這個國家在生活、文化、思想上的點滴,以及作者的所見所感。作者力圖細節化、深度化、私人化地呈現出正在發展變化中的印度的狀態。尤其是那些被世人誤解、被“原以為”的關於印度的人和事。全書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作者立足於新德裡的奇聞異事;第二部是作者作為駐外記者,多次探訪印度各地,分享印度這個幅員遼闊、文化豐富悠久的文明之國的經歷。
  • 塵雪,中國駐印度新德裡女記者。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方向為中西新聞比較與跨文化傳播。畢業後主要從事國際文化、社會與時政新聞報道。2012年至2014年被派駐印度新德裡擔任駐外記者。
  • 自序:我短暫而難忘的印度生活

    **部分 印度和你想的不一樣

    初來印度,比想像的好

    那些有意思的細節

    印度騙子多嗎?

    當代印度的摩登生活

    新德裡的文藝生活

    特殊的種姓制度

    生活在新德裡的女性

    印度女性地位低

    不可思議的印度婚戀觀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人:敵人還是朋友?

    “對死淡然”與“談死色變”

    貧富分化巨大鴻溝

    不符合規矩的權力是毒藥

    在孟買慶祝歡樂的像神節

    一場華麗歡鬧的印度教婚禮

    果阿,果阿:電影節和度假海灘

    “水深火熱”在印度

    德裡往返齋普爾的火車

    跟印度人一起歡慶灑紅節

    我在印度學開車考駕照

    在“藍色之城”感受**民歌節

    蒙古利亞面孔

    印中飲食文化差異大

    我的德裡朋友南德女士

    成熟的印度女學生

    雇主與女傭之間的微妙關繫

    印度上演拆遷抗議



    第二部分 走遍印度

    烏代布爾的“白城”浮生

    探訪泰戈爾創辦的**大學中國學院

    本地治裡:“少年派”的故鄉是法式直轄區

    探訪阿薩姆邦和梅加拉亞邦

    科欽:被殖民歷史留下的多國文化

    延續中印緣分

    亨比:古跡、巨石與嬉皮士

    在阿姆利則感受錫克教的虔誠

    百聞不如一見:克久拉霍性廟群

    **次去印度新**的家鄉古吉拉特邦

    再去古吉拉特邦感受“**熱”

    在印南喀拉拉邦過“歐南節”

    印度北方美麗古鎮奧恰

    有故事的尼姆拉娜古堡酒店

    新年**天逛老德裡

    德裡像一個野生動物園

    坐標在孟買的“印度版韓寒”

    去山城尋訪印度老作家

    對話印度藝術界的先鋒力量

    德裡樹人隱於叢林

    一位印度攝影師眼中的加城“唐人街”自序:我短暫而難忘的印度生活
    **部分 印度和你想的不一樣
    初來印度,比想像的好
    那些有意思的細節
    印度騙子多嗎?
    當代印度的摩登生活
    新德裡的文藝生活
    特殊的種姓制度
    生活在新德裡的女性
    印度女性地位低
    不可思議的印度婚戀觀
    印度人眼中的中國人:敵人還是朋友?
    “對死淡然”與“談死色變”
    貧富分化巨大鴻溝
    不符合規矩的權力是毒藥
    在孟買慶祝歡樂的像神節
    一場華麗歡鬧的印度教婚禮
    果阿,果阿:電影節和度假海灘
    “水深火熱”在印度
    德裡往返齋普爾的火車
    跟印度人一起歡慶灑紅節
    我在印度學開車考駕照
    在“藍色之城”感受**民歌節
    蒙古利亞面孔
    印中飲食文化差異大
    我的德裡朋友南德女士
    成熟的印度女學生
    雇主與女傭之間的微妙關繫
    印度上演拆遷抗議
    第二部分 走遍印度
    烏代布爾的“白城”浮生
    探訪泰戈爾創辦的**大學中國學院
    本地治裡:“少年派”的故鄉是法式直轄區
    探訪阿薩姆邦和梅加拉亞邦
    科欽:被殖民歷史留下的多國文化
    延續中印緣分
    亨比:古跡、巨石與嬉皮士
    在阿姆利則感受錫克教的虔誠
    百聞不如一見:克久拉霍性廟群
    **次去印度新**的家鄉古吉拉特邦
    再去古吉拉特邦感受“**熱”
    在印南喀拉拉邦過“歐南節”
    印度北方美麗古鎮奧恰
    有故事的尼姆拉娜古堡酒店
    新年**天逛老德裡
    德裡像一個野生動物園
    坐標在孟買的“印度版韓寒”
    去山城尋訪印度老作家
    對話印度藝術界的先鋒力量
    德裡樹人隱於叢林
    一位印度攝影師眼中的加城“唐人街”
    尾聲
  • 自序:我短暫而難忘的印度生活 英國印度裔作家V.S.奈保爾的朋友曾批評道:“西方人寫了太多對印度充滿偏見的書,這不公平。”於是奈保爾決定探訪並客觀地書寫外祖父所屬的這個國度。而我,有著和奈保爾相似的寫作動機。
    初來印度時,我跟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對印度的認識少得可憐,對當代“天竺國”的真實情況很不了解,了解到的也大多是充滿偏見的和片面的。有時候,媒體甚至成為造成誤導的罪魁禍首,特別是那些充滿偏見、自以為是的議程設置者。駐印的記者們也常常被**編輯們發過來的一些主題先行的約稿弄得哭笑不得。
    不僅是工作,在生活方面,在印度待越久,就發現中國人對印度的誤解越大。
    我覺得,當你面對陌生的環境時,*好的心態就是不帶任何成見的、如白紙般的心態,以人類*友好、*善意的一面,來迎接和審視這個多元而復雜的世界。然而,我是帶著從書本和中國人口中間接習得的對印度的滿滿偏見來到這裡,但作為一個秉承“客觀公正平衡”原則、有著新聞職業性熱忱的記者,我費了好大的勁兒纔撥開這些偏見與無知編織的藩籬——印度髒亂差、印度“阿三”小氣、不靠譜、無可救藥等等。
    印度雖不太受國人關注,但她並非一無是處。在中國,“那些關乎靈魂又不掙錢的事,都會顯得生態不良或像在鋌而走險,安貧樂道的風骨氣韻總脫不了些許狼狽與失態”(攝影師嚴明語);在印度,關於靈魂、精神、宗教與信仰的事,卻顯得那麼生態正常且司空見慣,空氣中彌漫著的是物質世界缺失的輕靈與充實。當中國人尤其是大城市裡的人為金錢與物質疲於奔命時,印度人*能甘於清貧,他們的平均幸福指數比中國人顯然要高。
    當我再次回到故土時,我備感不適應,在失落的環境下,竟也懷念起印度的好。我想念在印度的生活細節。
    我喜歡看印度電影,無論是寶萊塢(以孟買為中心的印地語電影的代稱)光鮮艷麗的*世愛戀,或是殘酷真實的記錄性影片等等;我喜歡聽印度歌曲,無論是寶萊塢的勁歌熱舞,或是民樂與冥想、瑜伽樂曲等等。我想念印度的自由、無規則、有趣味、熱情浪漫和懶散、節奏慢,像生機勃勃的野草;我想念在那裡受到的“物以稀為貴”般的注意力甚至優待,小區陌生門衛們主動熱情打招呼的那句:“Hello,Madam!”(你好,女士!)印度人對我的稱贊,時常回蕩在耳邊。
    修身養性的人總說,當我們設身處地地經歷到了對方所經歷的,我們和對方的心就能連接了,溝通便不再有障礙。經歷本身就是一種成長,一種學習 初來印度,比想像的好 好像做夢般,我已經在印度首都新德裡度過了一 個夜晚。因為北京比新德裡早兩個半小時的時差, 2012年6月9日早上6點,我就自然醒了。窗外鳥兒叫 ,掀開窗簾一角,對面人家的樓頂站著人。移步桌前 ,我開始回憶起來到南亞次大陸的一幕幕。
    帶著臨行前在北京市衛生防疫站植入的一堆熱帶 病疫苗的“抗病毒”身軀,2012年6月8日下午3點45 分,我與同事從北京首都機場出發,飛往上海浦東機 場轉機,在等候了3小時後,終於順利出關,坐上前 往新德裡的航班MU653。飛機上大部分是印度人,其 中不少都是擁有雅利安人種那樣稜角分明的五官、巧 克力膚色的印度小伙兒。我無視那些看我的印度男人 的目光,倒是我旁邊的四個日本帥哥,是整個航班上 *歡樂的,他們不僅熱情地幫我們拍照,還在看電影 時因為笑聲太大惹得大家引頸觀望。
    經歷了6個半小時後,我終於在當地時間6月9日 凌晨1點30分(北京時間同日凌晨4點)到達了新德裡英 迪拉·甘地**機場,舷窗外的機場燈火還算璀璨— —雖然無法跟北京的夜景相比,但至少不是想像中的 燈火暗淡與人煙稀少。進入機場*是覺得富麗堂皇, 頗具印度風情的彩色壁畫、雙語指示牌(英語與印地 語),和形形色色的印度人,他們濃重的體昧同樣提 醒你:“歡迎來到印度!” 或許是舉行過“金磚峰會”帶來的中印友好春風 ,或是我對印度信息滯後加無知引發的庸人自擾使然 ,令我出乎意料的是,我們入境的過程異常順利,本 以為我們帶的行李太多,會遭到印度海關的刁難,還 得損失些美元來賄賂他們,可我們取了近十件行李後 ,竟然順順利利、浩浩蕩蕩地走出機場。在出口處, 我們還試圖幫助了兩位中國同胞,他們被海關攔了下 來,因為印度人不知道什麼是“口服液”,我們便用 通俗易懂的英語解釋說:“喝的東西,有營養的。” 印度人還是半信半疑。
    出了機場,一股跟我的家鄉“火爐”武漢一樣令 我熟悉的熱浪迎面撲來。先前同伴們都幸災樂禍地告 誡我:穿五分褲露出大半截白腿會被新德裡猖獗的蚊 子圍攻,可是出去後我連一個蚊子的影兒都沒見著, 穿短褲反而*涼快。
    凌晨2點左右,我們被接到辦公室所在的小區, 因為辦公室臨時住不下所有人,我被安排住在小區附 近的Sundeep Holiday Inn(桑蒂普假日旅館)暫住10 天。還好,我對髒亂的容忍度比較高,雖然我在白色 床單上看到了污跡,還有一股難聞的味道,但我沒問 題,而且高興地發現房間裡不僅有干淨的熱水,還有 衛生紙——並不像有些人說的印度人都不用衛生紙, 此後我*是發現在稍微**一點的酒店廁所裡都備有 衛生紙或洗潔用具。
    旅館房間裡,轟隆隆的老舊電扇和空調聲讓我難 以入眠,害得我數次起來喝水、上廁所,*終,疲憊 困頓的身體還是向睡神投降。
    早晨8點,“沙沙沙”急促的門鈴聲響起,印度 服務員殷勤地送來當地主流英文報紙《印度時報》。
    我讀到一篇評論文章恰好契合我要表達的意思:外國 人總是說印度是*危險的**,某前任英國駐印度大 使甚至寫了本《印度旅遊指南》的書,但文章作者認 為,毋寧叫這本書《不到印度旅遊指南》*為妥帖。
    同樣,部分中國人也總是覺得印度是*危險的地方, 但從我目前的經歷來看,印度似乎並沒有想像中的那 麼落後和危險,印度一開始就向我炫耀她引以為豪的 民主制度。
    不僅如此,來印度的**個月,這個**就給我 一個“下馬威”:嚴重的水土不服讓我在這一個月裡 上吐下瀉,還患上了嚴重的咳嗽,大把大把掉頭發。
    P3-6 。印度予我的是,這種寶貴的經歷。
    我親身接觸、了解和認識印度的過程是一個解惑、去除偏見和消除無知的過程。而我是多麼希望能夠跟大家分享這個過程,因為我們對印度存在太多不理解。
    意大利符號學者、作家翁貝托·埃可(Umberto Eco,又譯安伯托·艾柯)說:“隻有在如今現代世界,我們纔有機會相互接觸從而達到相互理解。相互理解並非我們的想法一致,而是要理解不同之處。不要跟孩子們說謊,說我們人人是平等的。實際上,我們不是平等的,我們是不同的。隻有相互理解了,即使達不到世界和平,但隻是發生戰爭的概率少些。”中印之間也需要相互理解,理解各自的不同之處。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