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精)/李德·哈特經典作品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歷史普及讀物
【市場價】
696-1009
【優惠價】
435-631
【介質】 book
【ISBN】9787208124660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24660
  • 作者:(英)李德·哈特|譯者:林光餘
  • 頁數:427
  • 出版日期:2014-08-01
  • 印刷日期:2014-08-01
  • 包裝:精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458千字
  • 《**次世界大戰戰史(精)》由世界**軍事史學巨擎李德·哈特執筆,詳述**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過程與各方戰略戰術的運用,是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次世界大戰深遠地影響了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影響了整個20世紀的**格局與冷戰二極化的世界形成。欲了解**的世界為何如現今所見,就須從**次世界大戰這場意義深遠的戰爭開始談起。
  •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精)》是世界著名軍事史 學家、現代戰略大師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詳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整個過程與各方戰略戰術的運 用。 1914年,薩拉熱窩的一聲槍響,引爆了整個世界 。歐洲列強集團紛紛全面動員,傾其全國之力,投入 這場前所未見的殘酷血戰。 綿延千裡的鐵絲網壕溝陣地,成為列強意志拼搏 的角力場。數以百萬計的軍人在破片四濺、血流成河 的泥濘戰場,試圖打出世界新秩序的黎明。 兵災遍及亞歐非三洲,炮火煙硝中,舊帝國紛紛 解體,歐洲的權力格局亦隨之改變,然而這場號稱將 結束一切戰爭的戰爭,造成的結果,竟是下一場更大 規模的世界大戰……
  • 譯序
    序言
    《大戰真相》原序
    第一篇 戰爭緣起
    第二篇 各方實力
    第三篇 各方戰爭計劃
    第四篇 1914年——情勢膠著
    第一章 改變情勢的馬恩河會戰
    第二章 傳奇的坦能堡會戰
    第三章 奧軍終結者康拉德與倫貝格之戰
    第四章 **次伊普爾之戰
    第五篇 1915年——一團僵局
    第五章 達達尼爾計劃的誕生
    第六章 功虧一簣的加利波利登陸
    第七章 毒氣彌漫的伊普爾
    第八章 不必要的盧斯會戰
    第六篇 1916年——不分勝負
    第九章 凡爾登浴血包圍戰
    第十章 布魯西洛夫的攻勢
    第十一章 索姆河攻勢
    第十二章 多災多難的坦克發展
    第十三章 羅馬尼亞的淪陷
    第十四章 攻占巴格達
    第十五章 日德蘭海戰
    第七篇 1917年——戰局緊繃
    第十六章 打打停停的阿拉斯攻勢
    第十七章 梅西訥之戰
    第十八章 通往巴斯青達之路
    第十九章 坦克奇襲康布雷
    第二十章 卡波雷托之戰
    全景:空中戰爭
    第八篇 1918年——勝利的曙光
    第二十一章 *初的突破
    第二十二章 弗蘭德斯地區的突破
    第二十三章 突破馬恩河
    第二十四章 第二次馬恩河之戰
    第二十五章 德軍的“黑日”
    第二十六章 美吉多之戰
    第二十七章 聖米耶勒之戰
    第二十八章 默茲河-阿戈訥之戰
    後記
  • 讓歐洲走向**,花費了50年。引爆它,卻僅需 5天時間。我們所要研究的這套**材料的制造,也 即形成衝突的基本原因,其實在這段短暫的**次世 界大戰史範圍中是找不到的。事實上,一方面,我們 應當回顧普魯士對於開創德意志帝國(Reich)的影響 ,俾斯麥的政治構想,德國思想深刻的個性傾向,以 及當時的經濟狀況——德國曾企圖以商業出口為主, 不過目的並未達成;此外,加上一些其他理由,使德 國從原本的商業大國理念改變為世界強權觀。我們還 應分析蘊含各色各樣中世紀遺風的奧匈帝國,認識其 復雜的種族問題,做作的統治機制,暗藏在膚淺野心 底下、令其煩擾不堪的內部崩解的恐懼,以及其狂亂 尋求苟延殘喘的行徑。
    另一方面,我們應檢視那令人稱奇的,支配俄國 政策的野心與理想主義的混合物。它致使靠近俄國邊 界的鄰國,特別是日耳曼鄰邦間,彌漫著一片恐怖感 。這也可能是*終引爆戰爭的因素中*重要的一種。
    我們還應了解自1870年以來,法國因遭受侵略而對新 侵略所發出的持續警報;我們*應研究法國重建的自 信心。它強化了法國抵御進一步外侮的力量。還有, 我們應牢記德國攫取阿爾薩斯——洛林(Alsace- Lorraine)對法國所造成的傷害。*後,我們應回顧 英國從孤立政策轉變為參與歐洲,成為歐洲繫統成員 的做法,以及當它面對德國的敏感現實時,所展現的 緩慢覺醒。
    在對半世紀歐洲歷史作出上述的研究之後,我們 所獲得的整體認知,應比*大部分記載巨細靡遺的歷 史*詳實。這場戰爭發生的基本原因可歸納為三點: 恐懼、饑餓與傲慢。除此之外,發生在1871年至1914 年之間的**事件,也是征兆。
    總之,要找出點燃這次戰火蛛絲馬跡當中*重要 的轉折點,是有可能,而且容易看到的。這些蛛絲馬 跡事實上貫穿了1871年之後俾斯麥所建立的同盟結構 中。諷刺的是,俾斯麥原本並非將這同盟結構當作火 藥庫,而是將它視為保護傘,以便他所開創的德意志 帝國能和平成長。雖然俾斯麥的想法,早濃縮在他 1868年的一句話——“弱國終被強國吞噬”之中,而 他自己的胃口,卻在1870至1871年戰爭的三頓飽餐之 後,得到滿足。所以,我們不能譴責他,認為他的野 心比胃口大;就像他所說,他感覺德國現今是一個“ 心滿意足”的**。他的統治理念自此之後並非是擴 張,而是團結。為了爭取足夠的時間與和平,使新德 國保持穩定,他企圖抑制法國國力的發展,使法國維 持在無法進行復仇之戰的局面。但是結果證明這些做 法對德意志帝國並無好處。
    俾斯麥並未對法國實施經常不斷的直接脅迫。他 隻準備切斷法國與友邦或支持者之間的關繫,以便間 接打擊令人困擾的法國快速復蘇。俾斯麥首先拉攏奧 地利與俄國,使他們和德國結為普通的結盟關繫;同 時努力促成巴爾干半島的和平,以防後者對結盟關繫 造成任何危機。有好幾年時間,他的政策是,在歐洲 外交利益交換上,不對任何一方作出承諾,僅做一名 “忠實的經紀人”。然而,他與俄國首相戈恰科夫 (Got‘tchakov)之間的不和,以及由於1877年俄土戰 爭(RUSSO-Furkish war)的紛擾,使他不顧年老的德 皇威廉一世的反對,與奧地利在1879年訂定了防衛聯 盟。德皇原本將這種做法視為“出賣”俄羅斯,甚至 曾威脅說自己要退位。不過這紙明確的承諾,後來並 無明確的結果。盡管如此,俾斯麥在1881年以巧妙的 外交手段,經由俄、奧、德三國所簽訂的“三帝同盟 ”(Three Emperors Alliance),暫時取回**地位 。這**的“三帝同盟”,原先目的在於干預所有巴 爾干半島事務。雖然該同盟稍後在1887年廢止,德國 與俄國之間的關繫,則另以秘密訂定的“雙重保障條 約”(Reinsurance Freaty)作為補償,並獲加強。
    經由該約,兩強同意除非德國攻擊法國,或俄國攻擊 奧地利的情形發生,雙方各自與第三國交戰時,彼此 將維持善意的中立。在這兩次巧妙的、具有驚人欺瞞 效果的外交手法下,俾斯麥避免了當時迫在眉睫的俄 法聯盟。
    同時,德奧之間的結盟,由於1882年意大利的參 與而擴大。其結盟的目的是:如果德國與俄國作戰, 可以提防俄國從背後暗算奧地利;意大利如遭法國攻 擊,德奧將出兵相助。不過意大利為保護與英國老友 的關繫及其本身海岸線的安全,卻在條約上附加一段 特別協議,闡明*不直接與英國衝突。1883年,羅馬 尼亞(Rumania)經由該國國王個人與一些秘密運作過 程,也加入了這新的“三國同盟”(Triple Alliance)。後來甚至連塞爾維亞(Serbia)與西班牙 也分別短暫與奧地利及意大利,以另締條約的方式結 盟。P3-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