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大屠殺與集體記憶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世界史
【市場價】
585-848
【優惠價】
366-530
【介質】 book
【ISBN】9787544773188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譯林
  • ISBN:9787544773188
  • 作者:[美國]彼得·諾維克 著,王志華 譯
  • 頁數:458
  • 出版日期:2019-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本書作者彼得?諾維克曾以《那高尚的夢想:“客觀性問題”和美國歷史學界》獲美國歷史學年度***著作獎。在《大屠殺與集體記憶》中,他再次挑戰固有觀念,引用哈布瓦茨理論,考察了美國猶太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大屠殺事件的認識變化,指出:歷史地理解某物就得認識到它的復雜性,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觀察它;就得了解當事人的動機和行為充滿歧義,包括道德的歧義。而集體記憶從根本上說是非歷史的,甚至是反歷史的。對集體記憶做出反思,我們可以獲得*多的歷史智慧。
  • 本書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屠殺猶太人事件在美國如何被描述和紀念,從戰後年代的低調處理,到1990年代的“大屠殺熱”,反映出不同時代中,集體記憶如何因變化的風氣以及當前需要被設計和修改,而族群謀求生存的主題貫穿其中。作者對人們不假思索接受的觀點提出反思,關注其對道德實踐的影響,強調認識歷史的復雜性。
  • 彼得?諾維克(Peter Novick),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學榮譽教授。主要代表作有:《反抗維希:解放後的法國對通敵者的肅清行動》和《那高尚的夢想:“客觀性問題”和美國歷史學界》,後者榮獲美國歷史學會所授予的美國歷史學年度最優秀著作獎。
  • 導 言

    **部分 戰爭年代
    第一章 “我們大體了解”
    第二章 “如果我們的同胞表現出*多的同情”
    第三章 “拋棄猶太人”

    第二部分 戰後歲月
    第四章 “難民營已經實現了其歷史目的”
    第五章 “那是過去,而我們必須應付**的事”
    第六章 “不符合猶太人的*佳利益”

    第三部分 過渡時期
    第七章 “自我憎恨的猶太女人撰寫親艾希曼繫列文章”
    第八章 “‘為造成的苦難’提交一份賬單”
    第九章 “他們會把我的孩子藏起來嗎?”

    第四部分 *近幾年
    第十章 “不容許偏執”
    第十一章 “再也不會屠殺阿比爾派教徒了”
    第五部分 關於未來
    第十二章 “我們還未準備好該如何作答”

    致 謝
    索 引
  • **部分 戰爭年代 第一章 “我們大體了解” 首先,我們從美國非猶太人和猶太人在殺戮進行期間對大屠殺的反應開始。雖然我們將主要關注1945年之後人們談論大屠殺的方式,但戰爭年代依然是一個合適的起點。它開啟了構思和表現、重視或漠視歐洲猶太人的毀滅這一故事,以及把該故事運用於各種目的之歷程。
    同時,美國戰時對大屠殺的反應是後來出現的大量關於大屠殺之話語的內容。*流行的版本講述了該遭天譴的美國非猶太人有時刻意遺忘歐洲猶太人被害這事;膽小自戀的美國猶太人對其同胞命運的漠視;羅斯福政府的“放棄猶太人”政策—拒*抓住機會營救難民,這讓美國變成了一個冷漠的幫兇。
    到了1970和1980年代,大屠殺已經成了觸目驚心的、重大的、獨特的事件:質和量方面都清晰地與其他納粹暴行以及之前猶太人所受的迫害相區別,它的規模、它的像征意義以及它的世界歷史意義都非同尋常。如此看待大屠殺在目前被認為是合適的和自然的,是“正常的人性反應”。但是在大屠殺進行期間,大多數美國人,甚至美國猶太人的反應並非如此。大屠殺不僅*非像自1970年代以來那樣居於意識的核心,而且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並且再一次地,也包括許多的猶太人在內),它自身幾乎沒有成為一個奇特的事件。納粹集團的屠殺行為導致五六百萬歐洲猶太人的死亡,這太真實了。但是我們**所談論的大屠殺乃回溯性的建構,這對那個時候*大多數人來說是不可辨識的。說那時美國人以各種方式回應(或未能回應)大屠殺,都把它看作一種清晰可辨的存在,這就產生了一個會妨礙理解當時那些回應的時代錯誤。
    僅僅是大屠殺受難者的人數就足以長時間地使人恐懼:五六百萬。但是大屠殺發生於**戰爭期間(我們當然知道,但通常不會去思考它的意義),這場戰爭*終導致了五六千萬人的死亡。就有這樣一些人,認為談及這類語境就是輕視大屠殺的重要性,是心照不宣地否認歐洲猶太人覆滅這一事件的特殊背景。當然,這類語境可以被用於這些目的,如法國右派分子讓—瑪麗·勒龐認為大屠殺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單純“細節”那樣。但在1940年代早期,支配著美國人意識的是那場戰爭的總體過程。除非我們牢記這些,否則我們將無法理解大屠殺是如何被環繞在它周圍的*大規模的殺戮所淹沒。在戰爭期間以及戰後一段時間,那些謀害歐洲猶太人的暴行沒有一個一致認同的名稱,這一事實從其本身看來可能意義不是那麼大。下面這一點可能具有重要意義,即就“大屠殺”(小寫的holocaust)這一詞語而言,它於戰爭期間被使用,就好像是巧合地,幾乎總是用來指稱由軸心國所造成的破壞這一整體,而並非特指猶太人的命運。這種用法就是戰爭期間人們對這一事件的認知,而如今它被我們精選出來並冠名為“大屠殺”(Holocaust)。
    在美國人的觀念中,大屠殺在戰時被邊緣化有許多不同的層面:一個人知道什麼,相信什麼,如何形塑自己知道的或相信的,構思出合適的回應。從理論上看這些問題都是各自獨立的,而實際上它們是密不可分的。在本章中,我們將考察總體上美國人的認知和反應;第二章考察美國猶太人的認知和反應;第三章則看看美國政府的認知和反應。
    雖然無人能夠設想其*終結果,但是所有美國人(猶太人以及非猶太人)自1933年納粹上臺伊始,如果不是*早的話,就清醒地意識到它的反猶主義。戰前納粹反對猶太人的行動,從早期的歧視性措施到1935年《紐倫堡法案》的制定並*終演變成1938年“水晶之夜”事件1,這些都被美國媒體廣泛報道了,並被美國社會的所有階層反復譴責過。2沒人會質疑猶太人在納粹主義實際的和潛在的受害者清單中排序比較靠前,但這是一個很長的清單,而某種程度上,猶太人並不是排列在這個清單的**。盡管納粹試圖對1930年代的集中營情況保密,它的恐怖在西方已被知曉,這也是納粹野蠻殘暴的主要標志。直到1938年底,在那些被囚禁、被折磨以及被謀害於集中營的人之中,隻有少數猶太人(以猶太人的身份)。受害者*大多數都是共產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工團主義者以及其他的希特勒政權的政治對手。直到又一個四年之後,希特勒專門為歐洲猶太人預備的災難纔被西方人所知曉。
    這一點需要重申一下:從1933年初到1942年底(這比希特勒千年帝國十二年壽命的四分之三還要長),猶太人(不無道理地)被看成是納粹政權受害者的成員而*非**的受害者。這幾乎是那時美國非猶太人普遍的看法,也是很多美國猶太人的看法。到戰爭中期猶太人被屠殺的新聞出現之後,那些追蹤納粹罪行長達十年之久的人就輕而易舉、自然地把它同化到已有的觀念體繫之中。
    隻是在“水晶之夜”之後,大量的猶太人纔被加入到集中營中,即便在那時,*大部分也是短期的,是德國逼迫猶太人移居國外之政策的一部分。德國猶太人的死亡人數,比起二十年前被烏克蘭反蘇聯武裝力量那兇殘暴徒所迫害的猶太人數量,隻是後者的一小部分。美國猶太人對納粹戰前的反猶主義之反應相對於非猶太裔美國人雖然*為恐懼和沮喪,但是他們的反應並非不混有某種厭倦的宿命論:這樣的時期在過去幾個世紀反復出現,它們總會過去;在此期間該干啥干啥,等待好日子的到來。
    在西方,戰爭的爆發使人們對猶太人命運的關注不再那麼多。軍事衝突的開始—以及來自前線引人注目的報道,把關於猶太人所受迫害的報道從頭版位置和公眾視線中移開了。“水晶之夜”(幾十個猶太人被害)占據《紐約時報》頭版位置長達一個多星期之久;戰時猶太人的死亡人數成千上萬,然而它再也沒有那樣引人注目。
    從1939年秋到1941年秋,每一個人的注意力都盯著軍事事件:海上戰爭、法國戰敗、不列顛之戰、德軍入侵蘇聯。當美國人面對即將到來的前景似乎是不可一世的納粹將統治整個歐洲大陸之時,除了一些猶太人之外,很少有人關注納粹統治之下的歐洲猶太人到底遭遇了什麼,這不足為奇。強迫波蘭猶太人集中居住以及把德國和奧地利猶太人趕往波蘭貧民窟,給猶太人帶來了巨大的苦難,這一點無人懷疑。除此之外,鮮有人對此有確切的了解,並且那些到達西方的零碎報道之間通常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在1939年12月份,有家媒體一開始估計說已有二十五萬猶太人被害,然而一個星期之後又改口說死亡人數大概是那一數字的十分之一。(類似的大量不同猜測在整個戰爭期間不斷出現,這無疑會令很多人對事件的真實性以及那些數字的可靠性產生疑惑。1943年3月,《**》周刊報道每周有七千猶太人被屠殺,而《新共和》雜志則說保守估計每天都有這麼多猶太人被害。) ……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