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中國文化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563-816
【優惠價】
352-510
【介質】 book
【ISBN】97873030986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北京師大
  • ISBN:9787303098644
  • 作者:曹文柱
  • 頁數:516
  • 出版日期:2009-07-01
  • 印刷日期:2009-07-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578千字
  • 中國是世界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文明綿延*長的文明大國。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祖先以其特有的勤勞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為人類的文明作出了**的貢獻。世界七大文明古國都為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過積極的貢獻,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有的中斷了,有的落伍了,隻有中國文化從山到今一脈相承、歷久而彌新,仍然屹垃於吐界民族文化之林,繼續為世界和人類文化作著貢獻。這是中國文化一個突出的特點。
  • 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積澱與創遣。中國文化既體現了 中華民族的生活樣法,同時也蘊含著她的情感、智慧和民族精神,數千年 來,歷風雨而不衰,遭浩劫而彌堅,為中華民族的生生不已提供了不竭的 生命源泉,成為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跡,是我們今天應當加以批判 繼承的珍貴文化遺產。
  • 緒言
    第一章 紛亂的社會與活躍的文化
    第一節 社會變化對文化的震撼
    一、天災人禍疊加的社會環境與士族地主勢力的畸形發展
    二、社會變化對文化的震撼
    第二節 漢、胡統治者對文化的選擇與調整
    一、漢族統治者對**文化的選擇與整齊風俗
    二、少數民族王朝自身的文化調整
    第三節 文化變遷對社會的浸潤
    一、君權不振與士庶對立
    二、“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
    三、農耕分界線的南移和民族共同體的重新熔鑄
    第二章 一個文化*新的時代
    第一節 個體意識的張揚
    第二節 從儒學式微到三教並立
    第三節 地域間、族屬間文化的趨同與趨異
    第三章 問難屈勝,百舸爭渡——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論爭
    第一節 玄學的分派與論辯
    一、正始之音與玄學的產生
    二、竹林七賢與竹林玄學
    三、西晉名士與元嘉玄學
    四、玄風盛熾江左
    第二節 夷夏之辯與佛道之爭
    一、佛道相爭之先聲
    二、《夷夏論》與南朝的佛道之爭
    三、《三破論》與南朝佛道之爭的激化
    四、北朝的佛道之爭
    第三節 無神論與有神論的鬥爭
    一、魏晉時期的無神論與有神論之爭
    二、形神論與報應論的爭辯
    三、範縝與神不滅論之爭
    四、自然命定論與因果報應論之爭
    五、北朝無神論與有神論的爭辯
    第四章 文化的交流與雜糅
    第一節 胡風內漸與胡漢雜糅
    一、胡漢相交與胡文化的漢化
    二、胡風內漸與漢文化的胡化
    三、漢化——胡化——漢化的曲折發展
    第二節 玄學佛理,相映成趣
    一、玄、佛相交的歷史背景
    二、名士名僧,相會交遊
    三、名士精研佛經與玄學佛理化
    四、佛教的玄學化
    第三節 佛、道交融與道教向西流布
    一、道教廣納佛理
    二、佛教吸納道教思想
    三、佛、道調和漸成主流
    四、道教的向西流布
    第四節 域內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
    一、江東文化的發展與南北文化交流
    二、河西文化的昌盛與東西文化交流
    三、中原文化的復興與兼容並蓄
    四、區域文化發展的原因
    第五節 與西域及域外地區的文化交流
    一、與南亞各國的文化交流
    二、與中亞、西亞各國的文化交流
    三、與東亞各國的文化交流
    四、與南海諸國的文化交流
    五、與西域地區的文化交流
    第五章 清源正本,求幽探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哲學
    第一節 貴無·崇有·獨化
    一、以無為本,開物成務
    二、自生體有,有遺生虧
    三、玄冥之境,自得獨化
    第二節佛、道二教的宗教哲學
    一、《阿含經》的傳譯與小乘佛教思想
    二、般若學說與僧肇的唯心主義體繫
    三、涅槃佛性說與頓悟說
    四、慧遠的法性論與因果報應說
    五、葛洪及其神仙道教理論
    六、南北朝道教哲學的發展與豐富
    第三節 **活躍的唯物論思想
    一、楊泉的《物理論》
    二、嵇康與阮籍的唯物自然觀
    三、皇甫謐的樸素唯物論思想
    四、歐陽建的《言盡意論》與鮑敬言的《無君論》
    五、魯褒的《錢神論》與賈思勰的人定勝天思想
    第六章 佛·道·巫
    第一節 佛教的漢化及其異端的產生
    一、三國時期佛教在漢地的扎根
    二、兩晉時期佛教的發展
    三、南朝佛教理論的發展及其國教化
    四、北朝佛教的發展
    五、北朝二武滅佛
    六、彌勒教派成為異端和淨土信仰的嬗變
    第二節 道教的改革與發展
    一、魏晉之際道教的傳播
    二、葛洪與官方道教理論的初步建立
    三、東晉道教的復興與發展
    四、道教內部改造與反改造的鬥爭
    五、陸修靜、陶弘景與南朝道教改革
    六、北朝道教改革與發展
    第三節 各種民間信仰與巫術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讖緯符命
    二、魏晉時期的民間信仰
    三、魏晉時期的方士與方術
    四、北朝鮮卑的原始民間信仰
    第七章 倫理的乖張與悖反
    第一節 森嚴壁壘的等級秩序
    一、“王、謝門高非偶”
    二、郡姓與虜姓
    三、次門、役門及其他
    第二節 “士庶之際,實自天隔”
    一、“世冑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二、“不入非類室,不與小人遊”
    三、高門士族特權種種
    第三節 婚姻規範的相對失衡
    一、高門大族與帝室聯姻
    二、門閥等級內婚制
    三、不與非類為婚
    第四節 輕國重家的道德觀
    一、無忠君之節,有孝治之名
    二、“自致身榮,不存國計”
    三、“隻成門戶私計”
    第八章 育人與選士
    第一節 魏晉南朝的學校教育
    一、魏晉時期的學校教育
    二、南朝時期的學校教育
    第二節 少數民族政權與文化教育
    一、十六國時期北方學校教育
    二、北朝時期的學校教育
    第三節 選士制度
    一、九品中正制下的選士
    二、察舉、征闢和朝廷策試下的選士
    第四節 家庭教育
    一、世代相授的家學
    二、家庭教育中的婦女
    三、書誡教子與《顏氏家訓》
    第九章 燦爛的史學之花
    第一節 史學充分發展的時代
    一、史學獨立地位的確立
    二、修史成風,撰著繁富
    三、亂世與史學
    第二節 史學名家與名著
    一、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的《三國志注》
    二、範曄與《後漢書》
    三、瀋約的《宋書》和蕭子顯的《南齊書》
    四、魏收與《魏書》
    五、《華陽國志》、《水經注》和《洛陽伽藍記》
    第三節 體制的創新和突破
    一、紀傳體史書體制的重大突破
    二、實錄、類書的始創和起居注的定型
    三、史注新法的開創和史評、史抄的興起
    四、地理方志的拓寬與豐富
    第四節 史家的是是非非
    一、陳壽生前身後是非多
    二、範曄之死
    三、崔浩國史冤獄
    四、魏收“穢史”說
    第十章 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
    第一節 三曹巨子與建安文學
    一、曹操和曹丕
    二、曹植
    三、建安七子與蔡琰
    第二節 魏晉之際的詩風
    一、正始文士
    一、太康文十
    第三節 從寄性田園山水到纏綿亡國之音
    一、陶淵明
    二、謝靈運和鮑照
    三、謝脁與“永明體”新體詩
    四、南朝後期的詩風
    五、北朝詩文舉要
    第四節 訓詁學、聲韻學的成就
    一、辭書的發展
    二、韻書的產生
    第五節 吳歌北曲調不同
    一、南朝民歌
    二、北朝民歌
    三、《木蘭詩》
    第六節 駢文風靡與神怪入書
    一、南北朝的駢文
    二、南北朝的駢賦
    三、志怪與軼事類的小說
    第七節 文選與文論
    一、《典論·論文》和《文賦》
    二、《文心雕龍》
    三、《詩品》
    四、《文選》
    第十一章 博大宏深的藝術園囿
    第一節 “俳優歌舞雜奏”
    一、音樂機構和樂官
    二、音樂文化的大融合
    三、新音樂的發展
    四、北方的鼓角橫吹曲與胡戎樂
    五、佛教音樂的發展與豐富
    六、新樂器的出現和律學新成就
    七、五彩繽紛的舞蹈藝術
    八、百戲競爭新
    九、戲劇的雛形
    第二節 傳神寫照,極參神妙
    一、超邁前代的繪畫成就
    二、三國佛教畫的興起與山水畫的開端
    三、虎頭“三*”與兩晉繪畫
    四、人纔濟濟的南朝畫壇
    五、曹仲達與北朝繪畫
    六、畫論與畫評
    第三節 諸體皆備,書家迭起
    一、諸體皆備的時代
    二、書家迭起,翰墨流芳
    三、鐘繇和索靖
    四、皇像、張弘書冠東吳
    五、父子書聖
    六、蕭子雲突破飛自古法
    七、北朝書家與碑碣刻石
    八、論撰繁富,成就卓著
    第四節 絢麗誘人的石窟藝術
    一、風格獨特的克孜爾石窟
    二、完備的佛教美術館——敦煌莫高窟
    三、雄偉壯觀的雲岡石窟
    四、窟龕、造像居首的龍門石窟
    五、麥積山石窟及其他石窟藝術
    第十二章 科學技術的碩果
    第一節 數學和天文學突出的成就
    一、數學天纔和天文學大師祖衝之
    二、劉徽和《九章算術注》
    三、多產的數學家甄鸞
    四、觀天察法,群星閃耀
    第二節 集一代農學之大成——《齊民要術》
    一、賈思勰其人與其書
    二、耕農之術,靡不畢書
    三、對禽畜飼養經驗的總結
    四、一部實用百科全書
    第三節 名醫療百疾
    一、外科鼻祖華佗
    二、王叔和與皇甫謐
    三、葛洪和《肘後方》
    四、陶弘景對藥物學的總結和發展
    第四節 煉丹爐中的化學知識
    一、煉丹術的指導思想和操作方法
    二、“窮九丹之秘術”的大煉丹家葛洪
    三、黃白之術和古代合金學
    四、“中國雪”和無機酸、無機堿的提煉
    第五節 園林與建築
    一、洛陽的規模與布局
    二、繁華的六朝帝都
    三、佛教寺塔和石窟建築
    四、“雖由人造,宛若天成”的園林建築
    第六節 機械發明與冶鐵技術
    一、百闢千灌,精煉成鋼
    二、巧思*世的機械發明家馬鈞
    三、各顯神通的水力機械
    第十三章 社會風俗與時尚
    第一節 士人習尚和民風嬗變
    一、士人習尚
    二、民風嬗變
    第二節 日常生活中的漢俗與胡風
    一、面食、菜肴以及茶與酒
    二、衣服、佩飾和服飾文化
    第三節 婚俗、喪儀和世俗迷信
    一、婚俗與性觀念
    二、喪儀與葬法
    三、世俗迷信
    第四節 娛樂、節令和宗教活動
    一、娛樂遊戲
    二、歲時節令
    三、宗教活動
    參考書目
    再版後記
  •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為混亂與動蕩的時期,也是封建社會結構 有所調整的一個時期。前者具體表現為:各種自然的和人為的災難頻繁發 生,使得人口大規模地死亡,即使幸存者也難免饑寒交迫、顛沛流離之苦 。後者則體現在士族地主勢力得到畸形發展和胡族入主中原等方面。社會 的劇烈動蕩,不但造成文化載體的大量損失,而且打破儒家一尊的局面, 刺激多種文化因素的蓬勃生長、重家輕國觀念的泛濫和胡漢文化的融彙合 流。
    一、天災人禍疊加的社會環境與士族地主勢力的畸形發展 根據我國**氣像學家竺可楨先生研究,魏晉南北朝恰逢中國歷** 的一個氣候寒冷期。當時,年平均氣溫由西漢高於現在1℃至2℃,降至比 現在低1℃至2℃。按現代農業技術,氣溫年均下降4℃,對於農作物種植、 管理尚有很多不易解決的困難。古代社會,無霜期大大縮短,自然使谷物 產量減少,部分耕種、灌溉條件較差的田地被拋荒。氣候寒冷,又使北方 和西北方的草場枯竭,生活在那裡的少數民族因無法從事畜牧業,轉而進 入漢族傳統的農業區,造成民族間為爭奪生存空間而展開激烈的衝突。禍 不單行,與寒冷期降臨同步的是太陽黑子(日斑)活躍性的到來。日斑有否 決定著太陽輻射的強弱,而太陽輻射的增強又造成地球上氣候的波動。魏 晉南北朝時期的日斑,比氣候溫暖期高約3倍多。其結果,不但導致氣候轉 寒,而且對其他自然災害的生成也有一定的影響。從東漢後期起,自然災 害連綿不*,而且大災頻仍。到了“魏晉之世,黃河長江兩流域間,連歲 兇災,幾無一年或斷。總計二百年間中遇災凡304次,其頻度甚密,遠逾前 代。舉凡地震水旱風雹蝗螟霜雪疫疾之災,無不紛至沓來,一時俱見”。
    這種災情一直延續到南北朝後期。災荒饑饉,再加上人為的兵燹戰禍,到 處白骨委積,尸骸如山。當時社會的衛生條件極差,大量人畜尸體得不到 及時處理,很容易使疾疫爆發。由於人口流動頻繁,疫區迅速擴大,使死 者數目驟增。曹操晚年,在他割據的北方爆發過一次嚴重的疾疫,這就是 **的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大疫。大疫使“家家有強尸之痛,室室有號泣 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舉族而喪”。建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瑀、王粲先 逝外,餘下4人皆死於此疫。上層社會的成員尚且如此,一般百姓的命運就 可想而知了。
    與天災相較,人禍*是造成社會苦難的主要根源。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的黑暗與階級壓迫是**嚴重的。官場的腐敗 ,始於漢末。大小權貴把持著各級權力機構,就連品評士人的鄉曲輿論和 社會公論,也被他們控制起來。於是,許多士子“不復以學問為本”,紛 紛攀權附勢希圖提攜,浮華交會為謀稱譽,弄虛作偽以求通顯。皇帝公開 標價賣官,又使本以體現名教之治的察舉標準,墮落成赤裸裸的金錢交易 。這種情況,雖屢易朝而不改,反而愈演愈烈。魏晉時,許多現像經過扭 曲交形被固定成為制度。其中,*典型者莫過於九品官人法的實行。政府 屈從大族意志,在州郡設立大小“中正”,負責品狀士人,吏部授官,根 據的就是中正所定的品級。此法弊端過於前代。漢世“鄉舉裡選者,采毀 譽於眾多之論,而九品中正者,寄雌黃於一人之口”。由於中正皆由“著 姓士族”充任,所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現像日益嚴重。至於 作假之風,同樣沿襲不變。呂思勉先生歸納兩晉士習特點說:“《晉書》 所載,居喪過禮、廬墓積年、負土成墳、讓財讓產、撫養親族、收恤故舊 之士甚多,豈皆篤行?蓋以要名也。”賣官仍然在進行著,而且行徑*加 惡劣。西晉時,劉毅指責武帝說:“桓、靈賣官,錢人官庫;陛下賣官, 錢人私門。”王瀋作《釋時論》講,當時“京邑翼翼,群士千億,奔集勢 門,求官買職”,朝廷成為亂哄哄的鬧市。政治的黑暗,加重了民眾的苦 難。漢末時期,百姓已“生有終身之勤,死有暴骨之憂,歲小不登,流離 溝壑,嫁妻賣子”。黃巾起義就是在百姓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爆發的。進入 魏晉南北朝,統治者不斷加劇對民眾的盤剝。兩漢的口賦、算賦等人頭稅 被合並為戶調制。為擴大稅源,政府對百姓的財產進行評估,以此劃分戶 等,“乃令桑長一尺,圍以為價,田進一畝,度以為錢,屋不得瓦,皆責 貲實”。租調之外,還有各種雜稅、雜調,有的時期還預征數年的租調。
    兩晉把服役年齡改為13歲為半役,16歲為全役。使用尚未發育健全的孩子 承擔勞役,連上層人物也有“傷天理”之嘆。南朝還有役使女丁的記載。
    那一歷史時期,朝臣都願意為地方官,並毫不諱言是“求富”。有的官吏 揚言求富的手段是做到“四盡”:“水中魚鱉盡,山中獐鹿盡,田中米谷 盡,村裡民庶盡。”結果,平年歲月“百家為村,不過數家有食,窮迫之 人,什有八九”;一遇災荒,馬上出現“人多饑乏,*加鬻賣,奔進流移 ,不可勝數”的慘景。由於長期分裂割據,魏晉南北朝時期未有全國範圍 的大規模農民起義,但中小規模的起義一直不斷。比較**的如西晉末年 的張昌、李特等人領導的流民起義;東晉末年的孫恩、盧循起義和南朝的 唐寓之起義;十六國時期的梁犢起義和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等等。
    魏晉南北朝,從總體上來說,雖然也出現過西晉時期的短暫統一,但 是分裂割據始終處於時代的**地位。各割據政權為維持和擴大統治區域 ,以及達到搶掠人口的目的,經常發動戰爭。此間四百年,具有一定規模 的戰爭達百餘次,其中大規模的戰爭不下二三十次。戰鬥各方投入的兵力 少則數萬、十幾萬,一般都在數十萬左右,多者幾近百萬。後者中較為著 名的有赤壁之戰、西晉平吳之戰、淝水之戰、宋魏之戰,等等。這類戰爭 不僅造成大量軍人傷亡,而且也殃及眾多平民。曹操攻陶謙不克,取慮、 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 流”。宋魏之戰後,魏軍在撤退途中大肆殺戮,不但斬殺青壯年,而且連 嬰兒也不放過,“自江淮至於清濟,戶口數十萬,自免於湖澤者,百不一 焉。村井空荒,無復鳴雞吠犬”。即使統一或相對安定時期,統治階級內 部為爭奪權力而釀成的動亂也從未停止過。這種動亂,很多時候也以戰爭 形式表現出來,因此使大批無辜死於非命。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和梁 末的“侯景之亂”,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八王之亂”中,僅三王聯兵 攻打司馬倫一次戰爭,就殺人十幾萬。其後司馬越部屬祁弘大掠長安,殺 死平民2萬餘人。侯景亂前,建康城中有居民28萬戶,亂後生存者隻剩兩三 千人。侯景之亂,使富庶的江南變成“千裡*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 丘隴”的人間地獄。與統治集團內亂交錯發生的還有民族間的仇殺。西晉 末年,匈奴、胡羯貴族連破洛陽、長安兩京,俘殺懷、愍二帝,制造了一 繫列駭人聽聞的民族大屠殺。這不但給廣大漢族人民帶來極大苦難,而且 兵鋒所及,“降城陷壘,不復斷別善惡,坑殺士女,鮮有遺類”,使漢族 上層人物的生命財產安全也無法得到保障。同樣,漢族統治者也煽動復仇 情緒,濫殺無辜。冉閔滅石趙後,下令誅殺在邺城的羯人,“無貴賤男女 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類似的仇殺在石趙境內其他地區也進行著 ,“於是高鼻多須,至有濫死者半”。
    頻繁的天災人禍,不僅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經濟,也造成人口的巨大損 失。魏晉南北朝,在中國人口**是一個低谷期。唐人杜佑綜合零散的史 料,估約西晉在籍人口為767萬左右,隻有漢世的1/7。當然,實際人口損 失沒有這麼多,還有很多脫籍和被私家蔭占的人口未被統計在列,但*樂 觀的估計人口喪亡也要過半。以後人口數目有所回升,到隋統一時達到 3500萬,然而隻略多於漢世盛年人口的半數而已。
    從東漢後期起,士族地主迅速發展起來,到魏晉達到極盛。南北朝時 期,它雖然逐漸轉衰,但是依然有很強的勢力。
    士族在名義上仍歸屬在編戶齊民中,但是實際上它不僅傲視社會各階 層,甚至一度凌駕於皇權之上,成為一個享受特殊政治、經濟等權力的等 級。士族占有世代傳襲的龐大私有土地和數目驚人的依附人口。西晉頒布 占田蔭客制,從法律上肯定士族的經濟特權,*刺激了士族勢力的膨脹。
    如東晉僑姓大族謝氏,在江南置辦的田產有十幾處,勞動人手上千人;土 著大族孔靈符一家僅永興的一處田產,周圍就有30裡,水旱田265頃,並含 帶二山和果園九處。士族蔭占的勞動人口不歸政府管轄,隻登記在主人的 家籍裡,也不對政府承擔賦稅徭役。在政治上,門品決定官品,名門貴冑 “皆由門慶,平流進取,坐至公卿”。朝廷中的高官顯宦則幾乎被士族所 世代盤踞。在法律上,士庶不平等,各種懲治性的連坐條律一般都不對士 人生效,“罰典惟加賤下,闢書必蠲世族”。總之,士族壟斷了中央和地 方的清要之職,享受著減免賦役、蔭庇親屬、招徠門生故吏私附和賜田、 給客、赦罪、恩賞等特權。由於這些特權是世襲的,因而士族已發育成具 有相當穩定性的特殊社會階層。
    P7-1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