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明史/細講中國歷史叢書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387-560
【優惠價】
242-350
【介質】 book
【ISBN】9787208126244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ISBN:9787208126244
  • 作者:張海英|主編:李學勤//郭志坤
  • 頁數:225
  • 出版日期:2015-01-01
  • 印刷日期:2015-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52千字
  • 張海英編著的《明史》從“洪武開國”開始,以明朝的建立、興盛、衰亡為主線,對明代社會的歷史發展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既做深入淺出的解讀,又帶有一定程度的理論思考。對明代重要的事件、人物以及歷史疑案作相應的通俗考釋與解說。附有大事年表、帝王世繫以及歷史地圖。
  • 《明史》由張海英編著。 明朝前後延續二百七十六年,歷十六帝。明成祖 朱棣 一改明太祖閉關自守的外交策略,派宦官鄭和下西洋 , 與各國交往、宣示威德以及建立朝貢體制,擴大了明 朝對南洋、西洋各國的影響力。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名 著中,《水滸傳》、《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都成 書於明朝。
  • 序一
    序二
    導語
    第一章 大明王朝建立
    第一節 元末群雄並起
    第二節 朱元璋的崛起
    第三節 削平群雄,統一中國
    第四節 “大明”國號的由來
    第五節 大權獨攬的洪武皇帝
    第二章 嚴刑重典,以猛治國
    第一節 特務政治與文字獄
    第二節 發展經濟,獎勵農桑
    第三節 胡藍之獄,整肅群臣
    第四節 嚴刑重法,懲奸治貪
    第五節 洪武年間科場案
    第六節 明初大臣的悲劇
    第三章 燕王奪皇位
    第一節 明初的分封及隱患
    第二節 曇花一現的建文新政
    第三節 靖難之役
    第四節 “誅十族”與“瓜蔓抄”
    第五節 朱棣削藩,加強皇權
    第四章 永宣治世
    第一節 設立內閣與創設東廠
    第二節 永樂治績
    第三節 鄭和七下西洋
    第四節 仁宣之治
    第五章 宦官干政
    第一節 英宗朝王振專權
    第二節 土木之變
    第三節 北京保衛戰與英宗南歸
    第四節 南宮之變及影響
    第五節 憲宗朝汪直跋扈
    第六節 弘治中興
    第七節 正德朝劉瑾亂政
    第六章 多事之秋
    第一節 民變蜂起
    第二節 寧王之亂
    第三節 嘉靖革新
    第四節 大禮議之爭
    第五節 嘉靖大倭寇
    第七章 嘉隆亂像
    第一節 首輔迭換
    第二節 嚴嵩柄權
    第三節 內閣傾軋與首輔之爭
    第四節 隆慶議和
    第五節 嘉隆時期的政策調整
    第八章 十年新政與短暫的輝煌
    第一節 張居正蒙恩佐帝
    第二節 萬歷新政
    第三節 人亡政息的悲劇
    第四節 萬歷三大征
    第五節 國本之爭
    第九章 王朝危機
    第一節 萬歷怠政
    第二節 礦監稅吏與民變
    第三節 晚明宮闈疑案
    第四節 東林書院與晚明黨爭
    第五節 閹黨誤國
    第十章 後金的崛起
    第一節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第二節 明軍兵敗薩爾滸
    第三節 遼瀋失陷,孤守寧遠
    第四節 君臣猜忌,痛失良將
    第五節 清兵虎視中原
    第十一章 崇禎帝無力回天
    第一節 思宗勵精圖治
    第二節 明末農民戰爭
    第三節 攘外與安內的兩難選擇
    第四節 明王朝沉痾難起
    第五節 崇禎帝的悲劇
    第六節 轉瞬即逝的大順政權
    第七節 短暫的南明朝廷
    第十二章 明代文化
    第一節 耶穌會士與西學東漸
    第二節 心學的興起
    第三節 “四大奇書”
    第四節 明代科技
    附錄
    附錄一 明大事記
    附錄二 明代皇帝世繫表
    附錄三 主要參考書目
    明時期形勢圖
    結束語
  • 第五節 大權獨攬的洪武皇帝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政治上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 題便是如何保證明王朝的長 治久安,實際上這也是歷代統治者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他自己經歷了元末農民戰 爭,親眼目睹了元朝統治的覆亡。前車之鋻,當引以 為戒。他總結了自己在戰爭 中的實際經驗和元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之後,逐漸形成 了自己的一套治國指導思想: 他認為元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便是委任權臣,上下蒙 蔽,從而政弛姑息,吏治腐 敗。因此他*突出的治國思想便是加強君權,削弱臣 權,整頓吏治,以猛治國。
    明朝建立之初,其整套官僚機構仍然沿用元朝的 制度,中央設中書省,置左 右丞相,掌管全國政務;地方設行中書省,置平章政 事和左右丞,總攬地方軍政 要務。中書省由丞相總管,凡事均要先經過丞相,然 後奏聞皇帝。這對權力欲極 大的朱元璋來說,自然是不能滿意的。為加強君權, 朱元璋先從削弱地方權力開 始。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廢行中書省,在全國 陸續設置了十三個承宣布政 使司(但在習慣上仍然稱行省或省),置左右布政使 ,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財政; 另設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都指揮使司掌管軍隊, 三者合稱“三司”。這樣, 原來屬於行中書省的地方權力,現在被三個機構瓜分 ,它們互不統屬,同時又互 相牽制,直接歸屬中央統一管理,實際上歸皇帝控制 。
    地方上的改革完成後,朱元璋又著手中央機構的 改革。首先於洪武十年 (1377)設通政使司,作為皇帝的“喉舌之司”,主 管章奏的出納和封駁;第二年 又下令,凡事毋須事先經過中書省,這樣等於把中書 省變成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架 子;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陰謀政變的罪名 殺左丞相胡惟庸,罷中書省, 分相權於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六部直接統 屬於皇帝。這樣,秦漢以來 行之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從此廢除。在君權與相權 長達一千多年的鬥爭中,君 權*終戰勝了相權,皇帝成了名副其實的***高獨 裁者。廢除宰相制度,是明 初高度中央集權的重要標志,也是中國政治制度變遷 **的重要一頁。
    以前歷朝的軍政大事,都由丞相(宰相)和幾個 副手集中處理,*後呈交皇 帝批準決定。明初丞相制度的廢除,使得各種政務皆 由皇帝直接辦理。但是,皇 帝也是人,其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後來朱元璋又挑 選了幾名文人擔任殿閣大學 士,協助他批閱奏章,官級五品。這些人隻有建議權 ,沒有議決權,實際上沒有 實權。但這一點對明以後的歷史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隨著明成祖時內閣制度的確 立,到明中葉以後,大學士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以至 於能夠左右皇帝,影響朝政, 這是後話。
    朱元璋在加強政權統一的同時,也加強了對軍隊 的改革管理,主要是五軍都 督和衛所制度的創立。朱元璋本人是經過農民戰爭的 勝利而取得皇位的,自然懂 得軍隊在維護**安定及保證皇朝統治穩定中的地位 和作用,*看到了前代軍權 旁落、軍人跋扈的歷史教訓,因而他在對軍隊的改革 中,始終注意軍權的“下分 上集”,把軍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洪武十三年 (1380),朱元璋改大都督府為中、 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分領在京各衛所和在外 各都司,與兵部合管軍隊, 統屬於皇帝。具體分工是,五軍都督府管理兵籍和日 常軍政,兵部擁有軍士的任 免、升調、訓練權,但沒有統兵權,*高的軍隊調遣 指揮權屬於皇帝。
    軍隊編制方面,在全國各府 縣,軍事重要的地方設衛,次要 的地方設所,都歸五軍都督府管 轄。遇有戰事,由兵部遵從皇帝 的旨意任命將官,發給印信,然 後調集各衛所軍隊作戰;戰事結 束,軍歸衛所,將帥還印。這樣, 在軍隊問題上,朱元璋既總攬了 *高軍事指揮權,又通過衛所制 度,加強了對地方上的控制。這 一舉措實現了將不專軍、軍不私 將,避免了將帥擅兵的危險;但 也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 狀況,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另外,明代的軍士都是另立 戶籍,其身份是世襲的。明朝士 兵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從征, 即原來參加農民起義軍的朱元璋本部的士兵;歸附, 即元朝軍隊和元末各地其他 義軍及割據勢力投降、歸附的兵士;謫發,即因罪而 被罰充軍的;垛集,即征兵, 明朝政府強制征調民戶為軍。全國統一後,謫發和垛 集成為主要的兵源。由於明 朝政府把當兵作為對犯罪者的一種懲罰手段,說明明 代軍士的地位是很低的,軍 戶受人歧視,“人恥為軍”是當時人們的普遍認識。
    一般民戶怕受軍戶的牽累, 都不願和軍戶通婚。這些都對明軍的戰鬥力產生很大 的負面影響。
    司法方面,朱元璋也進行了一繫列的改革。洪武 十五年(1382),改御史臺 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專職彈劾百官。其下 設監察御史,雖然隻是七品 官,但權力卻很大。他們手握“尚方寶劍”,代皇帝 巡視各地,常常是“大事奏 裁,小事立斷”。這是朱元璋以小制大、對付百官臣 僚的重要手段。此外,中央 還設立了大理寺,凡刑部、都察院、五軍斷事官所推 問獄訟,由大理寺復審,並 有權糾正其判決。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互相牽制, *終統屬於皇帝。
    此外,朱元璋還頒布了《大明律》和《大誥》等 法令。法律是統治者意志的 表現,是**運用政權力量強制推行的,也是保證其 統治秩序的重要手段。朱元 璋巧妙地利用了這一合法的統治形式,制定了有明一 代異常嚴酷的法令制度。《大 明律》前後*改、刪定了四五次,歷經三十年的時間 。其條例簡於《唐律》,精 神嚴於《宋律》,是中國法律**一部極重要的法典 。明代的法律還將任用官員 的權力由皇帝獨攬這一條用法律條文固定下來,使之 合法化,“凡除授官員須從 朝廷選用,若大臣專擅選用者斬”,突出體現了朱元 璋**強化君權的指導思想。
    明初法律的執行是比較嚴酷的,對官吏的處罰特別嚴 厲,尤其是職高權重的文臣 武將。這並不在於朱元璋的“鐵面無私”或“不徇私 情”,*多的是出自於他本 人加強皇權的需要。
    明代實行的廷杖制度也是***的, 在某種程度上,這並不僅僅是對犯罪官吏的 懲罰,實際上是皇權與人的尊嚴的對抗,是 皇威對人的尊嚴的粗暴踐踏與侮辱。在此之 前,皇帝對讀書人還多少有面子上的尊重, 所謂“士可殺不可辱”,而此時讀書人的面 子已蕩然無存了。朱元璋的姪兒大都督朱文 正、工部尚書薜祥等都被鞭杖而死。如果杖 後幸生,還要掙扎著謝皇上免死之恩。由此 可見,朱元璋對皇威的維護,已到了無以復 加的地步。
    這樣,通過一繫列的改革措施,朱元璋 獨攬了政治、軍事、司法等方面的*高統治 權,從而使皇權達到了中國歷**的*高峰。
    在文化方面,明朝設立國子監,稱國子學,專門 訓練做官人纔,由吏部管理。
    明代的科舉考試,規定以“四書”、“五經”出題, 根據朱熹的解釋來發揮孔孟的 思想,不準有不同的見解,也不準發表自己的看法, 不準議論朝政。考試文章的 格式固定,俗稱“八股文”。所謂八股,是作文的格 式,由破題、承題、起講、 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破題 要求用兩句話點題,承題則 進一步發揮,起講開始議論,以後便層層推進。中股 是全篇的中心,並要求在後 四部分中要各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起來總為八 股。這是繼秦始皇焚書坑儒、 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思想上的又 一次禁錮運動。特別是八股 取士,對束縛人們思想、妨礙文化的發展,造成部分 知識分子不問政事、沉溺於 科舉仕途的學風,產生極為嚴重的影響。八股取士成 為朱元璋籠絡儒士、控制知 識分子進而加強皇權統治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見,朱 元璋對君權的加強,從政治、 軍事到思想上,已達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
    P12-15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