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影像辛亥(上下)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1017-1475
【優惠價】
636-922
【介質】 book
【ISBN】978753345529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福建教育
  • ISBN:9787533455293
  • 作者:閔傑
  • 頁數:584
  • 出版日期:2011-06-01
  • 印刷日期:2011-06-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影像辛亥(上下)》(作者閔傑)以圖串史,表現中國現代化進程與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形像而直觀,不說教,不刻板。
    《影像辛亥(上下)》編著者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用專業的眼光敘說故事,以解歷史之謎。
    《影像辛亥(上下)》分上、下兩冊。上冊以晚清經濟、教育、民眾生活、城市變化為內容;下冊以清末新政、民黨力量的集結、武昌起義、各省響應和民國創立為內容。
  • 《影像辛亥(上下)》(作者閔傑)用千餘幅清末民初老照片配以十多萬文 字,展現了鴉片戰爭後的社會變化及辛亥革命各種場面。影像盡可能保證畫 面的清晰度,並力求內容的繫統性。全書文字與照片有機結合,源自作者對 辛亥革命起因和進程的思考和敘述,使一張張照片“活”了起來,幫助讀者 理解其中的意味。 《影像辛亥(上下)》分上、下兩冊。上冊以晚清經濟、教育、民眾生活 、城市變化為內容;下冊以清末新政、民黨力量的集結、武昌起義、各省響 應和民國創立為內容。力圖以完整繫統的圖文,全景詩性的敘述,再現和闡 釋這場偉大革命。
  • 上 晚清社會
    前言
    第一章 新經濟的生長
    第一節 傳統經濟的留存
    一 農業
    二 手工業
    三 集市與趕集人
    第二節 新經濟的興起
    一 商業金融
    二 工礦郵政
    三 政策與人物
    第三節 輪子上的革命
    一 轎子及其他傳統工具
    二 小車
    三 土馬車與洋馬車
    四 人力車與自行車
    五 現代陸路交通:火車 汽車 電車
    六 水路:船
    七 橋與渡
    八 飛機
    第二章 學堂的勝利
    第一節 私塾與科舉
    第二節 教會學校
    第三節 留學教育
    第四節 中國大辦學堂
    第五節 課堂以外
    第三章 民眾生活
    第一節 起居飲食
    一 居所
    二 日常生活
    三 求醫問藥:從郎中到醫院
    第二節 婚喪嫁娶
    一 婚姻
    二 喪葬
    第三節 娛樂與休閑
    一 傳統娛樂
    二 新式娛樂
    第四章 城市化進程
    第一節 城牆與城樓
    第二節 市容街景
    第三節 公共設施
    一 市政建設
    二 公共文化設施
    下 創立民國
    第一章 清末新政
    第一節 舊黨滅,新政出
    第二節 新設各部
    第三節 編練新軍
    第四節 司法改革
    第二章 民黨力量的聚集
    第一節 立憲運動
    一 運動初起
    二 立憲團體與諮議局
    三 立憲派的憤怒
    第二節 革命運動
    一 孫中山的早期活動
    二 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三 革命團體的相繼建立
    四 同盟會成立後的武裝起義
    第三章 武昌起義
    第一節 文學社與共進會的聯合
    第二節 武昌起義的爆發
    第三節 陽夏之戰
    第四節 北洋派繫
    第四章 各省響應與民國創立
    第一節 南方各省獨立
    一 湖南
    二 江西
    三 安徽
    四 雲南
    五 貴州
    六 四川
    七 廣西
    八 上海
    九 浙江
    十 江蘇
    十一 廣東
    十二 福建
    第二節 北方各省響應
    一 陝西
    二 山西
    三 直隸
    四 山東
    五 河南
    六 新疆
    七 東三省
    第三節 民國創立
    一 民國的創立
    二 清帝退位
  • 小米的普遍種植是因為它有特強的抗旱性,而高粱則有特強的抗澇性。
    高粱這種作物不僅在長成一定的高度後不畏水淹,而且即使在幼苗期遇水澇 也不影響發育和收成。其次,高粱因其秸稈高大粗硬,被華北農民普遍用作 燃料、建築材料及日用品加工原料。
    清代糧食作物結構的一大變化,是玉米、蕃藷種植的迅速推廣。玉米在 明朝後期傳人中國,大規模迅速推廣是在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推廣的主 要地域是華東、華中和西北的山區,基本上屬於向森林荒山要糧。在華北, 玉米的推廣過程比較和緩,19世紀末,玉米與小麥、小米、高粱、大豆一起 成為該地區的五大糧食作物之一。20世紀初,玉米面積的擴展過程還在繼續 ,它在華北平原糧食作物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蕃藷約與玉米同時從東南亞傳人中國,在十七、十八世紀廣為傳播,成 為備荒的重要糧食。與玉米一樣,這種作物對自然條件也有廣泛的適應性, 能夠在貧瘠的土地上種植,並且產量極高。這種作物的推廣過程到20世紀仍 在繼續。
    水稻不是華北的主要糧食作物,但由於清政府一直試圖在該地區擴大水 稻種植面積,以緩解京師的糧食供需矛盾,並提高北方農業的經濟效能。因 此,在華北和西北地區,不難見到漠漠水田,大似江南風景,如照片中的陝 西漢江邊的水田和池塘。
    晚清時期,傳統農業*非沒有一點變化。隨著近代工商業的發展特別是 交通業的興起,一方面,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規模開始擴大;另一方面 ,水村魚市的煙臺、青島成長為大中型城市。城市居民日益膨脹的糧食、蔬 菜、肉食、水果的需求,新興的面粉、棉紡織、卷煙等行業對農產品原料的 需求,促使這些城市周邊農村的耕地和農業種植向後退縮,農民經營方式開 始發生變化,農產品的商品化傾向已經悄然出現。當然,這種變化未必能在 照片中準確反映出來。
    在照片中讀者可以看到小麥和高梁的收割場面。由於燃料的缺乏,人們 收割莊稼時,鐮刀緊貼著地面,因為必須用稻草、麥草之類的燃料來煮飯。
    小孩子細心拾撿稻穗麥穗。人們將大捆大捆的草背回家,用來煮飯做菜,或 燒磚瓦和陶器。
    除種植農作物外,養殖漁獵是農戶維持生活的重要補充,如飼養雞鴨等 家禽、豬牛羊等家畜。中國農村,再窮的人家也會有幾隻雞、一口豬。
    古代中國,養牛養馬比較普遍,古詩中時常可見。到近代,養牛養馬的 農戶大量減少。特別是在華北地區。晚清以降,在高度的人口壓力下,野生 草地資源和飼料越來越少,役畜的生態空間被壓縮。養牛基本以沒有多少營 養的麥稈作飼料,養馬業因飼養和衛生條件比較高,已經逐漸被騾代替。由 於飼料的愈益緊張,華北農村馬匹罕見,騾子也越來越少,而對飼料需求較 少的驢越來越普及,許多家庭甚至沒有役畜,以前靠畜力完成的田間作業大 量由人力代替。
    此外,打漁和捕獵,也是農家的重要活動。這些產品,除自給自足外, 也提供市場。
    晚清的小農經濟,是手工業與農業結合的生產統一體。
    農村家庭手工業的主體是棉紡織業。衣著被服是農民生活消費的主要成 分。農民秋收後,家庭全部勞動力,年幼的與年長的一起,轉入紡紗和織布 的勞作,用自織的布做衣服。在洋紗洋布輸入後,為了與機織布相區別,稱 農家自織布為土布。土布很厚很結實,可以經受兩三年的笨重勞動。除了自 家消費,也把剩餘的布匹運到鄰近的城鎮去,換回生活必需品。這種耕織結 合的自然經濟的圖景,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普遍現像。
    五口通商以後,農村的棉紡織手工業受到外國經濟的直接衝擊。洋布以 其價格的低廉,打擊了農村家庭棉紡織業。此後,從1873年至1892年的二十 年問,洋紗的輸華量,增加了大約二十倍。棉紡織手工業的衰落,顯示農村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結構開始解體。
    繅絲織綢是僅次於棉紡織的農村家庭手工業,絲綢分桑蠶、柞蠶兩種。
    長江流域及廣東等華南地區,種桑養蠶,稱桑蠶,是中國蠶絲業的主流。柞 蠶分布於北方地區。在晚清,華北乃至東北新疆都放養柞蠶,繅絲織綢。當 時,柞蠶絲和柞綢的生產一直保持著農民家庭手工業的形態:土法制絲,木 機織綢。P19-31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