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博弈三國
該商品所屬分類:歷史 -> 中國史
【市場價】
281-408
【優惠價】
176-255
【介質】 book
【ISBN】9787513905695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
  • ISBN:9787513905695
  • 作者:吳閑雲
  • 頁數:322
  • 出版日期:2016-01-01
  • 印刷日期:2016-01-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265千字
  • 《博弈三國》用嚴謹的博弈論原理重新解讀三國歷史和人物。作者透過博弈論的眼光品讀三國,挖掘故事背後的故事,闡發道理之外的道理,得到一些人生智慧、管理哲思。既可以做為大眾讀者的娛樂性讀物,也可以作為企業管理人員閑暇時的益智讀物,還可以作大學生們和三國迷們了解博弈論的入門讀物。
    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身陷局中,弱者究竟何以勝出?請讀吳閑雲著《博弈三國》。
  • 三國,是一個滄海橫流,風雲變幻的時代,不知 多少蓋世英雄在那裡大顯身手,叱咤風雲,正所謂江 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本書《博弈三國》(作者:吳閑雲),是一本講 述關於博弈論的書,用三國裡最精彩的故事,來探討 各類競局中優選策略的問題。帶著“博弈”的眼光, 去重新審視三國那段歷史,挖掘故事背後的故事,闡 發道理之外的道理,可以得到一些人生智慧、管理哲 思。 三國中的那些博弈競局,經典而奇異。奇就奇在 他是“實用博弈”,而非現今西方的“理論博弈”。 理論博弈,都要受到許多假設條件的限制。比如 :博弈的雙方都是理性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都用 公平的手段競爭……可這些,都很難在現實中發生。 實用博弈,是不受任何條件限制的。這就和我們 的現實情況非常接近。 比如,當你走進股市,或是走進商場,你就會發 現自己總是個“弱者”,對手總是在使用不公平的手 段競爭。這些就和三國中的情形是一致的。 一般來說,弱者是很難戰勝強者的,但細細研究 三國,就會發現:三國的主旋律,一直都是圍繞“弱 者怎樣戰勝強者”這條主線進展的。在三國中,偏偏 十有八九之競局,都以“弱者勝出”而告終! 弱者究竟何以勝出?這正是《博弈三國(吳閑雲 詳解三國博弈)》的價值之所在。
  • 第一章 漢室興衰
    01 皇權與相權*隱蔽的較量
    02 開局不利的黃巾軍大起義
    03 劉關張創業初期的艱難奔命
    04 勝利的果實究竟屬於誰
    05 外戚與太監的殘酷競局
    06 大將軍究竟死於誰人之手
    第二章 董卓之亂
    01 外兵董卓憑什麼可以把持朝政
    02 董卓為什麼要廢掉皇帝
    03 怎樣謀殺奸相董卓
    04 曹操為什麼刺殺董卓沒成功
    05 臨時拼湊而成的十八路關東聯軍
    06 關東聯軍與董卓之間的利益衝突
    07 聯軍盟主袁紹的優選策略
    08 一代奸雄董卓的優選策略
    09 董卓為何要縱火燒毀洛陽城
    10 曹操為什麼要單獨追擊董卓
    第三章 關東內訌
    01 袁紹為什麼要另立皇帝
    02 袁紹兄弟間的明爭暗鬥
    03 袁紹奪取天下的戰略規劃
    04 袁紹如何謀取戰略要地人
    05 困境中左右為難的韓馥人
    06 袁紹與公孫瓚的利益爭奪人
    第四章 群雄逐鹿
    01 王允如何驅使呂布謀害董卓
    02 董卓臨死前的異常征兆
    03 鏟除奸臣的王允是個怎樣的人
    04 呂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動的
    05 逼迫皇帝強要官職的人
    06 三國時期*善於策略分析的謀士
    07 曹操是怎樣起家的
    08 徐州爭奪戰中的各路英豪們
    09 劉備是怎樣起家的
    10 失魂落魄漢獻帝的逃亡之路
    第五章 決戰官渡
    01 曹操為何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02 曹操為什麼要說劉備是英雄
    03 三國時期*先稱帝的狂妄之徒
    04 呂布究竟死於誰人之手
    05 劉備為什麼要匆匆逃離曹操
    06 曹操“煮酒論英雄”之謎
    07 曹操與袁紹抗衡之謀略布局
    08 曹操與袁紹的官渡初次交鋒
    09 進退無路的選擇:逃跑或頑抗
    10 *後一擊搏命時的優選策略
    11 強者的失敗袁紹究竟輸在哪
    12 博弈之道贏的三個必要條件
    第六章 赤壁鏖兵
    01 關羽為何千裡走單騎
    02 善敗者不亡劉備投荊州
    03 外地人與本地人的利益糾葛
    04 “隆中對”究竟是不是優選策略
    05 劉備如何評價“隆中對”
    06 劉備為什麼會選擇諸葛亮
    07 諸葛亮初出茅廬**計
    08 孫劉聯盟共同抵御曹操
    09 諸葛亮舌戰群儒之真相
    10 是戰是降孫權如何定奪
    11 劉備借荊州之謎
    12 曹操為何會敗於赤壁之戰
    13 華容道為何要故意放走曹操
    14 孫劉聯盟的矛盾究竟起於何時
    15 勝利者孫權竟然一無所獲
    16 處於劣勢下*無奈的選擇
    第七章 三分天下
    01 劉備一生中*重要的一次機遇
    02 劉備與劉璋的攻守策略
    03 不信邪的人死於意外之災
    04 劉璋是怎樣敗給劉備的
    05 三足鼎立之勢的形成
    06 關羽為何會失掉荊州
    07 玄奧的占卜術與理性化決策
    08 曹丕是如何成為開國皇帝的
    09 劉備為什麼要自稱皇帝
    10 借口目的行為三者的邏輯關繫
    11 劉備攻打孫權的風險評估
    12 理性退讓也是一種博弈策略
    13 行為會暴露出決策者的預期人
    14 亂世梟雄劉備究竟輸在哪人
    第八章 南征北伐
    01 諸葛亮是怎樣獨攬大權的
    02 拆解諸葛亮七擒孟獲之競局人
    03 探析以少勝多的戰術模型人
    04 戰略究竟能不能修改人
    05 博弈是策略與策略的踫撞人
    06 蜀將馬謖為何痛失街亭人
    07 諸葛亮*大的一次錯誤人
    08 諸葛亮六次北伐為何沒成功人
    09 蜀將魏延緣何死於反骨人
    第九章 江山一統
    01 大器晚成司馬懿的“忍”術人
    02 司馬懿如何迫使對手乖乖就範人
    03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人
    04 亡國之君阿鬥為何樂不思蜀人
    05 昏君司馬炎為何能夠一統天下人
    附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附二
    三國時代大事年表
  • 皇權與相權*隱蔽的較量 開國皇帝奪取天下,並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功勞, 而是皇帝和他的戰友這一群人共同的功勞,因此,這 一群人成為**的*高決策者,而不是皇帝一個人。
    皇帝和他的戰友們屬於合伙人關繫,勝利果實, 大家當然都有份兒,各自按股分成,都占有一定的不 同比例的份額,合伙人根據功勞的大小,擔任不同級 別的官員。
    皇帝與官員共同成為**的*高決策者。在官員 裡面,又有級別大小之分,*大的是相,居百官之首 ,相的權力僅次於皇帝的權力。
    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必然導致三種結果:增值 、保本、虧損。
    正常人的行為選擇與動機,從主觀上講,都是要 使自己增值,或是退而求其次保本,*不願意接受的 是虧損。
    因此,老百姓有使自己增值的欲望——想做官。
    做官的有使自己增值的欲望——想做相。而做相的, 也同樣有著使自己增值的欲望。
    做相的如果再繼續增值,就意味著:做皇帝的正 在虧損。
    所以,皇權與相權之間,必有矛盾,有矛盾就必 有鬥爭,而鬥爭的結果:要麼是相權竊取了皇權,要 麼就是皇權侵害了相權。究竟何方可以勝出?萬古不 變的規律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無論你是誰。
    至於封建禮教忠孝節義嘛,很難約束得了的。
    不是說沒有忠心的人,而是這一方面的東西看不 見,摸不著,實在是不太靠譜。隻有實力,纔是** 可信的憑據。
    丞相一職,秦時由一人擔任,有時也由左右兩丞 相擔任,權力是相當大的。漢時,皇帝在與丞相的博 弈中,抓住機會分兩步將相權**整垮。
    首先是瓦解。皇帝將原本集中的相權,拆開分成 若干股,由三公九卿各持股若干份,將丞相的權力分 散,由多人擔任,使之再無法與皇權抗衡。
    其次是架空。皇帝又私設一個“內朝”,選用自 己*親信的人,組成宮中決策機構。“內朝”對“外 朝”發號施令,“外朝”即三公九卿,僅剩個名分, 已無決策權,隻能做些傳達、執行之類的事。從此, 政府**官員的權力被皇帝剝奪了,本屬合伙的權力 ,*終落到了皇帝一人的手中。
    這一回合較量的時間跨度是很長的,總之,*後 的勝利者是皇帝,而丞相被淘汰,晾在了一邊。
    皇權雖然鞏固了,但他的“內朝”內部又分裂成 了外戚、宦官兩股勢力。這是在戰勝相權過程中留下 的後遺癥。
    老皇帝死了,小皇帝繼位,年幼不能決策天下事 ,就由他的媽來主持朝政,他的媽也不過二十幾歲, 就委托她娘家的兄弟(皇帝的舅舅)來主持朝政,稱為 外戚,一般都是封的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他們的 主要責任,是防止其他任何官員以任何形式竊取皇權 。
    外戚與小皇帝有血緣關繫,能守住皇權,外戚有 大功。可問題是,小皇帝長大後,舅舅家族的勢力也 日益龐大,自己曾委托給舅舅的權力如何收回?他就 隻有依靠自己身邊的宦官,也就是太監,這些太監一 直看護小皇帝長大成人,比親爹還親,他們幫皇帝奪 權成功後,得到的封賞,“超登公卿之位”。
    太監和皇帝共同扳倒外戚後,權力又回到皇帝手 中,當然,也有太監的份兒。新皇帝總是要娶妻生子 的,妻子的兄弟多數又是封大將軍,又成為新的外戚 。
    漢靈帝統治時期的格局為: 1.皇帝和他手下的太監們,打倒了舅舅家族, 成為*具實力的一方。我們簡稱之為“甲”。
    2.皇帝的舅官何進(妻兄),成為新封的大將軍 ,也較有實力。我們簡稱之為“乙”。
    3.朝廷裡其他的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們,雖然 人多,其實實力*小。我們簡稱之為“丙”。
    這三方力量中,甲乙兩個強方都是皇帝的自家人 (奴僕+親戚),他們是*鐵的人,同為“內朝”。丙 方為“外朝”,其實隻有這兩方。皇帝再無能,皇權 也是穩固的。
    三公九卿、各級官員們盡管一直被晾在一邊,但 他們還是會瞅準時機,與皇權相搏。《三國演義》第 一回提到漢靈帝在位時發生的一繫列災異現像: 1.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下,把皇帝驚倒,百 官俱奔避。
    2.蛇不見了,忽然雷雨冰雹,半夜方止,毀壞 房屋無數。
    3.洛陽地震。
    4.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
    5.母雞變公雞。
    6.黑氣十餘丈,飛入溫雄殿中。
    7.五原山岸,盡皆崩裂。
    十年中發生這些怪異現像,應該也算正常。但官 員中有一個議郎,即大名人蔡邕,上疏皇帝,他不說 別的,隻說母雞變公雞這件事,是“太監千政”導致 的。
    母雞變公雞是否屬實?即使屬實,也和太監沒有 半點關繫。
    這件事反映了:官員中有人企圖打擊太監。而太 監行使的權力是“皇權”,打擊太監就有可能被說成 是挑戰皇權。也許他的立場是對的,但方法**錯誤 。
    從博弈優選策略的角度來看,作為弱勢的丙方, 直接攻擊*強勢的甲方,這是在找死。結果,這個大 名人蔡邕很快就遭到了陷害,被革職,放歸田裡。
    P2-4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