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超級可憐的超級小孩
該商品所屬分類:孕產育兒 -> 早教
【市場價】
227-329
【優惠價】
142-206
【介質】 book
【ISBN】978751121723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光明日報
  • ISBN:9787511217233
  • 作者:(德)費裡希塔絲·勒默爾|譯者:唐陳
  • 頁數:205
  • 出版日期:2012-02-01
  • 印刷日期:2012-02-01
  • 包裝: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160千字
  • 費裡希塔絲·勒默爾所著的《**可憐的**小孩》由德國知名家庭顧問、自由記者、暢銷書作家費裡希塔絲·勒默爾深度披露經濟**化的**、那些家庭本應該知道的教育、消費內幕。你和你的孩子,有可能是下一個“**家庭”的受害者。
  • 費裡希塔絲·勒默爾所著的《超級可憐的超級小孩》內容簡介:現代小 孩往往成了父母的炫耀品,專門被拿來跟人比較。這樣的小孩究竟背負了怎 樣的責任與負擔?他們能夠消化來自父母的期望壓力嗎?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胎教、皮紋測潛能、莫扎特效應及纔 藝補習班等這些讓父母趨之若騖的現像看來,現代人由於孩子少,無不使出 渾身解數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孩子競爭的對像不再局限於小區域的就業市場 ,而是國際舞臺!身為父母的你。一方面覺得孩子可憐,一方面又不得不把 他推入“超級小孩制造機”。培養小孩愈早愈好。愈快愈好。大家都這麼做 ,難道你可以不跟著走? 《超級可憐的超級小孩》並不是要談誤人歧途的孩子,也不是要責備無 能的父母,而是要分析現代孩子的處境:現今社會的孩子到底過得好不好? 他們承擔了什麼樣的希望?背負了哪些任務?負擔又有多少?作者觀察到現 代父母不再自在、自信,而是充滿懷疑不安。閱讀一堆的育兒教養書籍,生 怕自己做錯什麼,一個不小心,就讓孩子“跟不上”世界的腳步。對父母來 說,孩子在童年一旦成就低落,便與“美好”的未來絕緣…… 身為社會工作人員及家庭治療師的作者,經過資料搜尋查證後,發現了 一個殘忍可怕的事實:我們每個人,包括政治人物、教育界人士、父母,都 尊奉“經濟成長”為圭臬,不去質疑“教育效率”背後隱藏的危機。我們把 孩子當成幸運符,當成可炫耀的物品,寵愛至極,要什麼給什麼。但現實擺 在眼前的卻是,要治療的孩子愈來愈多:多動、注意力缺損。不少孩子年紀 輕輕就有壓力性疼痛、憂郁癥等等。 作者在書中呼吁我們,不應該把孩子當成明日希望之星。把培養孩子當 成經濟投資的對像,最後很可能隻會養出一堆揮金如土、崇尚名牌而缺乏深 刻思考與自我調解能力的孩子。到頭來,最大贏家是經濟,損失的卻是孩子 ……這不僅是歐美的現像,更是亞洲競爭體制下的我們應有的省思。最後作 者更提出具體的拯救童年的十個想法,供各方讀者參考。
  • 前言
    逗樂、溺愛、視而不見:在孩子身上謀求幸福,博取聲譽
    無處不在的缺陷:接受治療的孩子
    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教育的結束:孩子是未來創造業績的人
    孩子變少了,花費卻變大了:孩子成為一個“經濟要素”
    敵意的接管:孩子成為投資對像
    賭博:勝利的是經濟,犧牲的是孩子
    以進為退:**化的青年
    保護“童年”這個“生物保護區"!在社會變革中立足的十個理念
    文獻
  • “微縮的我” 母親崇拜和其他“無謂的嚷嚷” 孩子也成為時尚界的寵兒,這一點有目共睹:懷孕的知名女性被放在畫 刊的首頁,驕傲地挺起她們圓鼓鼓的肚子;在幾年之前,這種畫面還**不 會出現。所有剛成為母親的知名女性,都用新聞官一樣標準的語言宣布,自 己成了世界上*幸福的人。事業上的成就和財富,在一個新生的嬰兒面前, 變得一文不值。即便是漂亮的明星和家財萬貫的人,也需要孩子來讓生活變 得**。
    對普通人來說,生活平淡無味,每月的開支捉襟見肘,孩子至少能給我 們帶來少許安慰——假如你真的這樣認為的話。因為我們都清楚,盡管孩子 有時讓人感到幸福,但他們也可能帶來憂慮、憤怒和痛苦。母愛從一開始就 是自相矛盾的,既有本能的愛,也摻雜著不安和恐懼,這些感情按照一定周 期出現或消失。我們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這與“**母親”的形像格格不 入。於是我們總是掩耳盜鈴,聲稱自己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充滿愛意的、體貼 的、**幸福的母親。因為這纔是一個比較好的母親——至少人們是這麼認 為的。
    沒有人願意提及對孩子的懷疑和憤怒,*加不會在公開場合中談論這個 問題。直到布魯克·希爾茲(Brooke Shields)出來,打破這個禁忌。她寫 了一本名叫《我多麼願意愛你》(Ich wurde dich so geme lieben)的書 ,原原本本地描述了自己產後的抑郁,這使得“快樂母親”的幻覺瞬間破滅 。
    想要維護“毫無瑕疵的母親”的形像,在與孩子打交道的過程中,就要 表現得輕松、自信而美麗。“**母親”克勞迪婭·希弗(Claudia Schiffer)和海蒂·克拉姆(Heidi Klum)教導我們說:多生幾個孩子,既 不會使人發胖,也不會使人變丑或變窮。孩子所帶來的就是幸福。八卦門戶 top.de在互聯網上宣稱“對父母來說,孩子是世界上*美的東西,那些甜 蜜的好菜塢明星的小寶貝們!”,這些明星的“微縮的我”的照片被放到互 聯網上炫耀,他們都有一個醒目的名字,都穿著名貴的衣服。作為“微縮的 我”,這些小孩都籠罩在明星耀眼的光芒之下,同時也提高了明星的聲譽, 特別是當他們偶爾帶著孩子出現在遊樂場的時候。“把孩子扔給保姆?我* 不!剛成為父母的明星都喜歡親自教育孩子。”誰願意相信,就去相信好了 ,但這些話似乎隻是為了博取公眾的好感。
    孩子成為這些名人成功生活的點睛之筆,成為他們博取聲譽的工具。
    而且,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為招牌,來推銷自己,這樣做的不僅是 明星們。孩子已經被我們以某種方式神聖化了,他們是貴重的“財產”,異 常珍貴。
    不過,引人注目的是:這些對孩子的炒作,與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格格 不入。金融危機、不穩定的就業形勢、父母工作條件的惡化、雇主對雇員的 要求提高(在工作效率、靈活性、應變能力等方面)、缺乏合格的母親所需 要的兼職工作、幼兒園人滿為患、照管兒童的費用增加、幼兒園和學校的班 級中學生太多,等等,所有這些使得現在的家庭舉步維艱。而且事實上,也 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生育高峰。環繞在孩子周圍的,隻不過是許多毫不可信的 “無謂的嚷嚷”。
    成為母親變成一種“時髦”,孩子則成為狂熱崇拜的對像。這究竟是為 什麼呢?這種思想的改變是怎樣發生的呢? 難道是因為結婚的人越來越少(新婚姻法出臺以後,這樣的情況也將在 中國越來越普遍)?難道是因為願意生孩子的女人越來越少?總之,孩子被 當成了“救世主”。現在,生孩子的主要出發點,是讓自己幸福,豐富自己 的人生和精神世界。孩子給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帶來了生氣。與世界上其他任 何東西不同,孩子讓人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的。
    在我們這個世界上,還存在一些貧困的**,在那些地方,情形就** 不同了。因為父母或許並不知道,該拿什麼來養活孩子。當然,在我們這些 **也存在這個問題。在那些貧窮的地方,因為缺乏避孕措施,孩子往往不 期而至。孩子隻會帶來少許的快樂,對母親來說,她們感覺*多的是一種累 贅,是一種幾乎無法承受的負擔,會帶來致命的後果。孩子是一度**之後 不受歡迎的“副產品”,經常帶來憂愁和痛苦——特別是那些未婚的婦女, 她們的名聲也被毀掉了。幼時就到工場或家庭作坊幫忙干活,長大後接替父 母在那裡工作;在工業化之前的時代,出於經濟原因,對孩子來說這是** 自然的事情。孩子使父母年老後的生活有所保障,那時的人們稱之為“拉扯 大孩子”。現在,我們滿懷愛心地撫養孩子,讓他們接受良好的教育;從這 個意義上來說,與養孩子已經是**不同的兩碼事情了。
    對過去的貴族來說,孩子與其說是有益或可愛的,還不如說是個累贅。
    把剛出生的孩子送到乳母的家裡去,盡管知道那裡的衛生條件**糟糕;直 到十八世紀,這樣的事情還很普遍。出身豪門的高貴女士和先生們,*喜歡 出入上流社會的舞會,而不是勞心費力地照顧嬰兒。母愛就*談不上了。到 十八世紀中期,為了控制居高不下的嬰兒死亡率,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等人 呼吁,讓婦女哺育自己的孩子。許多人干脆離開了這個**,不是所有的貴 婦都喜歡這個強加給她們的新義務。但女性公民們卻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得 到了改善:作為關心孩子的母親,她們成為家庭的女主人,行動不再受到限 制。在家庭內部,她們獲得了一種新的地位,還得到**高的社會贊譽。市 民的家庭觀念誕生了。婚姻和孩子使母親成為一個家庭的核心。
    而現在,孩子則成為家庭的核心。他們所帶來的安全感,是我們通過其 他途徑很難找到的。而且,他們成為我們愛情的保證人。P5-8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