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 简体中文 ]  
臺灣貨到付款、ATM、超商、信用卡PAYPAL付款,4-7個工作日送達,999元臺幣免運費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首頁 電影 連續劇 音樂 圖書 女裝 男裝 童裝 內衣 百貨家居 包包 女鞋 男鞋 童鞋 計算機周邊

商品搜索

 类 别:
 关键字:
    

商品分类

黎元洪新傳
該商品所屬分類:管理 -> 企業管理
【市場價】
350-508
【優惠價】
219-318
【介質】 book
【ISBN】9787543085893
【折扣說明】一次購物滿999元台幣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2000元台幣95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3000元台幣92折+免運費+贈品
一次購物滿4000元台幣88折+免運費+贈品
【本期贈品】①優質無紡布環保袋,做工棒!②品牌簽字筆 ③品牌手帕紙巾
版本正版全新電子版PDF檔
您已选择: 正版全新
溫馨提示:如果有多種選項,請先選擇再點擊加入購物車。
*. 電子圖書價格是0.69折,例如了得網價格是100元,電子書pdf的價格則是69元。
*. 購買電子書不支持貨到付款,購買時選擇atm或者超商、PayPal付款。付款後1-24小時內通過郵件傳輸給您。
*. 如果收到的電子書不滿意,可以聯絡我們退款。謝謝。
內容介紹



  • 出版社:武漢
  • ISBN:9787543085893
  • 作者:蕭致治//蕭莉
  • 頁數:300
  • 出版日期:2014-10-01
  • 印刷日期:2014-10-01
  • 包裝: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數:385千字
  • 蕭致治、蕭莉著的《黎元洪新傳》依據時間順序,對黎元洪的青少年生活、海軍生涯、編練新軍、湖北軍政府都督任上的業績功過、“二次革命”前後投靠袁世凱、1916年前後反對袁世凱稱帝、1917年袁死後繼任總統、1922年復任總統,以及投資實業等情況,作了客觀公正的敘述和評論,既不溢美,也不諱惡,力圖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
  • 《黎元洪新傳》作者蕭致治、蕭莉,著名近代史 專家、武漢大學教授,年逾八五的蕭致治老先生,窮 三十餘年精力,收集資料,考訂錯訛,著成此書。力 求全面、公允地評價這位民國巨人。
  • 前言
    一、“家本黃陂,生於漢陽”
    二、肄業天津北洋水師學堂
    三、海軍生涯
    四、三訪日本
    五、第二十一混成協統領
    六、武昌首義,被逼出任都督
    七、督師抗清,保衛武漢
    八、站在十字路口徘徊
    九、倒向袁世凱一邊
    十、首倡‘軍民分治”
    十一、借刀殺張振武,鋤除異己
    十二、宋教仁被刺黎元洪‘**”擁袁
    十三、充當鎮壓“二次革命’的幫兇
    十四、就任正式副總統與瀛臺第二囚客
    十五、寧死不屈拒封“武義親王”
    十六、首任正式大總統
    十七、黎段矛盾與府院之爭
    十八、圍繞對德參戰黎段矛盾激化
    十九、張勛復闢被迫離職
    二十、寓居天津投資實業
    二十一、為曹錕上臺鋪路,再任總統
    二十二、力主‘廢督裁兵”
    二十三、“閣潮”與再次下臺
    二十四、晚年生活與國葬
    附錄
    黎元洪生平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資料
  • 二 肄業天津北洋水師學堂 北塘位於天津以東,塘沽之北,地屬寧河縣,距 縣城九十裡。這裡是薊運河、 潮白新河、金鐘河的彙合處,也是三水合流後的人海 口。海口遼闊,寬達三百多 丈,向內依次漸窄,至設立*臺處仍有九十多丈,乃 是地位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地。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廷專注在大沽口設防,對北塘 防務未予重視。結果導致 1860年8月,英法聯軍偵知北塘防務空虛,於是乘虛 而人,趁著漲潮首先在北塘 登陸,然後穿過鹽灘荒地,攻占新河、軍糧城等要隘 ,致使塘沽、大沽相繼淪陷,侵 略軍得以長驅直入,進占天津,火燒圓明園,洗劫北 京,*終迫使清政府**屈 服,簽《北京條約》。 李鴻章繼任直隸總督以後,鋻於第二次鴉片戰爭 防務上之失誤,認識到北塘 和大沽口一樣,都是天津的重要門戶,決定派遣重兵 駐守;並且從1875年起,同 時在大沽、北塘、新城等地加固舊*臺,“增築洋式 *臺營壘”。經過增修之後,北 塘口南岸計有*臺兩座,平臺七座;北岸有*臺一座 ,平臺三座;駐防軍隊除唐仁 廉的嫡繫仁字、義勝各一營外,還有練軍三營,防務 較以前有了明顯加強。 黎元洪隨著父親到達北塘以後,從塾師李雨霖繼 續攻讀。黎朝相在公餘之 暇,也常常教他讀書識字,並給他講述歷**的戰爭 故事。一次,黎朝相給他講 述了春秋時期的‘晉楚邲之戰”:公元前597年(晉景 公三年,楚莊王十七年,魯宣 公十二年),晉楚兩國軍隊大戰於鄭國的邲地(今河南 鄭州西北),晉軍被楚軍打 得大敗,潰不成軍。後來,楚軍再至邲地,有人向楚 莊王建議刻石留念,以示子孫 “無忘武功”。楚莊王卻感慨地說:武有七德,“禁 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 眾、豐財”。人們嘗說“止戈為武”,“今我使二國 暴骨,暴矣。觀兵以威諸侯,兵不 戢矣。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猶有晉在,焉得定功?所 違民欲猶多,民何安焉? 無德而強爭諸侯,何以和眾?利人之幾而安人之亂, 以為己榮,何以豐財?武有 七德,我無一焉,何以示子孫?”又有什麼功可紀呢! 黎元洪對這段兩千多年 前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像。曾說:‘‘武德之義大 矣哉!軍事、文化、政治、外交、 經濟之大道,胥在是矣!武德昌明,**安寧,武德 大行,天下太平。”少年時代 的這些教養,為黎元洪後來一直主張‘廢督裁兵”奠 下了思想基礎。
    1878年,對黎元洪一家來說,是一個難忘的年頭 。這年7月23日,黎元洪 的弟弟元澤出世,其父朝相也在這年升任千總。一家 在飽經憂患之後,既得團 聚,又行添丁,而且官升一級,在那時稱得上是“三 喜臨門”。可是,喜極而悲隨 至,全家歡樂生活沒過幾天,其母陳氏因產後失於調 養,同時受了暑熱,很快就病 倒了,幾個月臥床不起,醫治無效,竟於同年12月18 日告別人世,年僅三十八 歲。在黎家,陳氏無疑是根主心骨,兒女全賴她撫養 ,丈夫也要靠她伺候,裡裡外 外,煮荼做飯,縫補洗滌,哪一件也離不了她。現在 撒手人寰,對於黎家來說,乃 是一個無法彌補的損失。僅滿十四歲的黎元洪,由於 生母去世,痛不欲生,隻得 輟學留家,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弟弟,承擔起煮飯、掃 地等家務。
    黎朝相關懷兒子的前程,不忍兒子長期廢學,第 二年又把黎元洪送入私塾中 讀書。李雨霖夫婦見其母親去世,伶仃孤苦,十分同 情,對他備加愛護,既安慰他 不宜過分悲傷,又勉勵他努力向學。黎元洪因為童年 受過不少苦難,也經歷過失 學痛苦,故在塾中讀書十分用功,深得老師歡心。他 在李雨霖塾中五易寒暑,除 讀完四書五經外,還讀了《御批綱鋻輯覽》,使他學 到不少政治知識;對祖國的悠 久歷史,也了解了一個發展梗概。
    黎朝相自從陳氏去世以後,幼子嗷嗷待哺,急需 婦人照管,並料理一切家務, 乃於1880年續娶崔氏為妻。當時崔氏年纔三十七歲, 比黎朝相年輕十歲。崔氏 為人溫柔賢惠,待黎元洪兄弟無異親生,黎元洪對後 母也很孝敬。此後,黎朝相 繼續得到升遷,1880年升任都司,1882年又升為遊擊 。黎元洪在課餘之暇,常到 黎朝相的兵營中玩耍,對騎馬和操練頗感興趣。黎朝 相見他喜愛軍事,很支持他 從軍習武。
    1883年春,天津水師學堂招生。在黎朝相的鼓勵 下,黎元洪前往應考,得以 錄取,隨即人該堂**期管輪班學習,從此開始了他 一生的戎馬生涯。
    天津水師學堂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了 適應建設海軍需要,培養 海軍管輪與駕駛人纔,於1880年8月19日(光緒六年七 月十四日)奏請設立的, 開始的督辦是前任船政大臣、光祿寺卿、因病退休的 吳贊誠,後來因為吳贊誠病 情加重,請求開去差使,乃改由二品銜分發補用道吳 仲翔接辦。
    天津水師學堂奏準設立之後,選擇城東八裡大直 沽東北的機器局之旁作為 校址,動工興建。1881年8月(光緒七年七月),學堂 正式落成。堂室寬敞整齊, 共有一百多間,“樓臺掩映,花木參差,藏修遊息之 所,無一不備”。此外還有觀星 臺一座,**學習天文、觀測天像之用。 還在1880年鼕,學堂督辦吳贊誠因回南方就醫, 乘便即在上海等地貼出布 告,招募學生。按照招生章程規定,學生無論天津本 籍、外籍或者寄籍,凡屬良家 子弟,年齡自十三歲起,至十七歲止(1885年後,改 為十六歲以外,二十四歲以 內),已讀書數年,讀了二三部經書,能作小講全篇 或半篇者皆可報考。計劃先招 收六十名。學生選定後,還要取具本人、家屬甘結及 紳士保結,纔準人堂肄習。
    學習期限定為五年;未滿五年,不得自行告退,亦不 許參加童子考試。學生入學 後,按照程度分班:文理全通,讀書甚多者為**班 ,除供給膳食外,每月發給贍 養銀一兩;文理未盡通順而讀書已多者,為第二班, 每季發給衣履費銀二兩;書讀 不多,文理未盡通順而資性穎悟過人者為第三班,每 季發給衣履費銀一兩。…堂 內分設駕駛、管輪二科。駕駛專習管駕輪船,管輪專 學輪機管理。學生完成規定 課業,還要上船實習合格後,纔能分配工作。
    當時的風氣未開,一般讀書人仍然迷戀於科舉考 試;水師學堂又屬新辦學 校,招生時報考的雖然很多,合格者卻很少。1881年 8月16日(光緒七年七月 二十二日)**次進行考選,報名者達三百OA人. 臨考不到者就有一百六十一人,交白卷者六十人,其 餘八十七人大多‘短饤堆砌,草率成文,憑文較量, 實 際不敷挑選”。於是在8月19日第二次通告,改期 於8月27日補考一次,結果依然沒有招足,兩次共 隻招到二十名。
    由於**次未招足額,1882年又在天津第二次 貼出《招考告示》。據李鴻章分析,**次招考沒有 招到出色人纔,一是由於‘贍銀稍薄,未足招徠”; 二 是學生對畢業後的前途認識不清。於是在招考告示… … P8-10
 
網友評論  我們期待著您對此商品發表評論
 
相關商品
在線留言 商品價格為新臺幣
關於我們 送貨時間 安全付款 會員登入 加入會員 我的帳戶 網站聯盟
DVD 連續劇 Copyright © 2024, Digital 了得網 Co., Ltd.
返回頂部